來源:上海證券報
國家外彙管理局昨日公布《國家外彙管理局年報(2018)》(下稱《年報》),首次披露了外彙儲備經營業績、貨幣結構等數據,並介紹了外彙儲備的投資理念、風險管理、全球化經營平台等情況。
《年報》顯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金融市場,外彙儲備實施分散化投資,實現了穩定收益,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平均收益率爲3.68%。截至2014年末,我國外彙儲備中美元占比58%,非美元占比42%。
國家外彙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指出,進一步披露外彙儲備經營管理情況,符合我國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有利于提升國際社會對我國經濟金融的信心。我國外彙儲備收益率在全球外彙儲備管理機構中處于較好水平。
外儲貨幣結構日趨多元
比全球平均水平更加分散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外彙儲備持有國,截至2019年6月末,我國外彙儲備規模爲31192億美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8年的統計,我國外彙儲備規模占全球外彙儲備規模的近30%。
王春英指出,我國外彙儲備始終以“安全、流動、保值增值”爲經營目標,核心職能是維護國際收支平衡和彙率穩定、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實現了長期、穩健的經營收益,收益率在全球外彙儲備管理機構中處于較好水平。
至于投資理念,王春英介紹說,我國外彙儲備始終堅持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資理念,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持續優化貨幣和資産結構,利用不同貨幣、不同資産類別之間的此消彼長關系,控制總體投資風險,保障外彙儲備保值增值。
具體到貨幣結構方面,《年報》披露,截至2014年末,我國外彙儲備中美元占比58%,非美元占比42%。而同時期,全球外彙儲備中美元占比65%,非美元占比35%。
王春英表示,隨著我國經濟貿易不斷發展,我國外彙儲備貨幣結構日趨多元,比全球外彙儲備的平均水平更加分散。這既符合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及國際支付要求,也與國際上外彙儲備貨幣結構的多元化趨勢相一致,有助于降低我國外彙儲備的彙率風險。
自20世紀90 年代開始,外彙儲備經營管理團隊著手搭建全球化經營平台,先後在新加坡、中國香港、倫敦、紐約、法蘭克福等國際金融中心設立駐外機構,實現了24小時全球不間斷經營,大幅提升了外彙儲備跨時區、跨市場的投資運營能力,做到了與國際金融市場同時同步。
增持黃金儲備
調節和優化組合的風險收益
《年報》顯示,我國已成爲世界第一大黃金生産國,同時也是黃金消費大國。截至2018年末,我國黃金儲備規模達到1852噸,位居全球第六。
回顧曆史數據,2005年末至2008年末,我國黃金儲備規模維持在600噸;2009年末至2014年末維持在1054噸;2015年末增至1762噸;2016年末和2017年末爲1842噸;再至去年年末,則增加到1852噸。
至于我國增持黃金儲備的主要原因,王春英解釋稱,黃金儲備一直是各國國際儲備多元化構成的重要部分。黃金兼具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屬性,有助于調節和優化國際儲備組合的整體風險收益特性。外彙局從長期和戰略的角度出發,根據需要動態調整國際儲備組合配置,保障國際儲備的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
《年報》稱,外彙儲備始終將風險防範放在經營管理工作的首位,立足“保值增值”和“不發生重大操作風險事件”雙重底線。
王春英介紹說,我國外彙儲備經營不斷完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框架,增強風險識別、評估和管理能力,豐富和提升風險管理工具及手段,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通過不斷加強對重大風險事件的前瞻性分析和預警,我國外彙儲備靈活妥善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等曆次市場沖擊和挑戰,不僅保持了外彙儲備資産的總體安全和流動,還爲服務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記者 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