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篇——行業政策發布
一、加氫站建設按下快進鍵:上海嘉定、張家口紛紛發布重量級規劃
近日,嘉定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進行最新的《上海嘉定區加氫站布局與選址專項規劃》公示。根據規劃,至2025年嘉定總計擁有15座加氫站,其中獨立加氫站4座,油氫混合站11座,具體情況如下:
目前,嘉定已有3座加氫站。其中1座獨立加氫站(安亭加氫站),2座油氫混合站(安智油氫合建站、西上海油氫合建站)未來5年裏還將新建3座獨立加氫站:郊野公園加氫站、南翔加氫站、北區加氫站、以及9座油氫混合站。
除了加氫站的大量布局,嘉定此前還將安亭鎮同濟片區規劃爲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集聚區,位于鹽鐵塘以西、曹安公路以北,規劃範圍2.15平方公裏。
根據目標,到2025年嘉定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全産業鏈年産值將突破500億元。
除此之外,近日,張家口市政府也印發了《張家口氫能保障供應體系一期工程建設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對制氫項目給予5年期的優惠電價;對加氫站,根據加氫能力分別給予400萬(200-500千克/天)和800萬(500千克以上/天)的一次性建設補貼。一期工程建設共16座加氫站(固定站14座,撬裝站2座),其中10座將于今年底前建成,其余6座要求于2021年6月底前建設完成。
二、安徽《銅陵氫能産業規劃》即將出台,未來擬增60輛燃料電池公交
日前,安徽銅陵市氫産業發展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在行政會議中心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氫産業發展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胡啓生主持會議。市領導趙振華、程雙林、黃化鋒等參加。
會上,安徽銅陵市氫産業發展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彙報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明確事項進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計劃,與會人員展開深入探討,逐一研究當前我市氫産業發展中存在的節點問題。
會議還原則通過了《銅陵市氫能與燃料電池産業發展規劃》《銅陵長江氫能産業創新股權投資基金設立方案》(初稿)等。據悉,銅陵市公交總公司擬增加60輛燃料電池公交車,靈通加氫站也將在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前投産使用。此外,未來五年內,安徽靈通集團將在銅陵市及周邊地區規劃開工建設10座加氫站。
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銅陵市正積極推進氫産業發展各項工作。目前,已成立了氫能研究院,組建産業發展基金,制定産業發展相關政策,進一步加快氫能示範應用項目建設等,各項工作全面有序推進。
胡啓生強調,大力發展氫産業既是推動老工業城市産業轉型,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示範市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把握時代新趨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手段。各級各部門要增強對氫産業的敏感度,高度重視氫産業發展,以最務實的舉措、最紮實的作風,搭建政策平台,厚植産業發展土壤,爲氫産業發展營造最優質的環境。要列出時間表路徑圖,堅定不移按照“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市場運作”原則,優化政策供給、提升服務水平,力爭氫産業項目穩步推進,早日見效。要搶抓新機遇,成爲時代領跑者,圍繞市場空間和需求,實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推動我市氫産業快速有序健康發展,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
三、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出爐—4項氫能燃料電池相關入選
日前,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下達《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其中氫能與燃料電池方面:
高端裝備制造工程-汽車制造項目-續建項目——東莞塘廈東益新能源汽車産業項目
建設內容及規模:
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産銷中心、新能源汽車電子及新型産業制造中心、零部件研發制造中心、氫能源汽車發動機及加氫站組裝中心、自動駕駛體驗服務中心
項目所在地:東莞市
項目單位:東莞市凱發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建設起止年限:2019-2021
總投資:20億元。2020年投資計劃及主要建設內容:2億元;土建、設備安裝
重化工業工程-石化項目-新開工項目——東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120萬噸/年丙烷脫氫制高性能聚丙烯項目第二套裝置
建設內容及規模:
建設一套60萬噸/年丙烷脫氫裝置,2套3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氫氣提純裝置,碳四及碳三、碳四混合氣充裝裝置,循環水、地面火炬、變電所、機櫃間、倉庫、富氫鍋爐,及甲烷、乙烷和丁烷儲罐等,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
項目所在地:東莞市
項目單位:東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
建設起止年限:2020-2022
總投資:35億元。2020年投資計劃及主要建設內容:2000萬元;土地平整、土建
茂名丙烷脫氫及下遊産品綜合利用項目
建設內容及規模:
建設4套100萬噸/年丙烷脫氫裝置、6套50萬噸/年聚丙烯(PP)裝置、1套100萬噸/年低碳烴裂解制乙烯裝置、1套40萬噸/年三元共聚裝置、2個5萬噸級液化烴專用碼頭及倉儲罐區。分三期建設
項目所在地:茂名市
項目單位:東華能源(茂名)有限公司
建設起止年限:2020-2024
總投資:400億元。
2020年投資計劃及主要建設內容:2億元;土建
現代服務業工程-綜合生産服務項目——茂名吉達灣藍色海灣整治工程、綠色化工和氫能産業園場平工程
建設內容及規模:
吉達灣灣內及潮汐通道疏浚整治、場平工程
估算總投資:4億元
市場篇——國內氫能及燃料電池市場動態
一、明天氫能氫燃料電池項目落戶重慶
3月7日,重慶兩江新區首次應用5G技術舉行“新基建·智能網聯”專場“雲簽約”活動,簽約項目總投資62.8億元人民幣。此次“雲簽約”項目涉及氫能燃料電池、毫米波雷達、無人駕駛等。其中,燃料電池項目由明天氫能建設,該項目將發展氫能及相關配套産業,在兩江新區建設明天氫能西南工程中心、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部件研發和生産基地。
二、預計明年投産,世界領先燃料電池項目落戶重慶璧山
近日,重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與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進行了“雲簽約”,雙方將在璧山共建重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據了解,雙方將在今年內完成技術的孵化工作,並完成生産線的建設工作,整個項目預計將在明年正式投産,成爲各大燃料電池生産商的關鍵零部件供應企業之一。
三、年産液氫3萬噸、氣氫2萬噸,鴻達興業投建規模化民用液氫項目
3月10日,鴻達興業發布《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稱,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約7.77億股(含本數),擬募資不超過49.85億元,投建年産5萬噸氫能項目。該項目建設周期爲3年,項目包括3萬噸液氫,2萬噸高壓氣氫。其中,年産3萬噸液氫項目將是我國首個規模化的民用液氫項目,2萬噸氫氣以充裝氣瓶或專用運輸車輛供應。
四、單價250萬,廣州三汽氫公交采購項目中標結果發布
近日,廣州公交集團第三公共汽車有限公司發布了2019年燃料電池公交車輛采購項目成交結果公告。此次招標共15輛燃料電池公交車。廣州開沃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單價250萬元的價格中標。
五、投資12.7億元 福田汽車氫能商用車項目啓動監理招標
近日,福田汽車對外公布,公司獲得燃料電池商用車及測試能力建設項目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並啓動項目監理招標。據悉,該項目總投資12.7億元,具備2000輛燃料電池客車的生産和測試能力。據相關人士透露,該項目與豐田等合作夥伴並無關系,項目投入運營後將部分服務2022年冬奧會。
六、首台氫燃料電池客車下線,陝西省氫能布局揭秘
近日,由陝西秦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研制生産的“秦星G10F”氫燃料電池客車日前在鹹陽工業園成功下線。據悉,秦星G10F”氫燃料電池客車通過初步技術評審,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全國先進水平。該客車以“氫”爲動力,搭載西安交通大學與東方電氣技術合作開發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通過氫燃料發動機轉換爲電能驅動車輛運行,一次加氫20公斤,百公裏耗氫3.8公斤,一次續航裏程可達550公裏。
除了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陝西省也在加速推進氫氣利用項目的建設。
3月9日,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總投資5億元的陝西恒泰氫能利用示範園建設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以液化天然氣終端網絡建設和發展爲主體,致力于天然氣、甲醇、氫氣的存儲和銷售。
爲推動新能源轉型,陝西省出台了《陝西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陝西省低碳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規劃。
根據相關規劃,陝西省把重點放在把握全球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智能化發展趨勢,純電驅動、混合動力和LNG(液化天然氣)節能動力相結合的發展戰略,重點發展新能源轎車、重卡整車制造,強化動力電池、控制系統以及充電設施等配套産業,建立龍頭企業引領的專業化、品牌化、服務化新能源汽車産業體系。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年産銷量達到40萬輛,新能源客車和中輕卡達到2萬輛,LNG重卡達到1萬輛。
七、湖北襄陽項目需求清單即將公布—氫燃料電池在列
據悉,湖北襄陽市招商引資網絡推介會將于近日舉行,屆時將公布襄陽市項目需求清單,涉及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醫藥化工、農産品加工及現代服務業等7大領域90個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項目投資總額達1100億元。
市招商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這一領域,襄陽市希望引進氫燃料電堆、電池系統生産基地項目,因爲現階段氫燃料電池主要應用在城市公交領域,襄陽有東風旅行車和九州汽車兩大客車生産企業,在襄陽發展氫燃料電池産業,可以更加貼近市場。
在裝備制造領域,希望引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配套産業園項目,因爲襄陽已經形成了以金鷹重工、時瑞達重工、國鐵股份、漢江重工爲代表的一批軌道交通重點企業,具備一定的産業基礎並形成了一定的産業規模,在全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八、金通靈與CELEROTON聯合開發壓縮機已完成前期准備工作
2020年3月11日,金通靈(300091)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氫燃料電池壓縮機産品開發規劃,現已完成對瑞士 CELEROTON AG 公司(以下簡稱“CELEROTON”)提供的首批樣機的測試,各項性能均符合要求;CELEROTON公司對擬研發的兩款新型氫燃料電池壓縮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也已完成,並向公司遞交了可行的技術規格書。
市場篇——國外氫能及燃料電池市場動態
一、豐田與一汽將在天津建含燃料電池汽車的新能源車工廠
近日,據外媒報道,日本汽車制造商豐田計劃與一汽合作,投資12.2億美元,在天津建造一座新能源汽車工廠。該工廠預計每年生産20萬輛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目前,豐田還未透露其中純電動、插混和燃料電池各自的生産比例。
二、世界最大綠氫制造項目在日本福島開幕
近日,據外媒報道,世界最大制氫項目——福島氫能研究項目(FH2R)在日本福島舉行了開幕典禮,以慶祝其竣工。FH2R項目于2018年7月啓動,2020年2月底完成10MW級制氫裝置建設並試運營,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制氫裝置。該項目使用可再生能源,每小時可産生多達1200Nm3的氫氣,每天可供應560輛燃料電池汽車。
三、韓國能源研究所高溫燃料電池系統將于今年發布
近日,據外媒報道,韓國能源研究所與東亞華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了一家實驗室公司Dong-A FuelCell,新公司將基于韓國能源研究所的5kW高溫聚合物電解質膜燃料電池系統技術,研究開發家庭建築用的燃料電池系統。該系統能夠産生電能、熱能以及制冷,與傳統的燃料電池相比更具經濟效益。Dong-A FuelCell表示,將在2020年發布相關産品,然後計劃擴大産量並將更多技術轉移到海外市場。
四、英國第一座垃圾制氫工廠已通過選址
3月10日,Peel Environmental和Waste2Tricity宣布,他們在英國柴郡西部靠近埃爾斯米爾港的占地54公頃的垃圾制氫工廠獲得了規劃許可。該垃圾制氫項目耗資700萬英鎊,將利用Power House Energy Group的分布式模塊化發電技術,該技術每天可將35噸不可回收的塑料
垃圾轉化爲當地的氫氣來源。在工廠規劃獲得許可後,工地預計將于今年秋季開工,工廠將在2021年全面投入使用。
五、日本東北大學開發出溫泉水制備氫燃料技術
近日,日本東北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用溫泉水制備氫燃料的實驗取得成功。東北大學與溫泉資源豐富的仙北市合作,使用當地玉川溫泉湧出的強酸性溫泉水制備氫氣。溫泉水和廢棄鋁材産生化學反應的裝置每天可産生100升氫氣,可以用于穿梭巴士的燃料或者小型無人機電池等領域。該技術正處在從基礎研究邁向實用化研究的階段,未來技術走向實用化和商業化需要企業加入共同研發。
六、愛爾鈴克鈴爾配套燃料電池雪地摩托亮相
近日,在奧地利欣特斯托德(Hinterstoder)舉行的滑雪世界杯上,Rotax 帶來了“Lynx HySnow”雪地摩托,這是一款搭載燃料電池電動驅動的零排放雪地車輛。愛爾鈴克鈴爾是該項目的合作公司之一,爲該款雪地摩托提供了基于NM5平台的燃料電池電堆。
據悉,愛爾鈴克鈴爾開發和生産的 NM5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是目前三個標准化電堆平台之一,其電輸出爲 6-70 kW,非常適用于輕型商用車和類似應用。
七、日本東北大學開發出溫泉水制備氫燃料技術
據日本《河北新報》報道,日本東北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用溫泉水制備氫燃料的實驗取得成功。東北大學與溫泉資源豐富的仙北市合作,使用當地玉川溫泉湧出的強酸性溫泉水制備氫氣,校方和市政府方面都表現出希望該技術盡快實用化的意願。
據東北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屋範芳所長介紹,溫泉水和廢棄鋁材産生化學反應的裝置每天可産生100升氫氣。該技術正處在從基礎研究邁向實用化研究的階段,未來技術走向實用化和商業化需要企業加入共同研發。
仙北市的小田野直光地區創新綜合戰略統括長表達了該地區氫能源“自産自用”的新能源願景,用溫泉水制備出的氫氣可以用于穿梭巴士的燃料或者小型無人機電池等領域。
溫泉水與鋁反應制作氫氣的過程,不會産生二氧化碳,作爲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的對策值得期待。
八、日本建築業巨頭紛紛涉足氫能應用技術開發
據日本《日經産業新聞》報道,戶田建設、清水建設等日本建築業巨頭紛紛涉足氫能與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開發,並將其與打造未來舒適居住空間具體結合,從建築業角度推動未來“氫能社會”的實現。
擁有海上風力發電業務的戶田建設,提出了發展管道氫氣,綜合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打造未來智慧城市的具體方案。計劃將可再生能源波動發出的電力電解爲氫氣,通過城市氫氣管網輸送到住戶和寫字樓,再通過燃料電池還原爲電力和熱能,爲用戶提供零碳排放的綠色能源。
清水建設則正在與日本國立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合作,開發建築物內安全利用氫氣的系統。目前氫氣的存儲普遍采用的是高壓氫氣和液氫存儲技術,由于目前安全法規等的限制很難在建築物內放置。兩家聯合開發的利用儲氫合金儲存氫氣的技術不受此法規限制,且其儲氫能力是液氫存儲的2倍。同時,這項技術還可以與今後氫燃料電池汽車等氫能産品的普及相結合,用于城市氫氣的供給、存儲和加注基礎設施建設。
九、全球首款甲醇燃料電池超跑開始量産
繼2019年日內瓦車展Gumpert Nathalie甲醇燃料電池汽車原型車全球首秀之後,2020年3月4日,愛馳恭博正式發布了Nathalie First Edition量産版,標志著世界上第一款甲醇重整燃料電池汽車開始量産。
這款車由Blue World Technologies 丹麥藍界科技提供技術核心部件——甲醇重整高溫燃料電池系統。該先進技術可爲電動車輛提供多重優勢,例如長續航裏程、三分鍾快速燃料加注、零有害排放、低燃料成本等。Blue World Technologies藍界科技研發的甲醇重整燃料電池系統使用純甲醇運行,可提供與駕駛傳統燃油車輛同樣便捷的體驗。同時,該技術還有助于克服我們面臨的嚴重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問題。
量産版Nathalie First Edition將配置丹麥藍界科技的15kW甲醇重整高溫燃料電池,以液態甲醇爲燃料,重整制氫並將其轉化爲電能。整套系統的整體容量(甲醇重整燃料電池加緩沖電池)爲178kWh, 總輸出功率爲400kW。從零到一百公裏每小時加速時間僅需2.5秒,最高時速爲300 km/h。這款車將搭載65升甲醇燃料箱,最高續航裏程可達820公裏,並且只需三分鍾即可在現有燃料加注站完成甲醇加注,不需要新建特殊加注甲醇的基礎設施。
談氫論道篇(一)——加氫站面臨的困境如何破局?
根據規劃,今年全國將建成加氫站100座以上。加氫站井噴的背後,面臨著成本高居不下的難題,未來該如何破局?
井噴的加氫站建設市場
截至2020年1月,我國已建成加氫站61座,規劃和在建的加氫站有84座。根據國家規劃,2020年我國將建成100座加氫站,到2030年實現建成1000座加氫站的目標。
加氫站作爲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基礎設施保障,2019年開始井噴式增長,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第一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數量的增加,根據高工産研氫電研究所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年中國共生産氫燃料電池汽車3018輛(合格證數據),同比增長86.41%;第二是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國家級、省級、市級政策出台超過70項,超過20個地區對加氫站及氫能産業鏈進行政策扶持。
作爲全國最早支持氫能産業的城市之一,2019年佛山出台《佛山市南海區促進加氫站建設運營及氫能源車輛運行扶持辦法》,對新建加氫站最高補貼800萬元,是已出台的政策中補貼額較高的。目前,佛山已建成6座加氫站,成爲國內加氫站數量最多的城市。
加氫站作爲氫能源戰略中十分關鍵的一環,以其氫燃料的儲備輻射周邊區域,使得車輛能夠及時補充能源,形成良好的循環。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以61座排名全球加氫站保有量第四。此前有業內人士認爲,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未能大規模普及的原因之一,就是加氫站不足。因此,大力建設加氫站無疑是在爲今後氫燃料電池汽車普及創造條件。
加氫站背後是昂貴的成本
目前,加注能力1000公斤的加氫站,在不含土地成本情況下,投資額爲1200萬-2500萬元。若加上商業用地成本,投資額甚至翻倍。這樣的投入門檻,普通小企業難以支撐。
相關建設人員表示,目前國內的加氫站,基本上都沒拿到過政府的補貼,主要原因是補貼有各式各樣的門檻,而且需要在建設成功後申請,有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所以,盡管各地政府推出了數百萬元的補貼政策,但仍難解燃眉之急。
同時,加氫站設備一些關鍵零部件,例如:壓縮機、加氫機等核心設備和閥門、墊圈等,需要極高的工藝,國內無法生産,只能依賴進口,而這些進口産品占設備成本的60%左右,整個設備成本又占加氫站總成本的80%以上。有些進口設備的價格,甚至要比國産設備貴一半。
除了建設成本高外,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沒有實現規模化應用的情況下,加氫站的後續運營成本也特別高。加氫站的運營模式和加油站一樣,主要盈利來源就是加氫價格差,以現在的加氫價格來計算,必須大于1000kg/天才能覆蓋運營成本並進一步收回建設成本。但目前的加氫站,大
部分是按500kg/天的供氫能力建設的。
同時按照現在的政策規定,制氫站必須在化工園區,加氫站是按照商用地進行審批,則大概率會建在市區,這就將産生巨額的運輸成本。若采用最常見的長管拖車運輸氫氣最高只能壓縮至20MPa,氫重量比只占1%,運輸費用高,相當于空車來、空車去。
此外,在發達國家加氫站運營成本中,人工費用占比很低。但氫能在我國作爲新興産業,對其安全性有嚴格的要求,安全運營規範要求一個加氫站至少需要6-8人,從而産生高額的人工成本。
高成本問題如何破解?
未來,隨著加氫站建設數量增多,在規模效應影響下,加氫站的建設成本將得到下降。總的來看,成本下降主要源于規模化建設以及采用新的設計和技術提高效率。據業內推測,未來加氫站降本空間在30%-40%。
隨著技術的發展,加氫站的設備如壓縮機、加氫機、儲氫罐的費用有一定的下降空間。設備費用是加氫站總成本的主要組成,也是加氫站總成本中唯一存在可降空間的部分,若隨著科技的發展,設備更新換代,設備造價勢必會産生下降的迹象,從而使用氫成本進一步降低,但降低的幅度有限。
對于加氫站未來如何發展規劃,有專家認爲加氫站是推進氫燃料電池車應用推廣的最重要配套設施,可以通過探索建立油氣氫綜合站減少土地投資成本、通過加氫環節總承包的形式控制設計、裝備及工程造價。目前的加氫站大多是建立在一些特定功能的園區或工廠,處于示範階段,密度不是很大。今後,可以在京津冀、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等經濟發達城市圈按照一定密度布局管輸設施和加氫站,滿足車輛的用氫需求。
現在來看,我國加氫站建設屬于快速上升期,2020年有望實現規劃目標,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站形成生態鏈。一旦加氫站所需零部件國産化、規模化後,短期內就可實現成本下降,同時,未來國家有望出台更加細化的支持政策,推動加氫站發展。到那時,加氫站的成本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談氫論道篇(二)——韓國《氫法》對我國氫能産業的啓示
韓國近日頒布全球首部氫法——《促進氫經濟和氫安全管理法》(以下簡稱“《氫法》”),這是全球範圍內從提出“氫能社會”概念到真正進入實施過程的裏程碑事件,是推動國家頂層設計落地實施的重要依據,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高度重視氫能産業發展,近兩年來在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及終端産品推廣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韓國《氫法》的頒布,對我國氫能産業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目前,我國氫能産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頂層設計缺位,地方氫能産業布局同質化、低端化現象突出;法規制約凸顯,機制體制亟待突破;自主創新不足,核心競爭力亟待提升;氫能供給不力,基礎設施亟待完善。爲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盡快出台國家氫能規劃,指導産業健康發展
截至2019年底,美、日、澳、韓、德等發達國家已經發布了國家氫能産業發展規劃(或路線圖),將氫能上升到國家能源戰略高度,明確了氫能在未來能源體系中的定位,消除了制度障礙。建議我國盡快出台國家氫能産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機制創新、健全法規標准體系,指導産業健康持續發展。
明確氫能戰略定位,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電解水制氫可用于可再生能源儲能,成爲電能的有益補充,推動構建以氫-電互補爲主要組成部分的能源互聯網。可再生能源儲能制得的氫氣可用于石化、化工、鋼鐵等傳統行業,減量替代化石能源制氫,推動傳統行業減碳。氫儲能可有效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有助于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
明確行業主管部門,建立部委統籌協調機制。建議明確氫能的行業主管部門,由其牽頭各相關部委,建立統籌協調機制,自上而下推動氫能産業健康有序發展。例如,針對制氫項目要進化工園區的制度,建議由應急管理和市場監管部門研究對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適度放寬對作爲能源利用的氫氣的管理。
明確産業發展目標,統籌規劃産業布局。制定國家氫能産業發展路線圖,科學測算發展目標,優化技術發展路徑,統籌規劃産業布局。科學引導地方政府要充分結合自身資源禀賦特點、産業基礎等發展氫能産業,要有所爲亦有所不爲,避免同質化發展,防範低端惡性競爭和行業無序發展。
科學認識並確立氫的能源屬性,研究制定“氫能條例”(或法律)。建議厘清氫能安全與發展的辯證關系,借鑒韓國通過立法,健全氫能安全標准法規、提高安全技術及裝備水平,推動氫能産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經驗。應急管理等部門要根據實際發展需求,修訂完善現行《安全生産管理條例》,適度放寬氫能制儲運加全流程的管理。
二、開展試點示範,探索適合國情的氫能發展路徑
目前,我國氫能産業發展存在核心技術自主率低、成本居高不下、氫能供給體系不完善和現行法規制度對産業發展的制約日益凸顯等問題,氫能産業能否健康可持續發展仍面臨巨大挑戰。建議遴選氫能産業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開展試點示範,從制度創新突破、技術和産品示範應用、關鍵技術及裝備實證性研究等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氫能産業發展路徑,將可複制的經驗向全國其他地區逐步推廣,有效避免“一窩蜂”式發展。
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突破,探索促進氫能産業健康發展的制度體系。首先,在試點地區突破相關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設立制氫專區、開展站內制氫項目,放寬對以能源方式利用的氫氣上市流通的限制。其次,建議跟蹤技術進步情況,修訂壓縮氫氣道路運輸管理規定,逐步放寬對最高壓力的限制,借鑒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經驗,對壓縮氣體道路運輸實行壓力分級管理。最後,建議試點地區探索完善産業扶持政策體系,完善退坡機制,減小産業發展對補貼政策的依賴性。
開展氫能儲輸技術示範,推動構建完善氫能供應體系。建議開展分布式制氫,液氫、氫氣管道、有機液態儲氫、固態儲氫等技術及裝備試點示範,探索長距離、大規模氫氣輸送技術路徑。借鑒德國、韓國等發達國家經驗,協同可再生能源布局逐步推進建設氫氣長輸管道,助力解決“三北”地區風電、光伏發電,西南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儲能、外輸等問題。鼓勵加氫站建站方式多元化,支持按需選擇移動或固定式加氫站,鼓勵開展子母站模式。
開展氫能終端推廣應用試點示範建設,探索建立市場化發展機制。大力支持示範城市開展氫能交通、備用電源、分布式發電等氫能終端産品示範應用,驗證並提升技術的可靠性,打造産業生態鏈,探索成熟可行的商業模式,建立氫能産業市場化發展機制。建議支持以工業副産氫(僅限于既有産能)、可再生能源制氫爲原料,替代煤炭或天然氣制氫,應用到傳統煉鋼、化工等行業,開展綠色化工(合成氨、甲醇等)試點示範。
三、強化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國家氫能創新體系
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專業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短缺與技術創新需求嚴重不匹配,亟需培育專業人才並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研究團隊。在當前科研力量總體不足的情況下,建議整合資源,堅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培育本土化高層次人才團隊兩手抓,建立國家氫能創新體系。
研究出台氫能技術路線圖,制定技術創新指標體系。氫能産業鏈較長,各個環節又包括較多技術路線,要結合我國資源禀賦特點、産業基礎和技術發展水平等研究制定氫能技術路線圖。充分對比分析國際國內技術水平發展現狀、應用前景及基礎條件等,制定技術創新指標體系,爲氫能産業發展提供明確的技術路徑。
建立國家氫能創新平台,攻關突破共性核心關鍵技術。建議組建氫能國家實驗室,負責攻關突破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等核心基礎材料,以及氫氣循環泵、氫氣壓縮機等關鍵裝備共性技術。在氫能産業先發地區,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爲原則,設立國家隊的分支機構。積極引導各分支機構,結合區域産業基礎、依托技術人才優勢,發揮“專科醫院”的作用,定向攻關突破。
培育壯大氫能專業人才隊伍,加大力度支持自主技術轉化。建議通過設立一批重大技術專項,由國家實驗室牽頭實施,培育壯大高層次人才隊伍。加快培養一批既對氫能技術有比較深入了解,又具有市場化經營經驗的高端人才,助力産學研用融合發展。建議完善技術成果轉化機制,建立産學研用合作平台,優化技術成果轉化環境,孵化培育核心材料和關鍵技術領域的“單項冠軍”企業或研發團隊,推動自主技術逐步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解決“卡脖子”問題。
四、加快完善氫能供應體系,降低氫能供給成本
建議全國統籌布局氫能産業,加快完善氫能供應體系,促進氫能供需平衡,推動産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鼓勵因地制宜發展“綠氫”,倡導多元化制氫技術路線。建議優先利用工業副産氫(僅限既有産能),鼓勵就近消納。探索發展光伏、風電(含海上風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制氫——“綠氫”,推動開展GW級可再生能源制氫試點示範。支持光解水、生物發酵等綠色制氫技術示範及産業化發展。逐步構建以“綠氫”爲主的多元化制氫體系。
加快推進構建高密度、輕量化、低成本的儲運體系。開展30MPa及以上壓縮氫氣運輸技術及裝備應用示範。擴大天然氣管道摻氫示範規模,開展氫氣管道試點示範,加快氫氣管道技術及裝備自主創新與産業化發展。支持開展液氫儲運、有機液體、固體(金屬氫化物和儲氫合金等)儲運氫技術及裝備示範項目。
適度超前布局加氫站,統籌推進加氫網絡體系建設。鼓勵利用加油站、加氣站改/擴建加氫站,示範推廣油、氣、氫、電綜合能源補給站。支持以需求爲導向,在機場、內陸河流接駁碼頭、湖泊堤岸等地建設加氫站。對于氫能供應比較緊張或者運輸成本過高的地區,支持開展制氫-儲氫-加氫一體化站試點示範。
五、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融入國際氫能市場
在全球化背景下,技術、市場、資本三者關系也越發相互滲透與融合,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是搶占氫能産業發展話語權的重要途徑。當前與美、日、德、韓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氫能制儲運加、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核心零部件,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設計與制造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迫使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技術和人才交流,加強標准化合作,貫徹“引進來、走出去”和跟跑策略,加快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降低全産業鏈成本,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