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走植物園名貴雞蛋花、逃票入景區踩踏張掖丹霞岩體、在國外民宿遺留大量垃圾……今年國慶“黃金周”前,幾則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爲被曝光。這些網民眼中“大寫的尴尬”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文明旅遊還未成爲有的中國遊客出行的標配與自覺,“行走的中國名片”成色還有提升空間。
隨著國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能夠把“說走就走的旅行”付諸實踐,從日韓到歐洲、從東南亞到拉美,足迹踏遍全球“網紅打卡地”。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有的遊客的文明程度並未跟上經濟發展水平快速提升的腳步。有的遊客不是在旅遊中認識世界、審視自我、豐富人生,而是在從衆、獵奇、任性、炫耀等心理驅使下不守秩序、損壞公物、破壞環境。
文明旅遊是旅遊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更是中國公民文明素養的體現,關乎“禮儀之邦”的形象。用文明舉止塑造和維護中國形象,需要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行業盡責、全民參與的文明旅遊格局。同時,提升文明素養不能光靠教育引導,更需制度約束,加大對不文明行爲的監督和處罰力度,將不文明行爲納入黑名單範疇。自律與他律相結合,讓人人敬畏規則,把文明旅遊變成一種自覺習慣。
可喜的是,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文明旅遊的大氛圍正在逐漸形成,遊客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一項調查顯示,近半數境外受訪者認爲中國遊客的文明素質在提高,印度尼西亞、法國、新加坡、英國、美國五國受訪者對此感知尤爲明顯。
“立志言爲本,修身行乃先”。據測算,今年國慶“黃金周”國內遊和出境遊規模預計將達到7億和700萬人次,文明出行即將迎來又一次“大考”。希望每一位正在旅途或即將踏上旅途的遊人,都能尊重他人、遵守文明之約,所到之處留下一片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