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一周,世界的目光被兩場國葬吸引。上周,全球40多億人觀看了英國女王的盛大葬禮;本周,另一場葬禮也受到高度關注——27日,日本將爲遭槍殺的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
同樣吸引眼球,意味卻截然不同。相比之下,安倍國葬充滿爭議色彩,反對抗議聲不絕于耳,料將持續到葬禮舉行的一刻。這背後究竟原因何在?
撕裂的一幕
自日本政府7月宣布之日起,這場國葬在日本國內就爭議纏身,而且反對聲浪越來越高。
最初,有43%的日本民衆贊成舉行國葬。之後,民調顯示反對者過半;如今,贊成率降至33%,而反對者的比例突破60%。
反對國葬的抗議活動也是連綿不斷。上周一,上萬民衆走上東京街頭遊行示威,要求取消葬禮。26日,葬禮前夕,大型集會仍在上演。預計27日當天,國葬也將在抗議聲中舉行。
近日,在東京首相官邸附近,一名男子更以自焚的極端方式反對爲安倍舉辦國葬。
不過,在世界範圍內,這場葬禮依然吸引日本的盟友夥伴到場。
美國總統拜登雖然不來,但委派副總統哈裏斯出席。
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總理也將出席葬禮。澳大利亞不僅現任總理到場,三位前總理也將一同現身。
更顯交情的是印度總理莫迪。他跳過了英國女王的葬禮,卻飛往東京向安倍致哀。
此外,歐盟理事會主席、越南國家主席、蒙古總理、英國外交大臣等首腦政要也將參加國葬。
據日本政府介紹,約700名外國賓客將出席安倍國葬,包括49名政要,賓客總數預計在4300人。
爭議點何在?
一邊是盟友夥伴親臨吊唁,一邊是國內民衆抗議示威,安倍的國葬何以呈現撕裂一幕,特別是日本國內輿論陷入空前分裂?
綜合多方報道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爭議點。
其一,岸田政府執意爲安倍舉行國葬未能服衆。
據日本《每日新聞》先前報道,關于國葬,日本並無明確的法律依據。日本政府打算按“內閣府設置法”規定的“國家儀式”爲安倍舉行葬禮,但該法一直適用于皇室活動,不用于政治家的葬禮。
按照慣例,對于已故的自民黨籍首相,內閣和自民黨都是舉行聯合葬禮。唯一一次破例是1967年爲前首相吉田茂舉行國葬。
面對在野黨和社會的質疑,岸田政府並未給予充分回應,最後也未經過國會審議,而是僅僅通過內閣會議就匆忙敲定國葬事宜,這進一步激起日本輿論的不滿。岸田政府被批強行舉辦國葬是“內閣越權行爲”“強迫民衆吊唁”。
其二,安倍之死並非正常事件,牽扯出日本政客與統一教的關系。
此前,槍殺安倍的凶手供認行刺動機時說,因爲母親被統一教“洗腦”,幾乎把全部家當供奉教會,導致他家庭破裂、人生潦倒。而安倍及其家族與統一教關系密切,出于報複心理,他選擇刺殺安倍。
安倍遇刺後,多名自民黨議員被曝與統一教有牽連。9月初發布的自查結果更是驚人,近半自民黨國會議員與統一教有染。由此,日本國內反對國葬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國民“兩極”評價
其三,安倍本人的聲望、功績是否足以享受國葬殊榮?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爲舉辦國葬給出一系列理由,包括安倍是憲政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前首相;建立許多政績等等。
然而,輿論認爲,安倍的功過是非尚無定論,應該交由曆史評判。
總體而言,安倍是一個頗具爭議的政治人物。
支持者認爲,安倍是日本現代政治史上具有影響力的標志性人物,他的長期執政對日本政治和社會發展影響深遠,並爲提升日本的國際地位作出貢獻。
在一些支持者眼中,安倍具有戰略眼光,“領先于時代”“有未來主義願景”,能感知地區力量平衡的變化,並爲此采取行動,發揮日本在亞洲地區的領導力。
比如,被美國抛棄的TPP被他重塑爲CPTPP,被美國倚重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脫胎于他提出的“民主安全菱形”構想……
安倍的積極作爲也爲日本擴大了地區“朋友圈”。此次,印度、澳大利亞、越南等亞太國家領導人前來參加國葬。安倍遇刺後,印度總理莫迪還要求全國爲他哀悼一天。
反對者卻表示,安倍推動修憲和軍事正常化是倒行逆施,會重新將日本帶入戰爭。
“安倍通過了集體自衛權法案。”一名抗議者說,“這意味著日本將與美國人並肩作戰,日本能夠再次參戰,這就是我反對國葬的原因。”
“安倍被認爲是對人民不負責的人。”東京上智大學的中野浩一(Koichi Nakano)教授說,他強推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法案違反憲法原則和民主原則。
“安倍經濟學”固然受到親市場人士的歡迎,但是一些民衆認爲安倍的經濟政策導致了增長停滯和不平等擴大。
此外,安倍主張修憲等,也使日本與中國、韓國、朝鮮等鄰國産生外交風波。安倍本人還卷入多個醜聞,包括森友和加計學園醜聞、“賞櫻會”醜聞等,導致民望大跌。
相比之下,此前破例舉行國葬的吉田茂被認爲爲戰後日本設定了發展軌迹,對日本戰後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當時日本國內大部分人認可吉田茂,輿論沒有如此分裂。
“吊唁外交”難期?
其四,葬禮耗資巨大,被斥浪費國帑。
日本媒體稱,安倍國葬預計耗資逾16億日元。這一數額被質疑超過英國女王的國葬花費。後者費用多少雖然不爲外界所知,但是英國媒體推測大約800萬英鎊,約合13億日元。
同時,16億日元還遠超吉田茂國葬的費用,後者耗資約1800萬日元,相當于現在的7000萬日元。
當下,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和日元貶值影響,日本物價連創新高,進一步引發民衆對高昂國葬費的不滿。共同社最近一項民調顯示,超過70%的人表示,政府在葬禮上的花費過多。批評人士認爲,與其花費重金舉辦國葬,還不如用來幫助生活困難的低收入家庭。
其五,岸田欲借國葬搞“吊唁外交”遭質疑。
日本輿論認爲,岸田希望與各國首腦開展“吊唁外交”,但這不是舉辦國葬的理由。而且,從現實來看,岸田一心期待的“吊唁外交”恐怕成果有限。
盡管不少首腦、政要前來出席安倍葬禮,但是多數是前領導人,比如法國前總統薩科齊、英國前首相特雷莎·梅等。而一些被傳可能來吊唁的前首腦,比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德國前總理默克爾,最後也未成行。
作爲七國集團(G7)碩果僅存的唯一來訪領導人——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更是在最後一刻“變卦”,以應對飓風爲由,取消出席國葬安排。
日本媒體不免將英國女王葬禮與安倍國葬做一番對比,認爲兩者有著天壤之別。前者吸引世界多國元首參加,而出席安倍國葬的現任政府首腦卻寥寥無幾;前者並未遭遇巨大的民意挑戰,後者在國內卻爭議不斷。
“吊唁外交”成果難期,受國葬爭議影響,岸田本人的支持率已跌破30%,創任內新低,被視爲危險的警戒線,可能影響後續政治議程的推進。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項建英
題圖:2022年9月26日,日本東京,日本武道館外舉行了前首相安倍晉三國葬的彩排。
來源:作者: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