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元宵節,知道習俗都是吃湯圓,但是你知道元宵節各地習俗是不一樣的嘛?今天給大家去詳細了解一下我國各地習俗。
北京市
延慶元宵節
老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一年一度的上元燈會、舞龍舞獅、老北京叫賣等老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節傳統節目,是老北京市民期待這個節日的一大原因。傳統的老北京元宵節活動主要由花會、燈會、吃元宵3個部分組成。
河北省
唐山市元宵節彩燈組合——鳳歌鸾舞
河北較爲獨特的元宵節習俗有井陉的拉花,井陉拉花是一株古老藝術奇葩。贊皇縣元宵節習俗——“拉碌碡”,拉祿碡是一種表現勞動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動在元宵節,它以打擊樂伴奏。有大鼓、大鑼、铙、水镲等。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爲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蔔休咎,稱“結羊腸”。 [33]
湖北省
湖北孝感楊店鎮高龍廟會盛況空前(79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是著名的“龍燈之鄉”。楊店龍燈,因其體型高大、燈飾豔麗,故又稱之爲“楊店高龍”,已是孝感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及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拓展項目。楊店高龍普查資料顯示,全鎮共有高龍116條,廣泛分布在楊店古老的集鎮和村灣, 每到元宵節來臨,幾乎每個村每個灣都有舞龍的習俗,而且完全是由人民群衆“自發組織、自願參與、參與者多、觀賞者廣”的一種傳統文化活動。當地人認爲元宵節是比春節還熱鬧、盛大的節日,“年小月半大”,就是說可以不回家過年,但一定要回去過元宵!元宵節來臨,百條高龍起舞,翻江倒海,蔚爲壯觀!不到楊店看燈,就感覺年過得不充實、不熱鬧!
楊店鎮每年從臘月開始著手用竹片紮龍燈、龍身、龍尾、繡龍衣;用彩紙紮龍頭、龍尾,並連接彩龍頭、龍身、龍尾組成一條完整的龍燈,整條龍燈有12節(龍身由十個竹燈連接而成,加上龍頭和龍尾便是12節,),表示一年有12個月份。正月十二晚舉行龍燈開光儀式、正月十三出行、上廟、喝彩,每條龍燈穿行了楊店窄小的老街進行活動,家家門前擺香案,迎接龍燈。正月十四拜燈、每條龍燈分別在各自灣裏叩拜群衆,表示新年問候,代表吉祥;正月十五玩遊燈、燦燈;圍觀的群衆跟隨龍燈分別遊到各自灣裏,晚上十二點全灣男女老少齊上陣集中在一起燒毀龍燈,稱之爲燦燈、送龍燈升天,伴隨著鑼鼓聲、鞭炮聲。
楊店高龍的組成:多用竹、木、布、彩紙紮成,龍衣一般用黃、青、白、赤、黑五色,傳說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龍燈軀體內燃燭,舞龍者依先後順序,適當縮短各節之間的距離,雙手把住龍腳,從首至尾“龍珠”左右擺動,有如巨龍蜿蜒前行,其聲勢浩大,場面壯觀。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有龍出洞、三點頭號、拜四方,還有下鑽洞、上翻身、龍映水等,慢舞時雍容大度、優美抒情;快舞時激越奔放,別具一格,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所用的曲牌音樂喜慶動聽,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湖北孝感楊店鎮楚江院“娃娃踩高跷”(17張)
元宵節除了舞龍外,還會踩高跷、劃彩船、僵獅子、唱大戲等,活動精彩紛呈、年味十足。楊店高跷,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引入楊店鎮,在楊店流傳已有600余年。楊店高跷與楊店高龍“雙星合璧”,兩者在元宵廟會上同台競技,相伴起舞,共同構成楊店喜慶熱鬧的年俗之美。楊店高跷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納入湖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楊店高跷有“文跷”和“武跷”之分,武跷強調個人表演技巧,多采用跑、跳、擡、翻、打等多種形式,技巧性很強(楊店鎮孫家大灣爲“武跷”代表);文跷注重臉譜化妝,主要采用扭、踩、遊走等形式表演(楊店鎮楚江院爲“文跷”代表,楚江院高跷以四到十七八歲孩子爲主,稱之爲“娃娃高跷”)。
安徽省
安徽合肥老少同樂迎元宵
古城鳳陽縣,蕩秋千、挑燈籠、撂火把等民間習俗,成了元宵佳節的三大習俗。鳳陽民間有“元宵節蕩秋千,一年腰不疼”的說法。每逢元宵佳節,最讓孩子們動心的還是“挑燈籠”。各種花燈早在幾天前就紛紛“搶早”上市,造型各異的花燈將府城鎮夜晚裝點一新。撂火把是一種青少年集體活動。在鳳陽農村,留心的孩子都會早早有意識地收集、准備著一些廢舊掃帚、刷把,以備元宵節撂火把。
山西省
山西沁水縣五彩花燈
挂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必備的一種形式。每逢元宵宵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挂起各式各樣的燈,從十四至十六,每晚都開形形色色,異彩紛呈。放焰火,爲山西人民元宵節最爲喜人的活動。元宵節夜在廣場都要進行放煙火活動,到時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麗的煙火。
山東省
山東元宵節
開展遊藝活動是元宵節的重要內容。雜耍的形式各種各樣,獅子舞、龍燈舞、高跷、旱船、花棍、秧歌、趕毛驢等應有盡有,內容以戲曲爲主。曲阜城周圍村村玩龍燈,每個村的龍燈都要到孔府中表演。孔府耍龍燈的地方在二門裏大堂前,平時不得入內的孔府,這時也准許外人入內看耍龍燈。耍龍燈時,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戶”在一旁燃放焰火。 [39]
河南省
“高擡火轎”
河南人最獨特的習俗,就是在元宵之夜,家家戶戶都得在祖宗墓前,用竹蔑和紅紙紮上燈籠,點燃其間的蠟燭任其燃盡。元宵節一般的習俗是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舞獅。 [41]
陝西省
延安元宵節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除大鬧花燈外,還流傳一種“放天燈”的風俗。這種風俗由來已久,據史可查唐時已有此舉。“伴燈馍”流行于陝西銅川一帶。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各家各戶在自己房屋裏,設香案點燭焚香,鳴放鞭炮。屋內處處點燈,燈旁放著各式各樣的花馍,稱爲“伴燈馍”。
江蘇省
江蘇盱眙元宵節
元宵節泰州有5大習俗,吃元宵、鬧元宵、猜燈謎、放煙火、送吉祥。送吉祥是泰州部分鄉鎮特有的習俗。在元宵節這天,親戚朋友要給新婚的新娘子送橋樁、送子觀音等,以祝福早生貴子。還有些地方是拉著新娘子走百子橋,同樣是求子。
浙江省
杭州民間傳正月十五爲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多齋素誦經,匍匐至吳山禮拜。海甯縣元宵節以精致的菊花燈爲最出名。上虞縣少于元宵節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較量武藝。建德縣人家有新娶媳婦的,于元宵節設酒祭床。
江西省
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晚飯後,全村老少就會集聚在村中祠堂或者廟宇,手持元宵歌本,對著元宵畫唱歌,當地人稱之爲唱元宵歌(也叫唱船)。正月十五晚上除了唱船、贊船、劃船等活動外,還要喝元宵酒、吃元宵羹——這是當晚的壓軸戲。整個祠堂擺滿桌椅,有村民用年數已久的海壺盛滿自己釀造的米酒,給每位來賓倒上滿滿一碗,每張桌子上還盛有一大盆元宵羹供大家享用。
湖南省
湖南元宵節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爲湯,加入韭菜儆果諸物款待客人,稱爲“時湯”。新田縣遊完龍燈後,將龍燈付之一炬,稱爲“送災”。
湖南郴州市蘇仙區正源村的村民正在爲即將到來的“火仙牛”鬧元宵進行最後的彩排。據村民介紹,牛是該村的守護神,“火仙牛”源于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村民們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會用稻草紮成牛的形狀再插上香火與火龍一起鬧元宵,以此爲本村保平安。
四川省
成都高新區元宵節
四川元宵節有“四偷”的習俗:“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檐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爲了強身外,其余皆爲求子的習俗。開縣有“對罵”的習俗。元宵節時人們搬板凳到戶外去,將平日之怨氣,盡皆罵出,被罵之人不得回罵。
福建省
元宵節給新嫁女送燈,是舊日福建的習俗,各地送的燈品式樣不盡相同,但目的一樣:“添丁。”閩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燈節中還有一叫“穿燈腳”的習俗。燈節中的舞龍燈,是福建元宵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龍燈長數十尺,有頭有尾。燈節中還有一種燈猜頗受歡迎,燈猜也叫“猜燈謎”或“出燈猜”。
廣東省
廣東的元宵節喜歡“偷”摘生菜,拌以糕餅煮食以求吉祥;新安縣民有於生男者,皆於元宵夜慶燈。南雄鬧花燈時,父母取龍燈上之龍須線給小兒系帶,據說可保兒童無疾病。又取龍燈內殘存的蠟燭照床下,據說可以産貴子。文昌縣民元宵夜偷青時,偷中的以挨罵爲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則以不挨罵爲吉兆。
雲南省
雲南省元宵節密祉花燈節
雲龍縣於元宵節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彌勒州元宵後一日燃香於橋,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據說可以去疾病。元宵節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這種食品最早出現在宋代,詩人姜白石在一首《詠元宵》的詩中寫道:”貴客鈎簾看禦街,市中珍品一時來。“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寫過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巡舊味,竈婢詫新功。星燦烏雲裏,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台灣省
台灣元宵節孔明燈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裏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上面是一些本土風俗,在中華文化的影響下,韓國、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也有過元宵節的習俗。
韓國
海外元宵節
不吃元宵吃五谷 韓國沒有元宵節的說法,正月十五叫“正月大望日”,意爲“望滿月”。和中國不同,他們在這一天並不吃元宵,而吃混合糯米、高粱米、紅小豆、黃米、黑豆等雜糧做成的五谷飯,吃各式各樣的堅果,花生、核桃、松仁、栗子、銀杏等等,據說可以使牙齒更堅固,還能防治疔瘡等皮膚病。此外,還要喝“清耳酒”,祈願新年不患耳疾,而且一年到頭聽到的都是好消息。韓國農村還保留著一些正月十五的傳統慶祝活動。如“燒月亮屋”,用樹幹或竹子搭成圓錐形的屋架,挂上寫著新年願望的紙條,圓月升起之後,人們用手中的火把點燃“月亮屋”,圍著火堆歡歌起舞。
日本
中華街裏賞花燈 日本把公曆1月叫正月,1月15日稱爲小正月,小正月日本有很多民俗活動,而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對大部分日本人來說比較陌生。農曆正月十五這天,日本的中華街非常熱鬧。如橫濱中華街每年都會舉辦元宵節賞花燈的活動,一些當地的華人華僑都會前去湊一湊熱鬧。
朝鮮
正月大十五迎月 在朝鮮,元宵節被稱爲“正月大十五”。在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做用大米、黃米、小米、豆子和大麥混合而成的“五谷飯”。這種“五谷飯”不僅象征著“五谷豐登”,也象征著長壽、富裕、健康、多子、平安“五福齊來”。此外,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還有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那就是用冬天常見的幹蘿蔔葉、幹蕨菜、幹辣椒葉、幹桔梗、紅薯藤幹、葫蘆幹等9種幹菜做成的“九種菜”。最能提起人們興致的是晚上的“迎月”。據說,最先看見“大十五”月亮的人,一年之內將好事不斷,未婚的小夥子看到了,這年將會迎娶一個“圓月般”漂亮的姑娘;已婚的男人看見了,這年會生一個健康的娃娃。
東南亞
舞獅巡遊奏南音 東南亞不少國家的華人比例都很大,因此這些地方的華人都保持了中國南方地區的習俗。在元宵節這個華人的傳統節日,當地華人的過年習俗在保持各自傳統的同時經過和當地文化的融合發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過年習俗。新加坡福建會館幾年前就開始在元宵節舉辦熱鬧的“踩街”活動,活動上會表演精彩的武術、舞獅和演奏南音。元宵節是馬來西亞華裔重大的傳統節日之一,其“抛柑接蕉”的習俗熱鬧浪漫、別具一格。在印尼西加裏曼丹省的山口洋,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文化活動舉行。元宵節大巡遊是山口洋華人系列春節慶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高潮的活動。
這麽一對比,是不是感覺一個元宵居然有這麽多習俗,我自己查閱了一下資料後也是相當震驚,這些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我們應該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