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不打算做“慈善”。
據俄媒報道,4月1日起,俄羅斯將立法要求對俄“不友好”國家以盧布支付天然氣款,否則可能“無氣可用”。
俄總統普京發出的“最後通牒”,即將到期!
然而,七國集團(G7)已拒絕俄方要求。面對俄羅斯的“殺手锏”,一些對俄能源高度依賴的歐洲國家該怎麽辦?世界能源市場,會激烈震蕩嗎?
俄方“通牒”到期了!
俄軍進入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已有一個多月。西方通過大規模制裁,對俄發起了一場所謂的“貨幣戰爭”,剝奪了俄使用SWIFT國際結算系統的權利,禁止其用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交易,並凍結約3000億美元俄央行外彙儲備。
形勢危急,俄方不得不打響“盧布保衛戰”,啓動資本管制,以限制從外幣賬戶提取資金等舉措穩定本幣彙率,減輕制裁“殺傷力”。
近日,俄方再出一招,克裏姆林宮新聞處表示,普京要求政府、俄央行、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俄氣”),于3月31日前提交向“不友好國家”供氣改用盧布結算的報告。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警告:俄羅斯可不打算“做慈善”,對歐洲免費供氣。很簡單,只收盧布,不給錢,沒有氣。
俄天然氣主要通過四條線路進入歐洲:
一、經波羅的海到德國的“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年輸送量約550億立方米;
二、經白俄羅斯、波蘭到德國的“亞馬爾-歐洲”天然氣管道,年輸送量約329億立方米;
三、過境烏克蘭,經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等國的管道,年輸送量約375億立方米;
四、經土耳其“藍溪”、“土溪”連接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匈牙利的管道,年輸送量約400億立方米。
截至2021年,俄羅斯輸歐主要天然氣管道示意圖。綠線爲已建成管道、黃線爲建設中管道,包括如今被凍結的“北溪-2號”。圖片來源:Statista
原本,還有德國默克爾政府任內不顧美國阻撓,曆經多年好不容易修成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等待啓用。但俄軍入烏以來,朔爾茨政府已宣布凍結該項目審批。
目前,歐盟40%以上的天然氣靠俄供應,2021年,俄對歐實際輸氣量約1550億立方米。
歐洲鐵了心了?
3月30日,普京與德國總理朔爾茨通電話。普京表示,俄將自4月1日起以盧布作爲天然氣供應的支付貨幣。歐洲合同方可像往常一樣用歐元支付,將資金轉給俄天然氣工業銀行,由該銀行換成盧布。
這是啥意思?按分析,俄方想法可能是,歐洲人要求的合同貨幣比如歐元沒變,繼續付呗,就是最終換天然氣的是盧布,不是歐元,支付貨幣變了,我們還貼心幫你兌好,沒違反合同啊?
但是,朔爾茨未同意支付流程,而是要求俄方提供書面材料,以便更准確地理解。與此同時,德國宣布進入天然氣應急方案預警階段。
此外,按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的說法,4月1日的象征意義可能大于實質。他稱,以盧布買氣機制不會突然直接啓動,因爲“支付是一個耗時的過程”。換言之,俄方留了點緩沖余地,總得給別人時間“適應”吧!
不得不說,普京作爲資深謀略家,自有高明之處。即使遭到嚴厲制裁,俄羅斯此前也按兵不動,繼續穩定對歐“輸出”。“俄氣”還表示,這是應“歐洲消費者的要求”。
普京沒有直接對歐“斷氣”,而是讓歐洲各國政府做一道選擇題。要麽心系民衆福祉,同意最終用盧布換氣,誠信賣家俄羅斯輸氣條件不變;要麽出于政治立場拒絕,那麽無視消費者利益的,可就不是賣家了。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選擇。事實上,歐盟27個成員國的需求和能源結構差異很大,內部分歧巨大。
21日的歐盟成員國外長會上,立陶宛、愛爾蘭等國呼籲歐盟加大對俄能源制裁,實施石油禁運,德國、荷蘭等則反對,最終各方未達成共識。沒辦法,俄氣量大實惠,突然沒了,等于讓一些國家“自斷臂膀”。
德國《明鏡》援引德國經濟學家的分析稱,考慮到俄天然氣的重要性,歐洲國家可能不得不從此前遭其制裁的俄央行購買盧布。盧布結算問題,將給西方造成巨大壓力。
但無論如何,歐洲已決心在能源問題上“去俄羅斯化”。
3月初,歐盟委員會提出“REPowerEU”能源獨立計劃,旨在到2030年前,逐漸擺脫對俄化石能源的進口依賴,爭取年內將俄氣進口量削減2/3。24日的歐盟峰會上,各成員國首腦還同意將聯合采購、存儲天然氣和氫能,期望通過共同議價降低能源價格。
路透社則分析,歐盟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全面取代俄羅斯的出口方。出于擔憂情緒,國際市場能源價格飙升,荷蘭和英國等國天然氣批發價已上漲20%。
美國准備讓歐洲掏兜
歐洲部分國家對能源問題的猶豫,以及俄烏談判持續進行,讓美國坐不住了。
當地時間23日,美國總統拜登一行抵達比利時,開啓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的首次外訪。次日,拜登“三連”出席北約峰會、歐盟峰會、G7峰會,其後專程到訪烏鄰國波蘭。
無利不起早,美國人這次一去,抓緊做生意,讓歐洲下單。25日,拜登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表聯合聲明,宣布美國幫助歐盟減少對俄化石燃料和天然氣依賴。
2022年,美國及夥伴國將努力向歐洲增供15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至少到2030年,美國每年將增供50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
美國液化天然氣工廠正滿負荷生産,但俄羅斯今日經濟網分析,美液化氣對歐洲來說“杯水車薪”。美國對歐輸氣,將不得不削減對其他地方的供應,實際産能和跨洋長途運輸問題,也不好處理。而放棄實惠的俄能源轉而購買高價的美國天然氣,歐洲顯然要掏更多錢。
美國真的在乎嗎?畢竟拜登自己在記者會上承認,歐盟放棄俄氣,的確會蒙受損失。但他認爲,這種代價能換來美國及夥伴國的“道德正確”和“更強大的戰略基礎”。
一切正中下懷。通過歐洲之行,美國還抓緊“敲打”諸國。G7峰會結束後,美國等與會國發表聲明,呼籲石油和天然氣生産國“以負責任方式行事”,增加對國際市場供應。
28日,G7能源部長視頻會議後,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表示,G7一致同意,用盧布付天然氣款是不可接受的,呼籲不要響應普京要求。這說明,G7中依賴俄氣程度更深的歐洲主要國家如德國、意大利,已再次站隊美國。
世界能源格局要變了?
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美國意在施壓中東國家增産,甚至准備讓被制裁的伊朗和委內瑞拉出口石油,對沖制裁俄能源的影響。
對此,阿聯酋能源部長馬茲魯伊28日稱,阿聯酋將與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及OPEC+合作,將産能提高到每日500萬桶,力求市場穩定。
但他也提到,撇開政治不談,俄羅斯的産出是市場當前所需,無人能取代。而OPEC+成員國中目前有兩國受到制裁,能源“無用武之地”,它們正是委內瑞拉和伊朗。
路透社報道,美國近期承諾放寬對委制裁,以使其立即出口石油。面對曾扶植反對派試圖顛覆馬杜羅政權的美國,委內瑞拉當然看得清楚。委方提出,想要油,一是承認馬杜羅是唯一合法政府,二是解除對委制裁。而知情人士透露,雙方談判尚無進展。
至于伊朗,美國務院發言人波特此前承認,美伊可能達成新伊核協議,以換取伊朗提高原油供應量。但伊朗提出解除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恐怖組織”名號,而美國不得不考慮盟友以色列的心情,伊核談判前景仍不確定。
還有其他不確定因素。25日,胡塞武裝襲擊了沙特阿拉伯吉達一處石油儲存設施,標志著這個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地區緊張局勢升級。彭博社分析,這雖對全球影響不大,但仍令石油貿易商擔憂。
正所謂風水輪流轉,正當歐洲焦頭爛額、歐佩克宣布盡力、美國和委、伊“老冤家”談不下來的時候,南亞“玩家”印度上場了。
《印度教徒報》、彭博社報道,俄外長拉夫羅夫3月31日將訪問新德裏,討論俄向印度出售原油問題,並制定一套適用于石油等商品的盧比-盧布計價支付方式,獨立于SWIFT系統運作。
作爲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過去一個月,印度數次增加對俄烏拉爾石油的采購。國際能源署稱,3月初以來,俄已輸印約600萬桶石油。美國商業新聞頻道(CNBC)指出,相比之下,2021年全年印度才買了俄1200萬桶石油。
外媒分析,印俄在軍工等方面,有相當長的富有成效的合作;即使面臨來自“四方安全對話”(Quad)其他成員國即美、澳、日的壓力,印度也不反對以折扣價購買俄原油。
英國《衛報》在社論中稱,實際上,俄羅斯對世界的意義,遠超其作爲全球第11大經濟體的地位。俄重新定位,將對歐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出口轉向亞洲,將給西方造成巨大經濟沖擊。
而能源的高價格使能源開采行業有利可圖,可能使全球利用可再生能源趨勢,發生逆轉。
俄副總理亞曆山大·諾瓦克警告,放棄俄能源,“會使天然氣和石油市場崩潰,能源價格漲幅將無法預測。”歐盟放棄“北溪-2號”,已讓氣價增長4倍,曾達每千立方米4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5402元)。而這,不會是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