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觸發不同程度的“封城”令,昔日車水馬龍的大城市變得“清靜”許多,讓各市政機關得以施行措施緩解城市交通和環境汙染壓力。而征收擁堵費正開始興起,或許成爲後疫情時代新潮流。
多城出台
征收擁堵費是新加坡的“創舉”。這個城市國家1975年即出台這類措施,規定早高峰時段進入市中心最繁忙區域的私家車需持有“通行證”並繳納費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大都市效仿新加坡的做法。英國倫敦、意大利米蘭、挪威奧斯陸、瑞典斯德哥爾摩現已征收擁堵費;美國紐約市計劃2021年起征,但日程可能推後。全球另外數十個城市也對這一政策感興趣,美國芝加哥、洛杉矶已組建委員會研討政策可行性。
設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智庫格拉頓研究所所長瑪麗昂·特裏爾告訴英國湯森路透基金會:“有充足證據顯示(征收擁堵費)對抑制交通(擁堵)有效,不過由于施行起來面臨政治挑戰,(政策)推廣速度慢。”
按照特裏爾的說法,新冠疫情讓各市政機關有更多理由開征擁堵費。“各城市正重新規劃街道,人們也感覺乘坐公交工具不夠安全。所以假如政府不采取交通管理措施,(城市交通)將會變成災難。”
權衡利弊
美國交通數據分析機構“英裏克斯公司”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球機動車駕駛人2019年陷于交通擁堵的時間多于往年,司機們浪費數以百計小時,城市經濟也因此遭受數十億計美元損失。
各地采用的擁堵費征收形式包括對不同車道制定不同收費標准、對固定路段征收“通行費”、車輛固定時間段進出管制區域時施以“警戒線收費”等。支持者認爲,這類措施均有利于抑制私家車使用、鼓勵民衆出行依賴公共交通、減少空氣汙染並增加城市財政收入。
反對者認爲,征收擁堵費的措施實施代價高、在小範圍內執行難度大,擔心因此增加的交通成本會逼迫商家“逃離”市中心。
印度理工學院德裏分校榮譽教授迪內希·莫漢認爲,改善道路規劃和交通管理確實可能緩解擁堵,但征收擁堵費不應是決策者考慮的“唯一出路”。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阿姆魯塔·龐克舍則說,在印度孟買、德裏和班加羅爾等交通堵塞及空氣汙染嚴重的大城市,開啓“電子公路收費系統”有好處。印度近期推出一個電子通行費征收系統,可有助于征收擁堵費。
合適時機?
“封城”期間,世界多個城市出台新的交通管理舉措。特裏爾認爲,考慮到網約車和快遞服務日益發達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産業發展都在加重城市道路擁堵風險,征收擁堵費仍是可行方案。“光是城市化進程的負擔就足夠使它勢在必行,因爲你不可能不斷修建新路。”她說:“世界已經改變,征收擁堵費的時機正合適,可以讓大家考慮選擇自家汽車以外(的出行工具)。”
新加坡將率先試行基于全球定位衛星(GPS)系統的定價系統,按照車輛在管制區域內行駛的路程計費。按照原計劃,改裝新系統的工程將從今年起逐步推進,全面應用前會有18個月過渡期,車內繳費系統的一次性安裝費將由政府承擔。新加坡屆時可拆除占用繁忙路段20多年的70多座收費閘門。不過,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現在說,正“評估新冠疫情對新的‘電子公路收費系統’應用日程表的影響”,信息有待更新。
在澳大利亞悉尼,一家獨立委員會已建議政府開征擁堵費。格拉頓研究所估算,這種措施可讓大城市悉尼和墨爾本的道路通行速度提升大約1%,財政收入也能略有增加;另一種增加機動車道的方案雖能增速3%,但每加一條車道要花大約170億美元。相比而言,前者更可行。
印度德裏市政部門也計劃開征擁堵費。智庫成員龐克舍說:“新冠疫情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迫使各城市改革出行方式和公共交通系統。征收擁堵費可確保在後疫情時期,我們不用回到受汙染且擁堵的城市舊常態。” (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