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夏廣濤看來,繳納資金時可以使用美元,這本身也是一個重要信號: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問題上依然秉持合作心態。人民幣流動性安排並不是爲了取代(也無法取代)美元在金融安全網中的重要性。我們的初衷是爲了滿足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合理需求,是爲了應對潛在的人民幣流動性不足所引發的人民幣資産價格和人民幣彙率波動以及國際投融資、跨境貿易受阻等方面的問題。
據央行網站消息,6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國際清算銀行(BIS)簽署了參加人民幣流動性安排(RMBLA)的協議。“人民幣流動性安排”是什麽?它又是如何運作的?
6月28日上午,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研究員夏廣濤對觀察者網表示,人民幣流動性安排是一項針對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屬性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一項進一步夯實全球金融安全網的制度安排,旨在解決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國際市場可能出現的人民幣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人民幣流動性安排是一個“儲備資金池”,這個“資金池”是多方參與的。按照它的要求,各個參與方要在這個池子裏放入不低于150億人民幣或者等值美元的儲備。大家共同出資,當某個參與方面臨流動性緊缺的時候,這個“資金池”就可以爲其央行,提供額外的人民幣流動性支持。
這就好比大家共同出資,提前存放了一筆人民幣。有了這筆“共同存款”,當某位成員突然需要人民幣,其自家央行人民幣又不足的時候,那麽他從這筆“存款”中直接支取人民幣即可。有了這筆存款,需要人民幣的一方,在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也不會面臨無人民幣可買的情況。
央行網站截圖
人民幣流動性緊缺是怎麽出現的?
舉例來說,某個國家A國和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往來很多,而且很多貿易是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可能出于本國投資人民幣資産的渠道相對欠缺等因素,在國際貿易完成後,A國企業等主體會把人民幣換成他國貨幣(美元),或者本國貨幣。當他們把人民幣換走以後,可能在未來又會突然出現新的人民幣使用需求,就需要去外彙市場兌換。如果此時市場上兌換人民幣的主體很多,就會使得外彙市場上的人民幣供不應求,出現人民幣流動性不足。
夏廣濤表示,人民幣在2016年10月1日年加入了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自那時起,人民幣就正式成爲全球主要的儲備貨幣。
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在使用人民幣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緊急的流動性不足的問題。爲了應對這種緊急情況,就需要借助這種儲備資金池,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民幣流動性安排。
越多的主體參與到這個儲備池中,對于應對人民幣流動性短缺和分攤金融風險就更有利。每家繳納150億,算上中國人民銀行,現在6家就有900億人民幣。大家把錢都存放在國際清算銀行裏,那麽有需要時,參與方就可以使用自己存放的那一部分——甚至還可以額外“多用一點”。
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所有認繳主體同時面臨人民幣流動性緊缺的情況。比如印尼央行缺人民幣,但是同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可能就不缺。假設這個時候印尼需要250億人民幣,那麽現在他不僅可以提取自己認繳的150億,還可以通過國際清算銀行提供的抵押流動性窗口,使用受到認可的合格抵押品,提取這個池子中其他參與方存放的人民幣。
使用完以後,印尼再向這個資金池歸還之前提取的人民幣——既包括自己認繳的部分,又包括他國認繳的部分——同時贖回其抵押品。這就是說,在需要人民幣流動性時,參與方可以加杠杆地提取人民幣來滿足需求。一般情況下存入150億,最多能取走3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幣流動性安排約定,“各方實繳資金不低于15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美元。”各參與方是因爲有提取人民幣的需求,所以提前往裏面存放人民幣的,可是該機制爲何允許大家使用“等值美元”來繳納儲備資金?
夏廣濤認爲,目前來看,在國際市場中美元仍然是最爲強勢、最爲關鍵的國際儲備貨幣。國際清算銀行、各國央行,大家整體上都樂意接受美元,並提供人民幣。在這個置換過程中,美元發揮了一種中介效應。
在夏廣濤看來,繳納資金時可以使用美元,這本身也是一個重要信號: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問題上依然秉持合作心態。人民幣流動性安排並不是爲了取代(也無法取代)美元在金融安全網中的重要性。我們的初衷是爲了滿足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合理需求,是爲了應對潛在的人民幣流動性不足所引發的人民幣資産價格和人民幣彙率波動以及國際投融資、跨境貿易受阻等方面的問題。
據夏廣濤介紹,這種流動性安排對于人民幣來說可能會比較“新鮮”。不過,無論是對于SDR貨幣籃子的其他貨幣,還是一些非傳統的國際儲備貨幣而言,國際清算銀行均協助設計實施了類似的流動性支持計劃。人民幣流動性安排既反映出中國人民銀行的重視,也反映出其他國家或地區對人民幣流動性問題的關注。
夏廣濤表示,探究這背後的驅動力,人民幣在2016年加入SDR貨幣籃子當然是一個因素,但它更是一個結果——這背後是自2009年開始,人民幣加快了國際化步伐,在進出口貿易中,人民幣計價的比例在上升;中國在對外投資時,人民幣計價、結算的比例也在上升。
這意味著在貿易、投資和儲備環節,各國對人民幣的使用需求不斷在增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發布的“官方外彙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在COFER中的占比再度上升,續刷2016年第四季度IMF報告該數據以來的新高。人民幣在全球外彙儲備中的占比,已經由去年三季度的2.66%升至2.79%,位居全球第五位。
夏廣濤表示,人民幣占比一路上升超過2%,這被看作是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一步的數據表現。央行數據也顯示,去年以人民幣計價的貿易和投資份額,呈現出穩中有升的態勢。從本次人民幣流動性安排的幾家參與央行來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智利,他們都是中國的貿易夥伴,他們對人民幣的流動性是有實際需求的。在緊急情況下,他們可能會面臨流動性不足,大家共建的人民幣流動性安排就像一個保險項目,像一個水庫——誰家幹旱了,誰就可以按照約定,優先獲得支持。
IMF網站截圖
截至2021年9月,中國已經與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定,按國家(地區)數量來計算,人民幣是世界第一大互換貨幣,規模已經達到3.47萬億元。夏廣濤表示,這個數據是國際金融環境下的一種結果,它本身是中性的。在某種程度上,也正是因爲人民幣流動性安排這種多邊機制的缺乏,才導致了一對一貨幣互換的不斷累積。現如今推出的多邊參與的人民幣流動性安排,將更有利于分散風險。
夏廣濤表示,人民幣流動性安排這種多邊參與的機制安排,有助于中國和經濟夥伴共築全球金融安全網。雖然目前來看,參與該制度安排的除了智利,其他大多都是東南亞國家。但相信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擴大,未來參與這個制度安排的國家和地區會越來越多。
“這是一種很好的制度安排,它有利于金融市場和彙率的穩定,尤其是面臨金融市場波動的時候,人民幣流動性安排的參與方,能夠有足夠的子彈、足夠的工具去應對這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