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2020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重創全球經濟,此後世界各國在恢複經濟過程中相繼公布的能源領域相關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聚焦碳中和,定調綠色發展戰略。多國設立碳中和目標,並不斷完善促進碳減排的相關市場化機制。二是推出疫情後的綠色複蘇計劃,將清潔能源作爲恢複經濟的引擎。多國推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高速發展,部分國家還將核電作爲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力量。三是戰略扶持新興産業發展。多國密集發布促進氫能、儲能、地熱等新興産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四是推進脫碳進程,加速化石燃料退出。多國加速棄煤,削減化石燃料補貼及政策支持,同時積極推進交通領域減排。近期世界各國能源發展戰略及政策措施對我國現階段制定低碳能源相關政策具有一定的啓示與借鑒意義。
(來源:微信公衆號“能源研究俱樂部” ID:nyqbyj 作者:邱麗靜)
一、“碳中和”定調綠色發展戰略
氣候變化是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威脅之一,減少碳排放已經成爲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目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確立了在本世紀中葉前後達成碳中和的目標。作爲有效的市場經濟手段,包括碳排放權交易和碳稅在內的碳定價機制,在推進氣候行動以及向低碳經濟過渡中得到廣泛應用。
(一)確立碳減排與碳中和目標
爲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多國相繼確立碳中和目標,引導經濟綠色低碳發展。2020年3月,歐盟委員會公布《歐洲氣候法》草案,決定以立法的形式明確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12月,歐盟就最新減排計劃達成共識,同意2030年時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降低至少55%,此前歐盟設定的減排目標是到2030年較1990年水平減排40%。另有智利、巴西、新西蘭、日本、韓國、瑞典等國也相繼作出承諾,在未來幾十年間實現淨零排放。
據英國能源與氣候智庫(Energy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機構統計,截至2021年1月,已有歐盟及27個國家實現或者承諾碳中和目標。其中,蘇裏南共和國和不丹已經實現碳中和,瑞典、英國、法國等6個國家通過立法承諾碳中和,歐盟、加拿大、韓國等6個國家及地區正在制定相關法律,中國、澳大利亞、日本、德國等14個國家承諾實現碳中和。另外還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在討論碳中和目標。
表1 各國家和地區承諾實現碳中和時間表
2050年是全球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主要時間節點,包括歐盟、美國、法國、英國、葡萄牙、瑞士、智利、日本、韓國、南非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計劃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少數國家計劃更早實現碳中和,其中烏拉圭爲2030年,芬蘭爲2035年,冰島和奧地利爲2040年,瑞典和蘇格蘭爲2045年。中國于2020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巴西碳中和目標時間亦爲2060年。新加坡僅提出本世紀下半葉實現碳中和,而未明確具體年份。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雄心勃勃的國家看似不少,但是很多國家行動進度並不算快,而且達成碳中和目標也並不容易。以GDP總量占全球90%的G20國家爲例,2019年G20國排放了全球78%的二氧化碳,但至今只有9個成員國以法律條文或者政策文件的方式提出了碳中和目標,意大利、墨西哥、阿根廷還在討論,澳大利亞、印度、印尼、俄羅斯、沙特、土耳其仍未表態。
(二)完善碳中和的市場化機制
1.積極推進碳排放權交易
近兩年來,碳定價機制在全球得到快速推廣。據世界銀行和國際碳行動夥伴組織(ICAP)統計,截至2021年1月,全球已經實施或計劃實施的碳定價機制共有61項,包括31個碳排放交易體系、30項碳稅政策。
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作爲目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碳市場,已成爲該區域推動企業減排的重要市場手段。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在歐盟一再提高氣候目標以及各國不斷出台綠色複蘇計劃的影響之下,歐盟碳價持續上漲,並多次突破30歐元/噸的關口。
中國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適用範圍擴展至全國,這意味著中國的碳市場建設已逐步從試點先行,過渡到全國統一市場。中國成爲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此前,中國已經在多地開展了碳排放交易試點,爲開啓全國性碳市場做了大量准備工作。
在北美地區,加拿大作爲主要化石能源出口國,2020年底宣布將對現行碳交易體系進行改革,以提振低迷多年的碳交易市場,盡管加拿大多年來並未成功兌現過氣候目標,但此輪碳系統改革卻是北美地區碳交易中少有的積極舉措。
除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現有的碳交易市場取得積極進展以外,全球碳交易市場數量也在持續增加。比如,墨西哥于2020年正式進入全國碳市場試點運行階段,這標志著拉丁美洲第一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誕生。
2.逐步推廣碳稅制度
碳稅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爲目的,對化石燃料按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種稅。碳稅制度不同于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是對能源消費征收的稅費。2019~2020年,加拿大的西北地區、愛德華王子島和新不倫瑞克省,新加坡、南非等國和地區開始實行碳稅,截至2020年5月,實行碳稅(費)的國家有24個。
歐洲是全球碳稅征收最爲成熟的地區。碳稅對歐洲國家,尤其對北歐國家減少碳排放、降低能耗、改變能源消費結構産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歐盟多年來主要依靠碳市場減排,2019年底提出了2050年碳中和目標及發展碳市場、碳稅等一攬子計劃,並計劃征收碳關稅。爲了激勵歐盟和非歐盟貿易行業按照《巴黎協定》的目標實現脫碳,2021年3月,歐盟議會通過設立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的議案,決定自2023年起,與歐盟有貿易往來的國家若不遵守碳排放相關規定,其出口至歐盟的商品將面臨碳關稅。
表2 全球碳定價最新動態
二、將發展清潔能源納入經濟複蘇計劃
不少國家和區域組織已經提出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刺激計劃,並將促進能源轉型作爲重點,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是全球電力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各國相繼設置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目標或占比目標,並出台相關激勵機制。此外,多國將核電作爲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力量。
(一)可再生能源成綠色複蘇重要抓手
2020年,全球不少區域組織和國家提出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刺激計劃,推出綠色增長戰略,創造經濟與環境的良性循環。歐盟及其多數成員國在綠色複蘇方面最爲積極,將應對全球變暖、實現綠色轉型視爲拉動經濟持續複蘇的新增長點。日韓等國推行綠色新政,探索疫後經濟複蘇的新方式。
可再生能源作爲全球綠色複蘇的重要抓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過去一年,多國出台了加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計劃,指出可再生能源未來發展方向和總體目標。2020年4月,法國政府發布新的多年期能源計劃(PPE),該計劃的目標是到2023年實現20.1吉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到2028年實現44吉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2020年12月,德國通過《可再生能源法》(EEG)修訂草案,正式將德國海上風電的目標設定爲:到2030年運行20吉瓦,到2040年運行40吉瓦。同月,日本政府宣布,到2050年,日本可再生能源供應量將在目前基礎上增加近三倍,占到全國電力的50%至60%。2021年3月,英國宣布,計劃到2030年將20太瓦時的能源從化石燃料轉向低碳能源,這相當于英國2019年所有可再生能源的17%。美國設立專注于氣候的跨機構高級研究機構ARPA-C,助力美國實現100%清潔能源經濟的目標。2021年,拜登政府推行“綠色能源革命”,大力推動太陽能、陸上和海上風力發電,部署核能和水力發電。
隨著電力需求的迅速增長,以風光爲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成爲各國政府解決電力缺口的重要方式。他們采取公開招標的模式吸引投資,不斷擴大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即使受疫情影響,2020年波蘭、希臘等國家招標規模不減反增。近一年來,東南亞多國宣布的地面光伏電站公開招標規模累計超5吉瓦,其中菲律賓公布的招標總規模爲2.5吉瓦。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宣布加入浮式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大軍。
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與其激勵政策密不可分。如歐洲可再生能源激勵政策經曆了從大規模的政府補貼到市場競價的發展過程,各國采取低稅率或退稅等稅收措施支持可再生能源産業發展,多國在推動可再生能源逐步深度參與電力市場的同時,通過市場機制實現高效消納等。
表3 2020年部分國家/地區出台的綠色增長戰略及政策
(二)將核電作爲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
核電作爲一種低碳排放的電力,對于全球電力系統實現低碳轉型起到重要助力作用。多國將核電作爲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力量。經合組織的核能部門2020年發布了關于疫情過後的恢複計劃,其中就包括進一步提升核電業的成本效益、通過核電項目創造更多高價值就業機會、在新的經濟複蘇計劃中爲核電業爭取更多資金支持,以及利用核電建設帶動電力基礎設施低碳化等。日本在2020年底公布的脫碳路線圖草案中提出,將最大限度地利用核能。阿聯酋首座核電站于2020年8月投入運行。南非新版《國家綜合資源計劃》2020年底獲批,其中明確規定南非將以“負擔得起的規模和速度”發展核電,初步計劃新增250萬千瓦裝機。2020年9月,中國正式開啓新的常規核電新項目審批。2021年3月,海南昌江核電項目3、4號機組獲頒建造許可證。
事實上,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後,全球各國對待核電的態度都變得謹慎起來。近年來,核電業在低迷狀態徘徊,歐洲等地更是大範圍關停核反應堆,最新提出的資金支持計劃也將核電排除在外。其中,德國政府已正式宣布全面棄核,將在2022年前關閉境內所有核電站。然而,國際能源署指出,對于歐洲而言,該地區大部分的低碳電力來自核電,爲實現氣候目標,應該繼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核電發展。新建核電站將進一步促進低碳電力的發展,延長現有核電站的使用壽命也將有助于減少化石燃料使用。
當前,一些國家和核能公司正在努力開發小型核反應堆。與傳統核能相比,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具有更安全、更便宜、與可再生能源兼容性更高的特性,因此前景被業界普遍看好。但也有業界人士對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技術成本、安全問題存疑。2020年,南北美洲核電行業取得新進展,加拿大和美國推行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和先進反應堆,重點發展目標是2025年投運的示範項目。
表4 2020年部分國家核能利用重大進展及政策動向
三、戰略扶持新興産業發展
時下,發展新興産業已成爲世界各國在能源領域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各國紛紛通過制定戰略規劃,引領新興産業發展方向,涵蓋氫能、儲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諸多領域。
(一)加快氫能産業發展
2020年,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快布局氫能産業,相繼出台具有實操性的氫能戰略和氫能發展路線圖。歐盟發布《歐盟氫能源戰略》,計劃到2030年擁有40吉瓦生産能力,到2050年將氫能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提高到12%~14%。德國和法國分別發布和啓動《國家氫能戰略》,正式確定綠氫的優先投資地位。德國公布的1300億歐元規模的經濟複蘇計劃中,提出至少投入90億歐元發展氫能。荷蘭政府公布氫能戰略,表示將在2025年前完成500兆瓦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俄羅斯加速布局氫能産業,搶占氫能出口主導權。根據新版《2035年能源戰略草案》(ES-2035)制定的目標,俄羅斯2024年氫能出口量計劃達到20萬噸,2035年達到200萬噸,力求到2035年通過擴大氫氣産能成爲全球重要氫能經濟國家。另外,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紛紛發布國家級氫能路線圖。葡萄牙希望通過天然氣管網注入氫氣,成爲第一個大規模利用氫能的歐洲國家。西班牙宣布將在2030年建成4吉瓦可再生能源制氫産能,正式加入歐洲發展氫能産業的聯盟。
在氫能戰略布局上,歐洲將氫能作爲能源轉型和低碳發展的重要保障,美國重視氫能産業技術優勢的建立和前瞻技術的研發,日韓致力于構建氫能社會和氫經濟。多國將氫能作爲推進氣候和能源新政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計劃從制定氫能發展路線圖、建立産業發展聯盟、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推進氫能發展。近年來主要國家氫能産業支持政策包括:
●提供補貼和稅收優惠
——日本政府開始對車用、家用、商業及工業用燃料電池以及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給予持續全面補貼,設立清潔能源汽車補助金和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建設補助金。
——韓國于2019年10月推出氫能城市計劃,當年爲氫燃料電池汽車提供財政補貼1304億韓元。
——美國通過向消費者提供經濟補貼和稅收減免,間接促進企業加大開發力度,推動燃料電池産業化和商業化進程。
●研發投入與融資支持
——2019年,國際能源署成員國所有能源技術研究、開發和示範投入均有所增加,其中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領域增幅最大,爲18%。日本則是成員國中氫能和燃料電池研發領域投入最多的國家,2019年該領域投入達到2.97億美元。
●完善市場配套機制
——歐盟通過碳交易配額等市場手段,縮小可再生能源制氫與化石能源制氫的成本差距。
——西班牙2020年氫能戰略中提出的監管行動包括引入原産地保證制度,確保氫氣100%由可再生能源制取,通過價格信號引導綠氫消費。
●完善安全標准體系
——2020年2月,韓國率先發布全球首個《促進氫經濟和氫安全管理法》,爲氫能供應和氫設施安全管理提供支持,以促進基于安全的氫經濟建設。
——日本加快修訂完善車用氫能安全標准體系,在車用氫能領域建立先進、完整的標准體系。
在制氫技術上,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是未來趨勢。2020年,電解槽出貨量創下新記錄,待建項目規模迅速擴張。國際能源署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幾年來,電解水制氫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兆瓦級項目已在日本、加拿大等國落地,同時更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也在規劃當中。
表5 2020年部分國家和地區氫能戰略/路線圖
(二)配套儲能發展政策
2020年全球儲能市場發展速度超乎預期,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2020年全年儲能新增規模創下5.3吉瓦/10.7吉瓦時新記錄。
2020年4月,澳大利亞北領地政府宣布,北領地的家庭或企業用戶若安裝太陽能發電或儲能系統,將給予每戶6000美元的獎勵。12月,美國能源部發布《儲能大挑戰路線圖》(Energy Storage Grand Challenge Roadmap),這是美國能源部針對儲能的首個綜合性戰略。路線圖提出,到2030年,美國國內儲能技術及設備的開發制造能力將能夠滿足美國市場所有需求,無需依靠國外來源。
在爲儲能技術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各國政府還逐步消除監管壁壘,加大儲能政策扶持力度。如意大利、葡萄牙和愛爾蘭等國設計的容量市場中,儲能運營商可以在拍賣中競標合同。這爲儲能運營商提供了固定和可預測的收入流,以便其擴展儲能容量。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儲能發展進入快車道。彭博新能源財經指出,2020年“可再生能源+儲能”成爲中國最主要的應用領域,並將成爲近期市場最主要的驅動力。儲能在解決可再生能源並網、實現跨區域靈活調度方面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在調頻領域,不斷開放的區域調頻輔助服務市場爲儲能提供了新的機會。在用戶側,光伏、儲能、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站的綜合應用有望得到快速部署應用。
(三)鼓勵地熱能發展
挪威能源研究機構雷斯塔能源發布報告稱,受綠色經濟政策刺激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完善,全球能源企業正在加快布局地熱能開發,預計未來5年內,全球地熱能市場將快速增長。近一年來,多國通過地熱能勘探開發、提升地熱能裝機目標等方式鼓勵地熱能發展。
在歐盟供熱體系中,有超過80%的熱能來自于化石能源,同時供熱也占據歐盟能源消耗總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對于歐盟來說,供熱體系去碳化尤爲重要。歐盟地熱能源委員會呼籲將供熱行業納入歐盟碳價體系中。預測認爲,一旦歐盟將供熱制冷領域納入碳價體系,以地熱能爲主的可再生能源供熱技術將獲得更多優先發展機會。
地熱能是實現國家可再生能源目標的關鍵要素。印尼計劃2021~2024年間,對國內20個擁有地熱資源的地區進行勘探,包括爪哇、巴厘島、蘇門答臘、加裏曼丹島等,估計這20個地區的地熱能開發潛力約683兆瓦。希臘對地熱能的開發興趣也在與日俱增。根據希臘制定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希臘最終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將達到35%,屆時地熱能發電裝機將達100兆瓦。
(四)關注燃料乙醇産業發展
作爲可再生能源,乙醇燃燒效率高和無汙染的特點被全球多國認可。然而,乙醇行業尚未真正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其需求受各國政府政策影響較大。因此,政府在促進全球乙醇需求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少國家采用強制性法規推動乙醇市場發展。比如巴西要求在汽油中添加乙醇的比例應超過20%。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65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支持乙醇汽油發展的政策。
另外也有國家削減生物燃料乙醇支持力度。盡管在過去兩年中有13個國家和地區明確表示將大幅提升現有乙醇汽油配比,但現實是,這些計劃陸續被推遲,施行之日遙遙無期。以加拿大爲例,根據該國計劃,要在2025年之前將汽油中乙醇的添加比例提高至15%,該計劃原本應該于2021年春季開始實施,但目前已被推遲至2021年秋季。菲律賓也計劃推遲原定的乙醇汽油政策執行日期,原本該國計劃2020年開始實施比例爲20%的乙醇汽油的銷售政策,但現在,菲律賓政府正考慮將20%的比例下調至15%,或者幹脆直接延後20%比例政策的實施。此外,越南、玻利維亞等國也有推遲原有計劃的打算。2020年美國燃料乙醇需求和産量均出現下降。與此同時,關于生物燃料及小型煉廠豁免的相關政策尚未確定,這將進一步打擊美國的生物燃料市場。
四、加速化石燃料退出
氣候變化加速了全球能源供需結構的多元化調整。在履行《巴黎協定》和推進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各國多舉措加速脫碳,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多國制定了煤電限制措施、減少化石燃料補貼,歐盟國家積極推進交通領域碳減排,推進深度脫碳。
(一)明確煤電退出時間表
過去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多國相繼確立碳中和目標的大背景下,全球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地位急轉直下,需求下滑導致煤炭出現減産,煤電經濟日益缺乏競爭力。據統計,2020年全球煤炭産量約爲74.38億噸,同比縮減6.5%。除中國外,俄羅斯、印尼、澳大利亞、蒙古國、印度、美國等國煤炭産量都出現下滑。
2020年上半年,葡萄牙、西班牙、德國的燃煤發電量分別下降了95%、58%、39%,荷蘭、奧地利和法國的燃煤發電量下降幅度均超過50%。德國、英國、奧地利等國加速關停煤電設施,明確煤電退出時間表。德國2020年通過《逐步淘汰煤電法案》和《礦區結構調整法案》,規定最遲在2038年前逐步淘汰煤電;瑞典和奧地利于2020年3月分別關閉了各自最後一家燃煤電廠;西班牙計劃于2020~2021年間關閉69%的煤廠;英國承諾到2024年全面停止使用煤電。澳大利亞計劃在2030年前關閉燃煤發電站。
圖1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煤電退出時間
(二)削減化石燃料補貼及資金支持
2020年的低油價促使産油國減少國家經濟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尼日利亞、塞內加爾、蘇丹、尼日爾、貝甯等非洲國家加快結束或減少燃油補貼,如尼日利亞在拖延多年後,終于在2020年7月宣布徹底取消本國的燃油補貼,此舉每年能爲尼日利亞政府節省超過4億美元開支。5月,歐盟設立“公平過渡基金”,作爲“可持續歐洲投資計劃”的一部分,用于支持高度依賴化石燃料行業的地區轉型發展低碳産業。11月,英國公開表示,計劃將原定的燃油車“禁售令”提前10年至2030年開始實施。在2021年1月25日公布的聯合公報中,歐盟各成員國外交部長計劃在能源外交上采取激進的政策,阻止進一步投資所有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基礎設施項目,除非這些項目完全符合邁向氣候中立的明確途徑。
然而,有些國家尚未做好能源轉型的准備,政府依舊投入資金支持化石燃料公司,啓動新的燃煤發電站項目,這樣很可能會擱置實現經濟綠色複蘇的機會。例如,在印度尼西亞,政府選擇通過減稅和降低監管要求來支持該國的煤炭工業,而用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取代老式化石燃料發電廠的計劃則被縮減。2020年5月,南非國家電力公司以現有發電能力不足、疫情阻礙新能源開發爲由,將三座大型煤電廠的關停時間推遲到2030年,按之前的計劃,這三座電廠應在2020~2026年期間關停。再如,秘魯政府于8月通過了促進石油勘探和開采的新政策,旨在進一步吸引外國投資。同月墨西哥叫停國家能源改革,導致墨西哥能源政策轉變方向,可再生能源産業發展備受打擊。
(三)積極推進交通領域碳減排
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創紀錄下降,疫情影響下交通活動減少大力推動了全球碳排放下降。2020年4月,汽車和航空旅行的排放較2019年水平分別下降了約一半,到12月分別下降了約10%和40%。
歐盟在交通領域推出減排戰略及具體的行動措施。2020年,歐盟推出首個甲烷減排戰略,初步計劃2021年完成立法。2020年12月9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可持續與智能交通戰略》,旨在采取各種措施來減少交通領域碳排放,到2050年力爭交通領域碳排放在2020年基礎上減少90%。同時,歐盟向140個重點交通項目注入22億歐元,陸上通過加強鐵路建設完善路網,海上則通過采用替代燃料及改造港口電力供應等方式,多管齊下助力歐洲交通業實現脫碳目標。
歐盟及各成員國還不斷加大對零碳排放公交車的支持力度。2020年,德國對80%的電動公交車提供了財政補貼。波蘭則宣布提供2.9億歐元補貼,要求人口超過10萬人的城市在2030年實現全部公交車零碳排放。歐洲投資銀行與法國領土銀行2021年1月宣布,將分別投資1億歐元,建立清潔公交共享投資平台,資助法國境內公交能源轉型。
2020年德國政府公布的一份法律草案稱,將加快交通領域低碳轉型步伐,計劃在2026年前保證德國交通領域中使用的燃料有14%來自于可再生能源,在2030年前航空領域所用燃料中混合2%的零碳排可再生燃料。據悉,這一法律草案是德國首次對航空領域燃料做出減碳規定。除了德國之外,法國、挪威、芬蘭等國也已出台航空領域減排政策。
整體上看,2020年以來世界主要國家能源結構加速向清潔化轉變,多國提出碳中和目標,加快發布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的配套政策,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領域布局和投資,加大新興能源産業扶持力度。BP《世界能源展望(2020年版)》指出,2050年以前,全球能源需求增長還會持續,但能源需求結構將發生根本變化,化石燃料總體占比將持續降低,可再生能源總體占比則會持續增長,電氣化將在能源需求結構中扮演更爲重要的角色。對中國而言,改變以煤炭爲主的高碳能源結構,轉向清潔能源爲主的低碳能源結構,是大勢所趨。
對我國來說,今年“十四五”已開局,我國能源行業將加速低碳轉型,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巨大。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達到12億千瓦以上,這爲未來能源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時間表。爲引導我國能源低碳高質量發展,要加強新能源發展的頂層設計,構建行業標准、監管和政策支持體系,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圍繞能源領域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路徑,加速研究制定能源領域政策舉措,圍繞促進能源低碳智慧轉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新型儲能發展等重點任務出台配套政策。
參考文獻:
[1]IEA.The Future of Hydrogen-Tracking report[R].2020.
[2]BP.Energy Outlook 2020 edition[R].2020.
[3]BNEF.1H 2021 Energy Storage Market Outlook[R].2021.
[4]李麗旻.全球地熱能開發正當時[N].中國能源報,2020-10-19(007).
[5]董梓童.全球乙醇燃料市場前景堪憂[N].中國能源報,2020-10-12(007).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