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經濟系主任陸毅時,他剛剛完成一次外出調研返京,“我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在外面跑一跑”。
作爲一名研究中國經濟的學者,陸毅想了解更多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這是他選擇回國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陸毅獲得香港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博士學位,短暫任研究助理教授後,于2010年赴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在新加坡工作7年後,陸毅作出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選擇——回國。“我是學經濟的,希望能了解更多中國經濟現狀。中國經濟體量巨大,是大國治理的典型。”陸毅希望通過研究,解決關鍵性、中長期的問題,讓資源配置更有效率,“我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很有信心”。
回國後,陸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國家治理,二是全球治理。他的團隊與財政部門合作,開展碳稅和碳關稅設計方面的研究,希望能爲中國參與全球碳關稅談判提供學理支撐。陸毅跟蹤社會重要問題,拓展學術研究領域,從事氣候變化、貨幣政策等方面研究。
陸毅介紹,從2017年開始,他平均每年至少在國際一流經濟學期刊上發表3篇英文論文,以及多篇高水准的中文論文。愛崗敬業、潛心科研,讓他收獲多項榮譽。2018年,陸毅獲得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2019年,獲得首屆中國青年經濟學家獎。
陸毅說,自己取得的榮譽主要基于過去的學術成果,很多研究都停留在發表層面,並沒有與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這是自己想回國發展的原因。陸毅認爲,經濟是一個巨大的“機器”,自己只是對其中某些“零部件”有所研究,關鍵是要把對“零部件”的認識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我希望能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參與制度優化設計,對中國經濟格局産生正面影響”。
除了教學和科研任務外,陸毅作爲系主任還要承擔大量的學科建設、團隊建設任務。“剛開始做系主任時,自己對學科建設的認識不太清晰,難免會産生困惑。校領導經常與我交流,並給我提出一些建議。”陸毅表示,學校還會介紹一些黨史書籍給他閱讀,“通過學習黨史,我對我們黨走過的曆程更加清楚了,更好地理解了政策制定過程中的脈絡和邏輯。”
隨著對中國共産黨的認識不斷豐富,陸毅對黨也逐漸“心向往之”。2019年3月12日,陸毅鄭重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經過2年嚴格的培養考察成爲了一名預備黨員。今年7月5日是陸毅轉爲正式黨員的日子,在轉正申請中他寫到,要將研究與現實相結合,努力爲政策決策建言獻策。 (經濟日報記者 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