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外彙局統計,2022年1—4月,中國對外全行業直接投資2869.5億元,同比增長0.7%。其中,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4個國家和地區的2846家境內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2285.4億元,同比增長2.5%。
近日由全球化智庫(CCG)與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共同研究編著並發布的《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21~2022)》藍皮書(下稱藍皮書)指出,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萎縮、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202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逆勢增長,首次位居全球第一,達到1537.1億美元,同比增長12.3%。2021年,對外投資增長勢頭持續,對外全行業直接投資1451.9億美元,同比增長9.2%。同時,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領域廣泛,越來越傾向科技領域的對外投資,銀行業“走出去”步伐加快。
對外投資呈持續增長態勢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量下降35%,從2019年的1.5萬億美元降至1萬億美元,爲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甚至比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低谷還低20%。但2020年,中國對外投資實現逆勢增長,占全球份額的比例達到20.2%,占比較上年提高9.8個百分點。
藍皮書指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不僅帶動中國産品出口,還促進了投資所在地稅收收入和就業機會的增加。2020年中國對外投資帶動出口1737億美元,同比增長48.8%,占中國貨物出口總值的6.7%。2020年境外企業向投資所在國家(地區)繳納各種稅金總額445億美元,年末境外企業從業員工總數達361.3萬人,其中雇用外方員工218.8萬人,占60.6%。
進入2022年,據商務部發布第一季度數據,中國企業對外全行業直接投資342.9億美元,同比增長7.9%,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52.6億美元,同比增長19%,占同期總額的19.5%。截至目前爲止,中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較上年同期上升1.7個百分點,主要投向東盟國家、巴基斯坦、阿聯酋和沙特等國。
據中國貿促會發布《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及意向調查報告(2021年版)》(以下簡稱《報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企業對外投資首選地。調查顯示,79.5%的企業優先選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4%的企業選擇歐洲,25.5%的企業選擇北美,19.2%的企業選擇南美,21.8%的企業選擇非洲。
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11.6萬億元,創8年來新高,同比增長23.6%,占中國外貿總額的比重達29.7%;中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384.5億元,同比增長7.9%,占對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14.8%。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何以深受中國企業的青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報告主要撰寫人劉英奎指出,這些沿線國家不僅是中國重要的經貿夥伴,而且跟中國有良好的政治關系和外交基礎,爲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中國和很多國家都簽訂了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使得“一帶一路”倡議與這些國家的發展規劃對接起來,這樣的政策溝通有利于投資安全。
同時,中國企業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需求中嗅到了商機。劉英奎指出,絕大多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國的産業結構互補性非常強。中國現在處于工業化中後期,正在從勞動密集型産業逐漸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産業過渡,而大部分沿線國家正處于工業化初期或是中期階段。這樣的發展差距使得中國企業在這些國家投資時具備一定程度的資金、技術、經驗優勢。
基于迫切的發展需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紛紛向中國企業抛出橄榄枝。劉英奎指出,爲了盡快走上發展道路,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近年來都實施開放性的政策,通過擴大開放積極吸引外資,采取的限制性措施相對較少,給中國企業提供了較大的投資空間,不像某些歐美國家對特定産業進行極其嚴格的外資審查。
超三成企業對RCEP區域投資前景較樂觀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今年1月發布的最新一期《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強勁反彈,從2020年9290億美元增至1.6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7%,超過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其中,中國對外投資表現亮眼,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936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和存量穩居全球前三。
《報告》顯示,盡管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經濟艱難複蘇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相互影響,國際産業鏈供應鏈紊亂和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相互交織,對中國海外投資造成了較大沖擊,但仍有近兩成企業對後疫情時代的對外投資,特別是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區域投資前景較爲樂觀(33.84%的受訪企業持樂觀態度)。
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在制造業、農業、林業、漁業、采礦業等多個領域都作出高水平自由化承諾。特別是在制造業方面,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除部分敏感領域都對締約方開放。同時,負面清單加國民待遇的RCEP外資管理模式,將有助于中國企業更加便利地在RCEP區域內投資布局,降低生産成本。
調查顯示,不少受訪企業積極申請RCEP項下優惠原産地證書,獲得了真金白銀的關稅優惠,原産地區域累積規則、“背對背”證明形式將使企業在區域內進行靈活拆分銷售和轉口,有助于企業實現精細化分工。某通用設備企業計劃在柬埔寨投資19億元通用智能設備項目,以有效規避輪胎國際貿易壁壘,提升國際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3月25日,RCEP産業合作委員會主席許甯甯在線上會議上表示,RCEP協定的生效已成爲當前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亮點,已成爲開發區域經濟增長潛力的最大抓手。RCEP協定內容豐富,其中關鍵內容是減免關稅。兩個多月來,RCEP成員國企業和區域外的許多企業看好RCEP區域貿易投資活力,正在實施抓住新機遇的行動。
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1—2月,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貿易達1.85萬億元,同比增長了9.5%。其中,中國與馬來西亞貿易額294.4億美元,同比增長28.1%;中國與泰國貿易額203.5億美元,同比增長16.3%;中國與印尼貿易額219.9億美元,同比增長39.1%;中國與新加坡貿易額142.5億美元,同比增長4%;中國與菲律賓貿易額112.9億美元,同比增長7.6%。
CCG研究分析,中國企業投資的海外政策環境出現分化,歐美發達國家收緊投資政策,而新興市場國家政策總體放寬。根據報告,早在2018年美國就通過了《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FIRRMA法案),2021年又發布了對FIRRMA的實施細則。美國的“長臂管轄”也對中美兩國企業的國際投資合作造成負面影響,頻頻把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與歐美不同的是,東盟、“一帶一路”沿線等國家在疫情暴發後放寬了對外商投資的限制,還采取了減稅、補助等多種方式吸引外資。而且隨著RCEP的生效,將爲地區投資帶來消除經貿壁壘、促進貿易便利化與投資便利化等利好。
美國、印度、德國位居海外並購十大目的地前三
安永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中國海外投資概覽》(下稱概覽)統計顯示,按交易額計,2022年一季度中企宣布海外並購的十大目的地國中,美國、印度和德國位居前三。按交易宗數計,前三位是美國、日本、韓國,美國同樣位居榜首。美國仍爲中企海外並購最大目的地國。
中企在歐洲宣布的並購金額爲21.3億美元,交易數量43宗,在連續三個季度落後于亞洲後實現反超,在各大洲中均位列第一。按交易金額計,投資主要流向德國、意大利和荷蘭等國,主要投向醫療與生命科學、TMT(科技、媒體及通信行業)以及金融服務行業。亞洲緊隨其後,交易金額爲21.1億美元。
該概覽指出,俄烏沖突對全球尤其是歐洲的經濟穩定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歐洲通貨膨脹持續上漲,能源問題正推動歐洲各國加速向新能源轉型。以德國爲例,德國聯邦政府內閣通過的立法草案設立了兩個階段目標:在2030年實現80%的可再生能源供電,2035年達到幾乎100%。未來,歐洲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與合作機會將繼續增加。
中企在亞洲宣布的海外並購金額爲21.1億美元,同比減少63%;宣布的交易數量30宗,同比下降19%。按交易金額計,投資主要流向印度、新加坡和韓國,主要投向TMT、消費品以及醫療與生命科學行業。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穩定推進以及在RCEP下區域供應鏈優化需求的增加,亞洲預計將繼續成爲中企海外投資的重點區域之一。
中企在北美洲宣布的海外並購金額爲11.7億美元,同比繼續減少41%;宣布的交易數量22宗,同比減少39%;主要投向TMT、金融服務以及先進制造與運輸行業,且投資主體以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爲主。
TMT行業仍是中企海外並購最熱門的行業,金額占比超四成。中企主要投向IT資訊及服務、軟件系統和半導體制造等細分領域。醫療與生命科學行業是本期唯一錄得交易額增長的行業,占中企海外並購總額比重創曆史新高,達17%。
安永中國海外投資業務部全球主管周昭媚表示,2022年一季度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激增,歐美國家通貨膨脹率持續上升,已創近30年新高。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2022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至3.6%,全球經濟複蘇預期顯著放緩。盡管中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開局總體平穩,但多地疫情反複對許多企業正常運行造成較大沖擊,負面影響或將進一步持續。綜合各種因素,預計中企海外並購動能進一步減退。但在地緣政治風險加速全球供應鏈重塑進程情況下,中企海外綠地投資或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接近消費市場”原則在中企海外布局的過程中已成爲主要考量因素之一。
抓住海外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市場機遇
在國外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行爲上升的背景下,中國對外投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報告》顯示,對外投資企業在東道國投資最擔心遇到的非商業性困難與挑戰是疫情影響仍在持續(87.6%);商業性困難與挑戰是投資回報率下降(52.2%),較上年擴大2.1個百分點。44.8%的企業表示其在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存在人、財、物安全風險,較上年擴大4.5個百分點。
近兩年來,風險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人流、物流受阻,增加了項目運轉的困難;二是各國經濟遭受疫情重創,購買力大幅縮水,物流費用不斷上漲,市場風險加大;三是近年來地緣政治風險加大,增加了在海外市場的投資風險。
《報告》顯示,32.8%企業在東道國投資及生産經營過程中遇到過合規問題,較上年回落3.4個百分點,遭遇的主要合規問題依次是:市場准入限制(57.4%)、勞工權利保護(48.1%)、稅務審查(45.0%)、環境保護(41.1%)、外彙管制(40.3%)。
劉英奎指出,近年來,在推動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從政府到行業協會再到企業,中國對合規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合規建設能力已經得到極大提高。但在開拓國際市場過程中,這是一個始終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環境保護方面。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印發《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旨在進一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讓綠色切實成爲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
“中國對外投資企業的環保意識在不斷地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會主動充分了解東道國的法律法規,盡量做到合規。此外,中國企業也在不斷提升環保技術水平,包括增添新的設備、制定環保方案等。隨著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不斷發展,中國企業的環境保護會做得越來越好。”劉英奎說。
CCG研究指出,中國企業“走出去”應重點關注如何參與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重塑,通過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通過“走出去”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彌補技術薄弱環節,提升在國際産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在自身優勢産業領域,以“走出去”加強國際合作,鞏固國際供應鏈市場份額。
藍皮書建議,在數字經濟發展趨勢下,中國企業“走出去”可抓住海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機遇,關注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加大力度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通過研發中心彙聚全球創新要素,推動國外先進技術與國內産業化優勢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數字規則制定,並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密切跟蹤全球數字經濟反壟斷及加征數字稅最新政策動向。
與不同區域的投資合作新機會正在出現。對此,CCG建議,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建立了基本的共識,爲各方在基礎設施、綠色低碳領域帶來了投資合作的可能性。中美在綠色低碳領域有共同點,在此領域可以開展合作。
CCG研究指出,RCEP的生效爲中國與東盟的投資合作帶來了機遇。中國企業可利用中國與東盟在RCEP框架下的合作機制,深耕在東盟的投資,可投資東盟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産業,還有部分技術密集型産業,如汽車、計算機等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