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胡公鐵墓”成祭祖之地
陳胡公陵園位于周口市淮陽縣城東南角。“農曆二月二以後來這裏祭拜的人更多。”淮陽縣陳氏研究會秘書長陳衛東說。很多陳姓人都會聚集到這裏,祭拜陳姓始祖陳胡公。
河南省陳氏文化研究會會長陳瑞松介紹,陳胡公死時是“墓而不墳”的年代,也就是埋葬死人後不作標志。但陳胡公作爲侯爵,可以在陵墓上建拜殿。
陳衛東說,原本陳胡公墓在沼澤中央,後來新加坡若名企業家陳永和捐資,填平了沼澤,修建了現在的陳胡公陵園。現存的這座直徑20米的墓,牆壁是用像鐵一樣的灰褐色磚砌成。後來,又有陳氏宗親捐資,在陳胡公墓前修建了一座牆壁,上刻“根”宇,象征天下陳姓皆源自陳胡公。
如今,這裏成了世界各地陳姓人尋根問祖之地。
淮陽陳胡公陵園
陳姓始祖,是舜帝的後裔
陳胡公是陳姓的得姓始祖,原本姓妫名滿,是舜帝第33世孫。妫滿的父親阏父,因商纣王昏庸無道,制造了大量武器幫助周武王,爲周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迫封先賢遺民時,將阏父的兒子滿,封于陳地,國號爲陳,建都于宛丘,並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滿。
因此,妫滿也被稱爲陳胡公。當時陳國轄地在黃河以南,淮水之北,國力強盛,是西周至春秋最有影響的諸侯國之一。
不過,從陳姓的發展軌迹可以看出,陳姓與當時的陳國雖然關系密切,但陳國強盛時並沒有人以“陳”爲姓,陳姓得以發展則是在陳國滅亡之後。
望于固始,南開閩漳
福建、台灣等地的陳姓人,與河南固始縣的陳姓人都供奉著共同的遠祖——“開漳聖王”陳元光。位于固始縣陳集鄉的陳氏將軍祠,與遍布台灣、漳州等地的陳元光廟,都是曆經千年,香火不斷。
如今,陳姓已成台灣第一大姓,大多是陳元光後裔。
開漳聖王:固始縣與閩南供奉著共同的遠祖
17歲的陳志偉,是福建省漳州市檀林村人。該村有1000多人,都姓陳,據傳是唐代名將陳元光的後裔。
至今,檀林村內設有颍川陳氏祠堂,供奉著“開漳聖王”陳元光。每年冬至的前一天,村民都會邀請台灣陳姓人,前去祭拜先祖。
陳志偉沒事兒的時候,喜歡研究老祖宗的生平事迹,他發現陳元光是從河南因始去的閩南。有一天,他見到了村裏的陳氏族譜,開篇寫著“樹本乎根,水本乎源,人本乎祖”。“固始縣是祖宗的老家,應該回去看看。”陳志偉說。
事實上,已經有很多福建、台灣的陳姓人,前往固始縣城東北25公裏的陳集鄉陳氏將軍祠祭祖。
固始縣根親文化研究會會長陳學文,曾到閩南甚至台灣多地考察,發現當地供奉陳元光的廟宇、祠堂不計其數。
因爲戰爭,陳姓大規模移民
陳姓遷徙時,固始縣是一個重要的遷徙節點。光州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使陳姓人在南方大規模發展。
在陳政、陳元光之前,就已經有陳姓人爲避戰亂,從固始走水路,向福建等地遷徙。
311年,西晉南海郡守陳潤由河南光州同始縣南渡人閩。居福州烏石山麓。
唐總章二年(669),閩南發生叛亂,陳政成爲嶺南行軍總管,率將領123人、府兵3600人人閩平叛。當時,只有13歲的陳元光跟隨父親出征。後來,陳政的哥哥陳敏和58姓軍校,被派到前線支援。之後,陳政病死,陳元光代父領兵,最終平定了叛亂。
那次戰爭,讓包括陳姓在內的100多個姓氏開始在閩南各地生根,成爲各個姓氏的開閩始祖、繁衍生息。
平叛後,686年,陳元光經朝廷批准建立了漳州郡,他去世後被尊爲“開漳聖王”。在以後的數百年內,他的後裔逐漸在福建形成了一個陳氏望族。
古代中國人口遷徙
陳姓成爲台灣的第一大姓
在漳州市诏安縣,有一個約6000多人的村莊,名爲白葉村。該村與檀林村一樣,村民都姓陳。
相傳,明朝末年,陳元光第22代孫陳元隆在诏安縣隱居。他的幾個兒子分散居住在附近幾個村落裏,其中一個兒子成爲白葉村的開基始祖。
前幾年,該村陳姓族長陳水滾接受媒體采訪時說,200多年前,白葉村陳氏家族有個叫陳烏的人去了台灣。資料顯示,陳水扁是陳烏的第9代孫,按照白葉陳氏輩分的排序,陳水扁爲第20代。
之前也有專家考證,陳水扁確是陳烏後代,算下來也是固始陳姓人後裔。其遷徙路徑是由固始遷往漳州,之後到了台灣。這也是台灣大多數陳姓人的遷徙路線。
如今,陳姓已成爲台灣第一大姓。據到過台灣的陳氏宗親介紹,台北市的“德星堂”,是全台灣陳氏宗祠,大殿內有一副對聯:“箕裘全子、袍笏文孫,颍川郡鳳毛世胄;南國旌旄,東高衣缽,李唐時虎拜龍庭”說明了台灣陳氏與大陸陳氏一脈相承的關系。
其實,不只台灣的陳姓人是固始陳姓後裔,其他姓氏也大多來源于固始。據台灣地區1953年戶籍統計、當時戶數在500戶以上的100個大姓中、有63個姓氏族潛上均記載其祖先來自固始。
血脈情深:固始縣巳經成爲“中原第一僑鄉”
固始縣城南新區,有一處占地近百畝的根親文化園。2014年10月,這裏舉辦了第六屆根親文化節。
根親文化與根親經濟,已成爲固始縣的一張名片。固始一直都有“中原第一僑鄉”之稱,其中陳姓與王姓是僑胞最多的兩個姓氏。之所以大家願意在固始投資,正是因爲有共同的先祖,血脈情深。
陳學文曾到福建考察閩南方言,他驚奇地發現,閩南多地仍在使用固始方言,沿襲固始的習俗,比如,都管父親叫“大”,管母親叫“大大”等。
陳學文曾多次陪同從台灣到固始尋根的陳姓人,一起去拜訪陳氏將軍祠。看著海峽對岸的陳元光後裔,對著祠堂脆地叩拜,陳學文更加意識到:“兩岸同根,一直可以追到這裏。”
陳姓唐僧,西天取經
大部分人熟知唐僧,都是因爲《西遊記》。在這部古典小說裏,唐憎是一個善良、迂腐的人。
唐僧在曆史上確有其人,與小說中的法名一樣,在他的故裏洛陽偃師市缑氏鎮陳河村的村民口中,他依然是玄奘法師。
在村民看來,他既是陳姓人的驕傲,又是佛學大師。玄奘究竟是什麽樣的一個人,他與陳姓有什麽淵源?爲何魯迅稱他爲“中國的脊梁”?
大唐高僧玄奘
唐僧故裏在洛陽偃師陳河村
陳河村位于缑氏鎮鳳凰山腳下、鳳凰谷東側,距洛陽市區40公裏。
目前該村的陳姓人,大都是玄奘的大哥陳霖的後裔,40歲的陳志偉是第48代。
史料記載的玄奘出生年月多有矛盾,陳河村的人不理會這些,將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九視爲玄奘誕辰。這一天,村民除了給先人掃墓外,還舉行大型的祭奠活動。
研究玄奘文化多年的董煜焜認爲,在確無曆史記載的情況下,陳氏後裔的傳承可以作爲依據。另外經過多年考證,他認爲玄奘的出生日期應該是600年。
玄奘幼時聰慧11歲遁入空門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法師俗姓陳,名祎,祖居颍川郡。董煜焜說,玄奘的祖父陳康擔任過北齊的國禮部侍郎,後來遷居偃師缑氏鎮。傳到玄奘父親陳慧時,陳家家道中落,陳慧不滿隋朝官場腐敷,辭官在家讀書。
陳慧是一位儒學大師。後人評其“英傑有雅操,早通經術”。在他的教育下,玄奘自幼習文,8歲能背誦《孝經》,11歲能誦《憲維摩诘經》和《法華經》。
董煜焜說,玄奘的母親笃愛佛學,玄奘後來研究佛學,也是受了她的影響。
幼時的陳祎跟著二哥,到離陳河村4公裏的靈岩寺聽經講佛,人了佛門,法號“玄奘”。
違背禁令,偷渡出國取經
《西遊記》中,唐僧是唐太宗的結拜兄弟。西天取經時得到皇帝的傾力支持。而事實上,玄奘是違背禁令,愉渡出國取經的。
董煜焜的《玄奘大師與玄奘故裏》描述,唐武德九年(626),玄奘上書朝廷,申請出國取經。
“當時唐朝的邊境並不安定,登基不久的李世民下令以玉門關爲界,禁止百姓外出。”董煜焜說,玄奘的出關申請被駁回。
627年,關東、河南等地遭遇霜災,朝廷下令民衆可以“隨豐就食”,百姓大多逃荒。玄奘跟隨逃荒者一路向西,出了長安,開始了求經的萬裏孤征。
沒有徒弟保護,他一個人經曆凶險
玄奘一路西行,經曆了無數凶險。
行至涼州(今甘肅境內),涼州都督接到封鎖邊關的聖旨,命令玄奘立即回京。這時候,當地一個法號爲慧威的和尚,派弟子護送他繼續西行。
到了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玄奘買了一匹馬,但苦于無人相引。此時胡人石磐陀請玄奘爲他受戒,並自願當玄奘的向導。
有學者認爲,這個石磐陀是《西遊記》多中孫悟空的原型,“胡僧”與“猢狲”發音接近。然而,這個胡人沒有俅孫悟空一樣堅持到底,而是中途離開了玄奘。
一路上,玄奘走過雪山、荒漠,也遇見過強盜,幸運的是,他在四年後最終到達了印度。
魯迅稱他爲“中國的脊梁”
玄奘取經,一共用了17年時間,帶回657部佛學經典,翻譯了1000多部佛學經典。
“佛教在中國發揚光大,玄奘的貢獻無人可比。”董煜焜說,玄奘的貢獻,不僅僅是在佛學上。
西行路上,玄奘經過110個國家,後來寫成《大唐西域記》,記載一路上的山川、地貌、風俗,給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産。如今,印度人研究本國曆史,都會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多考證。
2004年,中宣部、文化部聯合向全世界推舉中國的6位文化名人,玄奘與老子、孔子、屈原、孫子等處于同等地位。
“玄奘的精神,就是我們現在中華民族的精神。”董煜焜認爲,玄奘“堅持真理、謙虛禮讓、潛心學問”,堪稱楷模。一向高傲的魯迅先生,也因玄奘的舍身求法,贊其爲“中國的脊梁”。
文字內容來自《我從哪裏來——中華姓氏河南尋根》,鄭州市政協、河南商報編,中華書局出版發行,2015年3月第一版。
頭條號:鄭州周邊遊
分享旅遊信息,記錄旅途快樂。歡迎關注、分享和推薦,您的推薦可能就是明天的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