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網4月12消息,又一巨無霸IPO來了。印尼最大的互聯網科技公司–GoTo集團,正式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證券交易所上市。
GoTo在首次公開募股中籌集了11億美元,這是印尼證交所史上規模最大的IPO之一,也是今年迄今爲止全球規模最大的IPO之一。其共計發行467億股A輪股票,發行價格定爲每股338印尼盾,市值約爲280億美元。
上市首日開盤後,GoTo股價一度上漲23%,收盤時上漲13%,股價漲至382印尼盾,公司市值約315億美元,是印度尼西亞第三大上市公司。
據悉,GoTo計劃將募集資金的30%用于GoTo的整體業務,另有30%投入到Tokopedia,還有25%提供給數字支付服務GoPay。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IPO之前,GoTo身後就已經站著諸多資本大佬。
其中軟銀和阿裏是GoTo兩大重要股東,分別持股8.71%和8.84%。另外還包括騰訊、京東、Google、紅杉資本印度、新加坡國有控股公司淡馬錫、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Permodalan Nasional Berhad及Avanda Investment Management、Fidelity International、Primavera Capital 和Ward Ferry等。
隨著GoTo上市,去年遭遇資本市場重創的阿裏、軟銀都將獲得巨大的回報,其所持股份的總價值接近50億美元(約合318.29億元人民幣)。
此外,按GoTo股份定價計算,李嘉誠的兒子、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持有的股份價值9億美元。李澤楷淨資産將增至約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
而GoTo首席執行官Andre Soelistyo將持有價值2.35億美元的股份,共同創辦這兩家初創公司的 Kevin Aluwi 和 William Tanuwijaya 的股份價值將分別爲2.13億美元和4.94億美元。Soelistyo于2015年加入Gojek,是早期的首批機構支持者之一。
GoTo的前身:印尼最大電商平台Tokopedia和支付巨頭Gojek合並
去年5月,GoTo集團由印尼當地最大的電商平台Tokopedia和支付巨頭、打車軟件公司Gojek合並組成,估值高達180億美元,一舉成爲印尼最大的獨角獸公司。
合並後,GoTo集團旗下有三個獨立子公司 :Gojek、Tokopedia和GoTo Financial,業務覆蓋打車、支付、線上購物和配送,相當于Uber、PayPal、亞馬遜、DoorDash的合體。
據資料顯示,GoJek的前五大股東分別爲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谷歌、KKR、騰訊和紅杉印度,一共占股28.81%左右。而Tokopedia前五大股東分別爲軟銀亞洲、阿裏巴巴、盈科拓展集團、紅杉印度和創始人William Tanuwijaya,一共占股86.91%。
兩家合並後,軟銀和阿裏成爲其合並公司GoTo的最大股東,是最大受益者。據GoTo提交給監管部門的文件顯示,合並後Gojek股東現持有GoTo 58%的股份,而Tokopedia股東持有剩余42%的股份。
官宣合並的5個月後,GoTo公布了其合並後的第一筆、也是IPO前的最後一筆融資,融資金額達到13億美元。
投資方包括了谷歌、騰訊等科技巨頭,以及淡馬錫、阿布紮比投資局、春華資本等來自全球的豪華投資者們的支持。
Tokopedia成立于2009 年,創始人Tanuwijaya是工廠工人的兒子。Tokopedia是印尼當地最受歡迎的網購平台之一。2013年獲得軟銀亞洲的投資後,2014年便獲得了紅杉資本的加持,此後阿裏、淡馬錫、谷歌也相繼投資了它。
Gojek成立稍晚于GoJek一年,創始人是哈佛商學院畢業生、前麥肯錫咨詢公司Nadiem Makarim。2016年,Gojek便成爲了印度尼西亞的第一只獨角獸,訂單量躍升至每天30萬份。到2019年,該公司的市值就達到了100億美元。
2020年,Gojek和Tokopedia共計處理了18億筆交易,總交易額(GTV)超過220億美元,兩家公司的月活躍用戶超過1億。截至2021年9月,GoTo平台交易總額達到288億美元。
但即便如此,GoTo仍處于虧損狀態。公開資料顯示,GoTo在2018-2020年中連續三年虧損。
根據此次IPO招股書,GoTo 2021年前9個月淨虧損約8.06億美元,虧損較上年同期擴大了7%;同期收入約爲2.37億美元、同比增長45%。
GoTo 首席執行官 Andre Soelistyo表示,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增長市場之一,GoTo 有一條清晰的盈利之路,但他拒絕給出預測。
Sea、Grab、GoTo呈三足鼎立格局
近年來,東南亞與印度成爲了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投資熱土。
如同曾經BTA在中國互聯網界的地位,在東南亞互聯網圈Sea、Grab和GoTo也是繞不開的名字。這三個企業不僅在東南亞大名鼎鼎,也在全球市場也開始發揮出影響力。
目前,GoTo與東南亞最大叫車和送餐公司Grab 、新加坡互聯網巨頭Sea,在東南亞科技領域形成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
2009年,天津的70後創始人李小東接手聚美優品掌門人陳歐的公司(一家電子競技對戰平台)並將其改名爲Garena。經過十多年打拼,李小冬借助Shopee、Garena、SeaMoney三大業務,構建起了一座囊括電商、遊戲、金融在內的商業帝國——Sea冬海集團。
Sea號稱東南亞小騰訊,總部在新加坡,2017年在美國上市。
另一家實力雄厚的Grab是一家在馬來西亞創立、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公司,業務以出行和外賣爲主,與Gojek的業務重合度較大。
2021年12月,早年以“東南亞版滴滴”著稱的Grab通過SPAC方式登上納斯達克,一舉創下當時最大規模的SPAC合並交易,首日市值達3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2000億元。
Grab創始人是一位80後年輕華裔——陳炳耀。祖籍福建安溪縣,陳炳耀出生馬來西亞名門。創業9年間,Grab以馬來西亞爲原點,成功擊退了出行巨頭Uber和滴滴的入侵,相繼進入菲律賓、越南、印尼、泰國、新加坡等地區。
有意思的是,這三家公司都和中國互聯網巨頭關系匪淺。
Sea和GoTo都接受過騰訊的投資,2017年騰訊對GoJek(合並後名爲GoTo)投資1億美元至1.5億美元,占據其5.02%的股份。而Sea公司和騰訊的淵源則更深,最大投資機構也是騰訊。
另外,Grab也和中國資本有很大的關系,軟銀、祥峰投資、GGV紀源資本、高瓴、鼎晖投資、光速創投、平安創投、阿裏、滴滴、豐田等都是其重要的金主。
Sea、Grab和GoTo最主要的數字經濟平台業務都已經多元化,在電子商務、電子支付以及需求服務(包括出行、外賣、遊戲等)這三個業務領域同時發力。
Tokopedia本來是印尼最大的電商,但是Sea旗下的電商Shopee 進入到印尼市場後發展迅速,憑借雄厚的資金與更多樣的商品,目前占據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Tokopedia。
盡管電商在擴張期非常燒錢,Sea有著上市企業的優勢,可以憑借估值在資本市場融資,同時Sea的遊戲部門也是一個現金牛,可以給Shopee 的發展提供資金。
此外,出行和外賣領域本來是Grab和Gojek的天下,但Sea在去年初推出了外賣服務Shopee Food,與Grab和Gojek直接交鋒。
不過,當前全球投資者對盈利能力的擔憂打擊了科技股,GoTo 的競爭對手受到的打擊也尤其嚴重。
在紐交所上市的Sea,去年估值達到2000億美元,創下東南亞上市公司的最高市值記錄。但這一數字已縮水到620億美元內,其股價在五個月內下跌了75%。
而Grab在與一家空白支票公司合並 400 億美元後,自去年在美國上市以來已下跌70%,其市值已縮水三分之二,上市時估值約爲400億美元,目前只有130億美元左右。
目前,仍在虧損的科技公司都在持續面臨抛壓,對巨頭GoTo來說,此時IPO似乎不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