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感知芯視界推出 中國智能傳感器産業發展之路——江蘇篇(上)(點擊藍字標題可進入閱讀),下面我們繼續展開江蘇省南京市、無錫市、徐州市三地傳感器産業發展概況。
南京概況
縱觀南京在“智能傳感器”上的優勢和發展,離不開前期“物聯網”的發展和布局。2010年南京介入“物聯網”發展,當時國家將“物聯網”正式列入國家重點發展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繼無錫、上海、北京等地之後,南京也加入建設之列;當年6月,南京發布了《南京市物聯網産業發展規劃綱要》,並組建南京物聯網産業聯盟。
其後續發展之中,誕生了多個全國的傳感器龍頭企業。2017年12月,《南京市政府關于加快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任務表中,將“智能傳感器”納入南京發力點之一。
近年來,人工智能已上升爲國家級戰略,緊扣創新名城建設,南京將人工智能列入全市重點發展的未來産業之一,大力打造人工智能産業地標。AI基礎層中涉及到的智能傳感器方面,南京引進和培育了部分重點企業和研究機構,具有一定的産業優勢。
産業鏈生態和骨幹企業、機構(不完全統計)
江蘇MEMS智能傳感器研究院
江蘇MEMS智能傳感器研究院做爲南京市首批簽約並成功備案的新型研發機構,由中德合作的科學家團隊占大股,並聯合德國國家微系統傳感器硏究院、南京江甯經濟技術開發區、德爾森集團公司共同出資設立。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建于一九五八年,五十五所主要從事微電子、光電子、真空電子、微機電系統、封裝五大專業技術領域的各種器件、電路、部件和整機系統的研究開發和生産。
江蘇光譜探測與智能感知技術研究院
據介紹,江蘇光譜探測與智能感知研究院是一家依托國家級創新平台“華東地質創新中心”,聯合麒麟科創園管委會和修連存專家團隊共同組建的新型研發機構,研究院主要從事光譜探測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
南京高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是以研制高可靠MEMS類傳感器、慣性測量單元(IMU)、智能傳感器,及工業互聯網系統工程爲主導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江蘇省高性能MEMS慣性傳感器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南京市MEMS傳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京市MEMS智能裝置傳感技術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實驗室共建傳感器技術聯合實驗室等。
南京沃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沃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注生産壓力傳感器,是國內重量級的壓力傳感器廠家,擁有擴散硅壓力傳感器的核心技術。公司在南京和鞍山設有工廠,總部在南京九龍湖國際總部基地,外貿團隊在東北重工業基地的中心沈陽。
南京中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是我國研制、生産和銷售霍爾元器件以及霍爾傳感器的主要骨幹企業。公司是在原南京半導體器件總廠的基礎上並壯大起來的一家股份制企業。目前已成爲裝備發展部、各大軍工集團定點的軍用霍爾元器件、霍爾傳感器的科研生産單位。
矽典微高集成傳感器芯片研發中心
矽典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專注于高性能無線射頻技術及相關芯片産品的研發,可廣泛應用于毫米波傳感器、移動通信、衛星通信等無線領域,致力于加速高端射頻芯片技術的産品化。
飛恩MEMS壓力傳感器産業化項目
武漢飛恩微電子有限公司將投資10億元在浦口區園區子公司(南京飛恩微電子有限公司),成立華東總部,組建MEMS芯片設計團隊、新建封裝展示線、標定測試工廠和銷售服務中心,將建設萬級潔淨室、研發實驗室、半自動生産線、自動化産線和聯合辦公室等。項目全部投産後,預計年銷售收入不低于10億元人民幣,年納稅不少于7000萬元人民幣。
傳感器應用層骨幹企業(不完全統計)
智能機器人方面,重點企業有億嘉和、南大電子、熊貓電子等;
智能網聯汽車方面,重點企業有開沃汽車、中智行、多倫科技、智行科技、T3出行、百度亞信等;
智能家居方面,重點企業有創維信息技術研究院、好享家、物聯傳感等;
智能醫療方面,重點企業有福怡科技、七奇智能等;
智慧教育方面,重點企業有金智教育等;
智能制造方面,重點企業有中車、埃斯頓、彙川等。
人才資源和政策
南京科教資源雄厚,擁有50多所大學、70多萬科技人才、3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00多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
人才是所有創新要素中最關鍵的因素。在創新名城建設中,南京突出人才驅動,打造創新性人才制度體系、優化創新人才發展環境、出台獨具優勢的南京政策,形成創新創業人才“強磁場”。
截至2020年10月,目前南京累計集聚科技頂尖專家148名、培育創新型企業家344名、引進高層次創業人才2862名,8名諾獎圖靈獎得主、115名國內外院士來甯創新創業,爲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另一方面,南京也在積極建設集成電路領域人才培養的體系。江北新區先後出台了集成電路人才試驗區、人才安居等一系列支持政策,聯合南京大學等7所高校成立“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南京)人才培養聯盟”,建設集成電路産業協同創新學院,累計吸引集成電路相關從業人員2萬余人。
營商環境
2018年以來,南京已連續出台了優化營商環境政策三個“100條”。第一個“100條”,主要圍繞優化再造企業辦事流程,在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上下功夫;第二個新“100條”,圍繞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確定的重點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具有鮮明的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2021年版100條”更加突出“全生命周期服務”理念,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政策措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更強。
今年5月,《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2021)》發布,南京在全國32個重點城市中總體指數排名第二位。該調查評估開展三年來,南京均位居全國第二位。公共資源交易“招標投標”“政府采購”兩項指標,成爲營商環境全國標杆。
無錫概況
無錫是中國物聯網的啓航之城,無錫高新區是無錫物聯網産業的核心區,也是全國第一個把物聯網技術及應用作爲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高新區,2009年8月“感知中國中心”的落戶賦予了無錫高新區物聯網先發優勢。
智能傳感器産業,是無錫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産業之一。相比于中國的其他區域,無錫目前已形成了國內外較爲完整的傳感器産業體系,在研發、制造、後續産業應用與組件支撐上,彙聚了國內頂級科研團隊與諸多龍頭企業,而在通訊傳輸和前端應用上也彙聚了包括中科院、三大運營商等30余家中字頭相關企業,在大數據、雲計算和雲應用上,也是門類齊全、産業龍頭荟萃。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智能傳感器産業相關領域的骨幹,大都集中在無錫高新區。
空間布局和産業集聚
無錫高新區
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裏。國務院于2009年批複成立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作爲國內物聯網産業高地,物聯網産業鏈不斷成熟,智能傳感産業集群成爲全國首批創新型産業集群。
近年來,無錫高新區針對國內在智能傳感器産業發展存在的“瓶頸”,圍繞MEMS傳感器公共技術平台,組建無錫市傳感器産業基金,做大做強無錫傳感器産業。擁有中芯國際、華潤上華、長電科技等重點企業,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MEMS研究中心、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等研究機構。
高新區-中國物聯網國際創新園
又稱爲微納園,始建于2009年,位于無錫高新區,占地面積300畝,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全國首家以“物聯網”爲主題的國家級專業孵化器,目前已成爲全國首家智能傳感器專業園區、首個國家級物聯網區域品牌試點園區。
園區立足于“傳感器及智能硬件”類企業的實際發展軌迹,分批建設研發辦公、中試生産、總部大樓等複合型載體,充分滿足了此類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硬性需求”;
與中科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等多家在園企業聯合打造“SIP公共技術平台”、“MEMS公共技術平台”、“物聯網檢測認證平台”、“智能傳感器綜合孵化及MEMS咨詢服務平台”等專業服務平台,充分滿足了企業的“軟性需求”。
目前,該園區已經引進了陳大鵬、郭俊、程福光等一批傳感器領軍人才,集聚了智能傳感器工程中心、艾特曼電子、昆侖海岸、艾立德、微奇科技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傳感器研發機構和企業,並與廣微積電、大立科技、蘇州敏芯、無錫芯奧微等國內領先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據了解,2020年園區內高企數突破百家,産值達百億元,同比2019年增長近20%。據統計,2020年微納園淨增高企31家,在園高企數達101家。
骨幹研究機構和企業(不完全統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MEMS中心
傳感器産業領軍人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MEMS中心主任缪建民在微納園成立研發子公司後,兩次參加物聯網傳感器峰會,在園區牽線搭橋下,獲得了無錫金投出資金額4000萬元。
影速半導體科技
2015年在微納園成立,主要生産亞微米半導體制版光刻設備、IC基板及高端PCB用激光直接成效設備、制版及PCB行業用度量檢測設備。
MEMS公共技術平台
由微納園、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無錫華潤上華半導體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等共同建設,以核心技術、産業集聚、人才集聚、支撐物聯網産業發展及應用示範爲目標。
系統級封裝與測試公共技術平台
由中科院微電子所和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深南電路等九家單位共同設立,擁有一條完整的12英寸兼容8英寸的硅通孔工藝和晶圓級封裝工藝加工試驗線,可提供“系統封裝設計方針-工藝開發-快速打樣-試産-小批量-量産轉移”的全套服務。
江蘇中科大氣生態環境技術研究院
無錫中科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家環境光學工程技術中心江蘇分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監測儀器工程技術中心大氣分中心的依托單位,自成立以來主要從事大氣環境遙感監測技術研究、産品開發與集成應用,爲環保、氣象和科學研究部門提供相關資訊、産品和技術服務。
人才資源和政策
無錫一直以“工商名城”著稱,無錫對人才的渴求既有其曆史的必然性,也凸顯了無錫對發展機遇的“敏感”。作爲率先引進海外人才歸國創業的城市,無錫人才政策開拓創新,持續升級。
截至目前,無錫已累計培育江蘇省“雙創計劃”610人、“雙創團隊”58個,近三年培育“太湖人才計劃”1015人,全市人才總量超過191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14.8萬人,1.71萬留學歸國人才、45.1萬高技能人才在內的高質量人才隊伍,並吸引了17位諾獎得主、50多位中外院士到此創新創業。
目前,“太湖人才計劃”、優秀大學生“錫引”計劃、“錫引惠才”12條等,形成了覆蓋諾獎得主、中外院士到優秀大學畢業生的全維度、寬領域、多層次人才政策體系,對各類人才給予創業、生活、居住、出行等全方位保障。
在政策保障方面,無錫在江蘇率先兌現1億元的人才頂級支持政策,開展“創投無錫”太湖人才金融路演,成立太湖人才天使基金、成長基金,“人才貸”“人才投”總額位居江蘇第一。
營商環境
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2020年度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報告中,無錫處于第一方陣。
從2019年起,無錫接連出台了優化營商環境1.0至4.0版方案,在惠企降本減負、政策落地、人才支持等方面共出台了200余項改革措施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獲得用水用氣、開辦企業、獲得信貸、包容普惠創新4項指標上,無錫被評爲全國標杆城市, “無難事、悉心辦”成爲無錫營商環境新標簽。
徐州概況
徐州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國家“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近幾年來,徐州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産業,將其視作産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重要增長極之一。傳感器是徐州重點發力方向之一。
2018年10月徐州市宣布聯合武嶽峰資本,推出總規模30億元人民幣的傳感器産業投資基金。力爭到2020年形成設計、制造、封測、系統集成全産業鏈條,突破一批傳感器、物聯網應用關鍵技術,引育高層次人才500名,形成100億元産業規模。
多年來,徐州市在致力于半導體産業細分領域主攻材料與設備兩大鏈條,特別是在與大院大所對接合作上成效明顯。
比如,9月14日正式開園的江蘇潤微科技産業園,正是上海新微集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潤城集團共同合作建設運營管理,是集高新技術産業集聚、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創新創業與金融服務于一體的科技園區,園區主要發展集成電路、汽車精工制造、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主導産業。
重點項目和企業機構(不完全統計)
邳州馭芯傳感器及光纖激光器項目
據了解,馭芯傳感器及光纖激光器項目,由上海新微集團、上海微電子所投資興建,總投資55億元,項目的建成投産將極大地完善半導體産業鏈,推動半導體材料與設備産業做大做強。
馭芯科技
由潤城集團、矽睿科技合資建設,主要生産各類速度傳感器,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及傳統汽車領域。
芯思傑光芯片項目
芯思傑是從事半導體光電子材料設計、光探測器芯片、光傳感器芯片及器件封裝和批量化生産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核心産品得到了國內近98%以上客戶的驗證和使用。芯思傑徐州基地項目一期投資8億元,建設高頻率光芯片生産基地,主要生産及封裝1.25G-100G速率光芯片、生産光纖傳感器等。
徐州淮海電子傳感工程研究所
徐州淮海電子傳感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冊資本1600萬元。其前身是“徐州淮海電子傳感工程研究所”,該公司成立于1984年。産品除滿足國內水利、水電工程設備需要外,還遠銷加納、中非、伊拉克、越南、埃塞俄比亞、巴西、印度等國。市場反饋的滿意度達98%,深受客戶好評和信賴。
應用端龍頭企業(不完全統計)
徐工集團
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規模宏大、産品品種與系列齊全、極具競爭力、影響力和國家戰略地位的千億級龍頭企業。目前位居國內行業第1位、全球行業第3位、中國機械工業百強第4位、世界品牌500強第409位,是中國裝備制造業的一張響亮名片。
徐礦集團
是江蘇省人民政府直屬的國有特大型能源企業,集團總部位于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江蘇省徐州市。産業涉及煤炭、電力、煤化工和能源服務外包、礦業工程、煤礦裝備等能源及關聯領域,建立了新疆、內蒙、陝甘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能源基地,是中國大企業500強,能源企業全球競爭力500強、煤炭企業全球綜合競爭力30強。
徐工和徐礦在傳感器應用方面的優勢是豐富的工業場景,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土壤和種子”,傳感器公司更像是“肥料”,催化制造業的價值提升。
人才資源和政策
徐州是科教名城。據報道,全日制學校、在校大學生、專職院士、大學生創業園、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均位居江蘇省第二位。整體教育實力在江蘇省內僅次于省會南京。
就徐州市官方發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12月的,徐州人才資源總量130萬人。徐州是擁有7所本科院校、擁有14所高等院校的三線城市。
據悉,從今年起到2023年,徐州市每年將引進領軍人才500名、專門人才5000名、大學畢業生50000名。其中,領軍人才界定爲在徐州市創業或由徐州市企業引進的,擁有自主創新成果、能夠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帶動産業發展的各類高層次人才。在支持政策方面,領軍人才共有13條,從非政府采購補貼、提供創業空間、知識産權專業服務補貼和外國專家工薪補貼等方面強化了對人才的系統扶持。
營商環境
2018年,徐州市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開展系統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通過三年的努力,徐州市在全省營商環境考核評價中躍升至第7位,兩年前移6個位次;受邀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論壇,獲得“全國營商環境質量十佳城市”稱號。
2021年,4月7日,徐州出台《2021年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明確2021年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十大舉措,全面圍繞6個方面27項重點工作細化140條攻堅任務,明確24家牽頭單位、40家責任單位,確保目標具化到位、任務分解到位、責任落實到位。
下一期,感知芯視界將推出中國智能傳感器産業發展之路——江蘇篇(下),聚焦江蘇省常州、南通、淮安三地傳感産業情況,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