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個國家雖然在二戰以後就獨立了,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下掙脫了出來,但其實整個國家尤其是高層的精英們仍然受到了英國的廣泛影響,比如印度當年的開國總理尼赫魯,這個人就是從英國的劍橋大學畢業的,求學期間影響他最深的都是英國文化,由此也不難推測以他為代表的印度政治精英對英國的文化有著深深的認同感。英國人吶也比較聰明,為了在自己走了之後進一步遏制印度的發展使自己便於控制,也使整個亞洲地區處於一種相對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給印度和中國留下了麥克馬洪線,給印度和巴基斯坦留下了克什米爾,最重要的也是最致命的更是給印度留下了一個大英國協的大國願景,在這個願景當中印度的勢力範圍包括錫金、不丹、尼泊爾和中國西藏等等。
面對印度自上個月16號以來進犯洞朗地區,阻礙中國人民解放軍修路一事還在持續發酵,面對印度的挑釁中國外交部在一次又一次喊話無果的的前提下,或許已經準備退居二線,近日的尼泊爾供網就是鐵證,中國的制裁正在來的路上!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中國其實並不是真正想與印度交戰,所以國家的行動雖然不是放棄戰爭選項,但戰爭也不是第一選項,其一,中國需要發展時間,現在的中國正在復興的路上,讓自己變強大才是最佳的選擇,如何強大呢?就是互利共贏談合作。因此,作為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印度自然也是一個有著美好前景的合作夥伴,所以中國這麼快不想撕破臉。其二,其實看看中國對於中印邊境的基礎設施修築就能看出來,印度方面修了不計其數的碉堡,但在中國一邊並不能看見碉堡,因此不難看出,中國只是希望這個地區平穩安全,不影響中國的國內發展。另外看到印度修的錯綜複雜的碉堡,頭腦中馬上會閃現出二戰時期的馬奇諾防線,再結合前方發回印度軍隊的槍口只會朝下的報道,似乎給人的感覺是在整個的對峙的過程中,中國應該是優勢佔盡的,最起碼不是處於劣勢的,因此才沒有急著動手。其三,印度的這次入侵更像是一次防守,其最終目的應該不是阻止中國修路,而是不讓中國軍隊控制吉姆馬珍雪山,因為這條山脈的南嵴是恆河平原,想一想如果中國軍隊在這個地方常駐,在將雷達和導彈部署在這個地方,那印度會是一種什麼感受?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國的優勢才比較明顯,所以動武不是明智的選擇。
其次,再看看印度的算盤:
其一,印度是看準了時機,但底氣不足。近期美國主導的卡達斷交風波也好,庫爾德人公投、敘利亞反恐也罷,都暴露了這樣一個問題,美國有轉移國內矛盾的嫌疑,特朗普這屆政府還沒有從通俄門的陰影中走出來,所以無論是從穩定局勢還是提高支持率的角度,將矛盾轉嫁到國外都是良好的解決方法,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年特朗普首訪不在北美洲而在中東的原因,在莫迪政府眼中這確實是個好機會。但問題總是相伴而生,雖然時機不錯,但對於印度來講這個55年前在軍事上碾壓印度的中國還是有不少顧及的,毫不誇張的講,印度的軍隊也還是有點犯憷的,不然也不會在印度洋來著美國和日本和他一起軍演,雖然他們的目的達到了,但試問一個軍事大國當國家有重大軍事需求時,有幾個國家會和外國搞聯合軍演,想想中菲南海爭端和中日釣魚島爭端時中國軍隊的大型備戰軍演何時找過別的國家,再看看俄羅斯軍隊為應對北約威脅在波羅的海的軍演,所以印度的心虛肯定是有的。
其二,印度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有恃無恐。因為現在的印度也是擁核國家,或許他們還在天真的認為有核就意味著最起碼不輸,中國最多再打一次自衛反擊戰,但他們其實忽略了一樣東西,就是定位系統,世界上現有的定位系統有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美國的GPS、中國的北斗,沒有了定位系統導彈核武器是什麼?地雷?炮彈!!!看一下,歐盟一直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李克強總理前一陣還訪問歐洲來著,俄羅斯是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跟中國的經貿往來份額更大,當年烏克蘭危機如果沒有習大大的力挺,普京也未必能挺到現在,因此有中國的影響,伽利略和格洛納斯這兩個定位系統印度是用不了的,現在再分析一下GPS,中國在南極科考站具有間諜衛星的能力,中國本土有打擊衛星的武器,再加上中國的黑客大軍,如果中印真的交戰,中國提前知會美國的話,美國為了印度冒險的幾率其實也很小,所以,印度的有恃無恐可能是一個偽命題。
其三,印度此次對峙的意圖應該也只是點到為止。印度的國防部長在整個地區持續升溫的時候又說了一些緩和局勢的話,自然也是含沙射影的體現了印度高層的態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界線即底線。印度的行動確確實實的構成了入侵,這顯然是對中國國家尊嚴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對中國全體人民的公然挑釁,中方一定會對此做出回應,雖然軍方在一直持續不斷的備戰,但說實話真正的有大影響力的制裁不在於軍隊,因為應用軍隊也就意味著兩軍將要交戰。而且就拿中國的藏南來講,考慮一下,當年中國的軍隊都快打到新德里了,為啥沒要藏南而要了阿克賽欽這麼一塊印度山地呢?其實想一想當時中國的實力,在那裡駐軍的費用高昂,很有可能收不抵用,後勤補給又十分困難,與其將自己的經濟產區置於別人的炮火下,倒不如我佔領高地,然後讓我的炮火威脅你,雖然我這塊地方我暫時不用了,但他是我的我得說,我不用了你控制了,但我的還是我的,以後我有實力了你必須得還給我,因為這是我的,你不還我就要教育你。
下面來看看中國最近是如何制裁印度的:
其一,先說說吉布地港建立後勤補給港口的問題,這看似不起眼的一個小基地,但其實透視出了許多我們國家高層的決策動向,首先,先說明一下,當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由於全世界範圍內仇視、害怕共產主義的國家還很多,因此許多國家害怕和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大國建交,害怕中國向他們的國家輸出革命,於是為了打消他們這些國家的顧慮,也為了使我們國家擺脫長期受到孤立的不利局面,避免朋友圈中只有以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以毛周為首的老一輩革命家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當中明確提出了不能干涉其他國家的主權,也就相當於將中國軍隊限制在國內,而這次卻實現了中國軍隊走向海外,雖說是一個小小的補給港但卻是擁有里程碑意義的。
中國官方的解釋是中國運輸的不少石油天然氣都必須有曼德海峽,這裡有中國的許多利益,建立這個港口可以協助中國軍隊反恐。
這裡有個潛台詞,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中巴經濟走廊中國的利益也不少,克什米爾這麼亂,中國軍隊經過與巴基斯坦協商後進駐是不是也是情理之中,那日後印度軍隊與巴基斯坦交火是不是應該投鼠忌器呢?如若不然,那麼中巴列印度是不是也是情有可原呢?
其二,巴基斯坦與印度開火對轟,證明中巴關係的親密性同時也在告誡印度,你的敵人很多,動手時自己先想想後果,中巴的關係不僅僅是因為歷史上的困難讓兩國走到一起,印度這個威脅其實也是促成中巴關係的重要因素。
其三,尼泊爾在印度高層眼中一直都是印度聯邦的一部分,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國內的方方面面都受著印度不小的制約,但中國今年在這個節骨眼上支持其網路服務,並且在中國的支持下他們國家今年與三個國家建交,更是讓印度大為不快。
其四,中泰的高鐵建成,首先這證明中國的地區影響力會進一步提升,大家都看到了,跟中國合作有肉吃,有湯喝,能撈著實惠,因此,正值東盟成立紀念日中國宣布要加強與鄰國的合作,迎來了東盟國家的一致好評,志和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就像一塊磁石一樣,吸引著周邊各國,有著互利共贏的前提,大家就都跑到中國的懷抱當中了。但整個地區並不是只有中印,還有各個鄰國,一方面,就像吉布地駐軍一樣,因為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很有可能會往利益區域派兵,給印度以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中國更有可能通過這種當時再找出更多的與巴基斯坦有著相同訴求的國家,畢竟印度的鄰國也有不少,並且這些不太安分的鄰國還都在印度的東北部,也就是西里古里走廊的那側,如果這些國家對印度再發出挑戰的話,那印度的處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隨著印度的無賴行為繼續惡化,中國的制裁也將持續跟進。全世界只需拭目以待,且看結局如何發展。
延伸閱讀:印媒分析中國為何不會射出”第一顆子彈”
來源:看看新聞
兩周前,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印度總理莫迪指出了一個顯而易見但被忽略的事實:”我們與中國發生了邊界爭端,這是事實。但在過去的40年裡,沒有一顆子彈因為它而被發射。”他的觀察是正確的。
在一個全球化的、相互依存的世界裡,印度和中國之間的經濟競爭並不總是一場零和遊戲。今天,每個印度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些中國的影子。從智慧型手機到重型電氣設備,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印度的消費需求。大量的中國公司已經在印度設立了製造部門,而且還會有更多的公司進入印度。
到目前為止,”印度版支付寶”、印度的”攜程”和印度的”淘寶”等項目,中國的投資都是戰略性的。隨著中國對印度的投資不斷加深,敵對的鄰國將創造一個新的戰線,在那裡他們將不再戰鬥,而是攜手合作。這將是中印關係的最大轉折。投資將為中國在印度創造寶貴的利益。它也會把兩國人們聚集在一起。
雖然邊境爭端解決的可能性很小,但中國對印度複雜的商業利益使其不願公開好戰,而且兩國都高度反對永久性的軍事敵意或局部武裝衝突。敵人正在變成敵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