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上午,在南方傳媒大廈四樓報告廳,醞釀籌備了近半年的“廣東職工大講堂”開講,全國道德模範、中華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郭明義走上講壇,他要跟職工分享《幸福就這麽簡單》。
省總工會宣教部部長宋善斌和工作人員姚文軍守在報告廳側門,緊張地關注著報告廳裏的情況。盡管他們已經爲此做了幾套應急方案。
“有些忐忑。報告廳在相對封閉的四樓,現場有近500名職工,安保秩序是第一位的;同時還擔心演講不能引起職工共鳴,怕互動效果不好太尴尬。”姚文軍對3年前的“第一次”記憶猶新。
如今,作爲廣東工會服務職工的高層次學習平台,“廣東職工大講堂”早已享譽省內外。
特點
>>>>
名家荟萃 打造高端文化講堂
“記得當時‘廣東職工大講堂’的方案拿了幾個,都被打回來重做。”
宋善斌回憶,2013年下半年,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黃業斌提出要給職工辦一個高端文化講堂的構想。黃業斌強調,大講堂的定位要高,要請國內外最頂尖、最前沿的名家學者。
在這樣的思路引領下,在廣泛征集職工意見之後,省總宣教部數易其稿,拿出了方案。宋善斌解析,大講堂兩個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定位高端、話題親民。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中國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著名學者于丹、鳳凰衛視主播吳小莉、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中華醫學會會長鍾南山、中國曲藝藝術家姜昆等,相繼受邀走上大講堂。
“高層次的嘉賓不好請。”姚文軍坦言講堂開辦之初,宣教部的工作人員很擔心。好在這個難題舉衆人之力化解了:首先是黃業斌帶頭請嘉賓,如郭明義、李肇星、成思危等都是他去聯系、邀請的;其次是提前謀劃專家庫。每年年初,黃業斌都會就“廣東職工大講堂”事宜召開專題會,商議嘉賓名單;最後是省總工會群策群力,請嘉賓,有關關系都用上。
爲什麽定位要這麽高?黃業斌表示,廣東工會要給職工搭建一個亮堂堂、響當當,職工想聽想來的大講堂!
>>>>
話題親民 現場解答職工困惑
大講堂的嘉賓來自各行各業,主題也涵蓋時政熱點、民生、藝術、養生等各方面,但有個共同點就是話題親民。
名人來講堂,講述人生經曆,分享生命感悟。李肇星跟職工講述了他的外交生涯,用一個個小故事诠釋他對“祖國”的理解;吳小莉聊自己離開台灣轉戰香港的這一重大人生選擇,聊女人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商界女王董明珠來到職工大講堂,以自己從部門主管到公司總裁的經曆,談如何管理、創新,談格力的“叉車大王”曹祥雲是如何煉成的。
專家來講堂,分享獨到觀點,破解職工難題。著名教育專家、廣東實驗中學校長全漢炎做客廣東職工大講堂,現場解答了職工父母憂心的“孩子該不該上培訓班、如何給孩子擇校”等問題。
學者來講堂,談古說今傳授知識,橫貫中西開拓視野。于丹深入淺出地談“守住家教與門風”的重要性,探討如何經營家庭和教養孩子。鄭永年兩次來到職工大講堂,講述中國改革發展關鍵期,講述社會改革中的工會轉型,提出“亞洲未來要發展,工人階級就要變成有産階級”。
台下職工被演講嘉賓逗得哈哈大笑 林景余/攝
藝術家來到講堂,展示藝術魅力,潤澤職工心靈。姜昆做客職工大講堂,講一段演一段,讓職工現場領略了中國曲藝魅力。讓人記憶深刻的還有2014年聖誕節,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帶著“琥珀四重奏”在大講堂開了一場音樂會,那美妙的享受至今仍有職工贊歎。
效果
>>>>
坐票不夠 講堂後面站滿人
“講人生、評書畫、聽曲藝,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大講堂給職工開啓了這樣一扇大門,喚醒我們忙碌生活中沉睡的‘詩和遠方’。”廣州日報發行部職工王輝,從湖北來到廣東務工20余年,工作之余喜歡看書寫文。自從朋友帶他來聽了一次大講堂之後,每次講堂開講,他都抽空來聽。
“除了聽到跟生活相關的政策法規,還能聽專家學者們聊國際形勢、時代趨勢,長見識開視野。”廣州市電車公司職工曹雲娜通過廣州市總報名,聽了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珺的講演,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了自己的認知。
“來聽講堂,是對身心的潤澤和修養,是一種享受。”省工業工會副調研員、女工主任唐翠紅每一期都要到場組織。她說,有職工每期都要來聽。票不夠,站在後面也不想錯過。
雖然職工大講堂目前都在廣州開講,但是吸引了各地市工會前來學習借鑒。韶關市仁化縣總工會先後兩次組團來廣州參加活動。珠海市總工會工人文化宮負責人宋庚明介紹,受省總職工大講堂的啓發,珠海市總工會開展的“幸福課堂進工廠”活動,在原有的講座基礎上增加勞模開講板塊,請勞模到工廠分享勞動故事,反饋效果很好。
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廣東職工大講堂開講34次,廣東21個地市12000余名職工代表入場。
嘉賓回
訪
郭明義
全國道德模範、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
傾聽職工聲音,回應職工訴求,解決職工困難,祝願廣東職工大講堂越辦越好!
姜昆
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演員、相聲演員
“廣東職工大講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廣東工會打造“廣東職工大講堂”這樣的高端文化平台,用它來服務職工,擴大了過去只是在職工福利、旅遊、生活的方面服務,你們以文化爲支撐,以講堂方式向廣大職工開發公益講演,讓國學、讓藝術,讓許多的社會知識得以傳播,豐富了他們的業余生活,也提高了他們的文化修養,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值得提倡和發揚的有創意的做法。祝“職工大講堂”越辦越好!
邱震海
著名時政評論員和學者、《鳳凰衛視》評論員
“廣東職工大講堂”辦得很好,有助于擴大職工視野,功德無量!
專家點評
中山大學政治學博士、華南師範大學教授黃岩:廣東省總工會花了很多心思,做了很多工作,爲全省職工再教育、再學習搭建了大講堂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平台,拓展了職工的視野,豐富了職工的知識,提升了職工的見解。這麽好的講堂應該讓更多職工受益,因此建議:一是可以更接地氣。不妨搭建一個平台讓職工參與到講演話題的設計中;二是繼續往下延伸,覆蓋到各地市區;三是在講堂地點上可以更靈活,走進工人社區、工業園區、城中村等,到更接近工人的地方去講演。
媒體建言
南方日報記者黃應來:大講堂爲職工做實實在在的事,廣受贊譽。希望職工大講堂像工人藝術團一樣從廣州走下去,走到各地市更多的職工中間去;讓職工大講堂從線下到線上,組織各地工會通過電視電話會等方法,讓各地市職工在當地也可以看到聽到。
廣東職工大講堂主持人蕭文舸:互聯網時代,職工缺的不是信息,而是權威的觀點和精辟的解讀。職工大講堂請來專家學者給職工答疑解惑,極有意義。建議在邀請嘉賓和話題選擇方面,開展征集職工意見的活動。
總策劃 | 陳寶平 李傳海
策 劃 | 羅凱旋 蘇晨 廖志輝
統 籌 | 詹船海 林莉 劉靓
執 行 | 南方工報全媒體記者部
采 寫 | 南方工報全媒體記者 楊意 見習記者 馬大爲
編 輯 | 徐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