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進入了夏季,在幹燥炎熱的季節氣候當中,火災的發生相對頻繁,在嚴重的野火和山火當中,會出現火災暴風,所謂的火災暴風是火災本身創造和維持的一種風力系統,它可以加快空氣的流通,從而加大火勢。
火災暴風往往都會造成巨大的災難,而人們往往在那一天都會起一個名字,比如“聖灰星期三大火”,又或是在2009年,維多利亞森林就爆發了一場巨大的山火,又名黑色星期六大火。
而在2019年11月,澳大利亞還處在一個幹燥炎熱期,加上火災風暴的推動,森林大火持續了4個月,這4個多月,山火不斷的擴散,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南澳大利亞州等地都相繼發生山火。
火災受損面積超過600萬公頃,20多人死亡,2000多所房屋被毀,100多萬頭牲畜和野生動物死亡,火災風暴造成的濃煙甚至影響了2000公裏外的新西蘭,出現了霧霾現象,澳大利亞山火在曆史上也是頻繁發生。之所以會出現山火,除了人爲因素之外,森林的一些植物也依賴著大火進行繁殖,類似桉樹和斑克木,大火可以使植物種子開裂,從而得以生根發芽,促進新的一輪植被生成,山火也成了澳大利亞生態環境的一部分。
大自然有自我修複和調節能力,但是人類面對的可不是調節,而是巨大的危機,根據統計估算,這次大火,澳大利亞向大氣排放了約4億噸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能夠造成的影響不僅僅只是增加全球變暖。在山火之後,世界各國都在敲響警鍾,暴風雨“格洛麗亞”襲擊了西班牙,菲律賓塔爾火山爆發,美國爆發了一次40年未見的大流感,我國同樣也在面臨著一場挑戰,非洲也傳出了蝗災。
這每一場的災難背後,似乎又息息相關,更爲嚴重的是,歐空局公布了一張南極洲冰川的衛星照片,派恩島冰川從2012年開始每年將近減少了580億噸冰,不僅僅是南極洲冰川融化。世界最高峰珠穆朗峰,也出現了“異象”,珠峰高寒地區本來是寸草不生,然而卻發現了一些植物,這些植物的出現,讓科學家也是非常擔憂,這也意味著全球變暖正在逐漸加快。
英國科學家對喜馬拉雅山4000米到6000米範圍內的四個地區進行植被覆蓋率調查,結果發現這片區域的植被覆蓋增長了5至15倍,這些危機的來臨,不僅僅是大自然在自我調節,更是對人類的一次警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