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2019世界港口大會在廣州正式開幕。本屆大會以“港口與城市——開放合作,共享未來”爲主題,全球港航界、經濟界人士圍繞港口發展形勢和關鍵問題展開討論。在演講中,多位嘉賓都提到了當前全球各大港口向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迫切需求。
以廣州港爲例,其目前正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建設。2018年,廣州港與華爲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建設“智慧港口”示範工程,華爲爲廣州港提供基礎網絡、雲計算、數據中心、物聯網創新等方面的服務。
作爲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爲自2016年開始戰略投入港口領域。在華爲港口數字化轉型首席專家李克武看來,相對于航空業、鐵路業,港口業的確比較“小衆”,國內傳統的大IT設備軟硬件廠商在港口的投資不是太多。但華爲介入港口業後,發現它實際上是一個“適合華爲的場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李克武表示,與營口港、廣州港合作後,華爲已擁有核心、成熟的産品和解決方案,預計今年在港口的業務同比至少翻一倍。
華爲爲何如此重視港口?如何看待智慧港口的建設?在港口各個業務形態中,可以提供怎樣的方案?李克武一一進行了分析。“這兩年,華爲在港口方面投入非常大。我們成立了一個‘港口水運拓展部’,專門爲港口和航運公司服務,還建立了針對港口的咨詢團隊、研發團隊,針對港口提供咨詢和進行産品研發。華爲是爲數不多甚至僅有的、特別重視港口的大IT廠商。”他說。
廣州港:奔著“全球標杆”去
《21世紀》:華爲如何定義“智慧港口”?
李克武:首先談談對智慧港口的理解,有幾個層面。第一個是技術層面,智慧港口要實現港區內生産作業的智能化,同時還包括運營港區的組織以及組織中人的智能化。第二,除單個港區自身的智能化之外,更重要的是港口生態,即港口與港口之間、港口與物流公司、航空公司之間生態的智能化。所以我們給智慧港口下了一個定義,它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的應用,而更多的是利用這種新技術來促進港口生産作業的轉型,帶來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的變革。
《21世紀》:華爲在智慧港口上的投資布局如何?爲什麽這麽重視這個行業?
李克武:國內傳統的大IT設備軟硬件廠商在港口的投資實際上不是太多,並沒有一個特別大的玩家。相比鐵路或航空行業,港口相對而言比較小衆,信息化的市場空間和投資也不大。2016年與營口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之後,我們切入到這個行業,開始戰略投入,發現這個行業特點比較符合華爲的需求。港口的特征是碼頭面積大,動辄幾十平方公裏,業態多,分支機構多並且比較分散。我們的通訊網絡産品都可以在內銷售,港口是比較適合華爲的一種場景。現在我們與營口港、廣州港、日照港都簽了戰略合作協議,目前與全國主要的沿海港口都有合作。我們漸漸打開了市場,在港口行業占據了較大優勢。
《21世紀》:華爲與各個港口是如何合作的?
李克武:華爲實際上能爲港口提供三種服務,第一種是在戰略合作層面,基于頂層設計,助力港口的業務和戰略變革;第二種是提供解決方案,打包一系列硬件和軟件産品;第三種是設備銷售。我們在港口的投入其實只有三年多,未來隨著時間推移,在“解決方案”層面會逐步做厚。我們與港口的合作模式,除簽署商業合同之外,還有聯合創新。現在我們與天津港、甯波-舟山港都有合作,針對新建自動化碼頭成立了兩個項目組,探討究竟哪些技術應該應用于新建自動化碼頭,如何形成一個整體解決方案。預計2019年聯合創新可能會有更多成果出來,合作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以廣州港爲例,2018年6月6日,我們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先從智慧港口頂層設計開始,規劃未來廣州港建設的藍圖和路徑。之後8月份雙方簽了咨詢合同,這個咨詢項目一直做到今年4月份,現在已經完成,目前正在做中央智慧港口的落地建設。盡管國內一直在提“智慧港口”這個概念,但並沒有一個准確的定義。所以現在無論是港口企業還是IT廠商,都在共同探索。我們用了三年時間探討這個課題,現在已有了一些成果,廣州港將智慧港口的建設置于一個新的高度,是奔著“全球標杆”的目標去的。
聚焦兩大場景助港口整合
《21世紀》:在新建碼頭上應用新技術,應該會比改造舊碼頭更容易,華爲在新建和改造這兩種場景上有怎樣的經驗?
李克武:我們現在給港口客戶提供的方案主要也是這兩類場景,一類是新建,一類是改造。但新建總體而言還是少數,因爲現在中國的港口建設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有點過剩了。但廣州港比較特殊,南沙正處于快速發展建設的時期,有資源來做這樣的事情。
對于新建碼頭,華爲更多是從整個網絡傳輸、通信和5G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傳統碼頭的改造的確更爲複雜。現有的自動化碼頭如上海港、青島港,是采用了AGD(埋設導航磁釘)、堆場垂直布置的模式,但舊碼頭本身是水平布置的,若用這套技術去改造,代價較高,堆場需要全部重新布置。廣州港南沙四期的自動化碼頭采用IGV(無人駕駛集卡)和水平布置的形式,導航技術主要是通過北鬥衛星,整個堆場仍是水平布置,對于傳統碼頭的改造是一個寶貴的經驗。
華爲對傳統碼頭的改造更多是作業場景的智能化入手,而非全面的智能化。這包括幾類改造場景:一類是將司機手工操控變爲遠程操控,如甯波-舟山港、廣州港,利用攝像頭的智能分析技術,員工坐在辦公室裏就能操控抓取集裝箱;另一類是“智能理貨”,現在大多靠人工現場操作,經過技術改造之後,可通過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等遠程理貨,從而提高效率。
《21世紀》:無論是新建還是改造,技術投入都非常大,但也能帶來人工成本減少、效率提升,你如何看待這其中的關系?
李克武:全球港口走向智能化是必然趨勢,未來一定會逐步減少人工的現場工作。現在港口面臨的主要問題,一個是招不到人,因爲工人作業環境比較惡劣,另一個是人工成本較高。而智能化主要也是爲了改善工人的工作環境,降低工人的工作強度,從這個角度看,經濟産出不是港口尋求智慧化的首要考慮因素,而是趨勢使然。從投入産出比來看,降低人工成本並不是說完全把人裁掉,比如原來聘用一個橋吊司機,可能必須得是二三十歲左右的青壯年,需要具備好的身體條件和視力,支付的工資也相應較高。未來應用遠程操控技術,港口作業對人員的身體要求不會這麽高。
不過,自動化網絡一次性投資較大,通常需要幾十億、上百億。這也考驗了港口企業領導的智慧和魄力,戰略性投資的資金回收需要一個過程。這也是爲什麽這幾年來“自動化”口號很響,但真正投資的並不是特別多。
《21世紀》:港口數字化、智慧化除了對某個單一港口進行升級以外,在整合港口資源等方面是否可以帶來積極影響?廣州港現在正在進行省內部分港口的整合工作,華爲有參與其中嗎?
李克武:港口資源整合其實是前兩年就提出來了,港口整合不僅是物理形態放在一起,而且是系統、數據、信息的整合。智慧港口主要是通過數據或系統的建設,使港口整合的效果更好,並改變管理模式。如果新港口距離比較遠,如何監控它的生産運營?基于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管理者可以通過數據和系統,對新建碼頭或並購的碼頭進行整合,使港口的生産作業數據和信息連在一起。並且現有的一些“智能化”可複制或同步過去,有利于提升新港口的經營和作業水平。
廣州港整合了多個省內港口,主要還是在生産作業層面,重點是市場拓展。所以我們幫助它們把現有的信息系統同步過去,進行相應的數據共享,使其生産作業與廣州港連成一體。由于投資比較大,我們做智慧港口不可能全面鋪開。所以還是以一些核心港區爲主,尤其是黃埔港區、南沙港區、新港港區、新沙港區,當它們成熟之後,再逐步複制出去。這也是做智慧港口的一個重要因素,未來港口的整合或合並,絕不僅僅是把新港口收過來,再派幾個人過去而已,而是首先就把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先複制過去。
今年重點拓展海外港口
《21世紀》:華爲在海外幫助哪些港口進行了數字化轉型?
李克武:在新加坡港、鹿特丹港以及南非等港口,我們主要進行設備銷售。真正在戰略層面開展合作的是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我們去年幫它做了頂層設計,目前正在逐步落地。去年已幫其建起園區中心,今年要做的是整個園區的網絡、視頻的智能分析、大數據分析以及園區安防。
海外是我們2019年重點拓展的方向。目前華爲成立了“港口航運物流資産部”,專門開展海外業務。今年海外的需求特別多,沙特、巴基斯坦、南非等國的港口運營商都希望來參觀中國的大港,因爲國內港口的基礎設施、港機設備、信息化等均走在全球前列。華爲在全球17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辦事處,從前(海外港口業務)之所以發展較慢,是因爲沒有太多東西可以銷售。我們與營口港、廣州港合作之後,已有了核心的、成熟的産品和解決方案,今年華爲在港口的業務應該至少會比去年翻一倍。
華爲每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收的15%左右,2018年研發投入達1000多億。事實上,港口對于新興技術有很大需求,但以前並沒有機會或相應業務來結合。當前全球先進港口對新技術的應用更感興趣,如新加坡港、青島港、天津港、廣州港和日照港等,我們都在談或已經有了一些戰略合作。
《21世紀》:在一些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港口基礎設施都不是特別完善,不能馬上躍升到智慧港口的階段,華爲在這些港口中有怎樣的切入點?
李克武:國家之間信息化的差距的確挺大的,新加坡港在“信息化”方面已經走到全球前列,但在“智能化”方面,他們自己也認爲稍微有點落後了。一些在中東、非洲的港口,很多還是在傳統作業。針對這種情況,華爲這兩年主要還是提供一些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和安防産品,解決它們基礎的信息系統、存儲通訊的問題。通過先進的信息系統,提升港口的信息化水平和操作水平。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