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指導下,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Singapore FinTech Association)今年3月與本地業者成立先買後付工作組,星期四(10月20日)公布了行業行爲指南。
業者也會考慮爲面對財務困難的消費者提供援助,如豁免全部或部分收費或延遲收費,制定雙方可接受的付款安排,在這段期間,業者不允許消費者使用服務交易。業者承諾不對顧客啓動破産程序。
和以往的分期付款購物相比,先買後付服務除了包含家具電器等大額商品,也包括範圍更廣和數額更低的産品服務,例如衣服、包包、鞋子、化妝品、餐飲、健身、旅行等。這項服務推出後受到年輕消費者的歡迎,也引起監管當局的關注,擔心出現過度消費和負債問題。
除了款項頂限,行爲指南也要求,先買後付業者應該爲包括逾期還款違約金(late fee)等在內的費用設定上限,任何費用和利息都不會計算複利。
其他要求包括業者不打有誤導性的廣告,以及允許消費者主動把自己排除在先買後付服務和宣傳之外。
參與工作組的先買後付業者包括Grab、Atome、ShopBack、Ablr、Latitude Pay、Pace、Split和SeaMoney八家公司。
先買後付服務指的是,消費者在網上或實體店購物時,若零售商和先買後付業者合作,可選擇分期無利息還款。在本地較普遍是購物時先付三分之一的款項,剩余的分兩個月還。一般先買後付業者會從每一筆零售交易中抽成。
先買後付業者接下來只可允許每名顧客累積最多2000元的未還款項,除非顧客能夠完成額外的信用評估。
目前,業者一般爲顧客設定交易額頂限,根據顧客使用的還款方式以及還款記錄決定,有些可高達數千元,新顧客的交易頂限一般較低。
下一階段,工作組會設立信用信息共享辦公室,完成認證過程,向合格的業者頒發信任標記,預計會在2023年較遲時候完成。
這是先買後付工作組(Buy Now Pay Later Working Group)推出的行業行爲指南的標准之一。
根據政府此前提供的數據,本地消費者使用“先買後付”方式進行的交易額去年達4億4000萬元,比前年增加近三倍,但只占所有銀行卡交易額的不到1%。
爲了鼓勵業者采納行爲指南提出的標准,業者須要通過審計和認證過程,獲得一項信任標記,展示他們符合指南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