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名孕婦確診新冠後産子,新生兒竟“神奇”自帶病毒抗體。有哪些病毒可以通過母嬰傳播?又有哪些可以阻斷的手段?
撰文/記者 賴天瑩(醫療健康組)
圖文編輯/陳永傑 新媒體編輯/房永珍
采訪專家:
王 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産醫院産科主任醫師)
近日,據新加坡《海峽日報》報道,新加坡一名孕婦確診新冠肺炎後産子,新生兒竟“神奇”自帶病毒抗體。不僅如此,這名孕婦體內的新冠病毒也神奇“消失”。醫務人員迄今沒有在羊水或母乳樣本中檢測出活性新冠病毒。新生兒自帶病毒抗體?有哪些病毒可以通過母嬰傳播?又有哪些可以阻斷的手段?
▲新加坡一名孕婦確診新冠肺炎後産子,新生兒竟“神奇”自帶病毒抗體(圖片來自網絡)
嬰兒自帶新冠抗體是“被動免疫”
其實,在我國疫情最嚴重的年初,就已經有報道感染者産下的新生兒體內可以檢測到新冠抗體。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就在6名新生兒的血清中,檢測到了抗體。
4月8日,內蒙古感染新冠肺炎孕婦吳穎治愈近兩個月後,順利生下一名女嬰,在該嬰兒的血液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IgG抗體。在醫學上,這種情況被稱之爲“被動免疫”,因爲這種抗體並不是自己産生的。通常情況都是母親通過胎盤,將自己的抗體傳遞給嬰兒,使得嬰兒IgG有所升高。
▲2020年7月11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産科主任、主任醫師趙揚玉介紹妊娠合並新冠冠肺炎以後,孕婦是否能繼續妊娠問題(圖片來自網絡)
4月14日,北京大學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領導組組長喬傑院士曾對媒體表示,綜合國內外的報道,新冠肺炎治愈者産下的嬰兒咽拭子檢測的結果均呈陰性。甚至,對樣本進行分析之後,發現少量新生兒能夠從母體獲得一種免疫球蛋白,即IgG抗體。也就是說,感染過新冠肺炎的治愈者在孕育新生命時,在一定概率上能夠爲新生兒提供病毒抗體,讓其一出生就有了免疫力。
10月,美國紐約長老會和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的醫生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小兒科》月刊發表文章說,新冠病毒經母嬰傳播的情況罕見。此前,深圳也有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孕婦産子,男嬰出生自帶抗體的先例。
抗病毒藥物阻斷HIV病毒母嬰傳播
雖然對于新冠病毒,我們還是知之甚少,但在目前,有很多疾病確實是通過母體傳播給孩子的,艾滋病就屬于其中之一。它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而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爲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産醫院産科主任醫師王琪說,艾滋病主要是屬于病毒的感染,傳染的途徑第一個是性行爲,也就是性傳播。第二個是血液傳播,也就是說通過輸血或者血液接觸傳播。第三個就是母嬰傳播。
胎盤本身具有一定的屏障功能,它對一些細菌還有一些微生物可以起到阻斷的作用,以確保母體感染病毒以後不會傳染給孩子。但是,胎盤對有些病毒是沒有阻斷作用的。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像艾滋病等病毒傳染性疾病,可以由胎盤攜帶艾滋病病毒直接傳給胎兒,導致胎兒的感染。
“在妊娠過程中,母親感染時期免疫缺陷程度以及母親體內HIV病毒載量是重要的決定傳播的因素。”王琪解釋說,“在分娩過程中,特別是陰道分娩時,血液、分泌物直接接觸也可導致嬰兒感染HIV,胎盤早剝、分娩時會陰撕裂都會增加新生兒與母親血液和體液的接觸時間,增加HIV母嬰傳播的危險性。”母乳餵養也會使HIV的母嬰傳播危險性大大增加。有研究表明,HIV嬰兒感染中30%是妊娠期感染,50%是在分娩期感染,而哺乳期感染危險性則爲20%。
目前,對于攜帶HIV病毒的母親,醫學上已經可以阻斷病毒傳播給嬰兒。其中,抗病毒藥物可以降低母親體液中的病毒載量,在預防HIV母嬰傳播中效果顯著。目前常用于預防HIV母嬰傳播的藥物有齊多夫定、拉米夫定等。此外,患有艾滋病的媽媽們可以選擇性進行剖腹産,降低母嬰傳播的危險性。可以在哺乳期時改變餵養方式,包括避免母乳餵養,對母乳進行消毒,在乳房腫脹或乳頭皲裂時停止母乳餵養等。
王琪說,我國在一些大城市已經實施了免費的艾滋病檢查,懷孕前患有艾滋病的母親最好得到有效治療後再備孕。如果在懷孕後尤其是懷孕早期發現感染艾滋病,應該立刻到正規的傳染病醫院盡早就診,降低胎兒感染艾滋病的風險。
到2017年年底,我國孕産婦艾滋病的檢測率已經達到了95%以上,項目實施的策略非常有效果。目前,感染艾滋病的孕産婦及其子女的抗病毒治療率都達到了90%以上。現在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的重點是在艾滋病相對高發的貧困地區,當地基礎設施差,保健人員、産科醫生、兒科醫生缺乏,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仍面臨比較嚴峻的挑戰。
藥物、疫苗共同阻斷乙肝病毒傳播
我國是乙肝高流行的國家,慢性病毒攜帶者數量多,導致乙肝和肝癌發病率高,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或許有些人已經注意到,乙肝有高度的家庭聚集現象,它的傳播方式有很多,其中包括血液傳播、性傳播、生活密切傳播、母嬰傳播等。研究發現,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中大約有1/3來源于母嬰傳播。母親體內的乙肝病毒有可能在孩子出生前或出生時就感染了孩子,使孩子一出生就成爲乙肝病毒感染者。
王琪說,“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途徑幾乎是一樣的,尤其在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數量較多。所以,針對乙肝病毒的防治,我國已經采用了非常大的力度。我們建議乙肝病毒攜帶者或者乙肝患者,一定要在孕前就進行評估,如果病毒載量過高或者伴有肝功能的損害,應該積極治療,使病毒載量達到比較低的水平再懷孕。”
“尤其是如果伴有早期的肝硬化,甚至有靜脈曲張等嚴重的一些合並症,是不建議妊娠的。因爲一旦妊娠,肝髒負擔過重,引發重症肝炎,容易出現流産或者是早産,甚至會造成孕産婦的死亡。”
《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預防臨床指南(2020)》中指出,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嬰傳播是引發我國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預防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關鍵。患有乙肝的母親,一定要在孕期系統地監測病毒的載量,根據病毒的載量,在孕28周以後,給予抗病毒治療。新生兒出生以後,要立即采取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的措施,在24小時內,及時給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注射。
王琪告訴記者,患有乙肝的母親一定要注意做好孕前的檢查,在乙肝病毒治療的專科醫生和産科醫生的共同指導下系統評估身體狀況,達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後再備孕。懷孕時,要嚴密監測病情的變化,一定要到有技術能力的醫院進行孕檢和分娩。
H5N1型禽流感母嬰傳播新發現
禽流行性感冒,我們一般簡稱爲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類烈性傳染病,被國際獸醫局定爲A類傳染病。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H5N1型禽流感除了通過呼吸道傳播,還會通過母嬰傳播。
▲研究表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可以穿過胎盤屏障傳染給胎兒。(圖片來自網絡)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病理學系主任顧江教授領導的課題組,對2例因H5N1型禽流感死亡的屍體進行了近2年的試驗研究。他們發現,禽流感病毒除感染肺髒之外還侵襲人的氣管、消化道(腸道)、大腦裏的神經元等多器官細胞。這一發現推翻了以往禽流感病毒只存在于肺部的論斷。
課題組得到的2例屍體中,一個是24歲的孕婦。課題組發現孕婦的胎盤中存在病毒,胎兒的肺中也有病毒。這說明病毒可以穿過胎盤屏障傳染給胎兒。孕婦感染胎兒證明病毒不是從呼吸道而是從血液中進入的,說明病毒除呼吸道外還有其他傳播途徑。
顧江教授說,胎兒雖然還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人,在母親體內是胎兒,生下來則是一個與母親基因和表現型都不同的人。病毒有傳染胎兒的能力,就很可能有傳染新生兒的能力,有傳染兒童的能力和成人的能力。隨著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例的不斷增多,這種高致病性病毒如果不及時防範,容易出現大面積的疫情暴發。
參考文獻:
張唯誠. 艾滋病起源之謎[J]. 少年科技博覽, 2003(8):30-31.
楊科, 韓鴻玉, 蒲代芬. 艾滋病母嬰傳播人工阻斷幹預效果研究[C]// 貴州預防醫學會學術年會暨傳染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論壇.
楊慧霞, 胡娅莉, 劉興會,等. 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預防臨床指南(2020)[J].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20(7):1474-1481.
中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禽流感病毒可母嬰傳播https://health.sohu.com/20071025/n252861540.shtml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制: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衆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