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4日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也是我國第十個法定“老年節”。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這讓人不得不特別關注老年群體。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一組數字:據測算,預計2035年左右,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人口老齡化,顧名思義,就是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所占比例不斷上升。
1999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10%,進入老齡化社會。經過20多年發展,到去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已達18.9%。
在“重度老齡化“社會,“優雅地老去”,我們准備好了嗎?應該著手做些什麽?這些值得深入思考。
一
如果你長期關注我國人口情況,一定會注意到,“老齡化”概念是近些年才進入公衆視野,在公域討論。原因並不是“老齡化”才出現,而是它已經開始在多層面産生影響。
據聯合國預測,世界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的9.3%,同期我國由6.1%上升至11.5%。從全球來看,發達國家老齡化進程長達幾十年至1個世紀,而我國則以較短時間進入老齡化社會。
相較于其他發達國家,中國進入老齡化階段較晚,程度也並不嚴重,但快速發展趨勢卻不得不引起重視。
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對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培育銀發經濟等5項任務提出要求。
“健全養老服務體系”被放在首位,凸顯養老問題的緊迫性。
受傳統文化影響,中國長期以來形成“家庭養老”模式,養兒防老、幾代同堂等觀念深入人心。但隨著人口流動頻繁、工作生活節奏加快等,家庭養老的人力成本劇增,傳統養老模式受到沖擊,不得不相應做出改變。
“9073”養老模式
經過這些年探索,各地已將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模式作爲新的發展方向。“9073”養老模式被反複強調,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照顧,7%的老年人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的老年人享受機構養老服務。爲更好實現“9073”養老模式,各地仍在積極探索創新。
老年人在做益智類遊戲 (來源:新華網)
近年來,山東一直致力于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鼓勵養老機構以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爲載體平台,在提供機構養老服務的同時,兼顧居家養老服務。在農村,建立以縣級特困人員供養中心爲輻射、鄉鎮敬老院和民辦養老機構爲銜接、村級幸福院和助餐食堂爲節點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體系。
二
今年5月,東營市首個以志願者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王允功工作室”揭牌成立。工作室命名的主人,今年73歲的王允功是東營市東營區勝利街道錦華社區一名油田退休職工。退休以來,他沒有停下發光發熱的腳步,從一個人做好事到成立“允功志願服務隊”,凝聚起居民的愛心和正能量。
重度老齡化社會即將到來,如何在社會培養出正確“老齡觀”,成爲新的課題。顯然,王允功的“老有所爲”值得學習與稱贊。
在河南,一名93歲的皮膚科專家仍准時接診,工作之余還宣講科普知識,有人勸老專家歇一歇,老專家卻說:“出診才開心,開心才健康,衰老不可怕,精神是馬達。”
一段言簡意赅的順口溜,卻一語道破老年人生哲學。年齡的增長是無法避免的,但衰老不意味著失去生活樂趣和精神追求。
對老年人來說,不應該自我設限,而應該保持年輕向上的心態,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繼續在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
當然,培養正確的“老齡觀”,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老齡化社會要求我們既提倡尊老愛老,又尊崇老有所爲、老有所用。
越來越多助老餐廳滿足老年人多樣就餐需求 (來源:新華社)
前不久,一則麥當勞招聘退休人員的消息引發熱議。刊登這條招聘信息的中國老年人才網8月24日正式上線,主頁顯示麥當勞招聘退休員工,每周上4天—5天班,每天4小時—8小時,工資爲每月1800元—3500元。
此條招聘信息因爲大量訪問造成井噴,不少人“抱怨”:已經拼不過00後,現在又卷不動60後。此態度背後是對退休人員再就業的不理解。
社會變遷是上一輩人奮鬥並傳遞給下一輩人的結果,應該消除社會、家庭和文化對老年人的消極看法,用一種新的態度認識老年人。
對政府和社會來說,應該暢通老年人的價值實現渠道,創造有利于老年群體價值發揮和參與社會活動的支持環境和文化氛圍。
三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表現爲社會整體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老年人越來越多,他們的衣食住行需求將深刻地影響養老、醫療、住房、交通等多個領域,也意味著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在社會保障方面,今年1月開始實施的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是自1986年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試點以來,近四十年間的一件大事。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有利于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社會建設多沒有預先考慮到老年人對居住生活環境的特殊需要,這就導致我國公共環境“適老性”程度明顯滯後于老齡社會的發展需求。
對此,近年來,各部委和各地相繼出台政策措施,積極推進社會適老化改造。例如,在城鎮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在公共場所增設無障礙設施,推動手機等智能終端産品進行適老化改造等。
在山東很多老舊小區,加裝的電梯已投入使用(來源:新時報)
山東也積極推動公共場所和老舊小區無障礙設施改造,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改造老舊小區10294個、涉及208.67萬戶,安裝電梯2877部。2021年我省54個社區創建爲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爲全國最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自己探索創新,向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學習先進經驗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好辦法。
比如,在2019年發布的新加坡城市總體規劃草案中,提到“所有年齡段的便利設施區域”條款,政府決定讓老年人更多參與老年友好社區的設計。日本則充分發展社會保障體系,已發展有“養老保險、勞動保險、醫療保險、介護保險”等多種保險類別,充分保障老年人的支付能力來進行消費。
來源:泺源大街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