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15日報道境外媒體稱,有消息稱,蘋果正洽談購買英特爾德國的手機芯片事業,爲2025年推出自行研發的5G手機芯片大舉布局。
台灣钜亨網6月13日報道,英特爾在2011年完成德國英飛淩科技公司的無線芯片部門收購交易後,芯片生産設施總部就落腳在德國。
報道稱,消息人士表示,蘋果和英特爾之間的任何交易都可能包括英特爾專利和産品,這估計將爲蘋果帶來數百位英特爾調制解調器芯片工程師。
消息人士稱,若兩家公司達成協議,這筆交易將類似于去年10月蘋果與英國戴樂格半導體公司達成的協議,包括相關技術的專利授權、英國斯溫登辦公大樓與300多名戴樂格員工。
報道稱,蘋果與英特爾的談判在持續進行中,不過最終仍可能沒有達成協議。
實際上,這已不是第一次傳出蘋果有意購買英特爾芯片事業的消息。有媒體今年4月曾報道稱,蘋果有意洽購英特爾智能型手機芯片模塊事業,收購規模高達數十億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以加速蘋果自行研發5G芯片的進程。
報道稱,然而,蘋果與高通在今年4月達成專利和解後,英特爾宣布退出5G芯片市場,蘋果暫緩收購英特爾芯片的計劃,因爲蘋果與高通簽署了6年授權協議,業內人士就曾預測,2020年蘋果5G手機芯片可能會同時采用高通與三星的5G芯片。
報道介紹,爲了擺脫依賴,蘋果目前已組成自家芯片工程團隊,計劃在2025年才會推出自行研發的5G手機芯片,屆時將不再受制于高通或其他廠商。
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全球最有價值品牌,不是蘋果谷歌而是它——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道外媒報道稱,全球百大價值品牌排行榜6月11日揭曉,谷歌和蘋果自2007年以來占據前兩名的時代終于被打破,由亞馬遜拔得頭籌。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11日報道,BrandZ全球最有價值百大品牌排名中,亞馬遜價值較去年勁揚52%至3150億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
報道稱,亞馬遜是從去年的第三名,一躍而升到第一名;原本排在首位的谷歌滑落至第三,蘋果則守住第二的位置。
另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6月11日報道,在全球最有價值百大價值品牌排行中,科技公司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微軟在2006年BrandZ全球最有價值百大品牌排行榜設立之初占據首位。
報道稱,BrandZ負責人表示,此次亞馬遜躍居首位是因爲它銷售各種服務。“亞馬遜去年的品牌價值增長了近1080億美元,顯示出現在品牌如何更少地依賴于個別類別和地區。由于技術流暢性,亞馬遜、谷歌等品牌能夠在多個消費者接觸點提供一系列服務。”
資料圖片
(2019-06-12 00:20:01)
【延伸閱讀】蘋果又被起訴了,這次可能事還不小……
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道台灣媒體報道稱,兩家App開發商6月4日控告蘋果公司,主張蘋果公司將App銷售管道集中在自家App Store的行爲抑制了市場競爭,涉嫌壟斷。
台灣钜亨網6月5日報道,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App開發商Donald R. Cameron和Illinois Pure Sweat Basketball向當地法院起訴,指控蘋果iPhone只能通過自營的App Store下載App的行爲違反競爭。
蘋果也要求所有非免費App必須向開發商收取銷售額的30%作爲傭金。
報道稱,消費者近日呼籲最高法院裁定蘋果涉及壟斷,法院認爲消費者可向蘋果提起反壟斷訴訟,而6月4日這兩家App開發商提出的訴訟類似于此。
法院目前尚未就上述兩個案件作出判決。無獨有偶,歐盟監管機構也收到蘋果競爭對手瑞典斯波蒂菲公司的投訴,目前訴訟調查正在進行中。
報道介紹,蘋果沒有立即回應訴訟相關的置評請求。
資料圖片
(2019-06-08 00:19:01)
【延伸閱讀】防追蹤!蘋果力求與谷歌臉書“劃界限”?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道外媒稱,蘋果公司正在展示其作爲數據隱私改革者的實力,新發布了匿名的登錄系統和工具,可避免應用追蹤用戶的所在位置。這一努力旨在進一步和谷歌、臉書區隔開來,這兩家公司的財富都建立在追蹤用戶的活動和行爲上。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4日報道,這家iPhone制造商6月3日宣布,今年秋季將發布的下一代移動操作系統iOS13提供使用蘋果帳戶登錄的功能,讓用戶能在不披露任何個人信息的情況下登錄應用。該公司稱,這個系統會自動生成由蘋果公司提供的隨機電子郵箱地址。
蘋果公司的軟件負責人克雷格·費代裏吉在該公司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稱,這是可避開追蹤的快捷登陸方式。
輿論注意到,近期,美國科技巨頭都十分重視用戶隱私問題。
《華爾街日報》網站此前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將推出限制追蹤cookie的新工具,此舉可能增強這家搜索巨頭在廣告領域的主導地位,並對其他數字營銷公司造成打擊。
這些知情人士稱,經過數年的內部討論,谷歌向互聯網用戶提供更多有關哪些cookie正在跟蹤他們的信息,並提供封鎖這些cookie的選項。
報道認爲,谷歌標榜自己爲一家隱私保護者,並利用巨大優勢對線上廣告競爭對手帶來壓力。不過,考慮到谷歌持續存儲的海量用戶數據,這一做法恐難令人信服。
資料圖片
(2019-06-05 0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