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社交媒體公司的高管團隊,包括聯合創始人兼CEO田行智,都具有中國科技和媒體公司背景
重點:
- 面向發展中國家市場的社交媒體公司亞洲創新集團計劃在美國通過SPAC上市,可能獲得至多3.5億美元新資金
- 該公司可能是這樣一批互聯網新企業的代表:創始人團隊具有中國血統,爲了避開中國嚴格的監管環境,把公司設在新加坡
本文作者 陽歌
今天我們暫且把中概股放到一邊,來關注一種在中國互聯網企業日益艱難的經營環境,可能迅速獲得吸引力的趨勢。在這一趨勢下,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家正在打包行李前往新加坡,這裏與中國相隔不遠,而且由于華裔人口衆多,與中國有很多文化聯系。同樣重要的是,這個城市國家對于各領域的公司要友好得多,包括互聯網、加密貨幣交易和金融。
在這方面的一個重大舉措是,亞洲創新集團上周末宣布,將利用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Magnum Opus Acquisition Ltd.在紐約借殼上市。
這份公告提供的財務信息寥寥,只表示預計明年一季度完成這筆交易時,對亞洲創新集團的估值約爲25億美元(178億元)。它還提供了關于集團業務的一些比較具體的信息,其業務核心是一套針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用戶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序。
但在我們看來,此次上市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該公司的背景十分中國化,雖然它的總部在新加坡。該公司高管都是中國高科技領域的第二代創業者,其中許多人很可能在40歲上下。
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田行智的履曆顯示,他在紐約長大,但我們懷疑他出生在中國,後來隨父母移民到美國。田行智在中國創辦了一個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後來出售給了中型遊戲公司Zynga,他則留下來擔任Znyga中國公司的負責人。在此之前,他供職于谷歌(GOOG.US),是中國早期團隊成員,幫助把谷歌的安卓手機操作系統帶到了中國。
還有聯合創始人、總裁歐陽雲,他之前曾在騰訊(0700.HK)和高朋網擔任高級職位。高朋是這家中國互聯網巨頭與開創了團購商業模式的美國公司Groupon(GRPN.US)創辦的團購合資企業。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劉明靈曾經在中國領先的財經媒體財經網擔任高管;而首席財務官黃菲曾在惠普(HPQ.US)中國個人計算機部門擔任商業財務總監。
亞洲創新集團當然不是第一個爲了躲避中國嚴格的監管環境,而把總部設在新加坡的中國團隊。一個最高調的例子是老虎證券(TIGR.US),它在北京成立時,是一家幫助中國投資者購買美股和港股的經紀商。但最近該公司已經轉移到新加坡,此前,中國監管機構警告它可能涉嫌非法運營。
另一個例子是貝寶金融,在北京禁止其核心的加密貨幣交易業務之後,它將總部遷至新加坡。還有一個相關案例是自動卡車技術公司圖森未來(TSP.US),它正在把業務整合到美國聖叠戈市,准備將中國業務剝離。
瞄准發展中市場
綜上所述,我們將仔細看看亞洲創新集團的具體業務,以及它對中國的風險敞口有多大。在有限的公開材料中,該公司目前並未透露它截至去年在150個國家和地區的4億注冊用戶中是否包括中國人。但間接證據確實指向這一點。
該公司目前在全球設有18個辦事處,其中4個位于中國大陸城市,它們是北京、上海、深圳和益陽。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使用的簡體中文是其應用程序支持的多種語言之一,所有這些應用程序都可以在蘋果的中國應用商店中找到。
在中國運營社交媒體應用程序本身並沒有什麽可疑之處,不過這類運營商受制于中國嚴格的自我監管約束,要負責刪除任何敏感的用戶生成內容。美國職業社交媒體巨頭領英此前曾努力在中國的監管環境和世界其他地區更開放的監管環境之間左右逢源,但最終還是在去年決定關閉在華業務。
亞洲創新集團的應用程序大多與社交媒體相關,其直播應用Uplive是在該公司成立三年後于2016年推出的。它還運營語音應用、實時翻譯、電子商務、遊戲和約會應用。它的主要關注點是發展中市場,這反映在它的全球足迹上。除了在中國的四個辦事處外,它的其他主要全球中心包括墨西哥城、裏約熱內盧、開羅、伊斯蘭堡、德裏和雅加達。
相較于西方市場,這些市場的競爭沒有那麽激烈,而且也是我們之前寫過的另一家公司Yalla(YALA.US)的目標,該公司總部在中東,但其創始團隊與中國也有很強的聯系。
至于財務數據方面,可以查到的很少。亞洲創新集團表示,SPAC合並將爲其帶來約2億美元的收益,這也是Magnum Opus去年IPO時籌集的資金。該公司補充說,合並完成後可能再籌集1.5億美元,而在上市完成後,亞洲創新集團的現有股東將擁有上市公司84%的股份。
該公司最早的投資者之一是硅谷風險投資巨頭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而上周的新聞稿中列出的另一家投資者是總部位于中國的和玉資本。該公司表示,2021年的收入較前一年翻了一倍多,但沒有給出具體數字。根據10倍左右這個相對較高的市銷率(這是我們通常看到的這類高增長公司的水平),以及25億美元的目標市值,我們可以估計該公司可能會在2022年錄得約2.5億美元的營收。不過,隨著交易接近完成,我們肯定會獲得一些更精確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