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吉隆坡國際機場乘坐出租車到市中心大約需要118馬來西亞令吉(約182元人民幣),同樣的路程乘坐Grab的話僅需65馬來西亞令吉(約100元人民幣)。
Lim Tong Ghee是一名馬來西亞槟城人,雖然不是吉隆坡當地人,但目前主要在吉隆坡全職做Grab司機。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現在大多數馬來西亞當地年輕人都會選擇用Grab出行,這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同時還大大降低了生活成本。
共享出行平台惠及的不僅僅是乘客,還有大量的司機。對Lim Tong Ghee來說,這是一份很有“彈性”的工作,能夠自由支配時間對他來說很有吸引力。Grab提供的數據顯示,Grab在東南亞7個國家65個城市提供私家車、摩托車、出租車和拼車等出行服務,其中每3個乘客中,就有1名使用Grab不同類型的服務。截至目前,有超過5000萬台移動設備已下載Grab的應用軟件, 司機人數已超過110萬,而該平台日均處理出行訂單數量近300萬。
中資布局“一擲千金”
作爲東南亞最大的按需出行平台,Grab同時還是整個東南亞地區使用頻率最高的移動平台之一。今年7月24日,滴滴出行宣布聯合軟銀集團以高達20億美元金額領投東南亞領先的按需出行和移動支付平台Grab的新一輪融資,成爲東南亞地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單輪融資。Grab預計將從已有和新進投資者中再融資5億美元,使得此輪融資總計將達 25 億美元。
根據Alphabet旗下谷歌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集團去年聯合發布的一份有關東南亞地區互聯網經濟的報告指出,預計到2025年時,東南亞打車市場的規模將從2015年的25億美元增加到131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在東南亞地區一擲千金。8月3日,ofo小黃車宣布進入馬來西亞,實現在東南亞順利打通“新馬泰”。緊隨其後的是“老對手”摩拜單車于9月7日宣布正式開始在馬來西亞運營共享單車項目,馬來西亞成爲繼新加坡與泰國之後,摩拜單車進入的第三個東南亞國家。
而除了共享出行市場外,中國企業在共享經濟市場上仍在不斷開拓新型的共享經濟,例如共享雨傘企業魔力傘、共享電池企業甚至來電科技、共享籃球企業GanPai等均爲各領域的領頭羊和先鋒,未來是否有“出海”的機會也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當地對手開啓出海之路
東南亞共享經濟市場這塊“肥肉”並不是僅有中資企業在盯著,還有來自美國的Uber、印尼最大移動出行平台Go-Jek以及不少當地企業與之“拼”得如火如荼。
以共享單車爲例,雖然ofo8月初已宣布進入馬來西亞市場,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在吉隆坡市中心占有率較高的共享單車爲來自新加坡的oBike,而在槟城喬治鎮附近一帶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則爲馬來西亞本土的LinkBike。
據了解,oBike在硬件和操作方面與摩拜單車相似,配備電子鎖和GPS等追蹤功能。公開資料顯示,存入初始押金爲49新加坡元(約合35美元),使用價格爲每30分鍾1新加坡元(約合0.7美元)。據官網介紹,騎行價格則根據信用數高低而有不同,信用較低的用戶價格會更高。
隨著來自中國的ofo與摩拜單車加入東南亞共享單車市場,不久後oBike也開啓了它的出海之路,首站選在馬來西亞,而後又擴張至泰國、澳大利亞等地區。據公開資料顯示,oBike在馬來西亞、泰國兩地的平均月投放效率已分別達到10萬輛/月和9萬輛/月。此外,該公司方面還表示,今年將拓展美國和俄羅斯等市場。相較于ofo和摩拜單車,東南亞土生土長的oBike做起本地化服務時或許會更爲容易。
東南亞地區人口超過6億,人口紅利較大,這也是該地區成爲全球矚目的新興經濟體的原因之一。根據CB Insights發布的亞洲科技創投調查報告,目前東南亞的獨角獸公司有遊戲公司Garena、打車應用Grab、被阿裏巴巴控股的東南亞電商龍頭Lazada,印度尼西亞則有一家獨角獸是“摩的打車”應用Go-Jek。
Go-Jek成立于2015年1月,其摩的服務Go-Ride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移動出行平台之一,有超過20萬名司機使用,是東南亞摩的共享領域的代表之一。其主要特色便是業務多元化,覆蓋多領域,包括預約摩的、網上訂餐、快遞包裹、電子錢包、專車出行等。而這也正是Go-Jek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8月下旬傳出Go-Jek獲得了中國京東集團大約1億美元的投資的消息。知情人士透露,京東的投資是Go-Jek最新一輪融資的一部分,預計此輪融資總額將達到10億美元,投資者還包括中國騰訊,而早在7月便有關于騰訊已向Go-Jek投資1億-1.5億美元的消息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