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曆史深處】,讀軍人時代,看懂近代軍閥!
從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到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宣布退位,世界東方最大的國家發生著劇烈的變化。從帝制向共和,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在經曆艱難的蛻變。不同于以往中國經曆的朝代更替,此時的世界早已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世界。世界各國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對于這個東方大國發生的變化,不能不關注 。特別當時主導世界的英法美日俄等大國,更是權利更替中的中國各方爭取支持的對象。曆史深處【軍人時代】這一期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世界各國特別是當時的列強在這個變革中的態度和看法。
圖1、湖廣總督瑞澄
武昌起義爆發後,湖廣總督瑞澄、北洋陸軍第八鎮張彪從武昌城中敗退出來之後,即向各國駐漢口領事求助,請求炮轟武昌民軍。駐漢口的英、法、日、俄、德五國領事在10月13日召開領事團會議,會議接受法國領事建議,對武昌起義保持中立,對武昌起義不加幹涉,並在17日,正式發布告表示嚴守中立。
此時身在美國的孫中山在獲悉武昌起義成功之後,10月14日在美國致電英國金融界,呼籲倫敦、紐約、舊金山、新加坡、西貢和馬來西亞等地金融界給予中國革命以財政支持。同時表示:“共和國承認滿洲政府給予外國人的一切特權和租讓權。”在美期間,孫中山還尋求機會與美國國務卿會晤,但未達成。
圖2、孫中山與袁世凱
各國雖然持守中立,不派兵支持清政府或國民革命軍,但不代表各國沒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並暗中與其中一方勾結。10月16日,日本外務大臣通過駐華公使向清政府表示,日本政府已采取措施,保證日方供給軍火討伐革命軍,希望清政府改變對日態度,尊重日本在滿洲地位。10月23日,清廷陸軍部與日本洋行簽訂與武器買賣有關的借款合約。24日,日本內閣通過“關于對清政策”決議,日方觊觎在辛亥革命過程中強化日方在滿洲的權益。之後的27日,清廷度支部還與法國財團簽訂借款協議。
各國雖然采取了嚴守中立的態度,但所有人都對辛亥革命蔓延的趨勢沒有完全的預期。等到革命從湖北一省一省擴展開來的時候,各國駐華負責人都感受到了局面的失控。于是在11月3日,英、德兩國駐華海軍司令先後電各自海軍部,要求同美、日、法、德(英)各國,各派兵1500人來華保護租界安全。11月23日,各國駐北京公使團,以形勢危急爲由,向北京增兵。
圖3、辛亥革命形勢圖
也在11月3日,與中國更近的日本人,對局勢觀察則更加清楚透徹。外務大臣給日駐華公使的電文中明示“政府方陣是務必同袁世凱保持密切關系,望遇事以此方陣妥善處理。”可見日方已經觀察到在晚清這個棋盤上,袁世凱的重要性。而當時的世界老大,英國反應則要遲鈍很多,一直到11月15日,才表明對袁世凱“懷有及其友好的感情”,並表示願意給予“一切外交上的支持”。而反觀此時,從美國橫跨大西洋來到英國的孫中山,在英國並沒有得到多高規格的接待,也沒有爲民國革命軍這邊爭取到任何實質的支持。不過幾天後,孫中山在法國倒是造訪了法國衆議院,並提出了法國政府承認中華民國的請求。不過孫在法國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的請求都遭拒絕。
對于此時清廷與革命方在整體上的爭論,各國也在與雙方接觸中表露著自己的態度和看法。11月18日,日本公使和袁世凱交流時表示“以君主立憲統一全國,實爲萬全之策”。之後日本公使多次探訪袁世凱探詢國體問題意向。之後日本公使還向英國公使商量中國國體問題,這兩個君主立憲國家自然支持中國采取君主立憲政體。英國公使還提出了,冊立孔子後代爲皇帝的想法。日本駐美代辦照會美國務卿,提議建議一個名義上的清政府,實行君主立憲,由列強保護。
圖4、外蒙古形勢
特別有必要說一下此時的外蒙局勢,以及俄國乘機霸占領土、擴大勢力範圍的行爲。12月1日,外蒙活佛在俄政府策動下發動政變,于庫倫(今烏蘭巴托)宣布獨立,建立大蒙古國,組織政府,驅逐清駐蒙古大臣。12月31日,俄公使照會清外交部,提出中國不得幹涉外蒙內政,不得駐兵外蒙等五項要求。俄國趁亂企圖將外蒙完全劃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1912年1月4日,法外交部照會俄駐法大使,表明支持俄在中國北部特權擴展至北滿、新疆、外蒙。1912年2月1日,俄軍助蒙古軍隊攻擊胪濱府,被擊退。2月4日,俄、蒙軍隊再次合圍胪濱府,清廷方退守,胪濱府被俄蒙軍隊占領。南方代表伍廷芳、北方代表唐紹儀,要求雙方盡快達成協議、停止沖突。
除了沙俄,鄰國日本也沒閑著。1月29日,日方與內蒙古親王在北京簽訂協定,以應對俄在外蒙采取的行動,力圖將內蒙劃入日方的勢力範圍。2月3日,孫中山和日本商界人士會談滿洲租借問題,日方提出的方案得到孫的認可。雙方達成協議,但在英國人的壓力之下,未能實現。
圖5、南北和談
不過列強在雙方停戰以及和議過程中還是發揮了不少積極作用的。12月2日,南北雙方在英漢口總領事協調磋商之下,首次達成停戰協議,之後又在12月6日達成第二次停戰協議。12月7日,英外交大臣牽頭彙同法、德、美三國駐英大使,向各國政府提議,由四國銀行立即向袁世凱政府提供財政支持。12月20日,英、日、德、法、俄、美六國領事照會正在上海和談的南方代表伍廷芳、北方代表唐紹儀,要求雙方盡快達成協議、停止沖突。1912年1月4日,英、日、德、法、美等國駐華軍隊司令官以灤州新軍起義爲由,向京奉鐵路京榆段沿線派駐軍隊。1912年1月12日,梁士怡會見英國公使,探尋列強對袁世凱在清帝退位後組織臨時政府的態度,英國表示對“袁世凱擁有極強的信任”。2月8日,美國國務卿致函德駐美大使,表示美國政府對于中國時局的看法,主張列強“保持共同行動之策略”,反對“單獨行動以及幹涉中國內政之舉”。
以上是從武昌起義到清帝退位之間,英、法、美、德、日、俄等列強的作爲,是非對錯供大家評判。曆史深處之【軍人時代】這一期就到這裏,看一下辛亥革命過程中第一個反正的清廷地方大員。
曆史深處之【軍人時代】,和您一起解讀近代中國的軍人政客們,各大媒體平台搜索【曆史深處】關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