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剛在本月1日成立的新聞中心。(檔案照)
在你閱讀這篇文章之前,或許你已經發現,我的報道也在《聯合晚報》出現了。
是的,隨著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新聞中心的成立,今後聯合早晚報與數碼部集合了采訪資源。而我,在先後爲《星期5周報》(《逗號》前身)、《聯合早報》服務了9年與18年後——我從未想過,有這麽一天——我也將成爲《聯合晚報》的記者。當然,我也早已經是zaobao.sg的記者了。
今後我的報道將出現在哪一個媒體,將視事件時間與內容性質而定。所以,如果你覺得我在《聯合早報》的報道減少了,歡迎你到《聯合晚報》來看看我。
淩晨起床如“淩遲”之刑
早晚報記者的運作小同大異,寫法選材也會有所不同。這都是我和受影響的同仁未來要適應之處。但是最大的挑戰,對我來說,就是要清晨6點半抵達報館,開始一天的工作,才能讓報紙在下午准時出版。時間變短,時限變緊,以前有漫長時間可供充分思考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雖然說科技日新月異,影響的是幾乎每一個行業,但媒體業的翻天覆地肯定居前列。作爲記者,我很幸運的安然跨過每一個沖擊,直到這回,浪潮洶湧,真的就連作息時間都也要改變了。對于一個可以遲至淩晨3點才睡的人,以後有些天要淩晨5點起床,我覺得,真的有如“淩遲”之刑。但是,當世界整個在變的時候,你能獨善其身,要求不變嗎?
“變”
自從加入報館,我經曆的大小變化如下:
原來是在稿紙上寫稿,再發稿到打字組,變成報紙電腦化,記者編輯人人都要學會利用電腦打字。
原來是《聯合早報》的娛樂版記者,三個月後被調去當學生版編輯;才剛學會風花雪月,那麽快就要“誤人子弟”。
在《星期5周報》做了九年記者,習慣了跟學生們報新聞的語氣和用詞,又重回《聯合早報》,對象變成了大人,一切又要更改。
然後手機上網,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以前在電腦前開工,今天要隨時在手機上打字搜圖傳稿。
過去的工作變化,有些是我自己要求的,有些是我被迫適應的。但無論世界如何變了樣,我們只能跟時代一起前進。
有說“人浮于事”,是說事少人多,不少人無事可幹。我想創造“人浮于時代”一詞,想象我們腳下的時代不停變動,我們要設法浮于其上,方能立足坐定,生存下來。
上世紀80年代有部港劇叫《家變》,黃霑寫的一句歌詞,因爲太有哲理,而被傳誦至今:“知否世事常變 變幻原是永恒。”明白到“變”的真理,日子就容易過了。
《洪門宴》專欄只屬早報,別無分號;洪銘铧屬于zaobao.sg和早晚報,在早報看不見我時,請來晚報看看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