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企業不把政府放在眼裏的嗎?若是你能像它一樣坐擁超過42萬員工,創造占全國GDP20%的營收時,你可能比他還狂,它就是三星。
都說韓國人的一生有三樣東西無法避開:一是稅收,二是入土,第三個就是三星。
本身和賣大米起家的三星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爲幾乎覆蓋了韓國全部産業的第一大財閥的呢?
三星的創始人叫李秉哲。1910年出生在韓國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這一年是極具曆史性的,需要先補充一下事件背景。如今的朝鮮半島其實是兩個國家,韓國和朝鮮,但在李秉哲那個年代只有一個國家叫大韓,可就在他出生的同年8月,日本的強大讓大韓簽下了合並條約,但說是合並,其實就是殖民,整個半島的主權就這樣落在了日本的手裏。當時李秉哲在漢城讀中學,隨後又只身前往日本就讀于早稻田大學,專業是政治經濟學,大二的時候因爲身體原因,李秉哲就辍學回國養病,但也不知道爲什麽,富二代好像通常都不是很願意接受家裏的生意。李秉哲回去以後,找了倆夥伴管父親要了點支持,再去銀行貸了筆款就自己開始創業。
第一次創業就開了當地最大的精米廠,當時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這年頭老百姓連大米都吃不起,你還做精磨後的精白大米,地主家的兒子是不是傻,果不其然,一開始確實是入不敷出,但李秉哲很快就發現問題,既然是賣精米,那我的客戶就不能是老百姓,得把産品運到真正需要它的人手裏,于是他又果斷貸了筆款,收購了一家運輸公司,還添置了20輛全新卡車,這搖身一變成了一家糧食運輸公司。借由運輸能力的提升,米廠在第二年就收回了3萬的本額外,還賺了2萬,同時運輸公司的業務也是不斷,眼看事業蒸蒸日上,日本那頭卻發了難,開始全面對我們中國侵略,打仗要錢,當時半島的主權在日本手裏,所以當日本要錢的時候,大韓當地銀行只能被迫迅速收回在外的債務,李秉哲因此只能變賣資産用于還債,這第一次創業也就宣告失敗。
但即便是在如此動蕩的時局,李秉哲還是一心想幹點事業,于是他幾乎將整個朝鮮半島與大半個中國統統做了一遍調查,最終決定做外貿,向中國東北部出口瓜果蔬菜,幹魚片等等食材,並將新公司命名爲Sam和sung,這在漢語中意味著永恒的強大,也包含了李秉哲的另一個想法:“那就是希望別再打仗了,讓我好好的做點生意吧”。但說到底做零食貿易終究不是李秉者所願,因爲所得利潤不配擁有Samsung之名,于是1938年三星財團的雛形,三星商會成立了。李秉哲請來了其他人出任外貿公司的CEO,而他自己則是花更多的時間在尋找其他産業的業務上,這期間最成功的一筆生意,是李秉哲用12萬左右的價格買下了一個日本人釀酒廠,僅僅用了一年時間的經營就超過了當地七家釀酒廠,眼看著生意又要蒸蒸日上,無聊的日本又去偷襲了大洋彼岸美國的一個名爲珍珠的港口。打仗要錢啊,不得已,大韓又一次被剝削了,苦了大韓,更苦了李秉哲,李秉哲苦心經營的三星商會和釀酒廠的物資是盡數上交,心血再次毀于一旦。自己的事業,連續兩回栽在了同一批人手裏,這即使是商業鬼才也難免心灰意冷。
第二次創業失敗後,李秉哲認爲,在這樣社會不穩的情況下,再怎麽努力也難有作爲,于是將公司托付給自己的朋友(早稻田大學留學時的好友李舜根)後選擇了解甲歸田,這一歸隱就是將近四年,正當郁郁不得志的李秉哲以爲此生可能也就這樣了的時候,收音機中一則關于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消息,讓他喊出了八個大字,扶我起來,我還能幹。
日本投降之後,大韓是百廢待興,大量的企業工廠都在打折出售,貸款利率也低,幾乎是半賣半送。李秉哲果斷重新出山,舉家遷往首爾,成立三星物産,向香港,澳門,新加坡出口海鮮,然後進口鋼材藥物,化肥等必需品,由于戰後重建了整個國家都處于物資極度匮乏的狀態,這強烈的需求也使得進口貿易成了一本萬利的買賣,幾乎所有財閥都想做外貿生意,李秉哲在這風口之下賺到了自己的第一個1.2億,然而也不知道是老天爺喜歡跟他開玩笑,還是特意給他設置的試煉,這侵略者是走了,可蕭牆內卻出現了危機。
1950年大韓一分爲二,韓國和朝鮮打了起來,三星物産的成就再次在戰火中化爲烏有,正當李秉哲坐在地上懷疑人生的時候,他上一次解甲歸田時托付的好友成了逆轉局勢的最大因素,有人帶著李秉哲曾經的釀酒廠與幾年間積累了3億資金及時趕到,有了充足資金的李秉哲也在戰局穩定後重建的三星物産株式會社,短短一年,時間就用3億掙到了60億整整翻了20倍。
我們開頭說過,三星是如今韓國人除了死亡和稅收之外,唯一不可能避開的事兒,但如果只是靠做進出口貿易,他絕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其實真正讓三星成長爲如此巨獸的原因在于李秉哲超前的商業眼光,當時的他心裏很清楚,一個國家單純的依賴進口絕非長遠之計,能代替進口的制造業將是韓國發展的必經之路,也就意味著這才是三星真正的機會,各位要記住一件事兒,當你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方向吻合,甚至你能助他一臂之力時,那你必然是無往而不利的。于是1953年開始,李秉哲第一制糖工業株式會社第一毛織株式會社等紛紛成立,隨著産品質量的不斷提高,加上韓國限制進口的保護政策,三星自研的碳纖維制品等,是發展飛速,在1960年的時候,他的資本就翻了30倍,此時的李敏哲早已不是一個小商人,他開始能和上頭的老大哥搭上話了。加上當時韓國的老大和他的父親又是故交,所以李秉哲在收購新業務化肥,輪胎,水泥等企業的同時還受老大哥所托收購了三家銀行,這第四次創業,截止目前,可以說是風平浪靜。(故事未完結,後續在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