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長安街11號新聞發布廳,各部門已陸續交出各領域十年“答卷”。這個10月,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
9月29日,隨著中共中央宣傳部第36場“中國這十年”新聞發布會的圓滿結束,曆時5個月的系列主題發布會正式收官。約60個中央部委的省部級和司局級官員,先後走上發布台前,向社會公衆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的一系列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
從4月22日開始,到9月29日最後一場,“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發布會涵蓋司法改革、立法工作、金融體質、國企改革、政治制度、環保、教育、外交等領域,參會官員達141人,有360余次問答。其中不乏當下敏感與熱點問題。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經濟體量占據世界重要地位,在一組組十年數據背後,是中國治理完善的過程,這些信息系統展示了十年“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
南都記者對36場發布會進行盤點,記錄高規格發布陣容視角中的十年中國新變。
2022年4月22日上午10時,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首場新聞發布會,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景漢朝,最高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沈亮,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二級大檢察官楊春雷,公安部副部長劉钊,司法部副部長劉炤出席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改革舉措與成效,並答記者問。據國新網
60個中央部委集中公布所在領域十年成就和改革成果
“歡迎出席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發布會。”中宣部對外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壽小麗在4月22日宣布“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正式啓幕。
壽小麗稱,舉辦該系列發布會,是爲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介紹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
成就、成效、進展、發展,這是36場發布會高頻詞,並用“新時代以來”“十八大以來”等關鍵詞體現系列發布會的時代特色。過去5個月,約60個中央部委的省部級和司局級官員,先後走上發布台前,圍繞各自領域重點,向社會和公衆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制度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並用一組組數據,描述中國各行各業十年發展軌迹。
例如,首場發布會主題定爲“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改革舉措與成效”,嘉賓來自中央政法委、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等核心部門。政法體系改革在過去幾年頗受關注,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景漢朝在發布會上介紹,中國已經成爲世界上公認的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在“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楊蔭凱提到,十年來,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生曆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十年前的第34位提升到現在的第12位,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創新和高技術發展領域取得了4個方面的巨大成就。
在“經濟和生態文明領域建設與改革情況”發布會上,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表示,這些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總體上保持在30%左右,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總結說,我國工程科技事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這十年是我國工程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高最快的十年”。
在“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爲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成就與舉措”發布會上,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趙勇說,各族人民的合法權益和利益都得到了有效保障,我國少數民族的人權狀況處于曆史上最好的時期。
8月19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中央網信辦7名官員出席,介紹新時代網絡強國建設成就,並答記者問。據國新網
參會官員達141人,多位部級官員亮相發布廳
爲了詳細介紹過去十年的成就,各部門均派出了高規格陣容參加發布會,達到141人。
其中,嘉賓人數最多的一場爲“新時代網絡強國建設成就”發布會,由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牛一兵領銜,6位業務司局負責人參加,組成7人發布團隊。大多數場次的嘉賓保持在2-6人間。
這場發布會的嘉賓組成,也體現了多數發布會的人員結構。通常,發布會由一位部級官員帶隊,負責介紹宏觀進展,並由多位業務司局負責人介紹具體領域的情況。
例如,“新時代網絡強國建設成就”發布會的嘉賓包括,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牛一兵,中央網信辦政策研究局局長楊樹桢、網絡綜合治理局局長張擁軍、網絡安全協調局局長孫蔚敏、信息化發展局局長王崧、國際合作局局長祁小夏、網絡傳播局負責人張勇。
由多部門組成的專場發布會,各部門會派出一位副部級官員。例如,“新時代外交工作”發布會上,與會嘉賓爲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郭業洲和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
還有部分發布會由部門主官直接參加。包括司法部部長唐一軍、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水利部部長李國英、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中科院院長侯建國、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等,他們都曾走上“中國這十年”發布台前與媒體見面答疑解惑。
9月15日,在中宣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手舉故宮夜空星軌圖回答南都記者提問。據國新網
36場發布會共回應媒體記者360多個問題
按發布會慣例,每場發布會均安排了與媒體記者交流互動環節。發布會開始後,通常由一位或多位官員介紹其部門負責領域的近況與成就,而後進入問答環節。36場發布會共回應媒體提問362個,每場會安排8-13次互動,場均10個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問答數最多的一場爲“黨的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成就”發布會,來自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控局的多位官員回答了如何深化醫改、生育政策調整、基層衛生機構建設、人口老齡化、動態清零政策等話題。
“總的來說,這十年,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進步最大,老百姓健康獲得感不斷增強的十年。人均預期壽命從74.8歲增長到78.2歲,這是一個曆史性的躍升。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說。
每場發布會“首問”機會是各家媒體爭取的焦點。南都記者梳理了解到,“中國這十年”系列發布會上,央視拿下17次“首問”,是獲得首個提問最多的媒體。
從發布會整體情況看,中央媒體、地方媒體、行業媒體以及外媒均獲得提問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南方都市報在“中國這十年”專題發布會上共獲得22次提問機會,就民衆關心的各領域“十年之治”問題分別提問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央台辦、司法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商務部、工信部、最高法、最高檢、網信辦、教育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等,其中,不乏省部級官員回應重磅問題。
例如,9月15日,在中宣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手舉故宮夜空星軌圖答南都問提到“藍天白雲在北京不再是奢侈品”,成爲當天環境領域的熱搜話題。他在介紹我國大氣汙染治理舉措時介紹,北京的重汙染天數也從2013年的58天,降到了去年的8天,今年到目前爲止只有2天。
與此同時,有些發布會與行業媒體關注領域高度契合,也會獲得一定提問機會。例如,數位國家發改委官員參加的“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國發展改革報獲得首個提問。該問題關注今年能否實現5.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如何用好政策工具箱,切實穩住經濟大盤。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歐鴻表示,爲應對更爲複雜困難局面,從解決兩難、多難問題出發,常態化充實完善政策儲備工具箱,將根據情況適時及時出台。“更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我們完全有信心克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挑戰,有能力應對可能出現的各類超預期變化,確保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9月20日,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情況。彭博新聞社記者提問。據國新網
直面敏感熱點問題,多家外媒成爲發布會上“常客”
除國內媒體,外國媒體也成爲“中國這十年”發布會上的“常客”,有些關注度高的發布會場次,在發布會開始前半小時已座無虛席。其中,路透社、彭博社、新加坡聯合早報、共同社等是參與較多的外媒。
例如,“新時代網絡強國建設成就”上,彭博社和路透社均有提問。彭博社問,網信辦收到了多少想赴國外上市的申請,審查如何開展的?路透社問,爲了推動網絡強國建設,相關部門將在平台審查方面進行哪些重要調整以及監管方面的改善?
就第一個問題,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局長孫蔚敏稱,根據《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對網絡平台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審查重點評估企業上市可能帶來的核心數據、重要數據或者大量個人信息被竊取、泄露、毀損以及非法利用、非法出境的風險;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核心數據、重要數據或者大量個人信息被外國政府影響、控制、惡意利用的風險,以及網絡信息安全風險等因素。“我們始終支持境內企業依法依規合理利用境外資本市場融資發展。”她說。
就第二個問題,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牛一兵稱,將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範並行、政策引導和依法管理並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重,探索創新監管標准和模式,加強企業網絡安全保障,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依法維護互聯網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切實營造健康向上、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從前述媒體的提問可以看到,這36場發布會除了介紹進展和成就,也是公開回應當下熱點話題的平台,其中不乏敏感問題。
例如,在“新時代外交工作”發布會上,路透社問,中國外交官在與其他國家打交道時體現了鬥爭精神,有人擔心雙邊關系受影響,未來五年中國外交是否會繼續堅持鬥爭?
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解釋,開展外交鬥爭,針對的是損害中國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言行,維護的是自身正當權益,反對的是霸權霸道霸淩,伸張的是國際公平正義。“前進道路上,中國外交將繼續披荊斬棘、勇毅前行,始終做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忠誠衛士。”
“黨的十八大以來水利發展成就”發布會召開期間,恰逢長江流域發生嚴重旱情。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司長姚文廣在回應中介紹了長江流域應急水量調度方案及最新的調度情況、受益人群。他還稱,通過綜合運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成功戰勝了多次大洪水和嚴重幹旱。與上一個十年相比,近十年我國洪澇災害年均損失率由0.57%下降到0.31%,有力保障了人民群衆生命財産安全和供水安全、糧食安全,保障了經濟社會穩定運行。
“公安機關推進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建設成效”發布會上,有媒體問及今年3月開展的全國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情況。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局長劉忠義稱,截至發布會召開時,共破獲拐賣婦女兒童案件906起,找回曆年失蹤被拐婦女兒童1198名,抓獲拐賣犯罪嫌疑人1069人,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情況”則回應了河南中小銀行運行風險等問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肖遠企稱,過去五年累計處置中小銀行不良貸款5.3萬億元,“這個力度是非常大的”。
“總體上看,中國中小銀行運行是平穩的,發展也是健康的,盡管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個別機構風險比較高,有的還涉嫌違法犯罪,但總體而言,風險是完全可控的,廣大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依法受到保護的,金融監管部門也會不遺余力地做好相關工作。”他說。
多個場次著重介紹政治制度,讓外界讀懂十年中國
在36場“中國這十年”系列發布會中,有多個場次著重向外界介紹中國的政治制度及其建設情況。
有記者曾提問,中共中央明確提出,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爲什麽?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孫業禮解釋,這些年在學網、知網、用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很大進展。他稱,一個政黨要長期執政,就必須不斷提高治國理政的能力,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網絡治理的現代化也會有力地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發展與成就”發布會,則詳細介紹了全國政協在中國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發布會回顧了過去十年的政協工作,並圍繞民主監督、提案工作、委員履職、黨外人士任職情況、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等議題展開。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來,全國政協共收到提案58000多件,經審查立案47000多件。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張敬安在答南都提問時稱,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協一項全局性、綜合性、經常性工作,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他稱,前述提案經過認真辦理,一大批意見建議被采納,轉化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舉措,爲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注:文中所述職務均爲參加發布會時的職務)
采寫:南都記者 宋承翰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