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連海文,天塹變通途。3月17日,商報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今日9時在海文大橋(鋪前大橋)海口側橋頭(海口市演豐鎮塔市)舉行海文大橋通車儀式,鋪前大橋被正式命名爲海文大橋,並于今日15時正式通行。大橋通車後,從海口到文昌鋪前的路程將由原來的1個半小時縮短至20分鍾。
記者昨日在海文大橋看到,通車儀式現場已經布置完畢,彩旗飄飄。商報全媒體(椰網、海拔資訊手機端)今日上午對通車儀式進行現場圖文、視頻直播報道。
https://live.xinhuaapp.com/xcy/reportlist.html?liveId=1552832674562593
▲▲戳鏈接看現場直播▲▲
記錄
完工通車比原計劃提前7個月耗資30億元,創7個國內第一
海文大橋位于海南島東北端東寨港出海口處,是連接海口和文昌兩市的跨海大橋,大橋始自文昌市鋪前鎮,途經北港島,止于海口市演豐鎮塔市,接海口市江東大道,總投資約30.1億元。
海文大橋橫跨海南島東北部的鋪前灣海域,是“海澄文”經濟圈的交通控制性工程,“珍珠項鏈”環島旅遊公路的重要節點,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口江東新區首個完工通車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是海南展示中國風範、中國氣派、中國形象的又一個靓麗名片。
大橋全長5.597公裏,其中跨海大橋長3.959公裏,橋頭引線長1.638公裏,設計速度80公裏/小時,橋梁寬度32米,采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准,造型爲“文”字形,寓意“文耀海天”。
大橋自2015年10月10日開工建設,建設工期48個月,計劃于2019年10月10日建成通車。大橋于3月18日完工通車,比原計劃提前7個月。
據介紹,海文大橋是我省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橋塔最高、跨度最長的獨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也是國內防震、抗風級別最高和唯一跨越地震活動斷層的跨海大橋。
它創造出了7個海南第一,最長的跨海大橋;第一座獨塔斜拉橋;基礎樁徑最大4.3米;承台體積最大,單個承台8200立方;第一個采用STC超高韌性輕型組合鋼橋面鋪裝;第一個采用BIM技術的橋梁工程;第一個進行全過程海上環保監測施工的橋梁工程。
同時還創造出7個國內第一,國內首座跨越活動斷層的跨海大橋、抗震設防烈度國內最高、設計基本風速國內最大、第一個采用PMC模式進行全過程咨詢管理的複雜橋梁工程、第一個采用三維可調跨斷層橋梁體系、第一個采用跨斷層簡支鋼箱梁橋面連續結構體系、國內規模最大的鋼管複合樁基礎(32根4.3米鋼管複合樁)。
情結
退休老人用相機記錄建設過程 三年多拍攝相片超過10000張
68歲的張光煌是一名銀行退休員工,他居住在海口海甸島,老家在文昌市鋪前鎮溪頭村。2015年,海文大橋開工建設,從那一刻開始,他通過鏡頭記錄和見證了大橋的“從無到有”。三年多,他用鏡頭記錄了大橋建設過程中的各個節點,前後上大橋拍攝數十次,拍攝作品超過10000張。與大橋的情結已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中。
海文大橋舉行合龍儀式、采風體驗的時候,張光煌都獲邀參加,每一次來到大橋,他都興奮不已,拿著單反相機不停地拍照。
他高興地向記者展示他的作品,作品涵蓋面廣,大多展現大橋建設期間,建設者勞作場景和大橋的建設變化,通過這些照片來反映大橋建設的不易,照片專業而絢美,主題宏大卻不失精致。
“以前,從文昌鋪前鎮去海口,除了坐船走水路,還可以走老路途經大致坡,100公裏要3個小時的車程。後來,海文高速通了,可以途經三江鎮、羅豆農場,也要1個半小時的車程。現在,海文大橋建成通車,車程縮短到20分鍾。”張光煌興奮地說,今年1月,他想體驗一下走海文大橋回老家要用多長時間,就從海口海甸島騎電動車出發,順著江東大道,通過海文大橋,僅用了1個小時就回到鋪前的老家。
“小時候,我就喜歡坐在海邊,望著大海對面的海口,想著要是有一座橋將鋪前與海口相連就好了,大橋建設也成爲了村民們每年熱議的話題。”張光煌說,大橋未開建前,村民們就會討論大橋什麽時候建;開始建橋了,村民們就在想大橋建設進程如何,什麽時候能夠通車;如今,大橋終于通車了,圓了幾代人的夢想。
告示
嚴禁行人、非機動車輛及總重49噸以上車輛通行
在靠近海文大橋海口側引橋的江東大道上,記者看到交警部門啓用雷達測速區,限速60km/h,如有超速,最低記3分,並進行相應處罰。
當天,海南省交通工程建設局、中咨集團海南鋪前大橋項目管理指揮部聯合發布海文大橋公告:爲保證交通安全,海文大橋嚴禁行人、非機動車輛(包括自行車、電動車)及總重49噸以上車輛通行。
除了糟粕醋,鋪前這些景點也不要錯過
海文大橋通車,從海口到文昌鋪前只要20分鍾。不少人都想要到鋪前鎮吃一碗正宗的糟粕醋,除了品嘗美食,作爲海南的“島中之島”的鋪前鎮,還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鬥柄塔、溪北書院等景點,不要錯過哦!
鬥柄塔
鬥柄塔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鋪前鎮七星嶺200米高的主峰上,尤如七星排鬥,故得其名。鬥柄塔對望瓊州海峽,登至塔頂可俯視瓊州海峽,盡覽遠近景物,令人心曠神怡。
該塔始建于明代天啓五年(1625年),清光緒十三年(1887)重建,塔呈八角形,共7層,層層收縮遞減,磚造,以線磚與棱角牙磚疊澀出檐。每層有拱門,內設螺旋式階梯104級,可登塔頂。
該塔始建至今已有394年,雖屢遭風吹雷擊,仍屹立如初,對于研究海南古塔的發展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此外,七星嶺林密草茂,動植物資源極爲豐富。主峰腳下東邊約200米處有一淡水湖,俗名“龍松塘”,面積約50畝,形如圓月,水深無比。七峰如星,平湖似月,景色奇特秀麗,自古以來稱爲七星伴月。
勝利街
鋪前圩老街(現名勝利街)。該街始建于公元1895年,1903年重新規劃,1927年初具規模,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老街街道是東西和南北走向的“十”字街,東西方向呈弧形,像一張漂亮的長弓,一眼望不到頭。
老街兩旁有南洋騎樓風格的鋪店133間,樓頂注重裝飾,陽台、花欄各具特色,柱梁、峰頂美麗絕倫,各建築立面、柱體、牆面圖案、女兒牆無一雷同,中西和壁的立面裝飾、匠心獨運的細微處理手法以及它們組合形成了獨特建築風格;百年來雖曆經風雨,但依然古色依舊。
徜徉在街道旁,如同行走在新加坡的“海南街”,南洋風撲面而來,在這裏便有了現實的穿越。
溪北書院
“溪北書院”是我省現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築,位于鋪前鎮文北中學校園內,建于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海南清末著名書院之一。
書院由大門、講堂、經正樓、經堂和齋舍五部分組成,全部磚瓦結構,其間由東西廊相連,四周由圍牆環繞。
南開山門,俗稱頭門,面闊三開間。兩邊有磚砌的側間,上爲卷棚頂鋪蓋琉璃瓦,門匾上爲清末著名書法家楊守鏡(宜都人)所題的“溪北書院”四個大字。
正堂名曰“經正樓”,原爲書院的建築主體,後被台風破壞,1921年改建成現在的中西合璧式二層樓建築,規模宏大,進深11米,通寬1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