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封城也不進行大規模冠病病毒檢測卻能有效控制疫情,日本的成功經驗是什麽,專家百思不得其解。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5日在疫情例行記者會上,正面評價日本政府抗疫“成功”。
日本全國解除緊急狀態後,民衆外出時仍小心防疫,前天到大阪居酒屋用餐的食客就戴上防護面罩。(路透社)
日本本周已宣布提前結束緊急狀態,疫情曲線變平,新增病例減至幾十例。與歐美國家比較,從高峰時期每10萬人口的一周新增感染人數來看,美國約66人,意大利約65人,德國約48人,日本僅2.9人。
日本冠病死亡人數也遠低于1000人,是七大工業國中人數最少的。
政府不強制餐館和美發店等商家停業,也沒推出手機應用來追查人們的行蹤。日本也不設疾病管控中心,當其他國家都忙于展開大規模病毒檢測時,日本檢測人口僅爲0.2%。
既不封城也不大量檢測卻能躲過疫情暴發式傳播,日本做了些什麽?這個話題已引發一場全國討論。
只有一個觀點獲得一致認可:沒有單一的解決手段,靠的是綜合因素。
日本政府解除全國禁令後,東京上野一帶的市場27日再度出現人潮。(法新社)
彭博社引述病毒公共咨詢小組成員、早稻田大學教授田中幹人說:“就連專家都不知道原因。”
但他判斷,因爲政治領導人缺乏有效領導力,反而能讓醫療專家站在前線指揮,這是處理緊急公共衛生事件最佳方法。
日本媒體引述一份廣泛傳閱的“43個成功抗疫原因”清單,各種說法都有。其中包括日本人有戴口罩的文化、日本人的肥胖率低,日本快速關閉學校等。還有一個想象力豐富的說法是,跟其他語言相比,講日語所噴出的飛沫比較少。也有人稱贊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領導有方,說她像銀座夜店的“媽媽桑”每天上電視苦口婆心地勸大家不要去“三密”(密閉、密集、密切)地方。
有人從國民習性的角度解釋說,日本人重衛生、不愛擁抱,甚至對性愛缺乏熱情,這都有效減少“三密”接觸。
也有一說是,在日本傳播的冠病病毒可能跟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破壞性較低。此外,2月暴發鑽石公主號遊輪感染事件給專家提供了寶貴數據,讓他們能更好地掌握病毒的傳播途徑。
日本2月份暴發鑽石公主號遊輪感染事件提供了寶貴數據,讓專家更好地掌握病毒傳播途徑(法新社)
逾2萬5000護士追蹤接觸感染者 有豐富經驗
專家認爲,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日本公共衛生工作基層對疫情有所警惕。雖然中央政府抗疫遲緩,但基層早在1月間首個確診病例公布後,就開始追蹤接觸者。
日本公共衛生中心在2018年雇用超過2萬5000名護士,工作主要是追蹤流感和結核病病患的接觸者,因此在追蹤接觸感染者方面有豐富經驗。
北海道大學教授鈴木一人說,追蹤系統采用的是非數碼化的模擬方式,跟新加坡使用的手機應用不一樣,“但十分有效”。有了這套追蹤系統,專家可以更早辨識感染群,防止疫情擴散。
鈴木一人也認爲,呼籲人們少去“三密”場所比保持社交距離更實際有效,它能讓人們過正常的社交生活。
日本政府呼籲人們少去“三密”場所比保持社交距離更實際有效。圖爲東京地鐵上的乘客。(路透社)
不過,有輿論質疑,日本政府可能是因檢測不足,而未能掌握疫情實況。
今年3月,一家東京醫院爲沒有冠病症狀的人進行檢測,發現竟有7%的人染病,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成爲疫情暴發源。此外,當局對500人進行抗體檢測,結果發現疫情可能要比數字顯示的嚴重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