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仰光斯特蘭德酒店與沙奇士兄弟的南洋歲月
從茵萊湖返回仰光,在精品酒店漿過的潔白如新的床單上休息一陣後,直奔斯特蘭德酒店,又點了那念念不忘的神奇蘑菇湯和提拉米蘇,立刻撫慰了一路舟車的勞頓。
進入20世紀初旅行者兼作家毛姆、吉蔔林和奧威爾體驗過的斯特蘭德酒店的時空,猛地將外面街道的雜髒亂和酷熱難耐的天氣隔絕在外。這裏的一切那麽舒適,又那麽“文明”。黑白色爲主調的大堂裝潢,裝有空調,亦不忘安置熱帶風扇,孔雀開屏造型的成對大藤椅,緬甸手工精細的漆器點綴著牆上的泛黃照片。酒店職員現場弾奏的緬甸彎琴竹排琴,美樂萦繞,奧威爾《緬甸歲月》中的英國俱樂部仿佛再現。
今日的斯特蘭德酒店外觀似乎並不很出色,內裏卻有著英倫風的低調奢華 本文除注明外均爲 黃向京 圖
茶幾上,一朵粉紅玫瑰花嬌嫩欲滴,四周土黃底色、紅玫瑰圖案的歐式牆紙,描繪著大象路過花草叢林包圍的仰光大金塔。斯特蘭德酒店和萊佛士酒店一樣,也是由來自伊朗伊斯法罕的亞美尼亞家族移民,上世紀知名酒店業者沙奇士兄弟(Sarkies Brothers) 所建。
今日斯特蘭德酒店大廳內孔雀開屏造型的成對大藤椅,背景牆上是泛黃的舊照片
奧地利旅遊記者作家安德列斯·奧古斯廷與妻子卡羅拉自1980年代起,開始住在萊佛士酒店研究、撰寫《世界最聞名酒店》系列東南亞篇。他們除了挖掘出萊佛士酒店測繪圖,還在2003年寫了一本《仰光最聞名的酒店——斯特蘭德酒店難以置信的傳奇故事》。在斯特蘭德酒店購得這本圖文並茂的書,我在顛簸長途小巴上看完,于是對沙奇士四兄弟在酒店業的發迹史有了初步了解。四兄弟分別是:馬丁(Martin,18521912),季格蘭(Tigran,18611912),阿維耶(Aviet,1862-1923)和阿爾沙克(Arshak,18681931)。他們曾是陸上絲路成功的貿易商,但隨著蘇伊士運河于1869年開通,蘇伊士運河連通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線,蒸汽船開始登上遠程交通大舞台。沙奇士兄弟敏銳地感受到經商大環境的變化,從倫敦乘蒸汽船到馬來西亞,開始進軍從未踏足過的酒店業。
來自亞美尼亞的薩爾基奇兄弟與家族在東南亞留下了珍貴的酒店遺産 資料 圖
沙奇士兄弟與其家族在東南亞一共建造了以下酒店:槟城的槟城東方大酒店(E&O)(建于1884年)、升旗山頂上的克拉克(Crag)酒店(建于1905年,安缦集團後重建)、新加坡的萊佛士酒店(建于1887年)、海景酒店(建于1923年,已拆)、仰光的斯特蘭德酒店(建于1901年)以及印度尼西亞泗水Oranje酒店(建于1911年,現爲泗水滿者伯夷酒店)。沙奇士兄弟于1891年在東爪哇省還建造了一座度假別墅Jambe Dawe,後也裝修成殖民風格的卡蒂亞韋加亞酒店,酒店周圍有各種印度教寺廟。
沙奇士兄弟第一次將産于伊朗裏海的魚子醬帶到東南亞。他們在各酒店結合歐洲餐飲的衛生標准和亞洲當地特色,創造出入鄉隨俗的版本,比如在新加坡的午餐菜單中增加了咖喱,在仰光引入英國化的印度美食“咖喱肉湯”(Mulligatawny)。他們在槟城和新加坡的酒店經營得非常成功,然而在仰光就沒那麽順利了。
新加坡萊佛士酒店(左)和仰光斯特蘭德酒店的舊行李牌設計如出一轍(圖片來自《斯特蘭德酒店難以置信的傳奇故事——仰光最聞名的酒店》一書)。
阿維耶和季格蘭兩兄弟于1892年在仰光伊洛瓦底江渡口上岸,當時仰光城全部人口不過25萬。他們看中下榻的斯特蘭德街道92號一棟12間客房的木屋,不巧屋主剛續約,于是兩人在附近Merchant街道買下英緬酒店,更名爲“沙奇士酒店”,不料經營幾年就倒閉了。二人並沒有放棄,之後再度買下斯特蘭德街的木屋重建爲斯特蘭德酒店,1901年開張時,與路透社、托馬斯·庫克旅行社等位于同一條街上。酒店很快被選入“世界最聞名酒店”名單,爲當時來到仰光的旅行者服務。
斯特蘭德酒店1901年開張時,與路透社、托馬斯·庫克旅行社等位于同一條街上 資料 圖
1906年,仰光當地報紙報道:斯特蘭德酒店設有60家客房,包括60英尺x25英尺的飯廳、一間畫室和一間有六張桌子的桌球房,配備電燈與風扇。酒店牆壁與地板都用柚木建造,房間飾以緬甸原創油畫。現在聽來沒什麽,不過這些配置在當時絕對是超前的,要知道,仰光于五年後才有公共電流可以使用。
以緬甸風景與風俗畫聞名的英國東方派畫家勞勃·凱利(Talbot Kelly,1861-1934)于1905年曾住過斯特蘭德酒店,他形容當時的床只有床褥、枕頭與蚊帳,連床單也沒有,氣溫永遠不低于98華氏度(約37攝氏度),才明白,即便連絲質床單也難耐如此悶熱潮濕的氣候。
1983年的斯特蘭德酒餐廳 資料 圖
好景不常,沙奇士家族最小的兄弟阿爾沙克出名地愛嫖賭,爲人慷慨大方,將酒店視爲私人社交場所,頻頻讓客人賒賬。1929年,股市崩盤,一堆客人、贊助人和朋友無法還債,阿爾沙克在精神高壓下病逝,旗下酒店被令清盤還債,沙奇士家族宣告破産,沒有保住他們在新馬與仰光的酒店。只有泗水的滿者伯夷酒店,倒是在沙奇士家族手上一直維持到1969年。
斯特蘭德酒店在1925年易手給亞美尼亞的餐飲業者,接手的管理層仍以“沙奇士”這個名字命名酒店的酒吧。日據時期,酒店變成日軍駐紮地,淪爲稻草混合馬糞的馬廄,酒店一度交由日本帝國大飯店管理。盡管酒店門口兩位門房是地道的長袖襯衫、腰裹籠基、夾指拖鞋的緬甸男人,但酒店一直以來只以美元結賬,直到今天仍是如此。這家曾經只限外國人光顧的酒店,直到1945年,才首次開放給緬甸人進入。1970年代,在斯特蘭德酒店辦豪華婚禮,成爲緬甸上流社會新婚夫妻的首選。
《孤獨星球》的創辦人托尼你·惠勒猶記得1970年代住過斯特蘭德酒店:當時單人客房5美元,雙人房16美元,酒店聞名的龍蝦味道不僅美味,還很便宜——兩只不過2.5美元,只是酒店老是缺水。現在的斯特蘭德酒店以下午茶糕點聞名,紀念品店選貨眼光一流,尤其是手工藝精湛的緬甸漆器。
酒店門房是長袖襯衫和腰裹籠基、夾指拖鞋的緬甸男人,但直到1945年第一次開放給緬甸人進入
由于沙奇士兄弟的亞美尼亞背景以及酒店的英殖民地情調,斯特蘭德酒店在一、二戰時期被視爲“反英”的目標。1948年緬甸脫離英國獨立後,酒店被當地經濟發展局買下(1963年),但經營不善,1988年繼而改由緬甸商人組成的集團經營。1993年酒店翻新開放後,斯特蘭德再度晉升世界聞名酒店名單,恢複昔日光輝。
斯特蘭德酒店經曆了蒸汽船時代,過渡到飛機時代,它與其他沙奇士家族兄弟遺留下來的酒店遺産們一起,經過百年滄桑,仍是酒店業曆史上的裏程標志,其品味與曆史價值無可取代。這些酒店更因作家、文人、畫家、旅行者的光顧及書寫,增添了濃厚人文氣息。英國作家吉蔔林對緬甸如此癡迷,在1880年代曾說道:“當我終老,我將作爲緬甸人離開這個世界 ”。
仰光街景
1920年代到過亞洲,寫了《客廳裏的紳士》的毛姆,目光灼熱地望著仰光的港口及岸邊兔窩般交錯的街巷,想象有什麽奇怪的事情等著發生,有什麽秘密可以傾訴。他設想自己投入這令人費解、難以捉摸的生活,迷失自己,猶如“一杯抛出的水,迷失在伊洛瓦底江”。在斯特蘭德酒店的某個時刻,我們也迷失了,仿佛墮入沙奇士兄弟的蒸汽船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