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迎端午,糯粽飄香龍舟競渡。端午節作爲與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並稱的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曆來受到人們的喜愛與重視。端午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也頗爲廣泛,2009年,端午節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真的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嗎?
在曆史發展演變中,傳統節日大多會被附上某些傳說作爲“起源”,端午節當然也不例外。在關于端午節起源的衆多傳說中,曆史人物紀念說,尤其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種說法是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還有認爲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那麽,真是這樣的嗎?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盡。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但卻沒有撈到屈原的屍體。爲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但經實際考察,無論是紀念屈原還是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這些故事傳說都遠遠晚于節日的誕生,其實是後世構建出來的,並不可信。近代的史學家也不斷指出紀念屈原這種說法的錯誤,因爲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
端午節的真正由來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通常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有關。節日的起源和發展也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端午節據傳其實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的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據考證,仲夏端午蒼龍整個星座都出現在天空中最顯著的位置,是大吉大利的天象。“龍”是上古百越先民的原始信仰,仲夏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祥日子。古人就把“飛龍在天”這天定爲龍的節日,或是借此吉日做一些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的活動等。
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張認爲端午節最早源自于百越先民圖騰祭,聞一多認爲就是這個龍圖騰,後來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圖騰崇拜,就是在祭龍的儀式中,才逐漸有了劃龍舟的習慣。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曆史傳說也表明,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的用于祭祖的節日。
你不知道的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是集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習俗也是各國各地都不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
在我國,端午節劃龍舟,挂艾草與菖蒲,食粽子,拴五色絲線,戴香包這些習俗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但還有一些習俗是不爲大衆所熟知的,比如:打午時水等。
打午時水,即在端午日午時于井裏打上來的水。端午節“打午時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古人把打上來的午時水視爲大吉水,這天的午時陽氣最盛,端午日午時驅邪最佳,具有辟邪、淨身、除障的效果。
放紙鸢,在我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鸢稱爲“放殃”。
洗草藥水,端午日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是藥。端午期間,我國不少地方有采草藥煮草藥水沐浴的習俗。
拜神祭祖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
畫額,端午節時也有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傳說可驅避毒蟲。
避五毒,民間認爲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
打馬球,我國北方民族沒有端午龍舟競渡的習俗,但會在端午這天射柳和打馬球,這是來源于北方遊牧民族的競技遺俗。
此外還有,鑄陽燧、浸龍舟水、薰蒼術、佩豆娘、貼午時符、挑端午擔、飲蒲酒、雄黃酒、朱砂酒等等各具特色的習俗。
端午節在國外
國外也過端午節嗎?一起來看看:
日本:日本的端午節是公曆5月5日,節日特有飲食是日本粽子和柏餅,並在門前挂出菖蒲草,日本人稱“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
朝鮮半島:朝鮮半島人民認爲端午節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韓國人將“端午”稱爲“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在農業社會時期的朝鮮半島,民衆共同參與的傳統祭祀活動,祈求豐收。在祭祀舉行時會進行假面舞劇、韓式摔跤、蕩秋千、跆拳比賽等具有朝鮮地方特色的活動。韓國這天會祭拜山神,用菖蒲水洗頭、吃車輪餅、蕩秋千、穿韓國的傳統服裝,但不劃龍舟,不吃粽子。
新加坡:每當端午節到來時,新加坡華人還是會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慣。
越南:越南的端午節是越曆五月初五,又稱正陽節,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端午賽龍舟已經悄悄成爲部分美國人的運動習慣,成了美國發展最快的流行體育娛樂項目之一。
德國:端午文化中的賽龍舟在德國落地生根已經有20年的時間了。
英國:在英國,全英中華端午龍舟賽影響力逐年擴大,已經成爲英國乃至歐洲規模最大的龍舟賽事。
各國端午節美食
我國端午節的傳統美食,包括粽子也叫粽籺,雄黃酒,五黃即黃魚、黃瓜、黃鳝、鴨蛋黃、雄黃酒,打糕,煎堆等,其他國家也有其端午的特色美食:
韓國:艾草糕+櫻桃茶+醍醐湯
在韓國,端午節用于祭祀祖先、祈求豐年、保佑身體平安。艾草糕是一種用艾蒿嫩葉,水磨糯米粉,揉合成團,用花生仁,芝麻,白砂糖做餡的食品。醍醐湯則是一種經典中醫方劑。
日本:粽子/槲葉糕+菖蒲酒
粽子在日本古代稱爲“茅卷”,是將粳米蒸熟搗碎成年糕狀後用茅葉包裹,再入水煮熟,是圓錐形的。後來改用菖蒲葉、竹葉、蘆葦葉等包裹,制作方法也開始多樣化。
與粽子相比,槲葉糕更受歡迎,也叫柏餅,大多使用紅豆、蜜豆、栗子等餡料,外面會裹一層糯米外衣及一層芡粉,再用一片槲栎葉子對折包住。槲葉糕的造型多變,可以像個圓球,也可以是扁平的薄片,或做成各種可愛的造型,但槲葉糕的葉子也是不能吃的。
新加坡:娘惹粽
每年端午節,新加坡人也有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其中帶著濃濃香料味的娘惹粽比較有特色。香料“芫荽粉”及醬油,精心腌制瘦肉,再配以冬瓜條混炒,最後裹入糯米中。
越南:黃姜糯米飯+方形粽子
端午節時,越南人會准備黃姜糯米飯,來感謝祖先的恩惠,並祈求祖先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此外,越南人認爲黃姜飯裏的黃姜有避瘟疫、解毒和防瘡等功效。
端午節還有一點,是與我們往常過節不同地方,就是,端午節這天普遍被認爲是用來驅蟲除病、龍舟競渡以求健康的,所以傳統上在端午這一天不說“端午快樂”而是說“端午安康”比較適合。
部分內容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