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半個多月裏,無論是AXA安盛,還是其保險經紀人、基金管理人等各方,在這些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責任劃分依然未明。是自認倒黴,還是可以追償,是管理失察,還是合謀詐騙?
《財經》雜志記者俞燕/文袁滿/編輯
一場持續多日的投連險巨虧風波,將一向比較低調的安盛保險推到輿論場之中。
6月15日,一封名爲《四億安盛保險一夜虧空》的公開信,以二百余名中國內地、新加坡等地的安盛保險投保人的名義,投訴法國安盛集團旗下的安盛(香港)保險有限公司(下稱“AXA安盛”)的投連險産品,致其4億港元虧空。
國際保險巨頭、虧空數億、投連險(全稱“投資連結保險”,ILAS),在這些關鍵詞的加持之下,這封公開信被迅速刷屏。
作爲一款源自歐美的“舶來品”,投連險曾以高收益受到投資者青睐。分別發生于2002年和2007年的投連險風波,以及近年來行業向“保險姓保”回歸以及資管産品多樣化,投連險的占比無論是在內地還是香港,都呈萎縮之勢。發生在2015年的香港投連險101風波,則促使香港監管部門出台《承保類別C業務指引》(即“GN15”)。
這封公開信,讓投連險重新回到公衆的視野,同時對投連險的質疑再起。由于兩地投連險的産品形態不同,發生在安盛保險的這起Evolution投連險巨虧風波,在銷售誤導之外,還涉及底層資産的去向。
安盛保險在連發的三份公告中再三表明該産品虧空與己無關的立場。曾作爲基金管理人的東航國際金融(香港)發布公告稱,和與其同名的東航國際金融(開曼群島)有限公司沒有任何關系與業務往來。
在半個多月裏,無論是AXA安盛,還是其保險經紀人、基金管理人等各方,在這些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責任劃分依然未明。是自認倒黴,還是可以追償,是管理失察,還是合謀詐騙?
當公衆的喧囂暫告段落,但其中的疑雲仍未消除。
經曆投連險101風波,如今又被曝出105背後的亂象,未來香港投連險市場往何處去?
今年9月23日起,香港保監局將按照修訂後的《保險業條例》,全面管理香港10多萬保險中介人,並施行相應的紀律制裁和處罰。其中,存在對現有或潛在的保單持有人或公衆利益的影響等行爲時,將處以最高可達1000萬港元或其獲取利潤或避免的損失的數額的3倍罰款。
這場投連險虧空事件,警鍾將爲誰而鳴?
巨虧風波
6月15日,一封題爲《四億安盛保險一夜虧空》的公開信突然在網上曝出,直指目前全球最大保險集團法國安盛集團(AXA)位于香港的子公司AXA安盛。
該公開信稱,AXA安盛一款名爲“Evolution”的投連險産品,因其挂鈎的底層資産“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SP”(香港投資基金,下稱“HKIF基金”)出現“違約”,使得200多名來自內地、新加坡等地(大部分來自內地)的投連險客戶的賬戶價值在2018年年中暴跌95%,淨值爲負,損失高達4億元港元(約折合人民幣3.54億元)。
該公開信指出,早在2018年6月,投連險客戶便發現該産品出現一個現象:每逢贖回日其賬戶淨值明顯偏低,申購日淨值則大幅上升。到當年10月時,該基金淨值一夜歸零。如扣除賬戶建檔費、管理費等費用後淨值爲負。
在曝出公開信的同時,相關投資者還在香港街頭拉起橫幅聲討AXA安盛。
一石激起千層浪,諸媒體紛紛跟進,周末的平靜被打破。
內地經曆了2002年和2007年兩輪投連險風波後,近十年來投連險逐年萎縮。香港市場亦經曆了“101”投連險風波,該産品亦呈收縮之勢。香港保監局披露的2019年一季度數據顯示,其投連險總保費收入和首年新單保費同比分別下跌21.7%和37.8%,在總保費中占比約爲5%。
據一位香港保險代理人介紹,赴港買保險的內地客戶最青睐重疾險等保障型産品,香港友邦、保誠、宏利金融等當地主流公司也主推保障型産品,相對而言,AXA安盛算是香港投連險的主力軍。
香港保監局的數據亦佐證了這一現象,今年首季在內地赴港投保的新單保費中,有96%爲醫療或保障類産品。
那麽作爲非主流産品的投連險,又是因何引起此次巨虧風波的呢?
根據香港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的定義,香港投連險分爲高保障型、保本身故賠償型和105%型(即身故賠償爲賬戶價值的105%)三大類,其中,第三類即香港所稱的“105”投連險的壽險保障程度低,其投資表現欠佳時,身故賠償額可能會很低。
此前第三類原爲“101”型(即身故賠償爲賬戶價值的101%),因投訴太多,被當時的香港監管部門香港保險業監理處于2014年叫停,並因此發布《承保類別C業務指引》(即“GN15”),對投連險的業務開展及産品設計確立了一系列規定。
由此,自2015年起,“105”作爲“101”的升級版推向市場。據多位香港保險從業人士介紹,本次風波所涉的Evolution,便在2015年推出,屬于“105”型投連險。
據香港保險業人士介紹,,內地和香港投連險的産品形態有所不同。內地投連險由保險公司負責産品發行和投資運作,客戶只需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投資賬戶即可。香港投連險則由保險公司提供一個全球性公募基金池,由客戶自行選擇所投資的基金,由持有1號、4號和9號牌照(即資管基資質)的獨立財務顧問公司(下稱“IFA”,即財策師)進行投資管理。Evolution(意即“進化”)屬于高階投連險,主要針對高淨值客戶,且提供開放式投資選擇平台,而不僅僅是私募基金,還會有股票和金融衍生品等投資品種。
具體到安盛投連險巨虧風波中,根據公開信和AXA安盛公告,該Evolution的IFA爲宏亞資産管理有限公司(Asia One Asset Management Ltd.,下稱“宏亞資産”),投資的是Worldwide Opportunities Fund SPC公司旗下的HKIF基金,且爲唯一的投資品種。HKIF基金由第一亞洲控股有限公司(First Asia Holdings Limited,下稱“第一亞洲控股”)發行,由東航國際金融(開曼群島)有限公司(下稱“東航金融開曼”)作爲基金管理人。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公開信息,HKIF基金的發行人第一亞洲是宏亞資産的母公司,雙方存在關聯關系。
AXA安盛在三份公告中稱,Evolution的投資風險完全由保單持有人自行承擔,AXA安盛並未參與任何投資參觀意見,因此與其無關。
AXA安盛的立場並未得到投資者的認可,演變爲公開信曝光和街頭示威。
事實上,AXA安盛對投資者之舉早有預料。據《財經》雜志記者獲得的一份AXA安盛6月10日向給其業務經銷商的郵件顯示,AXA安盛稱,在過去數月,其與Evolution投資者已多次會面,向其提供支援和進行溝通,但這些投資者“選擇漠視我們這些努力”。投資者在6月中旬再度來港示威,亦如其事先預料。
早在5月16日,AXA安盛已就此事發布了內容相似的公告,只是彼時未引起內地媒體的廣泛關注。
有Evolution投資者向媒體透露,法國安盛集團計劃向遭遇損失的投資者提供約10%的賠償,由AXA安盛香港負責兌現,這一賠償方案亦未獲投資者認可。對于該說法,AXA安盛未對《財經》雜志記者回應。
誰之責
對于Evolution巨虧由誰擔責,AXA安盛與Evolution投資者各執一詞。
一位AXA安盛的保險經紀人表示,安盛總部有明確規定,對于Evolution不負責操盤,只提供平台和收取平台費,由客戶自行操盤或委托IFA操盤,風險自擔。“買基金虧了,要保險公司賠?豈有此理!想利用輿論壓力,沒什麽用的。”
Evolution投資者在公衆號發布的《十問安盛》的文章中質疑,雖然是與宏亞資産簽訂的Evolution合同,但保費彙至AXA安盛的銀行賬戶,且被納入其高淨值客戶部,在其官網用戶中心中查詢保單情況。因此,作爲其保險客戶,AXA安盛理應擔管理不善之責。
根據香港保監局的要求,投連險銷售程序包括,通過問卷或分析表核查客戶是否合適該類産品,是否了解産品的特點和權責、收費情況、付款年期和中介人酬勞等信息,協助客戶申請投保,並在售後電話向客戶確認並提示冷靜期。
在《財經》雜志記者獲得的幾份Evolution的宣介材料上,皆以粗大字體標示,HKIF基金由全球最大保險公司法國安盛保險發行,且以安盛的業界地位和影響力作爲宣傳點。在一份宣介材料裏,甚至將HKIF基金稱爲“安盛在推出101計劃之後的又一部開天巨作”,並稱“安盛公司不得不爲此設定一定的投資限制以減少瘋狂投資者的數量”。
一些投資者向媒體提供的安盛Evolution産品說明顯示,“客戶支付的保費,轉移給Evolution保單的任何投資,以及安盛對客戶所選擇的參考基金/資産所作的投資,均將成爲及一直屬于安盛的資産,客戶如追討賠償,客戶只可向安盛追索”。在Evolution的宣介材料裏,亦提及“所有投資産品進入Evolution受安盛審核”。
根據香港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的定義,投連險屬于保險公司發出的壽險保單,其保單價值由保險公司根據“相關或參考基金”的表現而厘定,其相關資産由保險公司擁有,而非由保單持有人擁有。
不過,奇怪的是,Evolution並不在AXA安盛官網的産品列表中,HKIF基金亦不在其投連險産品挂鈎的備選基金池裏。對此《財經》雜志記者的這個疑問,AXA安盛未予回應。
有投資者質疑,該Evolution擅自改變了投資政策說明書(Investment Policy Statement),把2016年宣傳材料所示的投資于“銀行按揭貸款和舊房改造租金”,換成高風險的“次貸和個人借貸債權”,且更換基金管理人,AXA安盛聲稱將基金運行的部分情況告知宏亞資産卻未告知投資者,是否存在管理不善和不當行爲?
一些香港保險業人士亦指出,雖然Evolution由IFA負責具體的投資運作,AXA安盛並不提供投資參考意見,但HKIF基金的發行人和管理人在香港市場劣迹斑斑,2016年就有報道其涉嫌金融詐騙,保誠和AIA友邦都停止與之合作,而AXA安盛卻仍與之合作,至少說明其風控存在問題,甚至可能存在私相授受的情況。
在這些投資者看來,AXA安盛不可能不知曉包括宏亞資産在內的第三方平台以其作爲宣傳噱頭,並與劣迹斑斑的HKIF基金發行人第一亞洲和宏亞資産合作,若非作爲“合謀者”,還能作何解釋?
對于業界和投資者的這些疑問,AXA安盛亦未回應,但在公告中稱,HKIF基金可能涉及欺詐行爲,已向香港大法院申請委任清盤人控制該基金,並向香港警方舉報,正協助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就該基金涉嫌欺詐活動展開刑事調查。
香港警方亦向媒體透露,1月24日以來已接到了47名市民報案,涉資1.2億元。香港保監局則稱,截至5月底已接72宗相關投訴。
《承保類別C業務指引》指出,投連險容易出現以不當和過度進取的手法銷售産品的情況。也有人可能利用該類産品進行詐騙和洗錢活動。因此,獲授權的保險人有責任確保中介人的酬勞結構不會産生不當的誘因,應訂立適當的傭金回補機制,以應對此類風險。
有保險業人士指出,Evolution對于高淨值客戶是很好的投資工具,但如果被別有用心者利用,亦會變成惡意斂財的工具。自“105”投連險面世以來,屢被不良保險中介和IFA以高收益誤導消費者,不僅未獲高收益,反而損失其本金者大有人在。“爲什麽這麽多年過去了,還有那麽多人在這種騙局中上當受騙?”一位知乎網友感歎。
有人調侃,在金融亂象之下,總有一款騙局等著你上鈎。P2P爆雷、債券違約、信托違約……高收益的誘惑之下,即使監管部門屢屢進行風險提示,投資者仍如飛蛾撲火、不斷陷入深坑。
以安盛Evolution爲例,其宣介材料上的預期收益率爲9%,對于投資者來說,不可謂誘惑不大。
不過,高收益面前,亦有清醒的投資者。此前曾有內地投資者向媒體曝料,通過某財富管理公司購買了AXA安盛的105投連險“隽宇2號”,其後通過其他渠道得知,該中介人提供的産品細節與AXA安盛對産品的說明不一致,出于謹慎而退保並赴港查證。
精妙的騙局?
根據AXA安盛公告的說法,Evolution所挂鈎的HKIF基金可能涉及欺詐行爲。《國際金融報》報道稱,香港警務處已對HKIF基金管理人東航金融開曼以涉嫌金融詐騙立案。
安盛投連險除了AXA安盛,還涉及HKIF基金發行人、基金管理人和Evolution的IFA。但是風波發酵以來,除了AXA安盛和東航金融香港發聲外,其他幾方處于雲山霧罩之中。
在Evolution的各種宣介材料上,HKIF基金被稱作由安盛保險發行,打包給新加坡美雅基金管理私人有限公司(Megatr8Pere Opportunities Fund SPC,下稱“MPOF基金”)出品。
根據公開信息,2013年11月,由美雅基金設立其第一只私募基金HKIF基金,彼時其投資標的是第一亞洲財務(FAF)和第一亞洲中心(FAT),基金管理人爲巨人基金管理公司(Gian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Limited)。
HKIF基金的標的和基金管理人皆屬第一亞洲控股旗下的“一家親”。
第一亞洲控股是何方神聖?
工商信息顯示,第一亞洲控股前身是第一亞洲土地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2010年3月改爲現名。實控人爲申焯栢、申偉基兄弟。
第一亞洲控股成立的當年,美雅基金(Megatr8INC)在新加坡成立。其更名的那一年,第一亞洲控股旗下的宏亞尊貴理財公司的前身洪利建材有限公司成立。
第一亞洲控股2015年在美國場外交易市場OTC挂牌交易(股票代碼FAHLF)。這也成了其及旗下子公司攬客的一個重要宣傳點。不過,到了2018年9月,美國證監會發布公告稱要求其停止交易。
本次風波中,作爲Evolution的投資顧問的宏亞資産成立于2013年5月,初名彙晉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成立6個月後更爲現名。根據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登記會員信息,目前其行政總裁爲許仲明(Hui Chung Ming Bruce)。天眼查顯示,其還任深圳前海中融富興資管公司監事。
就在宏亞資産成立的這一年,疑似內地人Liu Jing Zhu出任第一亞洲控股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HKIF基金設立。
2015年2月,安盛推出升級後的105投連險。隨後的7月,風波中的另一個當事方Worldwide Opportunities Fund SPC(下稱WOFS基金)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開曼群島金融管理局官網顯示,WOFS基金是一種Mutual Fund—Registered。來自第一亞洲控股的Liu Jing Zhu出任該基金的董事。
同年10月,第一亞洲控股在美國場外交易,到11月,其股價一度高達40美元。
2016年,關于安盛Evolution與HKIF基金的宣介材料,出現在網絡和各種中介機構的手上。這一年4月,一度成爲HKIF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Giant Management Corporation,下稱“巨人基金”)成立。一個月後,美雅基金退出。
自此,安盛投連險風波中的當事各方,已紛紛登場,逐漸建立起關系琏。就在這一年,香港媒體已陸續報道第一亞洲控股作爲“金融老千”的投訴事件。
在關于Evolution宣介材料中,關于HKIF基金基金管理人有幾個不同的版本,初期爲美雅基金,後爲東航金融香港,亦有巨人基金。
一個名爲“文子的精算工作室”的公衆號撰文指出,東航金融香港進駐後,宏亞資産開始作爲IFC,大力向內地投資者推銷Evolution。
除了宏亞資産,從目前公開信息披露的信息,深圳中融恒富集團、盈富財智、深圳前海第一亞洲資産公司、晉彙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深圳中大盛通資産管理公司皆成爲Evolution的銷售方,且宣介用語皆爲誇張風格。國際保險巨頭安盛和內地知名國企加持,成爲其最大的賣點。
不過,AXA安盛公告則稱,HKIF的基金管理人是東航國際金融(開曼群島)有限公司(下稱“東航金融開曼”)。
據了解,HKIF的基金管理人更換發生在2018年11月。一個問題隨之浮現,HKIF的基金管理人爲何由東航金融香港換成東航金融開曼,兩者是何關系?AXA安盛事先是否知情?
對于該疑問,AXA安盛未予回應。東航金融香港公司工作人員則對《財經》雜志記者表示,該公司與東航金融開曼沒有任何關系。
6月21日,東航金融香港亦發布公告稱,與東航國際金融開曼沒有任何關系與業務往來,公司保留采取法律維權行動的權利。
香港保監局官網曾披露,香港常有僞冒香港獲授權保險公司的現象,比如保誠保險和保誠財險這類名稱相似的假網站。至于東航金融開曼是否仿冒東航金融香港,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從香港警方對媒體披露的信息來看,東航金融開曼被作爲涉嫌金融詐騙而立案。
自安盛投連險風波曝光之後,第一亞洲控股的官網便再也打不開了。
據香港當地媒體報道,早在三年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便將第一亞洲在新加坡的代理中介First Asia Alliance列入投資者警惕名單。
兩年前(2017年6月22日),亦有網友在公開平台曝料,第一亞洲控股聯合東航金融、AXA安盛、巨人基金,通過HKIF和香港上市公司新智控股公司(2019年3月15日起更名爲“榮晖控股有限公司”,8213.HK)詐騙投資者。
不過目前從公開信息裏,無法查到新智控股與HKIF以及其他各方的關系。
目前警方的調查尚在進行,關于安盛投連險的銷售代理方以誇張宣傳誤導投資者的行爲,以及一些保險從業人員反映,安盛香港的投連險給予的傭金存在倒挂現象,比如有保費100萬元,傭金可以給到110萬元這種情況。對此是否會有相應的監管措施,截至發稿時爲止,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對于《財經》雜志記者的采訪提綱未予回應。
賬戶巨虧之謎
自2016年向包括內地在內的投資者推出之後,HKIF基金的表現在2018年中出現突然轉折。據投資者反映,每逢贖回日其賬戶淨值明顯偏低,申購日淨值則大幅上升。到10月時,則該基金淨值一夜歸零,如扣除賬戶建檔費、管理費等費用後淨值爲負。一個月後,其基金管理人變更爲東航國際金融開曼。
就在HKIF基金出現異動之時,第一亞洲控股在OTC的股價也出現急跌,至2018年8月30日,其交易價已下跌至0.1美元,成爲一美分股。
HKIF基金的底層資産,則由2016年宣介的30%現金流用于收購及重建有潛質物業、70%現金流用于香港銀行按揭合作的投資方向,已變爲次貸和個人借貸債權等高風險品種。根據AXA安盛公告,目前HKIF基金所屬的WOFS基金已處于清盤狀態。
一位香港投資界人士表示,綜合第一亞洲控股的股價表現和HKIF基金從管理人到投向的異動,不排除第一亞洲控股有投資于金融衍生品出現虧損,投資者Evolution賬戶中的資金被挪用補窟窿,亦有相關方資産轉移之嫌。
據媒體報道,HKIF基金存在向第一亞洲財務(FAF)“輸血”的可能。雙方曾簽署合作協議,第一亞洲財務如有需要,第一亞洲控股可把HKIF的相關資金無息無抵押借給FAF去放貸。
一位香港保險業人士表示,從資金安全性來來說,不建議投資人將賬戶的投資權全權委托給IFA,“現在理財陷阱太多,風險太大”。
對于一向以投資風格穩健的安盛來說,AXA安盛投連險風波對其形象造成的損傷,短時間內恐怕很難消除。而AXA安盛急于撇清關系的公關處理方式,亦令其品牌美譽度受到不小的影響。
6月20日,AXA安盛發布公告稱,自9月1日起,將由首席策略總監(Chief Strategy Officer)尹玄慧(Sally Wan)接替現任行政總裁白禮恒(Etienne Bouas-Laurent),由此成爲該公司首任女總裁。
來源: 財經網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衆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