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補壹刀
文/刀賤笑、花叨叨&鴿子叨
美國的航空公司終于被允許飛中國了。
6月3日,特朗普高調宣稱,如果中國還不對美國航司開放,就要禁止中國的航班飛往美國。
就在10來個小時後,中國民航局宣布了新的措施。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有條件地適度放寬外國航空公司國際客運航線航班限制:從6月8日起,所有未列入“第5期”航班計劃的外國航空公司,可選擇一個具備接收能力的口岸城市,每周運營一班國際客運航線航班。
這意味著美國的航空公司都可以結束目前與中國之間零航班的狀態。
美國的極限施壓奏效了?但是不是有點來得太快反而感覺不真實?
中國連地攤都開放了,航線逐步放開是早晚的事。
至于面對美國的政治壓力,實際上民航局巧妙地把球踢到了美國一邊。
1
民航局的這個宣布還真是備受關注。
因爲就在這一重要調整宣布之前10來個小時,美國剛剛對中國舉起大棒——如果中國不讓美國航空公司恢複中美航線,美國就要從本月16日開始禁止中國航班飛往美國。
拜托,美國航空公司沒有被列入“第5期”航班計劃,完全是因爲它們自己在2月份率先切斷了飛往中國的航線啊。
而現在美國作爲全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它的航班飛哪裏都不會比執飛國內航線更危險。相比之下,中國又是疫情控制、複工複産推進得最穩妥的國家,數量龐大的海外留學生和華人群體有回國的客觀需求,眼看著這麽大塊肥肉卻吃不著,美國的航空公司心裏有點苦。
甚至有美國學者威脅,美國應該組成一個國際聯盟向中國施壓,如果中國不聽話,那中國航空公司也別想進入世界其他主要國家。
不久之後,民航局就調整了政策。
時間上確實有點巧合,對不對?
紐約時報在報道標題中直抒胸臆:中國讓步了。
也有個別網友冷嘲熱諷,是不是要靠美帝施壓,留學生才能回家。
在下結論之前,有兩件事需要先搞清楚。
第一,這是對特朗普政府要求的回答嗎?
這實在不像是爲了滿足特朗普的要求而連夜趕制出來的。
中國民航局副局長李健此前就表示,在保持中國國內對境外輸入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會考慮適當增加航班。
此外,今天的《通知》寫得很明確,民航局、外交部、國家衛健委、海關總署、移民局等部門要爲控制境外輸入共同建立專班機制。
也就是說,這不是民航局一個部門的事,而是多部門統籌規劃的結果。
總的來說,今天公布的新規並沒有突破“五個一”規定,它更像是“五個一”的靈活運用,既考慮到恢複社會經濟活動的要求,在疫情防控上也絲毫沒有松懈。它與中國推動複工複産的穩健節奏是相一致的。
與此同時,中國外交部的表態也頗有深意。
趙立堅在4日的發布會上說,本來雙方已經取得一些進展,中方也已經宣布了有關政策調整,希望美方不要爲雙方解決問題制造障礙。
言下之意,很清楚了。
第二,這次調整滿足了美國的要求嗎?
沒有。
關鍵就在于,民航局爲放寬限制還設了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獎勵和熔斷機制——入境後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旅客人數連續3周爲零的,可增加到每周2趟航班;而陽性旅客如果超過一定數字,則將在相應時間內暫停航班。
根據這一規定,美國航空公司最多每周可以增加到2趟航班,
而這與美國航空公司“恢複每天往來航班”的要求相去甚遠。美國“福布斯”網站在今天的一篇文章中說,美國運營商沒有受到歧視,但他們要求的接入權限比目前任何國家都要多。
叨姐倒是覺得,美國方面與其想方設法壓中國給更多“權利”,不如分點心思在國內抗疫上。如果剛複航就熔斷,也怪不好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民航局走出了一招妙棋:你來可以,但你得先做好疫情防控。
2
國際航班“新政”一出,緩解了不少人對海外留學生回國問題的關注和擔憂。
據教育部門4月初公布的信息,我國海外留學人員總人數160萬,尚在國外的約有142萬。在美國的有41萬,加拿大23萬,英國約22萬人,德國、法國約11萬,其中不少國家疫情仍然嚴重。
隨著海外疫情加劇和回國航班減少,回國機票的價格暴漲的情況時有發生,原來幾千塊的直飛機票,現在可能要幾萬甚至十幾萬,而且一票難求。
困境不止于此。隨著五六月份畢業季到來,簽證有效期和房屋租賃合同到期,使不少今年畢業且打算回國發展的留學生,面臨“回國”的硬需求。如果不能及時回國,還將面臨合法身份喪失的問題。
另外,疫情嚴重時期,尤其後來外防輸入形勢嚴峻時期,國內也有些人對這個時候讓大量留學生等海外人員回國,是否會導致疫情二次暴發感到擔憂。
這些都讓一些留學生及其國內家屬感到沮喪。
即便困難重重,我國外交、教育、民航部門一直在盡最大努力對留學生等有回國需求的海外人員提供最大可能的幫助。比如在3月29日實施“五個一”政策的基礎上,對一些需求集中、飛行目的地有接受保障能力的城市,安排臨時航班,協助海外公民回國。
在國內機場防疫處置嚴重超負荷、隔離酒店等可調配資源都捉襟見肘的時候,我們尚且想方設法爲海外人員回國提供幫助,那麽在國內防控壓力相對減輕、防疫處置能力更強的現在,我們就更有解決這個難題了。
雖然歐美一些國家疫情仍然嚴峻,但我們國內已經基本建立起比較成熟的入境人員檢疫流程,所有乘機抵達人員都能在全封閉流程中完成隔離觀察和醫療,而且連隔離期的生活服務配套也趨于完善。
客觀而言,我們也已具備了更好的接納海外人員回國的能力。這無疑也是今天航空“行政”調整的背景之一。
3
3月29日開始實施“五個一”政策,同期安排臨時航班協助海外公民回國,再到今天的國際航班“新政”,民航局在疫情期間的每次政策出台,都引起廣泛關注。
原因何在?
首先一點,就是前面說的,國際航班通航與否和頻次,直接關系留學生等海外人員回國的便利程度以及成本等問題。這是疫情暴發以來在國內一直備受關注的議題。
其次,經濟層面的影響也較大。
數據顯示,兩三年內中國就將超過美國成爲世界最大航空市場。美歐等大型航空公司的不少盈利航線都集中在中國。
疫情期間,航空業所受沖擊嚴重。中國減少或增開航線,直接關系航空公司的成本、盈利甚至生存狀況。
而且,國際航班數量又關系著中國與外部交流的頻次和密度,背後反映的是經濟和貿易溝通頻率和恢複程度。
還有,就是對于航權的關注。
在國際法中,航權被視爲一種國家權力。這也是美國威脅暫停所有中國航空公司赴美航班的主要借口。
但美國運用這項權力的出發點,是如何對自己國內政治有利,是如何對維持本國航空公司收益有利,根本沒把是否有利于抗疫、尤其國際抗疫大局納入考慮。
而我們在制定抗疫期間各項政策時,首要的考慮是人的健康和安全。有效控制國際航班數量、緩慢有序恢複國際航班頻次,不只是保護本國,也是爲了保護其他國家。
把經濟放在人命前頭,是美國抗疫不力的根源之一。現在,它還想把這個已被證明失敗的理念,借著航權等問題向外“推廣”。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爲什麽我們在這時候推出國際航班“新政”?
很簡單,到時候了。
在穩抓疫情防控的同時力促複工複産,已經成爲國內疫情形勢逆轉後的主要議題。
3月份以來,從上海迪士尼樂園部分恢複營業,蘋果、宜家等在華店面漸次恢複營業,到湖北等諸多省市逐漸降低風險級別,鼓勵居民消費各項措施相繼出台,再到宏觀經濟層面刺激投資和鼓勵外資來華等的政策投放,恢複經濟社會生活正常秩序的努力,一直都在穩步推進。
在此背景下,雖然國外一些國家疫情還在持續,但在可控情況下適當增加國際航班,也成了配合和促進國內複工複産的當然之舉。
況且,在這次航空“新政”出台前,我們已先後與德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試行了“快捷通道”或“綠色通道”。在保證疫情防控要求的條件下,那些國家航空公司可以申請執飛中國。
這個經驗,到目前爲止被證明是現實和可行的。
換句話說,中國是在國際疫情依然嚴峻的艱苦條件下,摸索著拿出了一個有序和適當恢複國際航空往來的可行性方案,兼顧了自身和國際社會對嚴控疫情和恢複經濟的雙重考量。
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