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5 10:18 | 據《錢江晚報》
溫州28歲的小呂(化名)去年初辭了工作,一年多來滿世界跑,去了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一年花了幾十萬元。按他的話說,自己不是潇灑地周遊世界,而是被青光眼“逼”的,是去求醫的,太擔心遲早有一天會瞎掉。
浙二眼科中心青光眼科主任王凱軍教授對小呂印象深刻。他說,小呂有明顯的焦慮症,看病時很緊張,手不停地抖,額頭一直流汗,要想很久才能答上一句話,黑眼圈也很重。
王凱軍教授說,從門診來看,十個人中將近一半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中不少人爲此吃不下、睡不好甚至辭掉工作。
據統計,目前,中國有1000多萬青光眼患者。青光眼也是世界排名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在如今確診的患者中,有近3/4的人在初診時就已經處于病情中晚期。
2019年3月10日-16日是第12個世界青光眼周,今年世界青光眼周主題:視神經一張照,青光眼早知道。
花光了所有積蓄
到世界各地求醫
原先,小呂在杭州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程序員,年收入不錯,從他的手機照片可以看出,以前是個壯實的小夥子,然而一年來,他一下子瘦了二十多斤。
焦慮是起源于一個小細節。
小呂在公司附近租了個loft公寓,臥室在二樓,一天晚上回家,他把家裏兩層樓的燈都打開。突然,他發現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燈光,只有三個方向看著是亮的,朝上方向是暗的。
他覺得很奇怪,在手機上搜索了一下,提示是視野缺損的表現,很有可能得了青光眼。“一晚上沒睡覺,在那滑手機,真是太嚇人!網上說法很多,有的說發病會比生孩子還痛,用頭砸牆,有的說青光眼從確診到最後瞎掉,只過了幾個月。”
輾轉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小呂急匆匆地找到王凱軍教授,經檢查,確診爲開角型青光眼,屬于中期,視野部分缺損,眼壓略高,另外無其他症狀,治療關鍵是控制病情進展。
一聽到是青光眼,小呂愣了幾分鍾,再也沒說話,安靜地走出了診室。等到他第二次來找王凱軍教授,已經是一年以後,他帶來了厚厚一袋病曆和檢查報告。
小呂說,後來他先去了上海、北京、廣州,之後把工作辭掉了,又去了國外求醫,花光了幾年來的所有積蓄,換來醫生們的同一句話,這病治不好,重點是控制。
“患者經常性失眠,目前已經在吃抗焦慮的藥,他反複和我確認,是不是控制得好以後就不會瞎。”王凱軍教授說。
王凱軍教授說,青光眼發病誘因很多,拿小呂的開角型青光眼來說,包括遺傳、情緒波動、熬夜,也和平時過度用眼、亂滴眼藥水有關。
“會不會瞎是造成患者焦慮的主要原因,其實,並不是所有青光眼都致盲。”他指出,患者對青光眼的態度呈現“一老一少兩個極端”。年輕人防範意識很強,但太焦慮,還沒治療就先被嚇死了。老年人又不夠重視,拖著不手術,錯過治療最佳時機。
前不久門診來了一位七旬大爺,原本定于年前手術,但他覺得要過年了做手術不好,就一直拖著,等這次來,左眼只有一點光亮,即便手術效果也不理想。
在治療上,慢性閉角型、開角型這兩種青光眼比較棘手,因爲初期無症狀,也不會痛,等發現了往往是晚期。“早發現、早治療很重要,控制好眼壓,通過激光手術提前預防,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王凱軍教授說。
在強光和暗環境中
不要玩手機看電視
今年世界青光眼防治周主題是“視神經一張照,青光眼早知道”,重點強調早發現、早預防。王凱軍教授說,視神經受損是青光眼最顯著的危害,通過視神經的檢查,也能盡早發現青光眼。
王凱軍教授說,如今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的引入,拍一張眼底照,系統就能很快評估出患者是否患有青光眼,診斷准確率超過80%,未來廣泛推廣開來的話,更有助于青光眼的早防早治。
另外,在預防方面,專家還有三點建議。
1.40歲前,每兩年進行眼睛體檢,包括眼壓測量和眼底檢查。40歲後,每年做一次眼科檢查。
2.出現以下症狀及時就醫:眼脹痛,觸摸感覺像石頭,看燈光有彩虹,看實物像隔了一層磨砂玻璃,或者視野縮小,比如遛狗往前看,看不到腳下的狗。
3.不要在強光下和黑暗環境裏玩手機、看電視,不要用眼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