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海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
潮汕文化作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底蘊深厚、特色鮮明,具有很強的地域性。一直以來,潮汕地區廣大幹部群衆堅守文化自信,積極守護文化遺産,使得潮汕文化保持了較好的完整性和獨立性。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潮州、汕頭考察,其間,他深入潮州市廣濟橋、廣濟樓、牌坊街和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等文物保護單位、曆史文化街區,就文化遺産保護、文旅資源開發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文化的價值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動包括潮汕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須做好基礎研究,深入挖掘內涵,並根據社會發展情勢,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和表達形式,激活生命力,同時做好內宣外傳,提升影響力,真正實現以文化人的根本任務。
遊客在汕頭市僑批文物館參觀展覽。林鵬攝/光明圖片
1.尊重傳統加強基礎研究,讓潮汕文化內涵“厚起來”
潮汕文化隸屬于嶺南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潮汕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基礎和前提是強化研究挖掘,對潮汕文化的內涵、外延、載體、曆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等進行深度解析和系統梳理。
多年來,一些潮汕文化研究機構和學者積極開展潮汕文化基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04年成立的深圳市潮汕文化研究會,作爲一家致力于潮汕文化研究和推廣的社團,至今已出版《中華勸孝歌》《中華十大慈孝故事》《潮汕俗語集》等書刊,每年舉辦數十場大型書畫展覽,充分發揮文化社團優勢傳播潮汕文化。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多年來成果豐碩,湧現出林倫倫、陳占山等大批潮汕文化研究者。
潮汕文化發展至今,曆經1600多年仍保留著燦爛多姿的文化形態,這爲潮汕文化研究者開展田野調查提供了豐富且鮮活的一手資料。中山大學陳春聲教授多年來致力于明清華南鄉村社會文化史的研究,尤其關注潮州民間神信仰與鄉村社會結構、韓江流域開發與族群關系演變等問題,形成了具有鮮明“曆史人類學”色彩的學術風格,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學界潮汕文化研究潮流的主要推動者之一。華南地區知名潮汕文化研究者黃挺教授,20世紀90年代以來專注潮汕文化研究,至今完成相關論文數十篇、專著8部,特別是根據多年開展田野調查的研究和思考而形成的《潮汕文化源流》一書,極大地豐富了該領域的研究文獻。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群衆文化自信更加堅定,潮汕文化研究也漸顯熱潮。據了解,越來越多的高校科研機構、社會文化機構和專家學者參與其中,更多潮汕文化研究團體得以成立,産生了一大批優秀學術成果。
非遺項目舞龍在潮州市廣濟橋展演。潮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2.推陳出新做好保護傳承,讓潮汕文化瑰寶“活起來”
一種文化想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必須借助相應的文化載體。以潮州工夫茶、潮汕祠堂,潮州方言、潮繡、潮劇、潮樂、潮州木雕等爲代表的潮汕文化載體名聞海內外,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潮汕英歌舞、潮汕僑批等被列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這些文化遺産,凝結著中華民族千年來的思想智慧,展現了我國古代先民的文化創造力和親和力,集中體現著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必須精細做好保育活化利用,在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汕頭市近年來正多措並舉弘揚潮汕優秀傳統文化,努力推動“非遺”保護傳承發展。該市建立完善四級“非遺”名錄和傳承人體系,加大對“非遺”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的扶持力度和對瀕危“非遺”項目和高齡傳承人的保護力度。積極謀劃建設“非遺”集聚區,建設“非遺”數據庫,挖掘鄉村“非遺”資源。同時推動文化館等機構創作更多以潮汕文化爲題材的藝術精品,持續組織潮劇進校園、進農村和“非遺”進校園活動。
潮州市潮劇藝術培訓中心成立于2011年,自始即擔負起保護、傳承潮劇藝術,培養潮劇專業人才的重任。2015年,該中心被確立爲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潮劇傳承基地,2018年又喬遷新址,辦學環境大大改善。該中心實施分級教學,多年來爲潮汕地區乃至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演出團體輸送了大批潮劇表演專業人才,爲繁榮潮劇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有關資料顯示,近3年來,廣東省文旅廳支持汕頭、潮州的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分別達到1.22億元、1.37億元,推動扶持汕頭開展開埠文物保護、潮州開展“百家修百厝”和傳統工藝振興等工作,支持兩市高標准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重點打造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增強潮汕文化與當地産業、城市建設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與協調,取得顯著成效。
3.媒介融合推動內宣外傳,讓潮汕文化品牌“響起來”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從一定意義上講,文化傳播力就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表現。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如何推動潮汕文化走出去,潮汕地區湧現了很多好的做法,也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
2019年春節,英歌舞作爲潮汕年俗舞蹈火爆自媒體抖音平台,將具有數百年曆史、蘊含潮汕人民勇敢打拼和團結向上精神品格的英歌舞,近距離、大範圍地呈現在以城市生活模式爲主的潮汕年輕人面前,有效實現了英歌舞在潮汕青年群體中的傳播。“非遺集市”是汕頭四大“非遺”品牌之一,2020年6月,汕頭舉辦的首屆“非遺”線上購物節廣受關注。“非遺雲市”集合汕頭多種“非遺”美食和傳統工藝,打造了一場雲端上的文化消費盛宴。
潮汕“非遺”具有悠久的曆史積澱,在傳播上將傳統媒體傳播及新媒體自主分享相融合,既體現時代技術發展的特點,又符合年輕人生活模式,有利于發揮媒介融合優勢,實現潮汕“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國家級“非遺”項目“潮陽剪紙”市級傳承人陳小燕,在大型智力闖關節目中展示“徒手剪二維碼”絕活兒,帶去“祠堂文化”“潮汕牛肉”等極具潮汕特色的剪紙作品,同時通過網絡直播將剪紙技藝傳授給海外華僑,收獲了可觀流量。廣東潮劇院自2020年6月以來,每周六晚舉辦“戲亭印象”之小公園有約演出活動,以優秀潮汕文化凝聚民心僑心,同時每場演出堅持在網絡直播,讓海外華僑華人同步欣賞到家鄉潮劇的精彩。
近年來,爲推動潮汕文化內宣外傳,潮州、汕頭兩市在傳播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加強創新,強化宣傳媒介建設,聯合拍攝了《潮汕味道》《印象潮汕》《我是潮汕人》等專題紀錄片和短視頻,在主流媒體、網絡自媒體推介播出,舉辦潮州文化旅遊節,吸引更多人體驗潮汕地區風土人情,擦亮了潮汕文化名片。
潮汕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承載著潮汕人民的曆史意識、精神品質及生活習俗。尊重傳統、推陳出新,多措並舉、協同發力,推動潮汕文化內涵“厚起來”、“非遺”財富“活起來”、品牌聲譽“響起來”,才能讓潮汕文化綻放更加迷人光彩,確保潮汕文化長盛不衰。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31日0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