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美術競賣
2022秋季藝術品拍賣
預展時間
9/26 – 9/27
拍賣時間
9/28 – 9/30
經常東瀛淘寶的藏友肯定對一家拍行非常熟悉——京畿美術競賣株式會社。憑借在關西極好的人脈資源,這家成立于2018年的拍行在短短三四年時間,已經在日本的拍賣行業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表現十分搶眼,堅持以很高的頻率舉行拍賣。尤其是書畫品類,更是精中求精,可以說是衆藏友挖寶的一方好去處。就在今年五月,拍行春拍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于右任行書《隨園》估價30-90萬日元,最終成交3833.6萬日元!一幅佚名《各式巨幅佛畫二十六幅》估價3-9萬日元,成交價3594萬日元,足足翻了1000倍!想要在書畫領域淘珍的藏友可不要錯過這家!
京畿美術競賣2022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將于9月28日-30日在大阪隆重舉槌,此次春季拍賣會將爲藏家客人呈現中國書畫(一)、中國書畫(二)骨董(文房、雜項、青銅、瓷器)三大板塊13個專場共計800余件藝術珍品,精品齊聚、琳琅滿目,不容錯過!其中,最吸引人的中國書畫版塊又細分爲十大專場,可以說是各具特色,既有近現代大名家如張大千、黃賓虹、溥儒、弘一法師等佳作,更有極具未來市場潛力和價格成長空間的作品,來源清晰,流傳可靠,值得關注。骨董部分分爲三個專場,共一百余件,不乏有一些精品文房瓷雜,想要東瀛淘寶的藏友不妨來挑一挑。
Lot 83
宋雨桂 山水
1981年作
133.7×67.1cm
估價 JPY 60萬-180萬
宋雨桂是一位天賦極高,悟性極強,才華橫溢,激情奔放的書畫家,他成長在東北大地,受教于魯迅美術學院,深得白山黑水的沐浴和熏染,並造就了他俠肝義膽的血氣和情懷。他的畫有豪氣,有激情,充滿了詩情畫意。其山水畫作品精微大氣,筆墨交融,幹濕互施,運筆勁爽,用色淡雅。放筆運轉千變萬化。深邃的意境給人無限的美感享受和藝術想象。
Lot 104
張大千 廬山
1935年作
119.0×44.5cm
估價 JPY 280萬-840萬
山有魂,水有魄,山連水接,魂魄相依。秀麗的山水雲松交融映襯,美不勝收,于是就有了“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稱。大自然鬼斧神工鑿造了它雄險奇異的豐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千百年積澱賦予了它永恒的生命。廬山是詩歌的山。五老峰上有李白慨然放歌的身影:廬山東南五老峯, 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巣雲松。
此件《廬山》創作于乙亥(1935)年,畫面氣勢渾厚,雲巅之上重峰聳立,一處山頭,畫家采用重墨折皴畫法,老辣勁道,後景遠山卻秀潤連綿,優美的風光與險峻的山勢形成強烈對比,遠近中隔雲海,增加畫面景色深度的同時,給人以無盡聯想。
畫面近景,松崖飛瀑,畫家著意對蒼松、危岩、飛瀑流泉的渲染,爲畫面增添了山水的骨韻靈氣。雲氣把畫面自然地分割爲近景、中景、遠景三部分。取景開闊,構圖飽滿,結構嚴謹。畫面左中,畫家勾染高士、童子于一處危峰之上,童子跪坐、縮首,似乎是被這聳立峻峭的雲峰所驚嚇,高士臨崖危坐,回首低眉望向童子,頭巾隨風飄蕩,神態怡然安閑。畫家雖寥寥數筆即將人物神態描繪的淋漓盡致。畫家將人與自然融爲一體,形象中深涵畫家的情和意。
廬山真面不可見,遠從畫裏寫來看。
十年彈指飛騰過,夢決銀河徹耳寒。
這是張大千在創作完這件《廬山》十年後的複題詩句,張大千一生遍遊中外名山大川,卻從未登過廬山。然而他卻以情結胸懷的廬山爲題,通過一種山水憶遊、夢中造境的藝術創作繪寫心中的廬山。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意境高遠,虛實相生的瑰麗雄奇,張大千夢中的廬山影象躍然而出。
Lot 107
程十發 少女與鹿
1978年作
68.4×33.5cm
估價 JPY 120萬-360萬
程十發,在人物畫領域中有別開生面的貢獻,獨創了具有個人藝術風格的“程家樣”,深受藏家喜愛。他的人物畫從傳統中來,吸收了陳老蓮的工筆人物、任伯年的寫意人物,並借鑒吳昌碩的大筆觸線條以豐富人物線條。他汲取民間藝術的精髓,把繪畫的觸角最大限度地深入到民間藝術,從畫像石、畫像磚到民間泥塑、陶俑、皮影等,把文人畫帶向通俗的藝術精神,以民間藝術的情趣來充實文人畫的筆墨表現。同時以木簡篆隸融傅山草書,以書入畫,以圓融遒勁的線條、開張壯闊的形式構圖、誇張變化的筆墨情趣,較早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開創了中國畫嶄新的風氣和局面。
Lot 131
馬家桐 萱石八哥
1919年作
137.0×67.0cm
估價 JPY 30萬-90萬
馬家桐,同治、光緒年間畫家,與張兆祥等同門師兄弟四人,被譽爲“津門畫家四才子”,其書畫享譽京津。馬家桐擅畫花鳥,他的花鳥畫,遠師徐熙、王淵、呂紀、恽南田、蔣廷錫等名家,大都描寫四季花木、山禽水鳥、溪渚坡石等傳統題材,但在形象、意境的創造上別開生面,運用色彩也有獨到之處。其筆下的花鳥,肖古而不泥古,既不失 “院體”工整凝煉的真實感,又調和了工筆與寫意、敷彩與水墨以及文人強調筆情墨韻的不同體派,變化爲工穩清逸的新畫風。他善于從不同季節中抓住最具特色的景象,描繪出花木禽鳥生動自然而優美的形態,布局謹嚴,設色妍雅,筆意灑脫,陰陽向背頗具立體感,整個畫面充滿明朗歡愉的氣氛。
此幅《萱石八哥》構圖別開新境,畫面上部,一棵古柏從右向左虬曲橫伸,樹幹弓聳曲挂,彼此呼應,占滿了畫面上部的大部分空間,營造出柏樹的險峻之勢。這正是作者在構圖上的獨到之處。畫幅下面從石畔樹邊伸出的萱花與遒勁的柏樹互爲映襯。松間兩只八哥一上一下,偃仰呼應,彼此顧盼的情態,給人一種心靈交彙的感覺。畫家通過簡練的筆墨渲染將八哥那敏銳的眼神、可愛的體態表現得生動逼真、活靈活現。極具文人畫的詩意和情感。
Lot 143
吳光宇 峽江泛舟
1941年作
117.7×54.1cm
估價JPY 120萬-360萬
吳光宇擅長人物畫,取法宋元,以工筆重彩見長,多取曆史題材、神話傳說及古裝人物入畫,筆法娴熟,設色古雅,形象生動。其畫意、風格主要是大膽地借鑒西方繪畫的技法,既能夠在傳統技法中畫出時代氣息,又保持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工筆重彩技巧功力深厚,筆法順暢,用筆精湛、細膩、潇灑、流暢,色彩典雅、清新,人物清秀、端莊雍容,形象生動,神態、衣冠等准確、嚴謹。其畫面場面設計概括性強,抓取的瞬間凝練、集中,能充分的表現故事的精華,人物的氣度、神韻也都表現的淋漓盡致。
此幅《峽江泛舟》將峽江、雲霧、急流、帆船、奔馬入畫,營造出一個宏大、驚心動魄的峽江舟渡場面。畫面中部,有四艘帆船正在湍急的江面行進,湍急的江水翻滾著白浪,船夫正努力掌握著船只前行的方向,中景的船只中,乘客正襟危坐,想必是被這場景所驚嚇到。近景的路間有兩人騎馬飛馳,極具動態。崖石、林樹渲染清新灑麗,色彩調配豔而不俗,磊落大方。與湍急的江水、搖曳的船只、飛馳的奔馬形成一靜一動強烈的對比視覺張力。緊緊抓住觀者的眼睛,讓觀者有身臨其境之妙。
Lot 146
唐雲 歲朝圖
1998年作
136.2×32.5cm
估價JPY 60萬-180萬
《後漢書·周盤傳》記載:“歲朝會集諸生,講論終日。”唐代章懷太子李賢注曰:“歲朝,歲旦。”自漢武帝以後,“歲朝”均指得農曆正月初一。與過年有關的節令畫在古代多稱之爲“歲朝圖”。它始于唐代,起先不過是一些仕紳、文人在大年初一將金石、書畫、古董等雅玩之物精心擺設于臨窗的案幾上,漸漸地也有將這些物品勾染成畫挂壁,意在祈福納祥。“歲朝圖”蘊含豐富、寓意深邃、雅俗共賞,給節日平添祥和喜慶的氣氛。
唐雲亦常作“歲朝圖”,其作往往用筆潇灑,設色秀妍,形神兼備,姿致如生而意境深達。此幅《歲朝圖》,畫家將香爐、花台、竹籃、鯉魚、串錢、石榴、竹筍、菱角、香菇入畫,意寓吉慶有余、富貴多福之意。畫家性格豪爽,志趣高遠,收奇境于胸中,吐煙雲于筆底。極具空靈骀蕩之致。此作爲唐雲畫與大鐵先生,大鐵即曹大鐵(1916-2009)著名的詞家、詩人、畫家、書法家、篆刻家、收藏家、版本目錄學家、書畫古籍鑒定家。
Lot 147
溥儒 松下立馬
79.0×13.7cm
估價JPY 60萬-180萬
馬,馳騁沙場,是威武、雄渾、豪邁的象征;它高貴而忠誠,慷慨以赴卻又溫柔敦厚。曆代以來,無數丹青聖手將馬的形象用畫筆記錄下來。因爲它最能契合中國人謙遜內斂的性格。清宗室子弟皆需學習騎射,亦多善畫馬。由于長期的觀察接觸,對于馬的性格、體態都有深刻的掌握。畫家往往藉由馬畫傳達曠野馳騁的豪情。民國初年畫壇興起變革潮流,其中革新派以康有爲爲首,主張向西洋繪畫技巧學習,倡導“當以郎世甯爲太祖”,遂造成郎世甯中西合璧的寫實畫風風靡藝苑,傳統派畫家溥伒、馬晉、趙叔孺等皆受啓發。相較之,溥儒似乎是特例,反倒有意地維持傳統的純度,馬畫風格多樣,從唐馬、宋馬、元馬、清馬無所不習,透漏著畫家對過去生活的懷念。
此幅《松下立馬》筆致勁健,膚色淳厚,使人追想唐人畫馬的雄壯風格。畫家工寫結合,設色高雅,華美豐碩的體態極具有剛健的特色,馬低首靜立,不怒自威,雄姿英發,似有千裏駿馬之相,畫家借馬喻人,或許正是溥儒自許的象征,他壯志難酬,又難以擺脫時事的羁絆,宛若和平時代禁苑中的千裏馬,“老向天閑無戰功”而已。
Lot 148
溥儒 行書七言聯
123.7×32.0cm×2
估價JPY 60萬-180萬
溥儒書法習柳公權,裴休出,略近成親王而風骨過之。行草學二王、米芾,飄灑暢酣,他主張樹立骨力,善于取勢,主張書小字必先習大字,心經筆法,意存體勢,這樣才無輕率之病,書法剛健遒美,秀逸有致。在形上不拘小節,卻不會顯得雜亂無章,而是有一種直抒胸臆的美感在其中。在溥儒的書法中,有著很強烈的意,這是他在表達著自己的感情。好的書法就像畫一樣,能給人以一種超出作品本身的畫面感。溥儒的書法中既有氣勢也有著秀美的一面。
Lot 149
劉德六 古磚花供四屏
130.5×29.4cm×4
估價JPY 30萬-90萬
兩漢三吳與晉磚,浙中日出成經千,
偶然遊戲成罂盎,插供時花四季鮮。
摹拓全角,補以花卉,遊戲清供,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上半葉,全角拓入畫已成爲一種非常流行的繪畫方式,其吉祥的寓意深受文人、畫家喜愛。
此幅《古磚花供》,以漢磚全角拓入畫。以彩繪松、竹、梅、天竹、頑石補景。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極具玩味。
Lot 150
齊白石 秋聲秋色
92.3×49.3cm
估價JPY 120萬-360萬
此幅《秋聲秋色》,齊白石以雁來紅、菊、蟬、蛾蟲入畫,用來表達畫家筆下的秋季。兩枝雁來紅,一上一垂,取姿生動。畫幅中下斜插幾株秋菊,繁亂的枝葉處理的無拘無束,信手揮灑。蟬、蛾蟲兼工帶寫,栩栩如生。四月清和始著根,輕鋤親手種蓬門。秋來顔色勝蓬草,未受春風一點恩。齊白石筆下的花蟲,實則是對家鄉、孩童時代的念念不忘。
Lot 211
陸恢 滿園瑞雪
1917年作
141.3×39.1cm
估價JPY 60萬-180萬
陸恢作畫題材極爲廣泛,山水、人物、花鳥、果品無一不能,從劉德六遊,習花果、翎毛,有出蘭之譽。又擅書法工漢隸,通于考訂金石文字,富學養。在海派畫家中屬于較全面繼承傳統而能集大成者。黃賓虹于1930年發表《數十年畫者評》中「滬上寓公」一節提到:「時九友中,以吳江陸廉夫恢得名最早,渲染尤能逼肖。晚年寓滬濱,務極精能。」此言不虛。陸恢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爲大成。
此幅《滿庭瑞雪》取寒冬雪後之景描繪,一枝蒼幹從左中插入畫面,橫穿畫幅,枝丫橫斜,上面停留著斑駁雪迹,零星黃葉似在倔強地隨風搖曳,幾只麻雀正在枝頭嬉戲,雪後濕漉漉的羽毛在畫家筆下描繪的惟妙惟肖,一叢天竹開滿畫幅中下,白雪壓彎了天竹的果、葉,沒骨賦色,一揮而就,一幅瑞雪滿庭的畫意躍然紙上。「寫意設色全取真景,此從眼前庭院中得之,參以畫意覺筆墨中較多生趣。」從畫家的題跋中可知,這是畫家在雪後取實景寫之,一股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實和豐厚。足見畫家極其精湛的畫面營造功力。
Lot 212
程璋 柳蔭八駿
1929年作
144.2×67.2cm
估價JPY 28萬-84萬
程璋擅長寫生,形象逼真。他不論花卉、翎毛、走獸、山水、人物,皆能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尤以花卉、鳥獸最精。他博采衆長,廣泛地研習古今各流派的繪畫特點,傳統繪畫功力深厚,技法精嚴。同時又熟谙透視原理,精通博物學。在繪畫中又能參揉西畫的技法。因此,他所描繪的物像工致細膩,形象生動傳神,色彩秾麗,構圖別致,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能風行于當時的正統畫派之外,在近代畫壇上獨樹一幟。
此幅《柳蔭八駿》以周穆王八駿爲題材,采用西洋畫的透視、光纖、體積等元素描繪了郊外柳蔭下駿馬嬉戲玩耍的場景,八匹馬形態各異,飄逸靈動,逼真生動地描繪了馬的飒爽英姿。用筆剛健有力,墨色酣暢淋漓、濃淡有致,既表現了馬的形體,又不影響墨色的韻味。用筆兼工帶寫,駿馬的千姿百態、色彩外貌十分准確生動無不栩栩如生。
Lot 215
溥儒 深山幽居
1939年作
134.9×45.3cm
估價JPY 180萬-540萬
玉階青瑣散斜陽,破壁秋風草木長。
惟有西山終不改,尚分蒼翠入空廊。
由南宗入手的溥儒在繼承北宗山水特征的同時,並沒有失去南派山水的秀潤之色,其山水取勢險峻而不失法度,古意濃厚又趣味盎然。他大多數山水畫的構圖可明顯看出是從南宋的「邊角」之景變化而出,皴法也多用斧劈、釘頭,然而他的畫中,大塊的側鋒斧劈皴較爲少見,畫面所體現出的是一股和諧甯靜之氣,設色淡雅,意境悠遠而耐人回味,這正是曆代文人畫家所致力追求的境界。
此幅《深山幽居》便是其山水畫的代表作,畫幅盡顯榮華富貴浮雲散盡之後的平淡超逸,畫中繪松柏古寺,幾株松高聳雲霄,古寺掩映于松柏之間,暗紅的古寺圍牆,設色淡雅,營造出一種靜谧素雅的氛圍。畫中屋宇並不像一般界畫那麽工整華麗但卻生動異常,屋脊設色主要以淺绛爲主略施花青,著色不重華麗,而是強調色彩的淡雅意趣。顯示出皇家藝術的雍容華貴和宮廷文化的精致風雅,如靜水映月,鏡中之花,可望而不可得。
Lot 220
吳昌碩 花石圖
1923年作
147.2×39.0cm
估價JPY 120萬-360萬
吳昌碩的花卉作品往往設色大膽,別開生面,用色混而不髒,豔而不俗,自有一種古樸的美。吳昌碩的繪畫主要得益于其深厚的書法篆刻功力,他能以金石書法意融入大寫意畫之中,因而法度貫通,別有韻味。此《花石圖》以山石作襯,描繪薔薇盛開的景象,寓意花石富貴。薔薇花以鮮豔的胭脂紅設色,含有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葉相襯,生氣蓬勃。S220623-037(Lot 223 吳昌碩、王一亭 柳塘金魚)
王一亭作品具有近代人文主義意識。早年學畫得徐小倉指點,後師從任伯年,畫藝大進,繼承任派風格。晚與金石派大師吳昌碩亦師亦友,趨向闊筆寫意,設色濃豔,筆墨酣暢,氣勢雄闊而不失寫實本色。構圖講究,詩書畫印,渾然一體。在清末民初海上畫派中影響僅次于吳昌碩。他們被稱爲“海上雙璧”,他們心心相印、以沫相濡,共同創造了海派書畫藝術的輝煌。
此幅《柳塘金魚》可謂王、吳二人合作的典範。圖繪盛夏楊柳低垂,數尾金魚惬意而遊的景致。畫中柳枝葉直接勾染而成,飽滿的水分、堅硬的棱角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柳葉以斷續頓挫的側鋒表現,筆斷而氣連,形成隽雅的筆墨韻味。金魚的形態簡練誇張,雖以紅彩草草而成,卻不失動人的情趣。王一亭繪金魚題材極少見,此幅可見虛谷圖樣,以清逸冷隽的風格顯示出作者獨特的藝術追求。畫幅右上,吳昌碩長跋:柳蔭深處慶吾廬,步過牆東友竹居。記取一堂呼姊妹,團團竟日弄金魚。這正是吳昌碩與王一亭亦師亦友,互相砥砺最好見證。
Lot 224
吳昌碩 王者香
1902年作
32.8×104.3cm
估價JPY 60萬-180萬
東塗西抹鬓成絲,深夜挑燈讀楚辭。
風葉雨花隨意寫,浙江潮滿月明時。
通常的畫法在蘭葉的中間部分則往往強調螳螂肚,闊筆側鋒,以見婀娜娟秀,畫蘭葉的尖部依照外形是要出筆鋒的,以見清快健爽。吳昌碩寫蘭,以篆法入畫,不過分強調用筆的提按對比,以中鋒行筆,直至蘭葉的尖部也不強調出鋒,甚至用圓筆收。筆裹氣而行,遂能沈厚。行筆速度較快,加之用墨幹濕交替,以渴筆飛白形成高古樸拙、雄肆蒼茫的氣象。此件作品爲時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的廖承志贈送給日本外交官小畑薫良的作品,來源清晰,也見證了一段中日間交流聯絡的曆史片段。
Lot 225
齊白石 菊蟹
136.5×34.0cm
估價JPY 180萬-540萬
菊酒題材是齊白石比較喜歡表現的題材之一。菊花象征著高潔、長壽,酒則用以慶賀喜悅之事,同時酒與“久”同音,也有長久之意。此幅《菊酒延年》將秋菊、螃蟹、酒甕、花枝入畫,菊花以淡墨勾花瓣,以藤黃加墨罩染,令花朵渾然一片,菊葉用墨重勾,花青加墨淡染,凝練又厚重。酒甕以淡墨勾輪廓,赭墨寫染,以重墨篆法寫草繩,筆墨縱逸,三只形態各異的螃蟹以濃淡墨寫就,寥寥數筆,卻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美酒、熟蟹傳達長壽幸福的美好祝福,無疑屬秋深賞花時的最佳佐品。
Lot 226
陳半丁 紫藤
1933年作
66.0×134.0cm
估價JPY 90萬-270萬
陳半丁幼年時遭遇頗爲坎坷,後拜“海上畫派”巨擘吳昌碩爲師,因此其早年花鳥畫受缶翁影響,筆墨渾厚質樸。後北上遷居京城,眼界大開,融彙衆家之所長,逐步形成自家之法,筆下融合京津畫派文人之“雅”和海上畫派市井之“俗”,形成色彩豔麗、筆墨厚重、雅俗共賞的繪畫風格,迎合了各個階層的喜好,成爲京津畫派的重要代表畫家之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陳半丁作花卉,常以折枝花入畫。紫藤,是一種落葉藤本,攀爬纏繞型大藤本植物,一般盛開在三四月份,盛開的時候大串大串的紫色花穗垂挂枝頭,燦爛繁華,迎風搖曳,驚豔無比。因此,古往今來許多畫家都喜歡把紫藤花作爲花鳥畫的創作題材。紫藤也有著很好的寓意,紫色本就是祥瑞的顔色,故有“紫氣東來”之說,代表著吉祥之氣從東方而來。此幅《紫藤》整幅畫面布局上緊下松,藤幹純以篆籀之筆寫出,縱橫交錯,亂中有序,花青點葉,濃墨勾脈,層次分明,幾簇沒骨紫藤花束穿插其中,盡得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之勢,充分表現出了藤類植物的繁茂,紫氣東來的美好寓意便躍然紙上。S220830-001(Lot 227 陳半丁 匡廬松風)
陳半丁早年師從吳昌碩、任伯年,獲益匪淺,同時又得蒲華、吳石仙、楊伯潤、陸廉夫、顧麟士、黃山壽等海上畫界前輩教誨,“方知筆墨情趣,用意立法,超逸枯潤與氣味神韻、虛靈巧拙之奧”。在轉益多師且博采衆家的基礎之上勤學苦進,漸漸形成自家面貌。其山水早年以臨摹爲主,廣涉諸家,陳半丁“緊要只在一筆”的畫學領悟,頗得石濤 “一畫法”之精髓。漸漸形成清新隽永、蒼勁澤厚、巧拙兼能的中正典雅風格。
此幅《松岩觀瀑》爲淺绛設色,畫面整體取勢高遠,近景取江邊坡石一角,古樹兩株蜿蜒聳立,中景危崖橫斜,兩高士坐立危崖之上,遠景喬木林立,遠山奇峰突兀,飛瀑順勢而下,頗具險峻之態。從畫作中,可以看出很多前人的影響。陳半丁的聰慧之處在于他能夠將個人性情融入作品,畫中的山川景象與隱士形象投射了他自身的情緒,並且暗含渴求恬淡生活的精神向往。
Lot 254
林散之 草書七言聯
1981年作
149.7×28.3cm×2
估價JPY 120萬-360萬
林散之“詩書畫三絕”,尤其草書,飲譽世界,被稱爲“草聖”。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日本現代碑學派巨擘青山杉雨稱贊:“草聖遺法在此翁。”林散之創造了“瘦勁飄逸”的“林體”草書。其特點是: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此幅《草書七言聯》墨透水洇,氣象萬千,奔放雄勁,結體奇險。每個字最後一個筆畫的收尾,圓得十分明顯,墨色豐潤,濃淡分明。顯得空靈而極有禅意。
Lot 328
李燕 圓覺大師達摩造像
1984年作
136.5×67.7cm
估價JPY 30萬-90萬
李燕,字壯北,藝術巨匠李苦禅之子,現任清華大學教授,齊白石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幼承家學,學問深厚,得其父苦禅大師親授,繼承了傳統文人畫風,經中央美術學院接受科班繪畫教育8年。同時國學知識豐厚、涉獵廣博,以實際行動致力于文物保護,被譽爲保護京城傳統文化的“四大鐵杆”之一。李燕先生擅長速寫,其筆下,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無所不包。
此巨幅《圓覺大師達摩造像》強調骨法用筆,將西畫中的透視、明暗關系與中國繪畫手法融彙貫通,營造出一種極具傳統筆墨韻致,又有自我個性化語言的新面貌。可謂是畫家人物畫作的代表作品。
1972年中日恢複邦交後,民間友好一直是中日關系的基礎,中日間的文化交流增進了互相理解、拉近中日民間感情。至今,中日友城交流已走過近50年,中日間友好城市的數量也達到了350余對,位于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城數量之最。這期間,中國書協、美協多次組織中國書畫家到日本舉辦展覽、參加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加深了日本民衆對中國書畫藝術的理解。甚至兩國間的一些地方電視台也連成友好姊妹電台,促進了兩國關系的良性發展。Lot391至Lot395爲日本富士電視台舊藏中國書畫作品,包括白雪石、宋雨桂、劉炳森等名家巨制,實爲難得。1985年,中國遼甯電視台與日本富士電視台建立了友好台,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這期間,藝術家們積極爲兩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策劃奔走,盡心盡力,以筆墨畫作爲紐帶,將兩國間的文化交流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Lot 391
宋雨桂 一籃春色
1986年作
164.0×95.0cm
估價JPY 90萬-270萬
宋雨桂獨創北派山水畫技法,業內贊其爲“鬼才仙氣”。其繪畫大氣威武,細品之下又顯得十分細膩靜谧、意蘊綿長,觀之可沈心靜意。1980年其作品《故鄉戀》引起美術界關注,自此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獲獎數次,成爲享譽全國的書畫名家。曾參加全國美展,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在當代中國畫山水、花鳥領域的創作中取得突出成就。曾獲全國美展、日本國際藝術交流展等多項大獎。
擅長水墨山水畫的宋雨桂亦精于絢麗多姿的各色花卉,此幅《一籃春色》構圖新奇、壯闊,畫中花藍用篆書寫出,寥寥數筆但形神兼備,線條勁健有力,畫風簡括大氣,花籃中牡丹盛開,一枝牡丹斜靠竹籃一側,繁花累累,鮮明生動,雅俗共賞,顯示出一種崇高質量。畫家倚仗筆墨意態,精心布局,色墨相融,自成一派,形成了獨有的宋氏風貌,爲當代中國畫創作提供了獨特範式。
Lot 392
白雪石 一灣江水碧,萬點桂山青
1980年作
126.0×179.0cm
估價JPY 120萬-360萬
白雪石早年師事趙夢朱、梁樹年,研習沒骨花鳥和山水畫,傳統功基深厚。他的山水畫師宗北派,旁及南派,廣采博取,兼收各類畫種之精華,具有宋畫之嚴謹,元畫之輕快,水彩畫之秀潤,版畫之純凈、明快而具裝飾美。1977年至今20年間,應邀爲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以及北京飯店等大賓館繪制巨幅山水畫50余幅。1980-1996年曾多次赴日本、香港、新加坡、美國訪問並舉辦畫展。日本爲之出版《白雪石匠作展》、《白雪石畫展》等專集,有《榮寶齋畫譜·山水部分》行世。
此幅《一灣江水碧,萬點桂山青》爲巨制青綠山水,尺幅近21平呎,描繪了桂林山水風景,桂林山色在他筆下洋溢著靈性及活力。他巧妙地運用石線,表花及濃而不濁的墨色烘托出青山綠水的明潔意境。整幅畫面清新俊逸,樸秀多姿,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充分體現和代表了白雪石的繪畫風格。一灣江水碧,萬點桂山青。此幅全景式長卷巨制在雪石先生筆下皆能以娴熟老辣的筆墨功夫運用濃、淡、幹、濕、潑、破等不同墨趣、勾皴點染的不同筆情,恰到好處地揮寫漓江晴、雲、雨、霧中山光水影迷離的微妙變化。所塑造的漓江水色天光、奇峰倒影、竹林農舍、煙雨漁筏、芭蕉新篁,構成了層次豐富空間深遠發人遐想的迷人畫卷。
Lot 393
劉炳森 隸書周總理詩
1979年作
141.0×323.0cm
估價JPY 60萬-180萬
劉炳森一生當中有三十余次東渡扶桑,他從青年時代開始就已蜚聲日本。他是日本白扇書道會顧問、日本書道研究泉會顧問、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委員會委員,爲中日書法交流做出了貢獻。1990年5月,榮譽日本「富士美術獎。」 2003年榮獲日本創價學會頒發的世界和平文化獎。他爲書法藝術的提高與繁榮,爲國內外書法與文化的交流合作策劃奔走,盡心盡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炳森的隸書影響甚廣,獨樹一幟。其博采衆長,既有承古,更善創新。風格嚴謹、博大、秀挺、灑脫。此幅《隸書周總理詩》尺幅巨大,全幅近42平呎,單個字近1平呎,節錄周總理詩句二首,全幅點畫精到、結體疏朗、格古氣新、娴熟流麗,用筆凝厚穩健而又俊逸潇灑,顯露出風華舒和的骨格,莊密挺秀的韻味。
Lot 416
蔡元培、周家彥、袁匋盦、沈寶昌、宋廷、姚抑夷、侯傑、黃庭軌、余次衡、陳荀禅、朱啓恒等 行書冊
30.5×23.0cm×16
估價JPY 60萬-180萬
蔡元培被毛澤東同志譽爲“學界泰鬥,人世楷模”。深厚的舊學基礎、淵博的學識修養,加之其開闊的藝術思想,體現于他的字裏行間,尤其是一些行草書的詩詞和尺犢手稿,有一種自然挺秀、蘊藉清新的氣息。他的書法,是亦舊亦新、自有法度于其中的。
Lot 465
胡蘭成 行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966年作
68.5×65.0cm×2
估價JPY 120萬-360萬
胡蘭成說:書法所表現的不是感情,而是氣分:不是造象,而是風格。書法不能欺騙,鄙吝者寫的字也是鄙吝的,走江湖的人寫的字總掩飾不了江湖味,前人從寫字中看出壽夭,這個我不知道,但從寫字中看出其人的氣度,卻往往是很准確的。關于胡蘭成的評價,世人始終褒貶不一,但他的文字、他的才情卻一直受人推崇。
胡蘭成書法上承漢隸與魏碑,受康有爲的影響很大,早年師從書法名家周承德,而後又經于右任指點。弘一法師出家前將其筆墨碑帖托付給了周承德,胡蘭成讀書時跟隨周承德學書法,“日寫百字,臨龍門造像二年,臨鄭文公一年”,成就了其紮實的書法基本功。據他的侄女青芸回憶,胡蘭成每天晚上點上煤油燈,在自家閣樓上練毛筆字,後來流亡溫州時每天也在練書法。日本著名美術家海上雅臣稱,“胡蘭成的書法顯示了中國碑學派正統的筆法”。文藝評論家保田與重郎言,“胡先生的書,乃爲其人格的發露,堪稱當今絕品。優雅之中藏有峻烈,內剛外柔,羞澀之美時而華麗,令人思念人生永恒的寂寞”。
Lot 477
沈鈞儒 行書手抄古賢文
24.7×13.0cm×86
估價JPY 10萬-30萬
此件手稿應是沈鈞儒最早的墨迹之一。沈鈞儒是一位跨越晚清、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是晚清科舉史上“末代進士”之一。也是中國民盟的創始人之一。他是新中國首任人民法院院長。一生爲立法和護法而奮鬥。
此件手稿作于1903年。而沈鈞儒正是這一年考上舉人。翌年獲取進士稱號。此稿內容是他爲考取舉人、進士而准備的文稿。從此墨稿的收藏印中我們知道它的流傳極爲難得。經過了從奚萼銘到洪潔求再到陳之初。由此我們更能感受到它給我們帶來的瞑思暇想。
奚萼銘(1880-1919)名光旭,一作奚旭,初字振镛,後字萼銘,奚潤如長子,花翎二品頂戴,候選戶部郎中,太學生,诰授資政大夫。清末民國初上海顔料巨商,收藏家、齋名鄂廬、室名文彜軒、小冬花庵。奚氏與滬上諸名家如蒲華、吳昌碩、張祖翼、褚德彜、趙叔孺等相友善。
洪潔求(1906-1967),名承祓,浙江慈溪人。早年留學歐洲,獲法國巴黎大學文學博士。解放後任上海外國語學院教授。抗日戰爭起,潛心于金石書畫之學,爲趙叔孺入室弟子。工書畫,精鑒定,收藏頗富。
陳之初(1911-1983),原名兆藩,號香雪齋主,潮安人。出身于新加坡,經營土産、樹膠,以胡椒最爲大宗,有“胡椒大王”之美譽。嗜好文物,收藏甚豐,有“東南亞最大收藏家”之譽。
Lot 486
李鴻章 行楷八言聯
171.8×40.2cm×2
估價JPY 60萬-180萬
李鴻章是個頗具爭議的曆史人物,人們評論其功過是非的同時,逐步注意到他是位素養頗高的文化人,更是位造詣甚深的晚清書法家。其存世的大量墨迹,顯現出他書法的非凡功底。李鴻章的書法于端莊中不乏生動,用筆按提有序、豐腴厚重,結體內斂有致、疏密井然,筆墨酣暢淋漓,有歐、顔遺風。
李鴻章最擅長行楷,有台閣大臣的風度,通觀李鴻章存世的衆多書聯,其書法博采衆家、底蘊豐厚。其書法光華內蘊,氣韻靈動,妍媚儒雅。此幅《楷書八言聯》碑帖兼容,筆力蒼勁沈穩,剛柔相濟;結體寬博端莊,外密中疏;風神豪邁,氣勢雄強,極具廟堂之氣。
Lot 511
于右任 草書五言聯
156.5×36.1cm×2
估價JPY 120萬-360萬
爲了草書結體美,于右任提出“忌交”、“忌觸”、“忌眼多”、“忌平行”。“四忌”原則體現了于先生在字形結體上追求“簡凈”、“險奇”的審美意識,也是其對草書美的規律的科學總結,對傳統書法美學理論的繼承與發展。于右任的書法,便是在北魏楷書中融入了行書和隸書的筆意,可謂融碑帖于一爐,行成他獨特的習作。在此基礎上將篆、隸草法入行楷,獨辟蹊徑,中年變法,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自成一家。
此幅《草書五言聯》作品全篇保持標准草書字字獨立,以凝練的點線一氣呵成,用筆寬博而率意,看似不經意間,時有上下或左右伸展者,又或字形滌蕩不平衡者,使得整件作品統一中有變化,整體而不呆板,形神內斂又生動率真。”
Lot 512
馬一浮 行書七言聯
172.0×30.2cm×2
估價JPY 120萬-360萬
馬一浮是近代新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梁漱溟、熊十力齊名,是「新儒學三聖人」之一,有「一代儒宗」之稱。馬一浮早年學書以唐碑人手,尤喜愛歐陽父子,二十歲後遍臨魏晉南北朝書,植根于鍾王諸帖。兼用以唐賢骨法。“取北派之雄傑以充筋骨,而盡變其粗行之而貌,得南宗逸麗溫潤之韻致,而一洗其姿媚粉澤之態。’所以他的行草書碑帖交融,清稚高古。其結體堅緊,取勢側歌而險勁.但筆畫俊邁秀拔自成一格。
Lot 543
羅振玉靜觀萬物皆自得
32.2×132.2cm
估價JPY 60萬-180萬
“靜觀萬物皆自得”語出北宋程颢《秋日偶成》“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意指世間的萬事萬物,只要靜下心來用心觀察,都會有所收獲並得到樂趣。
羅振玉不僅著述宏富、學問精深,他在書法上更是合樸學與書學、又融碑學與帖學,開書法家以新出土古器物文字爲臨寫與運用對象的新局面。而他在書法理念上,一方面謹守傳統中庸中和之美,另一方面又大膽地傳布當時新發現的書法史料,爲現代書法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現實可能。羅振玉的篆書乃“以篆入甲骨、金文”,不斷臨寫揣摩,最終形成了其體勢開闊宏偉、結構嚴謹自然,既有盎然古意又能別出心裁的簡靜肅穆、寬博質樸的氣象。
Lot 544
吳昌碩 石鼓文
1915年作
122.0×38.5cm
估價JPY 60萬-180萬
吳昌碩集“詩、書、畫、印”爲一身,融金石書畫爲一爐,被譽爲“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吳昌碩的臨遍《漢祀三公山碑》《張遷碑》《嵩山石刻》《石門頌》等漢碑。中年以後,博覽衆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選擇石鼓文爲主要臨摹對象。數十年間,反複鑽研,故所作石鼓文凝練遒勁,風格獨特。60歲後所書尤精,圓熟精悍。
此幅篆書節臨石鼓文銮車碣字,中鋒用筆,表現了文人“守中”的正氣,在圓轉曲折中透出一種力度,柔韌而不失于軟弱,流暢靈動而沒有絲毫的張狂。其筆畫具有強烈的“墨氣”,渾厚華滋,蒼茫雄強,自出新意,風格獨特。此作應爲高島屋美術店舊藏,長尾甲題盒賞鑒,品相保存極佳,可謂吳昌碩盛年篆書代表佳作。
Lot 547
錢大昕 隸書七言聯
167.5×39.0cm×2
估價JPY 90萬-270萬
錢大昕是中國18世紀最爲淵博和專精的學術大師,他在生前就已是飲譽海內的著名學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淩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學者都給予他極高的評價,公推錢氏爲“一代儒宗”。
這幅《隸書七言聯》運筆稚拙樸實,不雕不琢,意態天真,古趣盎然。左右出筆,兼有《曹全碑》之秀,又得《西狹頌碑》的圓厚。結字舒松方穩,落落大方,不守陳規,心到手成。整體風貌均勻率爽,虛實相應,氣貫韻朗,不見隸書作品中常有的那種刻意求工、平庸刻板之病,富于金石文字氣質,並寓書卷氣于其中,不失爲清中期隸書作品的一幅佳作。
此幅作品經古城貞吉舊藏,古城貞吉(1866-1949),號坦堂,明治三十年至三十四年到中國,東洋大學教授、漢學家,著有《支那文學史》。並著錄于《澄懷堂書畫目錄》(卷十二),可謂來源清晰,流傳有序。
Lot 548
翁方綱 行書述書賦
169.6×76.8cm
估價JPY 90萬-270萬
翁方綱精通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書法與同時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擅長正楷與隸書。行草學習米芾、董其昌,飄逸跌宕,氣清韻通。翁方綱學識廣博,對顔書、歐書和唐人寫經、漢隸都下過很大的功夫。
此件行書作品是其典型的傳統帖學風格。用筆連貫柔和,不急不躁,循規蹈矩,極具特色,不失大家風範。作品中溫潤豐厚濃墨與纖細的遊絲形成強烈的對比。在運筆用墨過程中,由濃漸淡、由粗漸細的過渡緩沖,濃淡、粗細、行止極有節奏感。
Lot 569
陳介祺舊藏朱拓東漢君車畫像石
93.0×135.5cm
估價JPY 25萬-75萬
東漢君車畫像石于清光緒八年(1882)出土于山東濰縣,出土後旋爲陳介祺所得。畫像隸書題字存五處十四字。畫像爲兩層車馬人像,較一般畫像石約大出兩倍。畫像石背面雕刻的爲龍虎圖案。陳介祺得此石刻後如獲至寶,築亭呵護,自號“君車漢石亭長”,並專刻收藏印以紀之。宣統元年此畫像石經上海售出,流入法國,今藏法國巴黎博物館。
此件拓本爲陳介祺朱拓本,拓工精良。張彥生《善本碑帖錄》記載,陳介祺用真銀朱砂重拓,墨拓本反少。帶石陰的拓本朱拓、墨拓均少。
Lot 571
啓功題函皇父簋全角拓本
79.2×35.7cm
估價JPY 60萬-180萬
西周晚期 函皇父簋(圅皇父簋)通高24.8cm、口徑18.5cm、腹深12cm,重7.03kg。弇口鼓腹圈足,獸首雙。蓋沿、口沿及圈足飾重環紋,腹飾瓦紋。銘文:圅皇父作琱妘盤盉尊器。簋具自豕鼎降十又簋八。兩罍兩壺。琱妘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現藏于日本天理大學天理參考館。
依據啓功跋文所敘可知:此器原在陝西鳳陽出土,初歸簠齋(陳介祺)先生所藏,後歸愙齋(吳大澄)等諸先生,輾轉顛簸,今存日本天理館。此器銘文合三十六字,詳述函皇父嫁女所作,青銅器之數量、字體端莊,爲西周金文典範之法,銘文之多,同朝亦可謂之罕見也,此拓施墨濃厚、淺淡得當,器型之態、銘文之法皆躍然而出。
此函皇父簋全角拓爲啓功先生得于琉璃廠,後如獲至寶,並對此拓左下所钤的朱文小印頗感興趣,並決定待空手之時考證一二。後經查,朱文小印印文“關中李氏”乃李月溪所拓,李月溪(1881-1946)字土恒,號長安士隱。其先山西人,清光緒中來長安,數世經商,遂以長安爲籍。幼讀書聰穎,精繪事,善書法。弱歲入泮,爲邑生員。後以家生變故,乃設肆經營金石古玩,並習椎拓之技,尤長于銅器立體影拓。于右任在《右任詩存昭陵石馬歌》中盛贊李月溪:”楊君(石齋)死去丁君(輔仁)老,拓石關中無名士。龍種王孫(李君月溪)攘臂起,奕奕生氣毫厘見。如此一件啓功先生所藏舊物,實爲難得。
Lot 593
蘇六朋、羅陽等 山水、行書三挖
42.0×63.3cm×3
估價JPY 12萬-36萬
西樵山與丹霞山、鼎湖山、羅浮山被稱爲廣東的四大名山。而西樵山以道教景觀尤爲著名。其中雲泉仙館更具著名以至延續到今天。嘉道年間在西樵山聚集了一批信仰道教、供奉呂祖的文人雅士。在此說教談文。而最終在道光28年由李宗簡、禦史馮贊勳等文人的努力下,在西樵山構築了著名的“雲泉仙館”。李宗簡任首任館長。蘇六鵬爲嶺南的著名人物畫家。經常與一些崇尚呂祖的文人在西樵山談文說教。而在蘇六鵬的人物畫中以呂祖題材爲最多。
Lot 671
拜梅仙館藏荷葉硯
L:16.8cm W:14.8cm
估價JPY 15萬-45萬
此方明代早期“二甲傳胪”端硯,整硯造型巧雕爲荷葉造型,在荷葉形硯堂邊緣雕刻兩只螃蟹謂之“二甲”,由于螃蟹有堅硬之甲殼,在《事物異名錄水族蟹》中:曰:“蟹之大者曰蝤蛑,名黃甲”;因此中國古代常畫兩只螃蟹寓意“二甲傳胪”;二甲傳胪是中國古代的吉祥紋樣之一,它含有對中國古代科舉文人金榜題名的美好祝願。“二甲傳胪”,亦稱“黃甲傳胪”。在中國古代科舉甲科及第者,其名附卷末,用黃紙書寫,故曰黃甲。據明史.選舉志記載:明代會試制度中,第一爲會元,二三甲第一爲傳胪。籍此這方明代“二甲傳胪”端硯飽含祝願官運亨通、前程似錦之意。另外,荷葉與螃蟹,因其諧音爲“和(荷)諧(蟹)”亦有和諧美好的寓意。這方明代早期的“二甲傳胪”端硯其雕刻紋飾寓意明晰 構思生動是中國古代端硯中惹人喜愛而注目的作品。
藏家“拜梅仙館”應該指的是明治時期著名南畫家吉嗣拜山與他的父親梅仙共同使用的堂號,而梅仙、拜山、鼓山三代人在畫界從明治早期到大正再到昭和時代都産生了巨大影響。
Lot 672
瓜瓞方硯
L:18.5cm W:17.8cm H:6.3cm
一方隱迹于東瀛數百年的 宋・南瓜硯(瓜瓞方硯)將顯現于世
估價JPY 80萬-240萬
從大正開始到昭和初年在犬養毅(日本第29任內閣總理大臣)坂東貫山(硯界的泰鬥)等人的推動下,在政界、財界、學界掀起了一股對中國硯研究、收藏的高潮。他們對早期流入東瀛的中國古硯進行了梳理和研究,同時又大量從中國購進,由于中國滿清的落幕和軍閥間的常年戰亂使得達官貴人及後代散落出來中國名硯在這一時期大量流入日本。
在大正時期,硯界都在談論著一方早年流到日本的宋 南瓜硯,但始終不知去向。直到昭和31年坂東貫山在當時的日本工藝美術雜志上連載“貫山夜話”(附照片),其中“宋代の硯”這一章節裏首次將此硯公衆于世。坂東貫山詳細地介紹了此硯,從尺寸甚至到硯的重量以及硯的雕刻都一一詳述,並明確指出此硯制作年代爲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由于當時的照相技術所限只能用黑白照片顯示于此雜志中。從中也讓我們了解到此硯的收藏者爲當時著名的古硯收藏家加藤寛一郎。
坂東貫山早年學習繪畫,偶然的機會對中國的硯産生興趣。而至此一生研究、收藏中國古硯。最終成爲日本硯界的泰鬥。他收藏及研究的名硯無數,其中硯中極品坳雲硯成爲硯界一段佳話。他爲了從沉秉成後代購得昂貴的此硯,而賣掉了自家的房子。此硯的購得震撼了中日兩國文化界。如犬養毅、內藤湖南、長尾甲、吳昌碩、王一亭、狄平子等紛紛爲此硯題詞。犬養毅爲此硯題“天下第一”。吳昌碩爲坂東貫山題“硯壽”兩個大字。從此奠定了硯界霸主的地位。晚年坂東貫山由他口述在前述的工藝美術雜志上用兩年的時間發表了“貫山夜話”回憶錄。轟動了整個硯界。直到本世紀的初夜又繼續發行了“貫山夜話”的單行本。直到今天爲止一直是我們文化界學習和研究硯台的楷模。
昭和49年(1974年)由二玄社出版的巨著“古名硯”由于攝影及印刷技術的提高,更加清晰地展示了此硯的全貌。“古名硯”一書被日本坊間傳爲近代日本硯界的“石渠寶笈”。昭和52年(1977年)在五島美術館由青山杉雨(書法家)、加藤楸邨(作家、詩人)、宇野雪村(書家)、中田勇次郎(京都大學教授)等著名文化人士舉辦了在日本盛世空前的中國名硯展。而此硯首次在此展中展示于世間。並爲此次展覽出版了“中國の名硯”一書。(附出版物)昭和57年(1982年)日本著名的硯學家相浦紫瑞所著“文房入門講座·鑒賞篇”(附出版物)更加詳實地介紹了此硯。並稱此硯爲宋・端溪・瓜瓞方硯。
由此硯我們聯想到一個著錄于“西清硯譜”中宋 米芾 “螽斯瓜瓞硯”而此硯由于有乾隆的禦題而著名。我們眼前的這方瓜瓞方硯背面有明確的元符二年的年號,並在近代中流傳有緒。期待有識者珍視之。
Lot 711
北宋 定窯蓮花紋碗
D:21.0cm
估價JPY 80萬-240萬
六瓣葵花口,帶銅扣,侈口深壁,圓底矮圈足,外壁勒劃分六道凹痕,內壁刻劃轉纏枝花紋,紋線刻畫清晰,可見工巧之一般,薄胎骨,釉色勻潤。定窯窯址位在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燕山村一帶,窯場廣布,是宋金時期北方最盛的白瓷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