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下班都在淩晨以後,但走在街頭從沒擔心過安全問題。”來自瑞典的酒吧經理Emma已經在上海生活了九年,她坦言對于經營者來說,上海給人以強烈的安全感。
上海,一座實有人口3100萬的超大城市。安全,是這座城市運行的底線,也是無數人選擇它的理由。近日,第三方零點公司發布2019年度調查數據:上海公衆安全感、滿意度綜合測評指數分別達到86.23和86.46,均創曆史新高。
何以成就“最有安全感的城市”,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依托科技賦能和制度創新,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探索之路。
城市管理精細化
瞬時最高客流22萬、單日客流200萬、總客流1200萬……2019年國慶,上海外灘燈光秀刷爆微信“朋友圈”,流光溢彩的夜景吸引了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這麽多的人,如何確保零事故、零滋擾、零發案?“我們運用大客流風險管控系統,每隔一個小時預測下一個時間段的人流量,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外灘治安派出所所長劉海波告訴記者,系統會根據民航、鐵路、旅館等系統彙聚的數據,進行智能研判,再提示民警進行分流引導。
外灘雨刷式過馬路。本文圖片均爲上海警方 提供
國慶70周年燈光秀,上海警方首次啓用的三角形環島“雨刷式”導流措施和外灘同步“走紅”了。 民警和安保人員在南京東路中山東一路路口站成了三角形標兵線,將進入和走出外灘的遊客進行隔離,避免發生人流的對沖。道路上雖是人山人海,但在民警的疏導下,遊客們的前行井然有序,場面著實壯觀。
科技,讓人流有序,也讓車流更暢通。
“如今的上海街頭,紅綠燈不再只是‘燈’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數據,運用‘公安大腦’進行研判,給出信號控制最佳方案。”不少市民遊客都注意到上海的許多路口有了“會說話的”紅綠燈,可以提醒路人遵守交通規範。
根據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統計,自從運行“智能交通信號燈系統”以來,全市車輛擁堵指數下降15%,平均車速提升10%。“高德”城市交通分析報告提供的全國城市擁堵排名顯示,上海更是走出了“全國十大擁堵城市”行列。
“智慧公安”建設還能精准管控與城市安全相關的要素。
12月2日下午4時許,黃浦分局半淞園路派出所“黃浦智能安防社區”系統平台出現告警:華浩苑5號樓出現高空抛物事件。視頻回放顯示,緩緩飄落的只是一張紙片,但系統仍然自動生成宣傳通告和派工單,居委幹部很快敲開了抛物者家門開展宣傳教育。
在半淞園路派出所所長王毅剛看來,感知設備再先進,也離不開街道、派出所、居委協同治理的合力。
社區民警正逐步從警務活動執行者向平安建設組織者轉變。基層民警不斷發動群防群治力量參與社會治理,“面對面”和“鍵對鍵”“屏對屏”相結合,通過推廣運用微信群等新方式,彙聚了32萬名可依靠力量、104萬名熱心群衆,構建了自防自救、互幫互救、公助公救、梯次遞進的全民安防新模式。
“公安大腦”精准化
未曾報過警的案子,公安機關也能實時掌握並主動偵破。
11月2日,市民陳先生電動車電瓶被盜。三天後,他接到龍華派出所民警打來電話:“案子破了”。陳先生覺得很驚訝,因爲自己根本沒有報警。
原來,如今布設在社區、街面、樓宇的智能設備能實時感知社會治安態勢的“風吹草動”,再經過“公安大腦”智能運算,反映違法犯罪行爲的數據即刻推送至一線執法民警手中的智能警務終端,大幅提升了公安執法辦案效能。
“上海已經連續四年實現命案全破、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即發即破,今年還實現了搶案必破。”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指揮處副處長王廣告訴記者,目前,全市已建成9000余智能安防小區,實現了入室盜竊等可防性案件的“零發案”,“當可防性案件數量被壓縮到合理區間後,公安機關就能把竊案當作命案破,並逐步實現盜案必破、騙案必破。”
在“智慧公安”建設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上海社會治安持續向好。2019年,全市報警類110、違法犯罪案件接報數同比分別下降15.9%、13.4%,入室、入民宅盜竊案件同比大幅度下降57.1%、56.3%,破案率均超過66%,創曆史最好水平;持續高發的電信網絡詐騙出現“拐點”,立案數下降28.9%。
實現群衆“網購式”辦事
在上海警方看來,這些還不夠。
日前,澎湃新聞記者在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周浦派出所采訪時注意到,前來派出所窗口辦事的群衆三三兩兩、來去匆匆。
顧村派出所綜合窗口服務群衆。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衆少跑腿。我們全力擴大線上辦事覆蓋面,在2018年實現71項審批事項全部接入‘中國上海’一網通辦門戶網站的基礎上,2019年又接入了67項服務事項。”上海市公安局智慧公安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還不斷提高線上辦事“含金量”,在先行試點推出公安微信小程序的基礎上,協調推動全市建成“隨申辦”小程序並接入240個服務事項,方便群衆“掌上通辦”。
在長三角一體化全速發展的今天,大力推進長三角公安政務服務“全域通辦”也成了警方心頭大事,目前已經實現48項事項同標准辦理,9項實現“一網通辦”。此外,還在全市220個派出所建成集辦戶籍、辦駕照、辦護照于一體的“綜合窗口”,真正實現讓群衆“不找警種、不分區域、一次辦成、全市通辦”。
上海的便民政策服務對象也在不斷擴展。
“上海正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是全球科技人才向往的熱土。”新加坡籍信息技術公司負責人吳俊傑今年在上海領到了“中國綠卡”——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通過全面落實25項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出入境政策措施,公安機關2019年累計辦理各類出入境證件135萬余證次,吸引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留3000余人,居全國第一。
大數據賦能、人性化治理、精准化服務……一項項制度創新折射出上海警方工作思路的轉變與升級。安全有序與開放活躍,在這兩個看似“矛盾體”的標准間,公安機關握好了那根維持平衡的杠杆。
而警方想做的還遠不止這些,從摩天大樓到弄堂街口,從安全早餐到夜間經濟,從群衆跑腿到數據跑路,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