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人民期待一個和平安甯的亞洲
亞洲人民期待一個共同繁榮的亞洲
亞洲人民期待一個開放融通的亞洲
以“食”連接世界 以“味”打動人心
04、05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沏一壺領事家國情
06、07
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調一勺百姓心頭好
08、09
開放包容,互學互鑒
煲一鍋中西大融合
10、11
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蒸一籠灣區美願景
文化的盛宴 文明的華彩
廣言
孟夏時節,萬物並秀。首都北京惠風和暢,五色交輝,喜迎八方賓朋,共襄文明盛舉。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引起與會嘉賓廣泛共鳴,引發國際社會熱烈反響。從開幕式到分論壇,從文物聯展到美食盛宴,從影視大咖對話到“最炫亞洲風”來襲,從北京到杭州、廣州、成都,廣袤的中華大地上,一幅文明交融的美好畫卷徐徐鋪展。
此刻,距離首都兩千多公裏的花城廣州,正以美食文化的協鳴,生動诠釋著“多彩、平等、包容”的中國文明觀,展示著中華文明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處世之道。作爲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配套活動,廣州亞洲美食節以美食爲媒介,以文化爲核心,以城市爲舞台,書寫美美與共的動人篇章,奏出民心相通的動人交響。
一種直抵人心的世界語言
美食,人類文明的起點。古人雲,“民以食爲天”。食,是人類生存的第一資源,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要素。“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關于飲食,各民族都有美麗傳說。飲食,見證著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腳步。
美食,也是一種無需翻譯的語言。可以跨過民族、國界,超越文化隔閡。美食,又與音樂等藝術不同,它“門檻”低,親和力足、互動性強,擁有最廣泛的“群衆基礎”。正因此,美食成爲人類增進感情、友誼、信任的橋梁,成爲文明交流互鑒的通行語言。
將鏡頭倒回至曆史深處——
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絲綢之路上,聲聲駝鈴見證著中西文化的互動交融;鄭和下西洋,滾滾波濤傳遞講和通好、觀風問俗的聲音。在商賈雲集的絲綢之路上,中亞、西亞的商人將香菜、菠菜等引入廣州,葡萄、石榴、核桃、胡蘿蔔等蔬果自西域傳入中原,餃子在蒙古、俄羅斯、伊朗等不少國家成爲美食,日語中的燒賣一詞正是源于粵語的發音……美食,講述著文明交流的動人故事,揭示著“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的深刻哲理。
再把目光聚焦到花城廣州——
在珠江兩岸,一個綿延10公裏的亞洲美食文化長廊,驚豔亮相;在海心沙,獨具亞洲文化特色的文藝展演和美食集錦等活動,人氣爆棚;亞洲美食主題燈光秀別具特色,水上流動的亞洲美食餐廳引人入勝;再加上日本和食表演、韓國美食漫畫特別展、韓國亂打秀、泰國啤酒和美食品鑒、印尼舞蹈表演、尼泊爾少年說分享演講……款款美食,跨山越海,彙聚廣州;不同文化,各呈異彩,交相輝映。
這是文明的對話。“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美食,也是如此。亞洲美食節不是中華飲食文化的個人秀,而是一場亞洲風情的大聯歡。餐桌上,美味同場“競技”;舞台上,演出精彩紛呈;論壇中,思想共享互動……和合共生,琴瑟和鳴;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這是情感的連接。思想同思想的碰撞,會迸發智慧的火花;情感與情感的交流,會拉近心靈的距離。廣州亞洲美食節,讓味覺成爲友誼的橋梁,讓人們透過一道道菜品、一場場表演……加深對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賞,生發關于平等對話、融通合作、共同發展繁榮的美好願景。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美食,喚起人們最深處的共鳴。
美食之約,應者雲集。文明如水,潤物無聲。廣州亞洲美食節,肩負國家使命,展現多彩文明,凝聚亞洲力量。廣州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功能,展現國際交往優勢,全力辦好亞洲美食節,這是廣州的使命擔當,將爲深化亞洲文明交流互鑒注入正能量,爲推動構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廣州力量。
一張開放兼容的文化名片
置身亞洲美食的百花叢中,“食在廣州”,花香襲人,魅力獨特。
尼泊爾駐廣州總領館代總領事班賈德直言:“在來到廣州的第一天,品嘗當地美食時,我便被其深深吸引了。”
“廣式飲茶,如果你每天只吃一樣,你要花一年以上的時間才吃得完。”新加坡國家工程院院士李德纮如此贊歎。
美食,是城市的名片、是文化的載體。從清蒸魚到馬蹄糕,從蘿蔔牛腩到番薯糖水,從珠江裏的魚、南海的蝦到增城田野中的菜心,廣州的萬千味道裏,看得見青山綠水,浸透著嶺南韻味,凝結著世代匠心……一飲一啄,可見生活美學;一杯一箸,展現文化風姿。
“食在廣州”,兼容並蓄的文明果實。早在2000多年前,南北風味已共聚南越王盛宴。春秋戰國時期,廣州已有船舶出海貿易,從馬來西亞進口甘蔗、槟榔等“特産”;元明時期,來自東南亞的苦瓜開始成爲廣州餐桌上的“常客”;清代,最早的西餐經由廣府傳入中國……廣州一直是中國與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的窗口。在這裏,中外文化相互傳播與接收,相互影響與融合,川流不息,生生不已。來自五湖四海的鄉音,來自天南海北的美食,記錄著廣州一串串走向世界的足迹,展現著這座城市海納百川的胸懷、兼容並蓄的氣度。
“食在廣州”,展現務實創新的城市風采。蘇菜中的松鼠鳜魚,來到廣東後“變身”菊花魚;西餐調味汁(SAUCE)漂洋過海,被改造成粵菜的醬汁調味法;來自港澳的現代餐飲理念、餐飲經營方式,率先在先行先試的廣州開花結果……從南越國的“BBQ”銅烤爐,到太平館的法國田螺、燒荷蘭牛肉、葡國雞,再到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賓館,從古至今,“食在廣州”以創新的姿態融彙東西南北,不因循守舊,不拘于一格,更不停滯不前,而是以“有傳統,無正宗”的態度推陳出新,以新意叠出的探索不斷擦亮品牌。
不拒衆流,方爲江海。“食在廣州”是廣州城市文化的生動縮影,它用千年的實踐證明:一種文化越是善于借鑒外來文化,就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座城市越是開放創新,就越具吸引力、輻射力。如今在廣州,美食星羅棋布,食客人頭攢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吃貨都能心滿意足,再冷門的菜系都有自己的空間和擁趸。“食在廣州”這張名片,展示著廣州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現著廣州敢爲人先、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廣州何以成爲千年商都?何以跻身世界一線城市?從這座城市的美食密碼中,人們能找到答案。
“任何一種文明都要與時偕行,不斷吸納時代精華。”當前,廣州正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著力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打造對外文化交流門戶。“絲路花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之旅”持續遠航,“廣州文化周”不斷圈粉,“食在廣州”在一個個國際高端會議驚豔亮相——美食,將繼續記錄廣州擴大開放的腳步,見證廣州以更自信的姿態參與到世界文明的交流之中。
一扇出新出彩的城市窗口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
對于來到廣州的各國賓朋而言,不論是粵菜、廣州還是亞洲美食節,都像一滴水、一扇窗。透過這扇窗口,我們能看到一個更加繁榮多彩的亞洲,一個更加精彩立體的中國,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廣州,感知這座老城市的新活力、新風采。
透過這扇窗口,體驗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魅力。美食,遠看是文化,近看則是生活。廣州飲食中,烹調的精致、煲制的耐心、品嘗時的一個“歎”字,都是生活的藝術,無不指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此外,繁花似錦的街巷,流光溢彩的夜景,一江兩岸的文旅盛宴,幹淨整潔平安有序的城鄉環境……凡此種種,足以管窺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品質,讓人領略幸福廣州的精彩。
透過這扇窗口,感受老城市煥發出的嶄新活力。一幅《千年廣味圖》將40多種廣府及亞洲美食熔于一爐,一首《廣州味道》唱出了這座城市對于美食的深厚情感,一場名爲“不出廣州吃遍亞洲”的抖音比賽讓國內外“吃貨”參與進來……活動策劃新意盎然,文化産品“爆款”頻出,廣州亞洲美食節以美食、科技、時尚、文旅、文藝等,全面展現著這座老城市的蓬勃生機、澎湃活力。
透過這扇窗口,遇見粵港澳大灣區的廣闊未來。廣州亞洲美食節不只是廣州的舞台,也是共建人文灣區的機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澳門、廣州、佛山(順德)弘揚特色飲食文化,共建世界美食之都。廣州亞洲美食節推介會先後在四地舉行,粵港澳大灣區美食研究院成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美食的通力合作,只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當前,廣州正緊緊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舉全市之力搶抓機遇,不斷強化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功能,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大灣區建設,空間廣闊,廣州發展潛力無限。
以“食”連接世界,以“味”打動人心。
讓文明交相輝映,讓情誼曆久彌新。
廣州亞洲美食節,呈現斑斓多彩的文化盛宴,展現文明交流互鑒的動人力量。
文明對話,從曆史深處走來,向遠方無限延展。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未來之廣州,亦將進一步提高站位,勇擔使命,講好中國故事,在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持續煥發新活力,展現新風采!
#不出廣州吃遍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