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12-14這三日是泰國的宋幹節(SongKran Festival),又名潑水節,是泰國民族傳統的“新年”,也是一年中最熱鬧與好玩的節日。
宋幹節是由印度傳入泰國,源自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宋幹”出自梵文,意思爲“太陽運行到白羊座”,這一天剛好是4月13日,是佛曆的第一天。
比方今年2018年,佛曆2561年,要到這一天才是真正的2561年。後來政府爲了全世界容易適應泰國的日子計算法才改訂爲每年的1月1日爲新的佛曆年代的開始。每年四月中旬是泰國最炎熱的季節,所以“宋幹”演變成潑水的風俗也很符合泰國民族的生活習俗,而這個風俗一直延續至今。
中國人現在都知道潑水節就是宋幹節,有一個關于宋幹的傳說:一位善良的富翁,廣作布施,可惜沒有子女。一天到一座古寺閑坐時,突見一棵有很多信徒祭祀的大榕樹,自己也好奇地向樹朝拜,心想自已只缺沒有孩子,就順便地祭祀求子。沒想到不久妻子真的懷孕了,並誕下一個兒子。
原來天上的神仙見其善心,遂降一仙童爲其子。此童自小天資聰慧過人,七歲時便能熟讀吉祥經,來蔔先知天下事,曾破天機而觸怒了某仙師。因此仙師爲了比個高低決挑戰童子,誓言輸者砍下頭顱。于是,天師出了三道題,限童子七日之內解答。過了七日童子順利地解答了三道難題,仙師遵守諾言把自己的頭顱砍下,還吩咐自己的七個女兒輪流捧托其頭顱周遊須彌山,並囑咐說:“倘若頭顱跌落地,人間將遭大早災; 若跌入大海,海水將幹涸,”所以,每年七仙女都會輪流前來將其父親的頭顱請出同遊須彌山,然後供奉在坎建陀的山洞中。
後來衆仙更在此建了一座水晶宮以志紀念此仙師,每年衆仙都會到此水晶宮聚會,飲用蛟狀蔓藤浸泡過七次的水以作紀念,並將此聚會命名爲“宋幹日”。
因此,每年之宋幹日一大清早,人們就會上街去買一些食品白飯供僧布施。街頭總可見到一排幾位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人赤腳托缽化緣。每到一處總有許多人爭相施舍。這是泰國的一個傳統風俗,每逢大節日或自已生日(甚至平時),佛教徒當天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化緣,以延續佛法,作一些積善添福的功德。
至中午時分,各佛寺就會將佛祖金身請至已准備好的法座上,讓信徒們舉行代表消除災難,祈求吉祥的“浴佛”儀式。期間還可看到僧人抓起浸過經水的聖枝,口念祝福經,朝善男信女的頭上灑去。一陣清涼與芳香,象征著生命有一個好的開始。
很多泰國民衆都會去寺廟接受高僧的灌頂加持或者法力刺符,以祈求新一年的運程和智慧的增長,隨著宋幹節和泰國佛教在西方的傳頌,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也開始了解泰國佛教並對其法術趨之若鹜,西方人在宋幹節來到清邁不但爲了參加熱鬧瘋狂的潑水電音節,沉靜下心來也會慕名去寺廟尋求高僧的祝福加持和法力附身。
古巴悟師父在爲白衣阿贊的俗家修行者加持灌頂
按照習俗,人們開始互相潑水之前,是要先去給長輩或自己尊敬的人敬拜的。人們帶著鮮花、香燭、水果、浴巾等到長輩家去敬禮,並將泡著花粉的香水灑在長輩的肩上或手上祝福長輩,福壽康甯。接著,長輩也會將水淋在晚輩的頭上,以示祝福事業進步,財源廣進,身心愉快。
這種風俗流傳了很久,直至後來可能碰巧四月份泰國的天氣十分炎熱,漸漸地就演變成潑水,也因爲這樣宋幹節就被喻爲潑水節了。
在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每逢潑水節,大家都會湧去泰廟,因爲大多數寺廟這時都會准備超大的水缸盛水供信徒來歡慶此難得的節日。
曆史上,泰國的元旦幾經娈動。每年的4月13日潑水節,視爲泰國人的元旦日。佛曆2412年(公曆1869年)泰國拉瑪五世皇曾欽定英曆4月1日爲元旦日;直至1940年12月24日數個跟泰國有經商的國家派人來與泰國協調,希望更改泰國的元旦日,由于泰國以4月1日作爲一年的開始,令許多外國商家無所適從……
經過泰國政府的慎重考慮後,由當時的國務院長宣布,從1941年起,改定公曆1月1日爲元旦日,也就是泰國人的新年,並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