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6個小時,7000公裏,直升機停靠在紅會醫院外科大樓樓頂停機坪處。通訊員供圖
■醫務人員迅速將印尼轉運來的中國籍傷者擡向手術室。通訊員供圖
■傷者3分鍾後進入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ICU搶救。通訊員供圖
廣東首次實現無縫空中醫療救援!
■新快報記者 高镛舒 通訊員 胡穎儀 孫冰倩
12月11日下午,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的外科大樓樓頂上,一場生死時速的“空中醫療救援”牽動人心。
一位全身85%被重度燒傷的傷員武某(化名),在國際SOS救援中心、金彙通航廣東分公司的支持下,通過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兩程飛機,經過6個小時,跨越7000公裏,從印尼轉運至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這是廣東省內首次無縫航空跨國醫療轉運,實現了危重病人的國際空中移動ICU。
轉運前
病情危急!各方充分溝通精心准備
12月2日,印尼哈馬黑拉島發生一起汽油桶爆炸案,中方男性工人武某不幸全身85%重度燒傷。據其工友回憶,武某雖然即刻被送往印尼東部最大城市馬卡薩(Makassar)的RS Awal Bros醫院,但當地並無條件救治如此大面積的燒傷病人,“眼看著他創面不斷惡化,只能向國際SOS救援中心聯系,求助轉運回國內治療。”
國際SOS救援中心香港辦事處馬上給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打電話,希望能將武某跨國轉運至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燒傷整形科進一步治療。
收到請求後,市紅十字會醫院高度重視,經過與國際SOS救援中心、印尼RS Awal Bros醫院反複溝通,並與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急救中心、金彙通航廣東分公司、中國人保財險廣東省分公司等單位充分評估後,醫院決定啓動醫療直升機救援機制,直接將武某從白雲國際機場接回院內燒傷ICU救治,實現空中無縫轉運,減少路途顛簸和擁堵,縮短轉運時間。
空中轉運方案敲定後,市紅十字會醫院一邊調派廣州市創傷燒傷緊急醫學救援隊承擔救援任務,開啓燒傷急救綠色通道,做好傷員接收准備,提前辦好住院手續,一邊與國際SOS救援中心保持聯系,密切關注傷員生命體征,充分做好航空醫療轉運的准備工作。
一場全方位、立體化的廣東首次國際全程無縫式空中醫療轉運中國傷員隨即展開。
轉運時
1個多小時車程19分鍾“飛”達
12月10日是武某傷後的第八天,由于燒傷已經超過一周,他進入了危險的感染期,並發膿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MODS),高熱超過40℃,無法自主呼吸。
12月10日晚上,國際SOS新加坡援助中心的醫療專機和醫療團隊提前抵達印尼馬卡薩。
12月11日淩晨,SOS醫療隊到醫院對傷員進行了出發前評估,爲傷員更換了敷料,隨即送往馬卡薩機場辦理出關和登機手續,上午9:30飛往廣州。
醫療專機在印尼起飛同時,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選派的經過航空救援專業訓練的醫療團隊也已攜帶燒傷急救藥品到達直升機基地,對機上的醫療設備進行了全面檢查和調試。
13:00,救援直升機從深圳基地起飛,奔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等候傷員。
14:30,專機順利到達白雲國際機場,相關救援人員和醫療器械早已等候多時,國際SOS和紅會醫院雙方醫療團隊就傷員病情進行現場交接,並再次檢查評估傷員情況。
第一個危險情況出現了。負責本次直升機空中轉運的燒傷整形科主任鍾曉旻發現傷員的氣管插管因爲停留時間較久,已經有松脫迹象。
在機場急救中心工作人員協助下,傷員隨即被轉運至AW119醫療直升機上。
15:23,完成了所有安檢和通關手續後,直升機順利起飛,轟鳴聲在廣州市區上空劃過。紅會醫院的醫療團隊全程緊密監護、吸痰,確保了患者氣道通暢。
15:42,承載著各方團隊希望的救援直升機緩緩降落在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外科大樓樓頂停機坪,原本1個多小時的車程縮短爲19分鍾。
救治
傷者3分鍾進ICU手術室早已萬事俱備
早已在醫院外科大樓樓頂停機坪處等候的燒傷緊急醫學救援隊地面隊員,僅用3分鍾就將傷員直接送入燒傷ICU,已經在燒傷手術室做好准備的燒傷科、麻醉科醫師和手術室護士很快開始施行氣管切開手術和創面清創處理。
“我們已經評估,由于感染嚴重,武某需全程呼吸機輔助呼吸。”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李孝建告訴記者,轉運途中,武某一直使用呼吸機呼氣末正壓通氣,用血管活性藥物維持呼吸、循環,“他的病情非常危重了,隨時有生命危險。”
“見到武某時,他的創面感染非常嚴重,又臭又濕,紗布已經呈綠色。”李孝建表示,唯一方法是盡快進行氣管切開術,“大面積的燒傷應該在2個小時內進行治療,如果超過4個小時沒有救治,治療難度就增加了一倍以上。這位病人是受傷後第九天才過來,危急情況可想而知。”
“患者燒傷面積高達85%,而且基本都是三度燒傷,昨天馬上進行了清創,但昨晚還是沒有明顯的好轉。”在記者到醫院前,醫生們對武某的病情又進行了一次討論,“接下來要在維護患者器官功能的基礎上,盡快把肢體感染的壞死皮膚、組織切除掉。”
延伸
市紅十字會醫院“移動ICU”首次向空中延伸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確定的首批航空醫療急救試點醫院,是廣東省5家試點醫院之一。對于重度燒傷患者的空中救助,紅十字會也時刻在准備著。
“早在2008年,我們建設外科大樓時,就在樓頂修建了專業的醫療直升飛機停機坪,2017年起便與金彙通航廣東分公司聯合開展航空醫療急救業務,並多次開展航空應急培訓和演練。”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院長李斯明告訴新快報記者,本次救援是廣東地區首次通過國際SOS組織無縫合作開展航空醫療轉運危重病人,也是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移動ICU”首次實現從陸地向空中延伸,完成從“院內ICU”到“陸地移動ICU”向“空中移動ICU”的發展,是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獲國家首批航空醫療急救試點醫院後開展的首次實戰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