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好之一,事實如此。”在位于新源南路8號的辦公室內,被問及如何評價GGV(紀源資本)的投資業績時,講話中氣十足,不時發出大笑的GGV管理合夥人童士豪說。
2000年GGV在美國成立,5年後在上海設立中國辦公室,多年來專注投資中美兩大市場的創新項目。一串數字可以說明GGV所取得成就——成立18年,GGV共投出296個項目,其中獨角獸公司56家,33家實現IPO。在過去18個月內,GGV爲LP帶來超過10億美金的現金回報。
已經步入尾聲的2018年,也是GGV的收獲之年。這一年,GGV共有18個項目退出,其中5個實現IPO,包括小米、小牛電動、流利說等明星項目。
在募資艱難的資本寒冬,GGV則于近日宣布完成了總額18.8億美金的基金募集,包括GGV Capital VII及VII Plus,共計13.6億美元,GGV啓航基金二期共計4.6億美元;以及GGV Capital VII的創業者基金,共計6000萬美元。這輪融資完成後,GGV共管理13支基金,資産規模達到62億美元。
“這肯定這不是巧合。”GGV管理合夥人李宏玮說。回望過去,GGV的成功在于抓住了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浪潮。在它的被投名單上,百度、阿裏、滴滴、頭條、小米,這些公司構成了主導中國互聯網世界發展的幾股最強大的力量。
對于一家追求成爲市場NO.1的投資機構來說,挑戰在于能否永遠抓住下一個大的浪潮,並投出新浪潮崛起中誕生的超級獨角獸。過去18年,GGV已經形成了一套方法論,不過面向未來,這家基金也在改變。
全球視角、本土投資
GGV關注消費及新零售、互聯網服務及社交、企業服務及雲、前沿科技四大板塊的投資機會。在每個主題之下,以全球視角去看項目,再由本地投資團隊決策。
目前,GGV在美國與中國各有三名合夥人,實行中美兩地作戰。在李宏玮看來,地域對GGV並不是制約,更多是知識庫及視角的補充。
這點可以從GGV在出行領域的布局得到印證。在出行板塊,看到Uber在美國出現後,GGV接連投資了滴滴、東南亞的Grab(一家總部位于新加坡的網約車公司,曾收購Uber的東南亞業務);在共享單車領域,GGV則接連投資了哈羅單車和LimeBike(一家美國的共享單車公司)、Yellow(一家巴西共享單車公司)。
中國視角與中國經驗也在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在電商領域,童士豪觀察到,美國投資者傾向于避開亞馬遜,主要關注高端市場,導致美國的草根市場被忽視。基于這個判斷,童士豪在美國投資了主打低價、面向藍領階層的移動電商Wish。“美國VC對這個(Wish)沒有感覺,但我們見過淘寶如何崛起,知道這個市場是很大的。”童士豪說。
中美兩地作戰的模式令GGV看投資機會時,能夠互相補充和借鑒。但在做決策時,尤其是早期,會以本地決策爲主。“因爲早期決策需要快速,另外早期投資更多也是對人的判斷。”GGV管理合夥人符績勳說。
GGV的另一優勢在于,基金投資階段能夠覆蓋公司的整個成長周期,從種子輪到pre-IPO輪都可以投。符績勳相信,這樣多階段的視角能夠令GGV在發現新趨勢的嗅覺上更爲敏銳,同時也能在優秀公司壯大過程中不斷加碼。
“我們可以投早期,也可以投後期。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組合,在行業內獲取不一樣的視角和回報。”符績勳說。
在規模與精准之間尋找平衡
成立18年,GGV在發生什麽變化?一種視角是,看看它錯過的項目。
符績勳說,在投資上會犯兩種錯誤,一種是投錯項目,另一種則是錯過好項目。比如,GGV曾錯過了2008年的京東、2012年的頭條。
2008年2月份,京東正在進行B輪融資。符績勳見到劉強東後,問他需要融多少錢。劉強東說需要3000萬美金。符績勳繼續問,這筆錢能花多長時間?得到的答案是一年。對于過投資百度,並在這個項目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符績勳來說,他看重資本效率,而當時在倉儲物流上耗費大筆資金的京東太過資本密集。基于這個判斷,他沒有投資京東。“我沒想好,沒看好。我當時不知道這錢投下去會有怎樣的想象空間,所以錯過了。”符績勳說。
另一個則是現在已經達到750億美金估值的今日頭條。
事實上,關于信息流及信息分發帶來的機會,在看到今日頭條之前,GGV已經做過很多研究。看到頭條時,數據確實漲得不錯,但總流量也還不大,100萬不到。符績勳當時問了周圍很多人,發現除了兩個司機師傅外,沒有人用。
現在符績勳總結錯失原因時說,“其實我們得看到,中國是如此廣大,在單個城市或者在你的單一視角,往往看不到全部。看不到整個中國的消費需求。”
不過,GGV與頭條的緣分並未結束。之後,GGV在北美投了短視頻社區musical.ly,後musical.ly被今日頭條收購,GGV得以反向投資今日頭條。
這些案例說明,過去成功的經驗並不一定會永遠適用,真實情況則是,成功經驗在新趨勢崛起時往往會成爲一種認知障礙。
GGV管理的資金規模越來越大,符績勳開始擔心“越來越大的支票,會導致你對市場失去感覺,不夠敏感。”爲保持這種敏銳,GGV開始向更早期走。從第五期基金開始布局早期,第六期基金成立啓航一期基金,可以投向種子期輪。
另一方面,規模擴張又似乎是必然之路。童士豪認爲,每個新行業和賽道,如果完全以數據去分析都會比之前要糟糕,因爲未成熟效率還不夠高。但長遠來看,能夠發揮的經濟效應會更大,只是需要投入更多資金。因此,GGV的基金規模在不斷擴張——對于中早期的VC來說,GGV如今60億美金的管理規模已屬巨量。
直觀感受上,GGV投項目比以前要更快、更多。2017年年初,徐炳東加入GGV,主要看新零售,至今已經投出14個項目。童士豪2013年底加入,五年來投資30多個項目。“GGV正變得更快,投資方向更廣,時間點更早期。”
不過,GGV也並未放棄一以貫之投資精品的風格,“對每個板塊,還是希望看到我們投資的公司,都能夠成爲行業前三位。如果公司處在市場NO.1的位置,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它會跑得更快。”李宏玮說。
新合夥人帶來新的投資風格,看起來,GGV正在規模與精准之間尋找平衡。“我認爲這樣的變化,未來幾年會看到不錯的收獲和結果。”童士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