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隨著Delta毒株的傳播、Omicron毒株的出現,全球新冠疫情反複波動,而各個國家地區疫苗接種機會不平等,將導致全球城市複蘇日益呈現兩極化的局面。
1、全球當前主要面對三重挑戰
極端天氣更加頻繁。寒潮、幹旱、高溫、暴雨,氣候變化增加了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運輸業及高度依賴相關産業的地區或將面臨沖擊,形成一個更加不平衡的世界。
大國博弈持續加劇。美國“印太戰略”加緊實施、美英澳建立三邊安全夥伴關系、歐盟啓動“全球通道”,國際格局加速分化調整,伴隨著地緣沖突不斷,全球城市未來發展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全球城市評價對象:今年,形成包含3大維度、15項指標的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指數指標體系,包含5大維度、19項指標的“一帶一路”潛力城市指數指標體系,評價對象從去年的505個增加至513個。
2、全球城市複蘇不匹配、不同步、不均衡
全球供應鏈供需兩端複蘇不匹配。階段性供需不匹配疊加疫情反複,導致了全球港口擁堵、貨物積壓等供應鏈“紊亂”危機,至今,美國洛杉矶港和長灘港外等待排隊的船舶數量仍不斷創下新高峰。
各經濟體間複蘇不同步。在發達國家地區逐步考慮放寬社交隔離措施或開放經濟活動的同時,發展中國家普遍仍處于困境中,各經濟體間增長呈現分化趨勢。
既有發展能力複蘇不均衡。疫後全球數字經濟進一步加速發展,由于信息技術的獲取及應用能力差異,不同國家地區的發展速度呈現出量級的差異,其中許多城市地區有可能被抛在後面,陷入更加艱難複蘇的境地。
3、全球城市疫後格局分化隔離、溝壑縱橫
今年,全球城市發展更加分化隔離,呈現 “免疫鴻溝” “經濟鴻溝” “數字鴻溝” 等溝壑縱橫的圖景。從全球價值活力城市前100位城市排名變化來看,排名前列的城市基本維持增長,相對靠後的城市兩極分化,發展中國家城市遭受較大沖擊,菲律賓、巴拿馬、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城市在今年的排名中掉出全球前100行列。
4、包容性全球化是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良方
當前國家主義興起、全球化退潮的趨勢加劇,導致重大的全球問題只能通過高度分散的方式解決,全球發展或將陷入“風險進一步加劇–系統更加脆弱”的惡性循環。
面對全球化的多重挑戰,更需要堅持包容性全球化理念,攜手構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發展夥伴關系,開展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
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背景下,關注資本支配及服務能力,全球城市被定義爲控制和管理全球資本網絡的城市,更多呈現爲核心邊緣或單一網絡關聯結構。
而包容性全球化倡導更包容的價值理念,全球城市更多是在全球化的分工和交換中具備活力的城市,更多呈現爲網絡協同結構。
5、全球連接走向“區域化”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氣候變暖、大國博弈等多重擠壓下,各個國家地區加速走向區域聯合,區域化似乎日益成爲一種新的全球化形式。北美、東亞、西歐及北歐地區一直是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最爲密集的三個區域,其中,美國、中國、德國分別是三個區域內上榜數量最多的國家,或將成爲區域發展中心及聯系樞紐。
6、亞洲城市多領域合作日趨緊密
進入“一帶一路”潛力城市前100位的亞洲城市從去年的51個增加到55個,伴隨“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亞洲地區城市在政策機制、設施聯系、經貿合作、民生交往等方面合作逐步深入,在多重挑戰中維持了穩定運行。亞洲地區城市爲全球城市疫後跨越鴻溝、實現包容發展提供了新方向。
7、中國成爲疫後複蘇的穩定引擎
中國憑借積極的抗疫成效、強大的供應體系、廣泛的國際合作,發揮了穩定引擎的重要作用。
港口航運方面,上海、深圳、青島、釜山等城市活力提升,吉布提、瓜達爾、漢班托塔等城市潛力初顯。中國在全球以投資、興建援建或租賃等方式建立了密切的港口基建聯系,相關運營企業實施積極的防疫政策,保障了國內外相關設施的穩定運行。
生産制造方面,中國制造業的快速恢複和穩定運行,吸引此前轉移到印度、越南的制造業大量回流,在因逆全球化、疫情蔓延而動蕩不已的國際産業鏈供應鏈中,顯現出強大的穩定性和韌性。
二、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指數:艱難曲折
8、總體格局:東亞、北美成爲全球價值活力增長極
基于創新、生産和服務、聯通設施三大網絡協同建立的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指數評價結果顯示:東亞、北美地區前100位城市的數量占全球半壁江山,是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最爲密集的兩個地區,並且數量呈現上升趨勢。其中,東亞從去年的23個增加到今年的25個,北美則從21個增加至23個。
9、全球創新網絡:東亞、北美城市領先優勢持續擴大
東亞、北美全球創新網絡前列城市數量旗鼓相當,且呈現增加趨勢,與其他地區差距持續擴大。前100位城市中,東亞城市從去年的27個增加至28個,北美城市從24個增加至27個,而其他地區均在12個以下,維持穩定甚至下降。
10、創新企業和基礎科研推動城市創新力提升
深圳和台北通過提升高校實力和基礎科研能力,實現排名快速上升。深圳近年注重人才服務供給和高端科學創新平台建設,加快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産業化+科技金融”全鏈條創新體系,爲新一輪全球競爭積攢了實力。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供應鏈體系,疊加大國貿易爭端升級,各國轉向強調關鍵行業的自主可控。在此背景下,半導體供應鏈分散化、本土化帶動新興創新城市崛起,例如合肥和南京穩定在全球前50位。美國奧斯汀憑借優惠的稅收政策及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疫後吸引了大批從硅谷“出走”的科技企業,作爲新增城市樣本,排在全球創新網絡第27位。
11、全球生産和服務網絡:東亞、東南亞的綜合性優勢凸顯
德爾塔變異病毒沖擊下,部分城市在變異病毒的沖擊下遭受打擊,但也更多看到東亞、東南亞地區新加坡、廣州、大阪等城市排名穩中有升。
新加坡擁抱工業4.0,不斷加強全球領先工業樞紐地位,彈丸之地卻擁有3家燈塔工廠,相較去年上升1位。中國內地5城上榜,廣州及成都分別上升2位,面對因逆全球化、疫情蔓延而動蕩不已的國際産業鏈供應鏈,發揮了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12、全球聯通設施網絡:全球海運複蘇曲折,中國城市快速反彈
2021年新冠疫情總體有所緩解,但隨著冬季來臨及病毒變異,多國疫情又卷土重來。得益于政策支持和有效防控,中國航空快速恢複,上海、廣州、深圳、香港4個城市挺進前10。
新冠變種、供應鏈危機、集裝箱積壓、蘇伊士運河堵塞等挑戰接踵而來,推動國際海運中心由歐美向亞太地區轉移。甯波、上海等中國城市積極幹預,逆勢增長,部分老牌海港樞紐出現下滑。
數字經濟新時期,各國新興通信技術建設水平差距逐漸拉大。美國、韓國等領跑5G賽道,中國、阿聯酋等緊隨其後,而印度、埃及等仍處于起步階段。
三、“一帶一路”潛力城市指數:跨越鴻溝
13、“一帶一路”成爲跨越鴻溝的橋梁
疊加兩個榜單前100位城市,可以直觀看到,“一帶一路” 成爲全球城市跨越鴻溝的橋梁。隨著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合作進一步加深,“一帶一路”將爲更廣泛地區甚至全球城市的複蘇注入強大動力,推動全球城市布局轉向更加包容均衡的網絡協同結構。
14、總體格局:“海上絲綢之路”不斷織密
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和曼谷等排名前列的城市進一步上升,吉布提、瓜達爾、漢班托塔等城市首次進入“一帶一路”潛力城市前100位。中國與沿線區域合作逆風前行,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2021年中國港口經營率先恢複,積極推進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的商業投資,爲“海上絲綢之路”合作注入活力。
15、“一帶一路”潛力城市或將成爲全球城市跨越鴻溝的關鍵
通過梳理兩份榜單,我們發現北京、香港、上海、新加坡等一批城市無論在潛力榜還是活力榜均位居前列,是全球城市合作跨越鴻溝的重要連接點。
也有莫斯科、雅加達、吉隆坡等一批城市,雖然在“一帶一路”潛力城市榜單中表現優異,但在全球價值活力榜單中未進入前20位,這些城市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和民心領域具有突出優勢,蘊含巨大的發展潛力,也將有機會發展成爲未來全球城市鏈接的重要節點。
16、設施聯通:中歐班列促進亞歐城市聯結
疫情下全球空運、海運普遍受阻,中歐班列成爲貫通中歐、中亞的重要運輸方式,保障了亞洲與歐洲密切的貨運聯系。借力中歐班列,俄羅斯、波蘭、白俄羅斯等與中國經貿交往日益活躍,莫斯科、華沙、明斯克等重要樞紐在潛力榜單中占據一席之地。
2021年中國港口經營率先複蘇,中資港口運營商積極調整,擴大港口投資建設布局,輻射俄羅斯、日韓、東南亞,進一步促進亞歐城市聯動。
17、貿易暢通:中美雙邊貿易聯系維持穩定
2020年,中美雙邊貿易增速8.8%,位居中國與前五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增速之首。貿易暢通前20位城市中,美國紐約、舊金山均排名上升,表明兩國經貿聯系在大國博弈背景下仍然具有強大韌性和穩定性。
18、資金融通:中歐資金聯系更爲緊密
歐洲成爲中國投資商的“理想投資地”,在資金融通前20位城市中,歐洲城市占據9席,巴黎、柏林、漢堡等城市排名普遍提升。去年,中國對荷蘭直接投資流量快速增長,占到對歐盟投資流量的近50%,推動阿姆斯特丹進入全球前20位。
香港排名從去年第5位上升至第2位,成爲大國博弈背景下資金聯系的重要橋接點。“國安法”實施後,香港市場的不穩定因素逐步消除,投資環境改善。同時,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成爲熱潮,上個月“跨境理財通”試點業務正式落地,一系列因素作用下,香港“一帶一路”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加強。
19、2022:全球城市或將迎來新生
近期,新冠藥物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可持續綠色發展和降低碳排放成爲全球共識,“自動駕駛”、“元宇宙”加速從概念走向現實,科技創新加速發展。一系列新變革新熱點,或將催生全球城市發展的新邏輯、新秩序、新機遇。
然而意料之外的變化也可能層出不窮,當前全球露出的曙光究竟是昙花一現、亦或是漫長隧道的盡頭,還有待我們持續的觀察。
20、搭建全球城市數字研究平台,“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研究持續優化
2019年起,中規院立足包容性全球化理念,構建了創新、生産與服務、聯通設施三大網絡協同評價模型,形成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指數。基于“一帶一路”倡議中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視角,建立“一帶一路”潛力城市指數。三年來,因應全球化新特點和新趨勢,持續優化調整指標體系,評估全球化壓力測試下的全球城市表現。
我們啓動了全球城市數字研究平台建設,初步實現了數據自動采集、模型自動運算、實時精准查詢三大功能:
數據自動采集。依托中規智庫研究基礎,整合全球開放數據資源,形成覆蓋五大洲,231個國家,超過10000個城市的全球城市數據庫,包含人口、經濟、建設、功能等多維大數據,對部分關鍵指標初步實現了數據的自動采集。
模型自動運算。融合大數據采集、大數據可視化、WEBGIS、數字媒體等技術,初步建立了指標模型運算自動化、數據展示自動化的智能動態評估框架,初步實現結果動態更新、直接反饋的輔助研究功能。
實時精准查詢。可對城市評價結果與所處位序進行實時查詢,實現分時、分項、分地域的可視化呈現,支持對全球城市網絡中各城市價值特征的深度刻畫和剖析。
包容性全球化理念下的全球城市及“一帶一路”城市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