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樂團音樂總監、指揮大師陳燮陽的執棒下,蘇州交響樂團以一場大氣磅礴的《無限·肖斯塔科維奇》音樂會,迎來了自己的5周歲生日。
自2016年成立至今,經過五年的磨砺,由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位優秀樂手組成的蘇州交響樂團不斷成長,逐漸成爲國內乃至國際上都非常有影響力的“交響新軍”。 這支“交響樂新勢力”蘇交不僅將“朋友圈”擴大至全球,也以“蘇州文化名片”的身份,把優秀的中國文化、江南文化傳播弘揚到世界各地。
招募:從無到有組建一支職業交響樂團
如何在短短八個月的時間裏從無到有組建一支職業交響樂團?這對于蘇州交響樂團團長來說,是個“棘手”的任務。2016年的陳光憲剛從上海交響樂團退休,“當時蘇州希望成立職業交響樂團,我將樂團的初步架構搭建出來,目標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中國最好的交響樂團,考慮到蘇州城市規模沒有太大,因此目標第一年招募樂手60個人,第二年慢慢達到80個人。”
然而,樂手的招募並沒有想象中的順利。“一開始,我們在上海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發起招聘計劃,有120多人報名,我希望能從中招到約20個樂手,最終,我只招到了3個人。當時心理落差還是比較大的,可能大家覺得蘇州是個小地方,因此都抱著‘自己肯定能當樂隊首席’的態度過來。但是我的信念是,哪怕人再少,招募的門檻不能降低。”陳光憲回憶,當時他帶著團隊趕緊聯絡國外院校進行招聘,如巴黎音樂學院、耶魯大學等學院,或是請國內知名演奏家推薦他們的學生。最後在籌備委員會的共同努力下,終于順利招募到合適的團員,組建了一支較完備的團隊。
陳光憲介紹,成立之初,蘇交給中外樂手的待遇都是一致的,上海有些樂團的部分樂手也會因爲高待遇心動,但是他認爲中國交響樂的發展應該是大家一起努力,而不能短視近利、互相傾軋。
如今,蘇交演出質量、藝術水准經過不斷打磨,不斷進步,演奏水平也越來越成熟,樂團70多位樂手,其中超過60%是外籍樂手,他們很多人逐漸愛上蘇州這座美麗的城市,愛上這個包容開放的團隊。蘇州交響樂團圓號演奏家丹尼爾·科格希爾和他的戀人艾瑪·惠特妮就是其中的一員。2016年,倫敦皇家音樂學院畢業的丹尼爾在老師的推薦下前往蘇交面試,最終應聘成爲蘇交的一名圓號演奏家。幾周後,丹尼爾的女友,也緊隨其後,成爲了蘇交的一員。
“當初決定離開倫敦,只是想感受一種新鮮的生活,沒想到在蘇州待了5年,還定居了下來。”丹尼爾說,這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樂手,大家帶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對音樂的不同理解聚集在一起,有很多的機會進行交流。蘇交還會排練極具中國特色、江南風韻的傳統音樂,帶給他們非常特別的體驗。
定位:“小巧精致”的國際化路線
“必須擴大影響,一是要能到全國各地以及世界各國去演出,二就是要舉辦引人注目的國際活動。”爲了打造一個成熟的樂團,陳光憲提出兩個發展方向。2016年11月18日,蘇州交響樂團正式成立,次年8月,蘇交應德國薩爾州國際音樂節組委會的邀請,赴法國、德國開展了成立以來的首次歐洲巡演。隨後,蘇交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東京三得利音樂廳、柏林國家歌劇院、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和維也納羅納赫劇院等知名場館演出,並且受邀至紐約聯合國總部演出,舉辦中國新年音樂會。
2019年,蘇交應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邀請,前往紐約聯合國總部演出。這是聯合國首次在新春舉辦音樂會,也是年輕的蘇交憑借過硬綜合實力向世界發聲的體現。“這次演出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時任中國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馬朝旭先生評價,“蘇州交響樂團雖年輕,卻可以說是蘇州改革開放的一個窗口。它是一個由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樂手組成的‘小聯合國’,帶來的精彩演出包含中國經典作品與西方古典音樂,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包容與自信。” 蘇州新時代文體會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蘇州交響樂團董事長陳龍回憶,當時有不少華僑了解到演出信息後,紛紛從其他城市特意趕到聯合國總部大樓觀看演出,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關于蘇交的定位,我考慮了很久,說‘全國頂尖’或‘世界知名’都是比較空泛的形容,我覺得還是要有一個描述。” 陳光憲說,直到2018年蘇交前往台北兩廳院、東京三得利音樂廳等進行首次亞洲巡演時,陳光憲在台下聽著許忠指揮德彪西的《大海》時,意識到蘇交本身受限于人數無法演繹大部頭的作品,但是可以朝著“小巧精致”的方向發展,將來自蘇州的美帶向世界。
2018年,蘇交舉辦了首次蘇州金雞湖作曲比賽,征集作品來自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開啓了中西音樂文化交融的新篇章。2021年,蘇交先後主辦第二屆蘇州金雞湖作曲比賽、第二屆金雞湖鋼琴比賽,不僅在古典音樂之路上邁出新的一步,也進一步擴大蘇交的影響力。
2021年6月,2021第二屆蘇州金雞湖作曲比賽如約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落下帷幕。而在此次比賽征集的作品以及委約作品中,不少作曲家在作品中融入江南文化的元素,像評彈、民歌等江南風格的音樂元素。陳光憲解釋道,讓全球作曲家圍繞“江南文化”進行創作,也是爲了讓作品更好地反映江南地區的人文景觀,同時還能讓交響樂吸收各民族文化特有的節奏、旋律、曲調等,讓全球的作曲家了解江南文化的同時,可以帶著優秀的音樂作品去世界巡演。“接下來,我們還可以用江南的視角、江南口吻去譜寫其他有中國特色的音樂。”
普及:運用高科技、增加高雅音樂的受衆黏性
現如今古典音樂在蘇城的普及度和受歡迎程度非常高,不少市民在閑暇時光,會選擇與家人、好友來到金雞湖湖畔,聆聽一場高水准的交響樂演出。然而,在蘇交成立之初,古典樂的上座率並沒有現在這麽可觀。
“普及非常重要,我們現在每一場音樂會前面都有導賞,還有樂課堂、樂客廳,更有不少針對孩子的普及教育。”陳光憲說,“音樂的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初我在上海交響樂團的時候,賣票也很困難,20世紀90年代我剛到上交的時候,演出票5塊錢一張,也沒有人買,是做了很多的普及工作,才有現在的繁榮景象。”
蘇交自成立伊始,在完善樂季規劃的同時,緊緊圍繞市民需求,持續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藝術普及活動,打造了“樂·客廳”、“樂·課堂”、音樂階梯等特色品牌,構建了覆蓋學校、社區、企業的藝術普及全鏈條。通過設立多種多樣的藝術普及項目,盡可能地以公益的形式,涵蓋不同人群的藝術普及活動,在宣傳樂團的同時,將藝術惠民切切實實地落實到社區和不同群衆之中。
蘇交今年還升級推出藝術教育品牌欄目“大咖聊古典”,邀請業界專家大咖解讀新樂季亮點。另又面對廣大愛樂者推出“古典自由說”欄目,分享音樂會後的樂迷們撰寫的樂評文章。今年6月開啓的“童音獻黨·致敬百年”——蘇交2021“大手牽小手”藝術教育普及周之中,蘇交以古典音樂爲載體,用7場音樂會、1場藝術講座,以及線上海報征集活動,進一步擴大了藝術普及人群,吸引大家走進音樂、參與藝術,提升對古典音樂的了解,爲線上線下近40萬人帶去音樂的希望。近五年時間裏,蘇州交響樂團累計舉辦各類藝術普及活動超320場,現場參與觀衆超過10萬人次;線上音樂會及藝教普及活動線上觀看人數累計超過8000萬。
“通過5年的普及,如今我們的許多音樂會一開票就會售罄。我們重視藝術普及,也是爲了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藝術的種子。”陳龍表示,在普及的道路上,蘇交雖然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有不少上升空間,蘇交將繼續用精彩內容爲觀衆們奉上豐富的精神食糧,緊緊維系觀衆與音樂廳、生活與藝術、精神與空間之間的聯結。在普及之外,蘇交每年都會爲市民以及樂迷們帶來主題性原創音樂會,用古典樂譜寫時代強音。
此外,蘇交還擁抱時代發展潮流,憑借過硬的文化“軟實力”不斷釋放能量,成爲一支在業界極具影響力的 “交響樂新勢力”。今年6月底蘇州新時代集團引入了全球首個全標准8K超高清劇院,與北京中聯合超高清協同技術中心(蘇州)有限公司簽署了一系列戰略合作協議。當晚,在國內最先進技術5G和8K兩項關鍵技術的加持下,蘇交年度大型原創多媒體交響合唱音樂會《沙家浜·世紀波光》通過“百屏聯動”開啓了首演,讓劇場外的觀衆在建黨百年之際,能通過新的“黑科技”加持的大屏更清晰、更細節的感受沉浸式的藝術空間,看見蘇州曆史發展的“世紀”篇章。
在去年疫情爆發之初,蘇交就率先推出了線上直播音樂會,通過與科技結合的手段,讓更多人看見精彩演出。去年7月,蘇交與咪咕視訊合作開啓“VR線上演出”,借助“5G+4K+VR”等多項黑科技賦能,將蘇交音樂家們的精彩演奏借助“黑科技”帶給觀衆不一樣的沉浸式體驗。
從去年疫情爆發初始,由于線下演出的臨時暫停,蘇交團隊快速轉型,不斷開發全新的線上欄目及互動活動,策劃了一系列的“古典Online”線上直播音樂會,將古典樂傳播陣地轉移到了線上,通過網絡,將優質的古典樂傳播出去。
“蘇交能獲得今天的成就我很高興,我希望我們樂團在機制體制、人才培養、作品創作、藝術普及等方面能夠繼續努力,保持提升。”陳龍表示,接下來,蘇交將繼續加強樂團團隊建設,進一步擴大樂團規模,保持幹事創業的激情,創作出更多符合時代要求、展現時代風貌、深受年輕人喜歡的音樂。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編輯/喬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