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方衛視原創節目模式《我們的歌》西班牙語版啓動錄制,並計劃于今年底在西班牙RTVE國家電視台播出。這是中國原創節目模式向歐美主流媒體平台輸出“零的突破”,也是歐美電視節目制作首次以“中國標准”爲指導,開創了中國模式國際化的先例。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認爲,這個消息對整個中國視聽産業,無疑是可喜可賀、值得記取的一筆。“自本世紀初,中國電視節目經曆了從‘饑渴’地模仿、引進、借鑒,到開始自主研發、亮相世界的過程。如今,從模式出海到中國模式被歐美主流平台執行落地,這又是一步。”在他看來,此舉是中國原創音綜在過去幾年不斷進階的反映,背後離不開上海這座城市的助力,“音樂是世界通行語言,《我們的歌》具有代際傳承、合作突破等引發世界共鳴的價值觀念,加之上海的海派文化基因、國際文化大都市優勢,都爲此次文化輸出提供了中西方交流互鑒、對話碰撞的基礎”。
西班牙版《我們的歌》錄制同時,節目模式在德國、美國、意大利的落地進程也在持續推進。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周逵說:“本世紀以來的20多年,中國電視行業發展始終與全球化密切相關,中國市場成爲全球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的歌》能在21世紀第三個十年開啓之初代表中國節目從‘消費者’轉向實際‘供應商’,從‘模仿者’到反向輸出中國文化産業的智慧與思考,實現中國電視綜藝的國際化生産、制作、模式銷售等綜合實力站上國際舞台,是樁極具價值的事情,也是有著曆史性突破的深遠一步。這意味著,兼具我們民族文化、價值觀與國際水准敘事能力的中國原創節目模式,完全可以創建‘中國標准’,走向世界。”
提前推動國際化、工業化布局,高起點建立中國綜藝行銷全球的標准
嚴格來說,首播于2019年10月的《我們的歌》並非中國原創綜藝模式最早被世界看見的。但從模式簽約,到真正形成執行方案,即實現“全球購”到“全球播”、在歐美主流平台落地的曆史性突破,《我們的歌》是第一個。
早在2018年、2019年,伴隨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逐步攀升,一批中國原創節目闖灘戛納等國際電視節,與美國、英國等全球知名模式公司、發行公司、制作公司完成一部分模式簽約。那幾次簽約都引發了海內外極大關注,被稱爲中國綜藝模式從“購全球”到“全球購”的華麗轉身。冷凇回憶,中國的電視人一直期待模式被購買後,能早日實現中國研發綜藝的“全球播”。
但出海路上的最後一程談何容易。周逵坦言,從“全球購”落地到“全球播”,至少隔著“三步走”:買賣程序、海外版的拍攝、投放平台播出。每一步都可能受到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折損”、模式可控程度、思維理念差異、成本控制等因素影響,令整個過程變得更爲漫長和艱難。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們的歌》西班牙語版正式開錄並排上待播日程,顯得彌足珍貴,可謂完成了中國綜藝模式出海路上最難的沖刺。
走通突破性一步,《我們的歌》經曆一年有余。2020年10月,《我們的歌》節目模式首次亮相法國戛納電視節,東方衛視中心相關團隊與SMG互聯網節目中心iFORMATS項目團隊緊密配合,經過多輪次與中外團隊專業缜密的跨國會議、事無巨細的合作溝通,終于讓西班牙電視台下定決心,以國際模式市場通行的商業模式,接受來自中國的最新創意和操作流程,制作西班牙語版本。
而對于背後的上海電視人,這一步是儲備多年後的質變發生。隨著中國電視市場對接世界,上海廣播電視台從中捕捉到關鍵密碼——節目模式交易過程中需要建立工業級的“模式寶典”,提煉如核心創意,細節如場燈何時點亮、道具怎樣安放等,都有著固定可循的詳細方案。2017年,iFORMATS的項目平台由上海廣播電視台搭建完成。對內助全國的電視綜藝節目完善模式寶典的資料收集和撰寫,對外向全球“買家”開放注冊,以中國電視模式庫的形式對接全球市場。2018年,包括《國家寶藏》《朗讀者》《聲臨其境》等在內的中國綜藝模式授權海外,就得益于iFORMATS模式庫的搭建。如今,這個由上海搭建的平台上,已累積1039檔中國節目、350余家海外用戶完成注冊。
SMG互聯網節目中心副主任、iFORMATS項目負責人孫侃告訴記者,模式庫團隊由國內資深節目制作人、海外節目銷售專家、長期在海外從事相關業務的中國專家和節目模式研究員構成。他們不僅及時掌握全球市場最新動態,還站在買家角度將節目寶典的“中國話”翻譯成“國際語言”,推動模式有效輸出。
模式也能講故事,在彰顯自信的文藝創作中實現影響力擴張
爲什麽代表中國綜藝模式完成最重要一步的是《我們的歌》?
周逵表示,必須承認的是,相比語言類或者真人秀等綜藝模式,音綜和一些能調動出畫面和視覺魅力的舞蹈節目,在模式輸出中更具有優勢。與此同時,中國的音綜發展在世界範圍內已站在了領先位置,“我們不僅有細分領域的音綜,比如音樂劇、民歌、電音等,也有能生發故事情境的音綜”。
故事,恰是《我們的歌》能實現跨文化情感移易和影響力擴張的核心所在。這需要創作者在文化輸出時更注重讓熟悉嫁接陌生,在隱秘中尋找偉大,加強細節的記憶點,塑造具有獨特美學價值風格的視覺。“放大故事裏的人情人性、美學價值等中西方各民族之間的共通點。”冷凇說。
具體到《我們的歌》,節目第一季亮相,新老歌手的“盲配”形式以及從各自分叉舞台走向融合舞台的儀式感,既富有強力的視覺沖擊,也能傳遞節目的價值理念。那英與肖戰、李克勤與周深、費玉清與許魏洲、周華健與蔣一僑、蔡健雅與阿雲嘎等觀衆樂見的新搭檔,在“前輩歌手”提攜“新聲後浪”、後浪致敬前輩的動人氛圍中,爲觀衆獻上了許多令人心頭一顫的老歌新唱。
如融入音樂劇元素的《月半小夜曲》、用交響樂和管弦樂改編的《心如刀割》、灌注了說唱風的《倩女幽魂》、帶著搖滾味的《愛江山更愛美人》等,都做到了“放大人情人性”“強化細節的記憶點”“獨特美學價值風格”等跨文化傳播要義。雖然語言不通,但激活青春記憶、代際交融等節目的核心價值理念是世界共通的情感需求;雖然模式本身只是一檔節目的核心創意以及制作流程的技藝,但模式並非“空架子”,它也能講述故事。
正因此,《我們的歌》在國內贏得巨大關注,其微博主話題閱讀量73億,閱讀總量177億,微博視頻播放量60億。三季以來,市場反響數據年年攀升,第三季成爲年度唯一收視破3的音綜,並在中國視聽大數據、CSM多個數據中都位列同類型第一。前三季節目還通過東方衛視已有的海外落地渠道播出,覆蓋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新加坡等199個國家和地區約1億海外電視用戶。也正因此,2020年10月,當《我們的歌》隨iFORMATS模式庫首次亮相法國戛納電視節MIPcom
Online+節展,即刻受到全球電視同行的熱捧,成爲戛納電視節期間全球專業媒體圈最熱點的話題。法國電視機構HERVE HUBERT
SAS首席運營官安東尼·梅尼爾高度評價這檔中國節目:“我喜歡充滿創意的驚人場景,這個節目模式有成爲下一個全球電視爆款模式的所有成功要素。”
作者:王彥
編輯:範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