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鄭萃穎
編輯 |
5月16日,環球旅訊披露了華住集團最新內部信,華住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季琦在內部信中宣布,將對華住組織架構進一步調整,設立華住集團和華住中國兩個管理架構,季琦擔任華住集團董事長兼CEO,金輝則出任華住中國CEO,負責中國業務。
華住集團未對此內部信作出回應,但華住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確認了內部信內容屬實。
信中具體內容稱,華住集團方面,季琦擔任董事長兼CEO,金輝爲總裁,劉欣欣爲首席數字官,鄭潔爲首席戰略官,葉菲任投資副總裁。鄭潔、葉菲與季琦共同負責國際化業務。張敏作爲集團副董事長,“將作爲季琦在國際化和其它重大事宜方面的重要顧問和幫手”。
而華住中國方面,金輝任CEO,負責中國業務,向季琦彙報,負責組管理團隊;劉欣欣擔任總裁;鄭潔將幫助搭建品牌和市場班子。
去年11月,華住酒店集團宣布重新任命創始人季琦爲首席執行官,張敏爲華住執行副總裁。此前季琦在2005年創立華住,分別在2015年至2009年,2012年至2015年任集團CEO,執掌日常管理。張敏于2015年5月起擔任華住集團CEO,至2019年。同時據消息人士獲悉,華住集團總裁金輝,回到華住集團負責酒店開發。
金輝在2016年升任華住集團總裁,領導集團酒店、公寓、辦公、餐飲、住宅等多個業態的物業發展以及物業相關的投資工作,任城家董事長和CEO。
疫情期間的行業論壇上,有業者提到疫情後中國國內的酒店行業將迎來兩大趨勢。一是連鎖化:單體酒店更難存活,而集團酒店除了能獲得資金和物料支撐,還有管理指導,因此認爲各酒店集團品牌將迎來一輪單體酒店的收割期。二是酒店集團和OTA的利潤爭奪:疫情期間酒店業對現金流的重視程度增加,消費恢複後,掌握更大流量和現金流,成了酒店集團和OTA的博弈點。
金輝曾在網易財經采訪中談到,“疫情爆發之後,華住充分調動大連鎖的優勢打通防疫各個環節,這是單體酒店和部分小連鎖酒店難以匹敵的。”他認爲,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出現報複性繁榮是大概率事件。華住集團三年“千城萬店”的計劃不會改變,並將繼續推進一線合夥人的建設,落實下沉戰略。
季琦在內部信中稱,架構調整“讓金輝及其團隊更好的聚焦中國”,“探索和模糊的事情交給我”。季琦將聚焦在創新、變革、戰略、探索等領域,同時,華住中國的預算、戰略、品牌定位、VP以上人事、薪酬體系、重大資産處置等,報季琦批准。
季琦內部信內容稱,華住的業務重心仍然在中國,也仍會進行國際化的探索,但只投入部分資源而不會“孤注一擲”。華住未來將把國際總部設在新加坡,整合好德意志酒店,同時進一步尋找合適的購並和投資對象,主要關注歐洲和亞洲標的。此外華住將招募和組建國際化團隊,培養國際化人才。
2019年11月,華住宣布其新加坡全資子公司同意以8億美元價格收購德意志酒店集團100%股權,該項交易在2020年1月2日完成。德意志酒店是德國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團,旗下5大酒店品牌包括豪華酒店品牌詩德堡(Steigenberger)、高檔酒店品牌MAXX by Steigenberger和IntercityHotel,及設計型酒店品牌Jaz in the city和Zleep。與華住原來的經濟型酒店和中檔酒店品牌布局構成互補。
德意志酒店2019年財報顯示,集團去年總收入約37.83億元人民幣,占華住集團年度總收入約四分之一。疫情期間德意志酒店集團業務受影響,華住集團計劃向其提供2000萬歐元股東貸款。
今年1月,北京商報報道稱,華住集團戰略投資與資本市場副總裁葉菲在香港對媒體表示,將與香港券商華盛證券一起設立“華盛華住酒店獨立組合基金”,專門用來收購日本的酒店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