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華寶證券,衛以諾)
1.互聯網金融回顧:平台類金融業務全部納入監管
1.1. 互聯網金融發展概述:互聯網平台企業遇嚴監管
1.1.1. 回顧整體:互聯網平台監管政策落地
行業變革轉型在即 2021 年是國內衆多互聯網企業,尤其是互聯網平台型企業遭遇監管部門有史以來最爲嚴 厲的政策監管一年。無論是年初在“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背景下,市場監管總局 對互聯網平台企業反壟斷的處罰;還是年中“雙減政策”出台、對侵犯客戶數據隱私的 APP 集 中下架;以及年底海外市場對中概股的調查和國內資本市場設置“紅綠燈”。對于互聯網平台型 企業而言,監管部門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沒變:規範發展、聚焦主業、回歸常態。
整體來看,在宏觀審慎的監管政策導向下,不管是國內監管部門圍繞“數據安全”、“信息 保護”、“反壟斷”領域出台的各種細致政策,還是海外無差別對所有互聯網企業的調查,規範 數字經濟發展,治理互聯網企業在金融、信息領域的亂象,對互聯網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爲 進行處罰成爲全球共識。根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國內針對互聯網領域有接近 90 個被罰事 件,其中阿裏巴巴、美團、騰訊等巨頭均收到巨額罰單。2021 年,中國互聯網企業股價紛紛 跳水,Wind 數據統計,阿裏從 6.7 萬億港幣跌到約 2.5 萬億港幣,騰訊從 7.3 萬億港幣跌到 約 4.3 萬億港幣。海外科技巨頭同樣在 2021 年成爲全球反壟斷重點監管對象,蘋果、谷歌、 亞馬遜、臉書等遭到歐盟、美國的調查、起訴和處罰,以上的這些事件都表明,2021 年是互 聯網行業發生結構轉折的一年,變革無處不在。
行業環境在變化,監管的思路和視角在調整,行業改革與轉型亦隨之而來。針對“互聯網 +金融”的領域,我們看到了諸如字節跳動在 2021 年出售旗下證券業務板塊,阿裏、美團紛紛 剝離“相互寶”業務。但同時,我們也意識到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經曆了最近幾年大江大河、 波瀾起伏、褪去光環的陣痛期後,迎來了數字化發展的新浪潮。無論是金融元宇宙、非同質 化代幣(NFT),還是近期出台的規範平台健康發展意見,持牌經營、合規經營、反壟斷和防 止資本無序擴張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核心,也是今後互聯網金融類平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可以肯定的是,針對科技巨頭尤其是互聯網平台類型企業的監管規則將會更爲完善,執 法也將更爲常態化,跨部門的監管協同也將進一步加深。
1.1.2. 監管政策:自上而下 由點成片
2021 年,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發展環境已不複存在,P2P 業務的消亡,網絡小貸、 互聯網存款和貸款等業務均已經納入監管序列,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國家外彙局對螞 蟻金服等多家互聯網平台金融企業進行了專項整治,國內監管部門不僅僅有針對互聯網平台 企業的綱領性、規範性制度和文件密集頒布,還有具體對互聯網金融生態上下遊産業的關聯, 諸如金融大 V、直播相關、數據管理等細分領域的治理規範。
可以說,針對互聯網平台金融領域監管政策整體來看是自上而下,全面鋪開;針對數字 化生態業務是由點成片,體系化管理。2022 年 1 月,國家發改委、央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 《關于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幹意見》中再次重申,完善金融領域監管規則體 系,堅持金融活動全部納入金融監管,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
1.2. 資本市場:海外上市與二級市場表現冰與火齊在
2021 年,或許是資本市場上中概股話題最多的一年。在內外政策不確定性與中美政治經 濟博弈的環境下,互聯網企業在海外二級市場上的表現持續低迷。與此同時,國內企業境外 上市監管新政征求意見出台,香港地區持續放寬對中資互聯網企業的准入要求,中概股回歸 港股和 A 股的熱度較高。因此,在資本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三個明顯的趨勢,即國內互聯 網公司赴美上市熱情下降、中概股二級市場表現低迷、互聯網企業回歸港股和 A 股熱情高漲。
1.2.1. 赴美上市:熱情下降 期待合作
2020 年 12 月,美國衆議院表決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簡稱“HFCAA”),矛頭直指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2021 年 12 月,美國 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SEC)最終公布了《外國公司問責法》實施細則定稿(簡稱“實施細則”)。 實施細則規定,在美國上市的外國企業必須披露是否由政府實體擁有或控制,並提供審計檢 查證據,同時以可變利益實體(VIE)上市的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信息披露,海外公司想在美 國發行公開證券,審計賬目的公司必須經過美國公衆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簡稱“PCAOB”)的審查,不能取得所要求的審計底稿,或者企 業未及時申報是否爲外國政府所有及控制,實施細則准許 SEC 禁止其股票交易或摘牌。換句 話說,不滿足條件的中概股將在三年內(從 2021 年開始)從美股退市。
HFCAA 通過後,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態度逐漸謹慎,2021 年 7 月後,市場上市熱情幾乎 跌至冰點。據 Wind 數據統計,截至 2021 年 12 月底,2021 年共有 40 家中概股企業在美股 市場上市(不包括 SPAC、OTC 上市),較 2020 年的 34 家略有增加。但 2021 年 7 月之後, 只有一家香港股東全資持股的創新藥企業聯拓生物登陸了納斯達克。
面對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日趨複雜的環境,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中共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要求加強中概股 監管,切實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公司風險及突發情況應對,推進相關監管制度體系建設;修 改國務院關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別規定,明確境內行業主管和監管部門 職責,加強跨部門監管協同。2021 年 12 月,中國證監會公布《國務院關于境內企業境外發 行證券和上市的管理規定(草案征求意見稿)》和《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備案管理辦法 (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證監會支持企業依法合規赴境外上市,赴境外上市將 全面進行備案制。隨著中國境外發行上市新規的落地,以及中美監管機關在審計底稿問題上 的合作意願與共識,相信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春天”很快會再次來臨。
1.2.2. 市場表現:股價持續低迷
根據 Wind 數據顯示,2021 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約 280 只,其中有 225 只在 2021 全年 累計出現了下跌,占比高達 80.3%;其中 134 只中概股的累計跌幅超過 50%,占比達 47.8%。 許多曾經的互聯網明星股全年表現不佳,如阿裏巴巴、拼多多、騰訊、美團、京東爲代表的 中資互聯網平台企業,2021 年全年市值分別縮水 2.06 萬億元人民幣、0.97 萬億人民幣元、 0.96 萬億元人民幣、0.32 萬元人民幣、0.20 萬億元人民幣,累計漲跌幅分別爲-48.96%、 -67.19%、-18.76%、-23.49%以及-20.28%。
1.2.3. 最新趨勢:回歸港股和 A 股熱情高漲
由于美國資本市場政策的不確定增加,2021 年以來很多原計劃赴美上市企業紛紛尋求登 陸香港市場或回歸 A 股市場以實現上市融資計劃。同樣的,已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也在尋 求到香港二次上市的機會。一方面,香港市場通過出台更爲寬松的政策,吸引中資企業回歸 香港。2021 年 12 月,“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制度咨詢總結發布,SPAC 上市新 機制已經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另一方面,國內的大力支持也是互聯網企業回歸港股 的一大動力。在 2022 年第十五屆亞洲金融論壇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表述證監會一直以來支 持符合條件的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融資,截至 2021 年底,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已達到 1222 家, 占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 47%。這爲內地企業全球配置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也爲全球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紅利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1.3. 行業新發展趨勢:金融元宇宙爆發
2021 年 10 月,社交媒體平台公司臉書(Facebook)宣布將公司名稱更改爲“元”(Meta, 取自 Neal Stephenson 撰寫的《雪崩》‘Snow Crash’一書中的網絡虛擬世界 Metaverse)。在 其推動下,“元宇宙”概念不斷滲透到各領域,國內如騰訊、阿裏巴巴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進場, 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躍躍欲試,積極探索金融元宇宙的應用模式,爲客戶提供更加優質便 捷的沉浸式金融服務體驗。金融行業在經曆了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去僞存真、金融科技時代的 科技探索後,對金融元宇宙的需求與渴望,使得 2021 年成爲金融元宇宙爆發的元年。金融元 宇宙時代也是繼 PC 金融觸網、金融線上化、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時代後,又一個全新的 時代。
1.3.1. 金融元宇宙定義:涵蓋衆多元素的融合概念
關于元宇宙的描述,大部分機構都將嶄新的技術和科技名詞整合在一起,如 NFT、區塊 鏈、AR/V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5G 網絡、感知設備、AI 技術等。可以說,每個機構、甚 至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關于元宇宙的定義。諸如清華大學沈陽教授團隊認爲,“元宇宙”是整合多 種新技術而産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騰訊認爲元宇宙是從互聯網進化到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個形態,即“全真互聯網”階段;德勤則認爲虛實相生是元宇宙的關鍵 特征,包括沉浸感、虛擬身份、數字資産、真實體驗、虛實互聯及完整社會系統。正是由于 不同類型的組織不斷參與和賦能,很多機構和個人都堅信,“元宇宙”是一個不斷發展、演變的 概念,不同參與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斷豐富著它的含義。
元宇宙混雜了多種的概念,同時又涵蓋了衆多的技術,雖然元宇宙的定義、概念和解釋 依然模糊不清,但作爲一個全新的、融合的産物,社會各界在元宇宙應用與展業方面,諸如 遊戲、社交、電商、文旅、通訊等産業,已經有不同方向、不同業務的探索與實踐。而作爲 依靠“信用”産生的,滿足不同社會主體對資金投放、交易和流轉需求的金融業,在經曆“去僞 存真”的互聯網金融階段後,在“金融科技”規劃的加持下,對全新的“元宇宙”階段有著極大的向 往。特別是加密數字貨幣、NFT 以及區塊鏈技術已經在金融業“方興未艾”多年。因此,通過“元 宇宙”概念並在這個基礎上搭建出的所謂“金融與萬物互聯虛擬世界”的金融元宇宙就呼之欲出。 關于金融與元宇宙的融合,我們認爲:金融元宇宙即將金融行業與元宇宙概念有機結合,通 過底層技術支撐、前端應用設備等實現信息流及現金流的快速交換,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 下,嵌入場景應用爲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沉浸式金融服務體驗。
1.3.2. 金融元宇宙生態:五層遞進構建完整系統
當前業內對于元宇宙尚無明確定義,相關技術進展及商業模式也並不成熟,金融機構如 何參與其中還在探索之中。但可以確定的是,元宇宙所帶來的邏輯架構與技術創新必然會對 金融發展産生重要影響,根據行業內對元宇宙的分類分層理解,我們嘗試對金融元宇宙生態 進行探索,將其分爲底層核心技術、前端應用設備、金融應用層、金融核心層以及頂層政策 支持五個方面。
金融元宇宙的核心是底層技術的的叠代與進步,其幾乎融合了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技 術、電子遊戲技術、網絡及運算技術、物聯網技術、交互技術等所有頂尖高新技術;金融前 端應用設備連接虛擬與現實,包括虛擬主機、VR/AR/XR 顯示器、智能可穿戴、觸覺、手勢、 聲控、神經設備、腦機接口等;元宇宙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涉及遊戲、娛樂、社交、辦 公、學習、金融、交易等衆多行業,在金融業中的應用也會越來越成熟,覆蓋銀行業、保險 業、證券業、基金業等各個細分行業;金融核心層主要是涉及元宇宙世界中金融交易的安全 問題,加快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推進 NFT 爲底層的數字資産的發行、交易和存儲等服務,保 證金融交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有效控制金融元宇宙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金融安全問題; 金融元宇宙的發展離不開頂層政策的支持,金融監管需要從現實世界拓展至虛擬世界,因此 相關監管部門應加強對于金融元宇宙的研究,出台金融元宇宙業務發展標准及業務規範,爲 元宇宙發展起到背書與指引作用,確保金融安全,賦能數字經濟規範發展。
1.3.3. 金融元宇宙實踐:初期階段的不同嘗試
目前金融元宇宙生態尚處于初期萌芽階段,在技術、場景、應用、政策方面都未成熟, 短期內金融機構對于元宇宙的布局以技術儲備和場景探索爲主,但長期來看,在全球數字化 轉型浪潮下,元宇宙有望帶動金融機構進行深層次的業務思考與服務升級。
2. 全球互聯網金融:科技巨頭市值新高與繁榮的 SPAC
2.1. 全球互聯網金融發展回顧:數字化提升 科技巨頭市值創新高
2.1.1. 數字貨幣:市場震蕩 單價屢創新高
2021 年,是比特幣誕生的第 13 年,也是比特幣作爲數字貨幣代表受到關注最高的一年。 首先是價格方面,受到全球市場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比特幣的價格開始從 2021 年初 29,000 美元上漲到 64,000 美元,後因政策等原因回落到 29,000 美元,年底又漲到 69,000 美元的曆 史新高。其次是海外機構的配置方面,3 月份,特斯拉高調宣布使用 15 億美金用于投資 BTC; 10月份,美國第一只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ProShares Bitcoin ETF登陸紐交所。 最後,是國內市場的全面封殺,3 月份,內蒙古在雙碳的指引下,全面關停轄區內虛擬貨幣 挖礦項目;5 月份,金融業三大協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 算協會)發布了《關于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提供虛擬貨幣交易服務涉嫌開展 非法金融活動;7 月份,國內衆多商業銀行宣布禁止銀行賬戶進行比特幣、萊特幣等的交易 資金充值及提現等活動;9 月份,央行等十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 炒作風險的通知》,對虛擬貨幣及其交易活動再次圍堵;10 月份,國內虛擬貨幣交易所掀起 清退潮,三家頭部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火幣、幣安、OKEx)官宣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2.1.2. 海外科技巨頭:FANNG+TN 市值創新高
2021 年以來,受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驅動,美股三大股指(道瓊斯指數累漲 18.92%, 標普 500 指數累漲 27.2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累漲 22.14%)均錄得兩位數漲幅。除了政策 因素外,海外大型科技巨頭公司在後疫情時代的強勁表現,也是持續推動美國股市連續上漲 的一 大原因。 “FANNG+TN”即蘋果( APPLE )、微 軟( MICROSOFT )、谷 歌母公 司 (ALPHABET-A)、亞馬遜(AMAZON)、臉書 Facebook 母公司(META)、特斯拉(TESLA) 以及英偉達(NVIDIA)這七家最著名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在 2021 年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股價 上漲、市值增加的情況。截止到 2021 年 12 月底,蘋果公司的市值排名最高,接近 3 萬億美 元,微軟次之,市值超過 2.5 萬億美元。英偉達、谷歌和特斯拉三家公司市值環比增長最快, 分別爲 56%、38%和 37%,七家公司的總市值合計 11.78 萬億美元。若以 2020 年全球 GDP 總值進行排名,這七家公司的總市值位列全球第三,僅次于美國的 20 萬億美元和中國的 15 萬億美元,遠超第四名日本的 5 萬億美元。
2.2. 海外 SPAC 模式:全面發展與繁榮
2021 年,海外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 市模式不管是在 IPO 上市企業數量和募資規模上,還是在全球各國交易所的引入情況上,均 呈現出繁榮發展的局面。(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2.1. 2021 年海外 SPAC 發展總述:創新高的一年
在去年的互聯網金融年度報告中,我們就詳細介紹了 SPAC 業務的基本概念、發展曆史、 設立流程等內容。進入 2021 年,SPAC 業務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關于 SPAC 業務,我 們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交所”)的定義和內容來描述。聯交所認爲, SPAC 是沒有經營業務的發行人,其成立的唯一目的是在預訂期間內就收購或業務合並與目 標公司進行交易,並達致把目標公司上市。
2.2.2. 2021 年交易所引入情況:紛紛布局
2021 年以來,歐洲、亞洲等金融中心交易所都在考慮放寬或新設 SPAC 上市機制。如英 國于 2021 年 8 月 10 日正式落地新的 SPAC 上市機制,以色列也已收到有意登陸特拉維夫股 市的 SPAC 上市申請,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則在研究後順利落地 SPAC 業務。
2.2.3. 香港地區 SPAC 業務:特色鮮明
2021 年 12 月初,港交所宣布在港股引入 SPAC 機制,成爲繼以色列和新加坡後第三個 落地 SPAC 的亞洲金融中心。與新加坡及美國相比,香港的 SPAC 的業務規則保持了其一貫 謹慎的風格,在投資者資格、發起人資格規定及上市規模等方面具有更嚴格規定。但 SPAC 業務依舊受到市場的歡迎,特別是 PE/VC 將其作爲上市與退出的最新選擇。自 2022 年 1 月 份落地以來,香港地區申請 SPAC 上市者絡繹不絕,截止到 2022 年 3 月初,已有 9 家遞交 上市申請。
可以看出,香港地區的 SPAC 發展現狀,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1)發起人:均爲行業代表/重要人物
除了明星 PE 爭先入局外,9 家香港地區的 SPAC 企業身後的是一衆明星資本人和行業 大咖,包括胡祖六和春華資本、衛哲和嘉禦資本、萊恩資本、泰欣資本基金、體操王子李甯、 香港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渣打銀行前大中華區主席曾璟璇等人。諸如,Interra 身後的春華 資本,已通過旗下多個美元及人民幣基金投資超過 70 家公司,曾投資過小鵬汽車、百勝中國 及阿裏巴巴。可以明確的是,今年應該會有更多知名 VC/PE 機構參與進來,SPAC 的優勢是 上市流程更簡單、耗時更短、成本更低,這些無疑將爲投資機構的已投項目提供全新的退出 路徑。
(2)保薦機構:中資券商表現不輸外資大行
根據 9 家 SPAC 項目保薦人統計,外資大行與中資機構表現平分秋色,外資券商 7 家、 中資券商 6 家,其中招銀國際和海通國際分別有 2 家 SPAC 業務,農銀國際和民銀資本各 1 家。隨著聯交所 SPAC 上市機制被越來越多的中資機構和券商所了解,預計在港的中資投行 勢必會大力開展相關業務。
(3)中概股 SPAC:首次登陸港交所
2022 年 2 月,由鼎珮資産管理、天境生物等聯合發起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 ——Vivere Lifesciences Acquisition Corp.正式向港交所遞交申請,這是第一家由中概股發起 的港股 SPAC。根據招股書顯示,Vivere Lifesciences 將更多聚焦中國或其他具有中國視角的 全球醫療健康行業的公司,尤其專注于從事生物科技、診斷、醫療專業設備、新型平台技術 及醫療健康相關科技、合成生物學以及 CXO 等領域。市場認爲,傳統資本機構特別是對美股 SPAC 更向往的中概股,也開始對港股 SPAC 産生興趣。
(4)SPAC 並購標的:新經濟産業
就 SPAC 並購目標來看,多數聚焦于 TMT、醫療健康等新經濟産業,其中有 5 家的並購 目標中涉及醫療健康和生物醫藥産業,其他還包括消費零售、高端制造、智能汽車技術、跨 境電商等。
3. 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分析:數字化與財富管理之爭
3.1. 傳統金融機構全面數字化競爭:數字場景化與金融科技化
3.1.1. 數字場景化:E-CNY 的時代來臨
2021 年,中國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即數字人民幣 E-CNY 已經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 成都、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等地和 2022 年北京冬奧會場景開展試點。 央行貨幣數字化潮流是全球各國央行今後的一致方向,也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通過 梳理,2021 年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呈現出幾個明顯的特點:
(1)體量與發展前景較大。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2022 年 1 月中國流通中的現金(M0) 余額高達 10.61 萬億,創曆史新高,雖然在 2 月份余額有所下降,但依舊保持在相對高位。 E-CNY 作爲替代現金的一種手段,具有比現金更爲便利、安全的交易方式。2021 年 7 月, 央行發布的《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中提到,2019 年中國支付日記賬顯調查,手機支付交易筆數、金額占比分別爲 66%和 59%,現金交易筆數、金額分別爲 23%和 16%, 銀行卡交易筆數、金額分別爲 7%和 23%,顯然,通過手機開展 E-CNY 的線上化和數字化支 付條件已經具備。
(2)場景化使用更多。2021 年底,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 808.51 萬個,累計開立 個人錢包 2.61 億個,交易金額 875.65 億元,相比 2021 年 6 月份,無論是在錢包使用人數和 試點使用場景方面,2021 年的 E-CNY 在場景化普及率和覆蓋面都有顯著提升。作爲數字經 濟的基礎,數字人民幣 E-CNY 在 2021 年的場景化使用,以及社會對現金 M0 以及線上支付 的雙重需求,將加速全面的 E-CNY 時代到來。
3.1.2. 金融科技化:銀行、證券和保險的新一輪比拼
(1)銀行金融科技:監管政策持續護航
2021 年以來,我國監管部門針對銀行業金融科技發展發布了諸如《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支 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指導意見》、《銀行保險機構信息科技外包風險監管辦法》、《金融科 技發展規劃(2022-2025 年)》、《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金融標准化“十 四五”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和文件。特別是 2021 年 12 月 31 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 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 年)》明確到 2025 年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願景、原則和重點任 務,對于銀行爲代表的金融行業科技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轉型方向和具體任務。
(2)證券金融科技:三種方式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2019 年 6 月 1 日起實施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信息技術管理辦法》,允許證券基金經營 機構設立信息技術專業子公司,隨後券商紛紛加入科技子公司設立大軍。截止 2022 年 3 月,已經有天風證券、山西證券、中金公司等紛紛開設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合資金融科技子公司。 目前,券商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共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證券公司與互聯網科技公司合作 設立合資技術公司,代表是 2020 年中金公司與騰訊合資設立的深圳金騰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第二種是證券公司獨自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代表是 2020 年山西證券設立的山證科技(深圳) 有限公司;第三種模式是券商收購金融科技相關公司,代表是 2022 年 2 月,華林證券以 2000 萬元的價格擬受讓海豚股票 App 運營主體北京文星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100%股權,並申請將 其備案爲信息技術專業子公司。
(3)保險金融科技:新的科技賽道
2021 年底,保險行業的《保險科技“十四五”發展規劃》正式公布,其中提到:保險行業 在 2020 年信息科技投入 351 億元,信息技術人員超 2.6 萬人,未來保險行業線上化率要超 90%。發力保險金融科技,重視信息化集合運行成爲行業共識。因此,從 2021 年以來,保險 公司在金融科技的新競爭賽道全部聚焦在設立保險金融科技子公司。到了2022年2月,人保、 太平、太保等頭部保險公司紛紛宣布設立保險信息技術/科技子公司。這些子公司的主業也從 銷售渠道逐漸延伸到了技術支持,從綜合科技平台到專攻細分領域科技等。
3.2. 基于互聯網開展金融業務:財富管理戰場大比拼
3.2.1. 大財富:公募基金代銷百強爭霸
2021 年 5 月,中國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首次公布了 2021 年一季度公募基 金銷售的保有規模前 100 名(以下簡稱“公募基金銷售百強榜”),中基協公布的公募基金銷售 百強榜分爲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以下簡稱“權益類公募基金”)和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兩種, 銷售機構主要爲銀行、證券、保險、第三方銷售機構以及基金代銷子公司五大類。到 2022 年 1 月,中基協公布了 2021 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銷售百強榜。至此,2021 年全年以公募基 金産品代銷爲主的大財富機構生態圖最終展現。
首先,從公募基金銷售百強榜整體數據來看。2021 年,百強代銷機構的權益類公募基金 和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的增長幅度均在 2 位數以上。其中,權益類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從 1 季 度的 5.42 萬億元增加到 4 季度的 6.46 萬億元,增幅達 18.99%。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 1 季度 的 6.51 萬億元增加到 4 季度的 8.32 萬億元,增幅達 27.8%。五大類銷售機構占比中,券商 上榜的數量最多,2021 年全年在 50 家上下浮動;銀行次之,大約在 30 家左右;代銷機構數 量穩定在 16-18 家;保險和基金代銷子的數據均在 2-3 家。
其次,從五大類機構的市場格局來看。銀行雖然數量不及券商多,但在銷售保有量上占 據公募基金銷售的主導地位,第三方代銷借助互聯網優勢,發展速度最快,券商雖排名第三 名,但未來發展可期。根據中基協的數據顯示,2021 年第四季度銀行保有權益類公募基金規 模 37861 億元,環比增長 4%,市場占有率高達 58.6%;非貨幣公募基金保有規模 43952 億 元,環比增長 5.75%,市占率 52.79%,領先其他類型機構。第三方代銷機構規模次于銀行, 機構數量雖然不及銀行和證券公司多,但由于大部分三方爲互聯網平台,借助線上化渠道以 及營運,整體來看第三方代銷保有量增長最快。排名第三的是證券公司,數據顯示 2021 年第 四季度,46 家券商 2021 年保有權益公募基金規模達 9392 億元,市占率 14.54%,環比下滑 0.36%;非貨幣公募基金保有規模 10157 億元,市占率 12.2%,環比增長 0.75%。雖然整體 規模和增速不及銀行和三方,但是 2021 年以來,衆多證券公司開啓了財富管理轉型之路,借 助旗下的資管業務牌照和公募基金業務資格,特別是近期券商結算模式的便利性更加凸顯, 以及證券公司的網點紛紛轉型産品化,可以說未來證券公司將成爲市場上最大的財富管理銷 售黑馬。
最後,從龍頭機構來看,公募基金銷售百強榜龍頭基本穩定。根據中基協的數據顯示, 2021 年一季度到四季度公募基金銷售百強榜前十名的機構沒有變化,只是排名順序不斷微調。 以權益類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爲代表,2021 年,前十名銀行占據 8 席,互聯網三方代銷平台 2 席,但從增長來看,2021Q4-Q3 的增幅天天基金、螞蟻基金排名靠前。其中,天天基金無論 是在排名增長變化、還是保有規模增長幅度,均在前十中排名第一。總之,前十名機構整體 優勢依舊明顯,頭部地位日趨鞏固。
3.2.2. 大資管:買方投顧的全面放開與新特征
2021 年,大資管機構紛紛發力“投顧業務”,爭奪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 點(以下簡稱“買方投顧業務”),多家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的買方投顧業務獲准展業。 第一批買方投顧業務資格于 2019 年 10 月、12 月以及 2020 年 2 月下發,彼時僅有 18 家機構獲批。2021 年監管放開並放快了買方投顧業務資格的申請步伐,2021 年 3 月,多家 資管機構申請買方投顧業務資格;3 月底,部分機構收到證監會的《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 方案核心要素表》;從 4 月開始,大部分機構開始向監管部門答辯申請;2021 年 6 月 25 日, 第二批買方投顧業務資格正式獲批。截止到 2022 年 3 月,全市場有 60 家資管機構獲得買方 投顧業務資格。
僅 2021 年一年,就有 42 家資管機構獲得買方投顧業務資格,遠超 2019 年的 8 家和 2020 年的 10 家,可以說,2021 年資産管理行業正式邁入“投顧時代”,基金投顧市場百花齊放,基 金投資正從“賣方模式”逐漸向“買方投顧”轉型。2021 年,買方投顧爲代表的大資管行業具有 以下特點:
首先,買方投顧業務監管體系逐步完善。2021 年,除了監管放開買方投顧業務資格外, 監管層還對基金投顧業務出台了包括《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數據交換技術接 口規範(試行)》、《關于規範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服 務業績及客戶資産展示指引(征求意見稿)》、《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服務協議內容與 格式指引(征求意見稿)》及《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服務風險揭示書內容與格式指 引(征求意見稿)》等多項政策。2021 年 11 月份,上海、北京證監局還對基金投顧業務進行 了一定約束,發布了《關于規範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將基金組合産品也納入了基金投 顧業務範疇,對基金投顧監管體系做出進一步補充。
其次,買方投顧業務群體年輕化與線上化特點明顯。根據國泰君安基金的數據顯示,參 與國泰君安證券買方投顧業務“君享投”的客戶群體中,80 後投資者占比 35.8%,90 後投資者 占比 22.9%,70 後投資者占比 21.5%,60 後投資者占比 13.5%,其他投資者占比 6.3%。尤 其是年齡集中在 25-35 歲(80 後和 90 後)的這些“千禧一代”客戶群體,他們的成長與中國互 聯網、計算機發展相結合,使得“線上化”、“智能化”成爲買方投顧業務的一個明顯的特點。
最後,買方投顧業務當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未來發展前景巨大。根據畢馬威和先鋒 領航投顧發布的《中國基金投顧藍皮書 2022》顯示,從投資者參與買方投顧業務的可投資産 來說,10 萬-50 萬可投資人群占比達 70%,但其投資在基金投顧中的比例卻很低,普遍持有 基金投顧産品的規模 1000-10000 元區間(62.4%),與海外市場相比,當前中國的買方投顧 業務處于投資者“試水”的初期階段,未來發展前景巨大。
3.2.3. 大銷售:大 V 帶貨嚴監管
2021 年,通過大 V 進行金融産品帶貨或者流量引入成爲監管關注的重點。2021 年 11 月 初,北京,上海和廣州證監局紛紛發布《關于規範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 不具有基金投顧業務資格的機構不得提供基金投資組合策略投資建議,不得提供基金組合中 具體基金構成比例建議,不得展示基金組合的業績,不得提供調倉建議。2021 年 11 月底, 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向證券公司下發了《機構監管通報》,對證券公司和“大 V”合作開 展網絡直播、客戶引流等活動進行了規範,明確了相應的監管要求。2021 年 12 月,人民銀 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網信辦、外彙局、知識産權局七部委聯合發 文《金融産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了金融産品網絡銷售業務的範圍, 並明確各方責任,對金融産品網絡營銷行爲進行約束。至此,金融機構開展大 V 合作進行金 融産品銷售的市場迎來了大變局,多數互聯網平台和大 V 忙整改。
但總之,隨著監管部門的進一步約束,“大 V”引流開戶、“大 V”帶貨金融産品公募基金的 傳統模式將會改變,部分金融機構從“私域流量”轉向“公域流量”,開始培養自己的 KOL 以及“大 V”,諸如在今日頭條、同花順等 APP 和電腦軟件中,我們已經看到了衆多金融機構自己培養 的投顧專家和 KOL,諸如萬聯證券、長城證券等證券公司投顧團隊入駐了同花順投顧平台, 申萬宏源 2021 年共有百余位投顧參與今日頭條的內容服務工作。2021 年一場財富管理行業 的銷售、投顧、服務以及投研的全面升級競爭,也逐漸成爲行業關注的焦點。
4. 總結與展望:元宇宙的期待與互金發展的綠燈
4.1. 金融元宇宙:重視之下的漸行漸近
4.1.1. 金融元宇宙的業務探索:銀證保推進的下一步方向
目前金融機構紛紛探索如何通過元宇宙爲客戶提供優質金融服務,促進數字金融市場發 展,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加入進來,探索元宇宙背景下金融業務新模式,用數字化 的方式重構全球金融基礎設施,消除不必要的金融中介,讓每個人都能低成本、高效率的使 用數字金融服務,真正實現全球普惠。我們從銀行、保險、證券業三個方面展開思考:
(1)銀行業元宇宙:利用業務和場景快速切入
銀行是探究金融元宇宙最爲積極的金融機構。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傳統互聯網機構對支 付領域的沖擊較大,急需通過新技術新概念獲得發展,另一方面,銀行在技術積累和資金支 持方面有較大的實力,可以利用業務和場景多元化快速切入元宇宙領域。具體來看,可從以 下幾方面進行探索:第一,銀行可以作爲參與者加入元宇宙,幫助實現虛擬世界資金流通, 連接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對銀行本身而言,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大量客戶,增加收入。 第二,商業銀行可借助元宇宙,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將線下業務和服務加速實現線上化、 移動化,如可以設置虛擬分支機構,爲員工提供遠程辦公環境,加大對于虛擬數字人等産品 的投入與推廣,爲客戶提供全天候、定制化的虛擬金融服務,增加客戶黏性。第三、KYC 是 銀行營銷與風控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能夠在元宇宙中對企業、個人的數字孿生進行盡職 調查,可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精准性也會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作爲信用中介面臨的 信息不對稱問題將得到極大緩解。(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保險業元宇宙:金融元宇宙投保與理賠
元宇宙背景下,爲保險業的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第一,元宇 宙發展必然能夠爲保險機構帶來更多的業務增量,整個元宇宙産業鏈從下至上的發展以及元 宇宙中涉及的數字資産、交易、生活等方方面面將産生巨大的金融保險需求,刺激其創新更 多的保險産品,比如,爲虛擬形象提供人身保險,爲數字資産提供財産保險等。第二,保險 機構應加快推進科技賦能,借助元宇宙拓展保險業務數字化經營場景,推進智慧保險進一步 發展,實現沉浸式、場景化營銷,如開發線上虛擬保險營銷員,爲客戶提供“咨詢、投保、理 賠”等全流程線上服務,以專業素養、貼心服務、快捷高效獲得客戶的信任與支持,打造專屬 品牌。第三,複雜的理賠認定及賠償環節將變得簡易,通過先進技術設備,模擬出險事故過 程及場景,迅速掌握事件始末,進行傷情鑒定、責任認定等,此外保險公司還可根據模擬場 景對風險進行精准預測,指導保險産品定價,調節承保費率。
(3)證券業元宇宙:交易之外的服務
對于證券業而言,應當抓住元宇宙發展所帶來的創新機遇,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優化 業務流程,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提高服務效率和安全性,從證券業各條業務線來設想其未 來應用場景,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在投顧業務方面,通過可視化應用場景,重構客戶互動 模式,可以爲客戶提供實時模擬看盤、研究觀點透視等服務,線上線下數字孿生讓客戶能夠 快速掌握投資標的背後的産業鏈,梳理投資邏輯;此外,通過對客戶身份、資産情況、背景 等精准識別與分析,定位其風險承受能力,定制專屬投顧服務。在投行業務方面,通過企業 在元宇宙中的數字孿生,梳理上下遊産業,節省現場盡職調查的成本與時間,大幅度提升工 作效率,增強客戶透明度,規避因盡調不充分、企業刻意隱瞞等而引發的風險問題。同樣在 研究業務方面,不受物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對行業及企業的調研也會更加清晰快捷。
4.1.2. 金融元宇宙的發展階段:三階段遞進發展
(1)初步探索階段(2021-2030 年):數字化與虛擬化爲核心
這一階段的元宇宙發展仍然以社交與娛樂先行,賦能遊戲、社交、內容等娛樂領域,給 予用戶沉浸式的社交與娛樂體驗。金融元宇宙方面,諸多金融業務被數字化、場景化,銀行 等金融機構積極擁抱元宇宙概念,虛擬數字人、智能線上投顧等元宇宙應用場景初具雛形, 我們預測這一階段關于金融元宇宙的探索,仍然以借助元宇宙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爲主,將 部分獲客活動、營銷活動等轉入元宇宙中進行,開發更多的應用場景,給予顧客沉浸式的金 融服務體驗。
(2)滲透階段(2030-2050 年):體驗化與革新化爲核心
隨著技術及設備的不斷發展與創新,虛擬與現實的邊界逐漸模糊,元宇宙將成爲社會生 活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金融業務與元宇宙的融合度將進一步提升,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趨于完善,數字資産發展成熟,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經濟系統被 打通。
(3)終極階段(2050 年以後):全面化與融合化爲核心
元宇宙的終極形態就是無感覺、無意識的虛擬真實體現,這一點與全真互聯網概念較爲 相似,元宇宙成爲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助推動力迹象逐漸清晰,聯通萬物的數字宇宙成爲第二 世界,虛擬世界映襯現實世界又獨立于現實世界,二者不分邊界,形成經濟、法律系統都較 爲完善成熟的數字文明。此時金融與元宇宙的融合度達到 100%,金融用戶基數飛躍式提升, 經濟系統被重構,頂層監管政策完備,金融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4.1.3. 金融元宇宙的監管關注:引導與政策發布
在資本熱炒的階段下,目前社會上很容易將金融元宇宙與數字貨幣泡沫炒作、新型割韭 菜行爲結合在一起。一些互聯網公司也開始轉型做相關元宇宙概念噱頭,部分媒體和機構甚 至認爲,金融元宇宙就是下一個互聯網金融泡沫與 P2P。對此,我們看到各國監管發布了相 關的防範性提示,在 2022 年 2 月,國內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的《關于防範 以“元宇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指出,近期存在一些不法分子蹭熱點,以“元宇宙 投資項目”“元宇宙鏈遊”等名目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海外的韓國 金融監督局在年度工作計劃中宣布將加強對 NFT 和元宇宙的監管。
4.2. 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展望
4.2.1. 未來發展:互聯網金融的紅燈與綠燈
2021 年以來,互聯網企業在金融業務面臨的問題不止是監管強管理的問題,而是最起碼 的生存與發展問題。這一年不僅僅有 2021 年 4 月金融管理部門聯合約談部分從事金融業務的 網絡平台企業,有一些互聯網平台企業剝離了金融相關業務,如 2021 年底,字節跳動出售旗 下證券相關業務;還有一些互聯網平台企業旗下的金融機構遭到了處罰,如阿裏巴巴旗下的 民營銀行網商銀行,由于各種問題去年遭到了千萬級別的處罰。此外,還有對互聯網平台企 業的金融牌照進行統一監管,設立金控公司的要求,諸如 2021 年初,監管部門就要求阿裏巴 巴將旗下的金融公司納入到金控平台管控,2022 年初,有媒體報道稱與對螞蟻金服的要求類 似,騰訊需要將其銀行、證券、保險和信用評分服務合並到一個金融控股公司。總之,中國 有關監管部門出台了一系列促進平台經濟規範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主要目的是規制壟斷行爲, 保護中小企業權益和數據安全、個人信息安全,消滅金融監管真空,營造公平、高效、有序 的市場競爭環境,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4.2.2. 轉型升級:從消費領域到産業領域的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未來也有一次服務對象升級的過程,也就是從 To C 向 To B 轉變。2021 年, 在政策的引導下轉向,産業互聯網,成爲中國互聯網行業從“虛”向“實”的轉變信號。 前期,消費領域的互聯網金融過多的關注在個人投資者的信貸、消費、證券以及支付等 金融需求,往往容易造成個人杠杆率提升,個人金融業務無限擴張的趨勢,並不能體現互聯 網金融的全面性。進入 2022 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 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甯夏啓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 了 10 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8 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和 10 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完成批複,“東 數西算”工程正式啓動,産業領域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隨著需求而來。
“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啓動實施後,每年將投資額超 4000 億,各地發布重大項目投資清單 數額已經超過 25 萬億元。阿裏巴巴、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等互聯網企業,無論是在雲服務、 還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都已經有了中長期規劃。特別是當前的金融企業,尤其是證券公 司、銀行、基金以及其他中小金融機構,對雲計算、對大數據服務以及 AI 的需求較大,“東數 西算”將成爲今後互聯網平台企業開拓産業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産業領域的互聯網金融 已經成爲數字經濟的一個重大領域,而最快轉型到産業領域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今後一定會 成爲數字經濟與産業發展的融合代表,實現新一輪的大發展。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