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汽車文化原創]
如今“跨界”越來越流行,明星跨界做餐飲風生水起,可口可樂跨界做服裝搖身一變成潮牌,故宮推出化妝品引領國潮等等,證明了幹掉你的不一定是同行,有可能是跨界。汽車行業作爲消費第二大市場,也吸引了一大批財大氣粗的土豪企業垂涎。而就在剛剛開幕的CES展上SONY(索尼)“突然”就發布了Vision-S概念車,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那個做電視、音響、相機、的那個SONY,這一下子就炸開了鍋,讓之前大張旗鼓要造車的企業又下子回到了我們視線中,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當年都有哪些企業要跨界造車,如今它們還好嗎。
索尼沒說的,由我來告訴你!解析Vision-S概念車
SONY——Vision-S概念車
在這個各種泄漏滿天飛的年代,SONY能在CES前把Vision-S這麽大一輛概念車藏得密不透風,不得不說還真是難爲SONY。而在真正進入這款産品,並對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後,我們很清楚地感受到了SONY向整個汽車行業傳遞的信號,那就是“我們可以做出很酷的東西,車廠大佬們快點來找我們合作吧”。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Vision-S,顯然並非是爲公共路段所設計。按照SONY的說法,這個概念計劃的下一個開發階段,將會以如何將自駕系統、安全功能和車載娛樂融入現實世界爲主要目標。Vision-S的自駕等級是Level 2。不過SONY的團隊已經在朝著更高的等級努力。
但話雖如此,Vision-S外觀給人的第一感覺其實並沒有脫離目前的現實太遠,它看上去並沒有跟Tesla的電動車差很多。從上到下最有科技感的地方,可能就是車內前方的橫條大屏幕了。
據工程負責人小川先生介紹,SONY的團隊其實在Vision-S的內部花了不少功夫,因爲這是最能體現SONY所擅長領域的地方。Sony的想法並不是要勝過車廠,Vision-S去到CES舞台上是爲了展示技術、軟件這些在一般車上很容易被忽視的東西。比如說車載娛樂,這是Sony很熟悉的部分。
在Vision-S上你除了能看到前面所說的大尺寸屏幕,還能體驗到裝在每個座椅頭枕內的360 Reality Audio音響。即便是在CES展場這樣嘈雜的地方,這套系統依然能給車內的人提供非常不錯的聆聽體驗。而這之中所用到的硬件和技術都屬于SONY,他們完全可以授權、銷售給感興趣的車廠。
安全方面,全車布置了33個傳感器,可以利用支持HDR的高分辨率CMOS圖像傳感器(用于路面、物體偵測、色彩識別)、固態LiDAR(日間、夜間視覺和物體探測)和ToF感測器(用于辨別車內外人、物)爲整車提供360度的全方位保護。其中的ToF還能用于車內空間的感知,這也能有助于360 Reality Audio實現更好的效果。加上SONY自己開發的系統UI,一切都是相輔相成,做爲成套的解決方案完整性還是相當高的。
總而言之,Vision-S這次在CES的驚豔亮相,多半已經幫Sony吸引到了足夠的目光。這裏面包括你我,相信也包括各家車廠。接下來就看哪個品牌,會率先選擇跟Sony一起邁向汽車發展的新未來了。
蘋果——“泰坦計劃”
SONY發布的Vision-S概念車這兩天刷屏了整個汽車圈和數碼圈,而作爲智能手機市場開拓者之一的蘋果自然也不能拖後腿,早在2014年,蘋果就成立了造車小組“泰坦計劃”,並雇傭了超過1000名員工進行電動汽車的研發。但蘋果的造車之路並不順利,甚至可以說是“一波好幾折”。
2015年,蘋果花重金從谷歌、奔馳、特斯拉等汽車企業中挖了不少汽車安全系統、傳動系統等領域的高管。到2016年,蘋果汽車研發團隊已經集結了5000多名工程師,已頗具規模。而就在業內外都開始期盼蘋果汽車落地時,“泰坦計劃”的負責人史蒂夫·紮德斯基(Steve Zadesky)退出了該項目,之前已經從蘋果退休的前蘋果高管鮑勃·曼斯菲爾德(Bob Mansfield)重返公司領導電動車團隊,蘋果造車計劃重心開始向自動駕駛技術上偏移。
而最近,美國專利商標局又授予蘋果43項新專利,其中就有一項專利涉及自動駕駛汽車導航系統(ANS)。蘋果此前就申請過一系列與自動駕駛相關的專利,包括手勢識別、汽車控制等諸多方面。未來,它能否實現汽車産品和汽車行業的顛覆,值得期待。
戴森
除了數碼電子行業,家電行業也沒有放棄過造車的念頭,以吹風機、吸塵器、電風扇等聞名的家電巨頭戴森早在2016年就一直秘密研發電動汽車項目,在2018年10月,戴森公司宣布在新加坡工廠生産新車,還計劃在英國投資2億英鎊用于建設電動汽車測試軌道。當時預測將于今年完成首批汽車,2021年正式下線。
不過戴森突然造車並不是詹姆斯·戴森的一時興起,據說他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關注汽車尾氣排放的問題,他還曾寫過一篇分析柴油車尾氣導致老鼠死亡的學術報告,但是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多年來,戴森在開發吹風機、電風扇和空氣淨化器等産品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技術經驗,詹姆斯認爲,他們可以把這些技術通過電動汽車整合起來,從源頭上解決尾氣問題。
但這一設想並未成爲現實,2019年10月11日,戴森公司創始人詹姆斯·戴森向公司全體員工發送郵件並宣布,該公司已經取消了電動汽車制造項目。戴森表示不是因爲産品或團隊出現問題才放棄電動汽車業務,而是因爲該産品“在商業上不可行”。同時戴森表示,公司試圖出售電動汽車項目,但沒有找到合適的買家。
雖然放棄整車開發,但戴森公司未來將投入精力用于開發固態電池、傳感器、視覺系統、機器人技術、機器人學習和AI開發等方面。並在馬姆斯伯裏、哈拉文頓、新加坡和其他全球地點擴展業務。
編輯點評:蘋果造車、戴森造車、SONY造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踏上跨界造車的路程,但汽車是一個資金密集、産業鏈長,投資回報率周期也更長的産業,可以說造車就是一場馬拉松。即使這些跨界造車的金主們“財大氣粗”,但造車不是玩票的遊戲,能否能跑完這場馬拉松,除了錢,還需要從業者有一顆踏實肯幹的心和一種耐得住寂寞的研發態度。
精彩內容回顧:
今天是愚人節?索尼發布Vision-S概念車
更像“遙控手柄” 蘋果發自動駕駛專利
一頓操作猛如虎 定睛一看戴森在原地杵
一汽-大衆奧迪 奧迪Q5L
請輸入少于17字的頁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