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滿大街都是燃脂廣告,在各式減肥瘦身法的開發創新上也層出不窮,但日本的確是世界上肥胖率最低的發達國家。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3年發表的最新報告,日本人的肥胖率只有4.5%。另一份研究報告則指出,日本男性的平均BMI爲23.3,女性則是21.7。
日本人“瘦且長壽”的原因,歸結爲他們“稻米加魚類”的日常飲食構成。因爲重視食材的“原味”,日本人在日常食物烹饪中,油膩和辛辣的調味品用得非常少。日本四條流的第四代傳人四條隆彥在《日本料理做法》中稱:“日本料理有一條原則,即其美味不能超過材料原有的滋味。”
學者原田信男在《日本料理的社會史》中,把“和食”定義爲:一般是指生魚片或烤魚、煮魚,再加上冷豆腐、煮菜這樣的模式,醬油極受重視,一般的搭配方式是米飯配大醬湯和腌菜,再加上小菜。豬排飯、烤肉、漢堡肉餅等,才剛加入和式套餐不久,加上蘿蔔泥蘸醬油吃。以海産爲主的日本人,平時很少吃獸肉,吃牛肉的風氣也是明治維新以後才開始的,據說,有些保守的京都人至今不習慣肉腥。
餐桌禮儀也是日本的“瘦因”之一。以懷石料理爲代表的傳統日本料理,偏愛以很小的碗碟做容器,食物的分量都很少。有位新加坡華僑對日本華裔作家陳舜臣講過一個故事:“生意夥伴請我去了料理亭,那到底是不是吃東西的地方啊?至少我就沒吃好。漂亮的盤子裏盛有少得可憐的食物,這也就算了,那裏根本不是吃東西的地方。讓人一直緊張,太幹淨了,我老擔心灑一滴湯,滴一滴酒。”陳舜臣不由得感歎:“在中國吃飯,最後肯定是酒灑了,飯桌亂了,大家都捧著肚子心滿意足的景象。”
近年來,日本社會有一個新觀點:下層人士才發胖。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稱:“‘下層’的特征是缺乏自律性,凡事懶散,他們懶得出去買東西,也懶得自己動手做飯,天天吃快餐或者便利店買的便當。甚至有人懶得在餐桌上用筷子吃飯,于是一手玩著電腦、手機,另一只手打開買來的面包、飯團等直接塞進嘴裏。更有一些人嫌一切都太麻煩了,幹脆不吃飯了,專門吃高熱量、低營養的零食,吃多少也不飽,結果不停吃成肥豬一樣。”
這就是說,有知識、懂得克制的人,通常會保持健康的飲食生活以及正常的身材。如三浦展所說:“如果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是個胖子,選民是絕對不會支持他的改革方案的,反而一定會揶揄說:‘先改革你自己的身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