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泛濫的信息已將我們淹沒——我們經常找不到車鑰匙、誤了約會,常常感覺筋疲力盡,但生活卻混亂低效。過量的信息輸入,給我們帶來了龐大的精神損耗和負擔,這些信息不斷搶奪我們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産生認知功能障礙,頻頻做出錯誤決策。
那麽,要如何讓自己每天不只是被所見所聞牽著走,而把重要時間集中在創意和思考上?如何在信息失控時代,在工作和生活中重獲一種掌控感?
人類大腦進化的速度,遠遠跟不上信息爆炸的速度,但若能將充塞在我們腦中的信息取出,讓它外部化,或者對信息分類或形成組塊,就可以重新組織並加以管理,從而卸下腦中負擔、讓頭腦再次高效運轉!
今天,我們爲大家推薦丹尼爾·列維汀的書籍《有序:關于心智效率的認知科學》,這本書是從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結合注意力、記憶分類等神經理論,爲我們提出解藥。作者認爲,在信息過載的時代,不是避開衆多信息,而是重新組織我們的大腦!
一個“有序”的大腦,才可以幫助你做時間管理、人際管理,在家庭生活和公司行爲上做出正確、合理的決策。
那麽下面我們將這本書分爲如何進行有效信息分類、如何進行時間管理,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教導孩子這三方面爲大家進行詳細的講解。
第一部分:如何進行有效分類
在如今的信息時代,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龐大信息量。正如波音公司前科學家、《紐約時報》作家丹尼斯·奧弗比所說,這一信息流中包含“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信息——我們應該在哪兒購物、應該買什麽,我們正在何處——我們的經濟,甚至叫不出名字的無數的生物基因組信息,擁有數不清星系的銀河,新加坡的交通堵塞情況,火星上的天氣情況”。這些信息“通過越來越大的電腦,以越來越快的翻滾速度,到達我們每個人的指尖,這是擁有比阿波羅任務控制器更大處理能力的設備”。
信息科學家將這一切進行了量化:2011年,美國人每天所接收的信息量爲1986年的5倍——相當于175份報紙的總和。除去我們的工作時間,閑暇時我們每天都會處理34千兆字節或10萬個單詞。如今全球有21274家電視台,每天生産的原創節目時長達85000小時,如果我們平均每天收看5小時的電視節目,那就相當于20千兆字節的音頻視頻圖像。這還不包括YouTube(世界上最大的視頻網站)——該網站每小時上傳6000小時的視頻。那麽電腦遊戲呢?它所包含的字節比其他所有媒介(包括DVD、電視、書籍、雜志以及互聯網)加起來的總量都大。僅僅是組織我們自己的媒介和電子文檔都已經極爲困難了。我們每個人的電腦中都存儲有相當于100萬本書的信息量,這還不包括手機以及信用卡背面磁條中所包含的信息。
大腦擁有處理我們所接收的信息的能力,但這是有代價的。我們很難將重要的信息從瑣碎的信息中分離出來,處理所有信息會讓我們疲憊不堪。神經元是會産生新陳代謝的活性細胞,它們的存在需要氧氣與葡萄糖,工作非常努力時,我們會感到疲勞。我們在微信讀到的每一條消息更新、收到的每一條微博或者來自朋友的每一條短信,都在與你大腦中思考的其他重要事情爭奪資源,比如,如何投資你的存款,是買股票還是債券,應該將護照放在哪裏。
並且人類天生就喜歡知識,尤其是那些來自感覺器官的知識。我們天生就會將結構加于感觀知識之上,用這種方式轉變它,從不同角度審視它,嘗試讓其適應多個神經框架。這就是人類學習的本質。
作者認爲我們天生就會將結構加于世界之上。不同文化群體都會一致地進行某種生物分類(植物與動物),這進一步證明了這種結構的天生性。所有的語言與文化,互不幹擾地想出了相似的命名原則,都對分類擁有強烈的內在傾向。例如,每種語言都對植物與動物名稱有著兩級分類。在英語中,我們有杉樹(統稱),也有道格拉斯冷杉(專稱);有鲑魚,然後有紅鲑魚;我們有啄木鳥,然後有橡樹啄木鳥。對知識的渴望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根源。它可以幹擾我們,也可以讓我們終生保持對學習與理解的渴望。有些學習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有些卻只會幹擾我們。作者認爲成功人士都擅長排除幹擾信息,對有用的信息進行歸類。
例如作者曾經爲成功的商人埃德蒙·利特菲爾德當過幾年的秘書。他是猶他國際的首席執行官。當作者當他的秘書時,他還擔任通用電氣、克萊斯勒、富國銀行、德爾蒙特以及惠普公司的董事。他擁有極其非凡的智力與商業頭腦,最重要的是,他還是一個謙和及虛心的人。當作者與他政治意見不一致時,他會尊重反對意見,並試圖保持基于事實而非猜測來探討問題。他教會作者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他的郵件分成4類:
第一、需要立即處理的事情。這包括他的辦公室或商業夥伴寄來的信件、票據、法律文件等。隨後,他又將這些事情分成了需要今天處理的與可以最近幾天處理的兩類。
第二、重要但不需要立即處理的事情。我們將這些稱爲“擱置事件”。這些可能包括需要審查的投資報告,他想閱讀的書籍,汽車保養定期提醒,未來很多天後即將舉辦的聚會的邀請函,等等。
第三、不重要、不需要立即處理,但仍需要保留的東西。這些大多數爲産品目錄、節日卡片、雜志。
第四、需要丟棄的東西。埃德蒙會定期浏覽這些分類,並重新分類。其他人可能有精細的系統,也有粗糙的系統。成功人士只有兩個分類系統:需要保留的東西;需要丟棄的東西。
書中認爲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對埃德蒙的分類進行再分類,例如愛好類、家電類等。這些分類的對象可能是桌上的一大堆文件,也可能是文件櫃或電腦中的一大堆文件。有效分類是確保自己不被幹擾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創造高效率,包括實際效率和智力效率。一旦確定了優先等級再開始工作,你會知道正在從事的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效率將會很高。其他事情都可以再等等——你可以集中精力,而不需要擔心會遺忘什麽事情。
有效分類之所以這麽高效,有著深層次的簡單原因。它能將大腦組織負擔轉移到外部世界,這是有組織的大腦最基本的原則,能夠防止我們遺忘事情、丟失物品。如果我們能夠將某些程序從大腦中移除,將其裝進物理世界中,那麽將能避免很多錯誤。這並不是由于大腦存在著某些局限——相反,這是由于大腦記憶存儲的自然特征:記憶處理很容易被其他類似事件幹、混淆。有效分類是利用外部物理世界組織我們頭腦的方式之一。我們需要的信息是物理存在的一堆,而不是大腦中的那一堆。
所以說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我們想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拿回掌控權,就必須要有效利用大腦運轉原理並進行有效的分類,讓我們得以在這個充斥著車鑰匙、電話以及無數雜事的世界裏省去很多無謂的尋找,充分利用時間。
第二部分: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注意力失控時代,時間管理成了幾乎每個人的痛點。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依靠時鍾生活。我們按照一天24小時,起床、工作、睡覺等,來組織自己的時間。如果我們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那麽在生活和工作中就會變得更有效率。
首先,想要高效管理時間,作者認爲應該建立一個系統,這個系統能幫你專注于眼前的任務。我們要處理的幹擾有兩類,一是外部幹擾,二是內部幹擾。
針對外部幹擾,書中提到幾種簡單的做法:
第一,你可以專門拿出一天,關掉所有的通訊工具,讓自己有一個專注的空間。第二,你可以讓自己養成習慣,不處理那些在你專心做事時發生的事情。第三,讓自己進入一個心理狀態,告訴自己,你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
比如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的做法,吉米·卡特不管在他前面的人是誰,不管這個人應不應該在那裏,也不管自己能從中獲得多大的價值,卡特都會與他面前的人繼續交談。對卡特來說,出現在他面前的每一個人都是有價值的,這讓他可以不受時間限制地活在當下,全身心地專注于眼前的事情。同樣,行政助理也會幫老板安排好時間,以便讓老板知道,他們面前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他們不用擔心還有什麽事情要處理,因爲他們知道還有秘書在幫忙。
吉米·卡特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沒有人幫我們做這些事情,所以只能靠自己來戰勝幹擾。那些比較困難的任務,通常需要人們持續專注50分鍾或者更長的時間,這是因爲大腦需要更多的時間進入專注狀態,並且維持這種專注。
那麽作者認爲一個比較好的時間管理技巧就是,把這些任務寫下來,保證我們已經抓住了所有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事物,或者我們注意到所有應該注意的事物。這樣做的目的是把任務和環境從大腦移除,與此同時,保證不遺漏任何可能有用的想法。相當于把大腦的執行系統放在了外面,這樣,我們就可以回過頭,從觀察者的角度看一下自己列出的任務,不至于讓自己被大腦最新的、最吵鬧的信息分心。
其次,對于內部幹擾應該隨時清除小任務。一般來說,如果我們有一個大項目,需要好幾天、或者好幾周才能完成,那麽當截止日期快到的時候,我們就會放下手頭上所有的事情,把全部時間都花在這個大項目上。這意味著我們沒辦法處理很多小任務,當小任務越積越多,只會帶來麻煩。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遵循5分鍾原則,也就是說,如果某件事只要5分鍾,請立刻處理它。如果你有20件事情要做,每件事5分鍾就能做完,但你只能抽出30分鍾時間,那就把這些事情排列優先級,看看這些事情是應該立刻處理,稍後處理,還是直接放棄。這裏的關鍵是,能處理的事情,最好每天立刻處理,而不是積累起來。你每天都可以做這樣的事情,比如,把衣服從地板上撿起來,或者是回一封郵件。這個做法和前面說的“不讓自己受到幹擾”並不沖突,兩者的重要區別是,你要抽出特定的時間來處理這些小事。
其次高效管理時間還應學會專注,書中提到我們完成任何一項任務,將它分割成塊,有意義、可執行、可操作的小塊。這樣能使時間管理變得更簡單。我們只需要確保每個小任務順利完成。每個任務的完成都會讓你得到神經化學物質的滿足。諾曼底登陸這樣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之所以能完成,秘訣在于它被巧妙地分割成了上千個小任務。
要更好的專注,作者認爲某段時間內只做一件事情。在多任務模式下,任務之間來回切換所消耗的能量會很多。而只專注于某一項任務,所消耗的能量比較少。而且完成任務後,人也不容易感到疲憊,所消耗的神經化學物質也更少。並且大腦的喚醒系統偏好新奇的事物,也就是說,注意力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劫持。例如,一封未讀郵件可以有效讓你的智商降低10分。多任務還會讓你想學習的信息進入到大腦的錯誤區域。
再次,想要高效管理時間,作者認爲就是無論生活工作多忙碌也不要壓縮睡眠時間。在睡眠過程中,大腦有三大信息處理程序:整合、同化與抽象化。整合是把某個經曆的單一元素或模塊組合成一個統一的概念;同化是將信息整合到現有的網絡結構中;那麽抽象化就是從例子中抽象出某個規律或規則。
這三個過程對我們的記憶力、認知能力提升非常重要。所以,有時候睡一夜之後,我們可能發現昨天練習的某個曲子彈得更好了,有困惑的問題想明白了。
再者,缺失的睡眠無法彌補。大部分的記憶鞏固發生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或清晨快速眼動睡眠的最後90分鍾。所以,飲酒或睡眠藥物會幹擾我們的記憶。因爲最關鍵的第一個睡眠周期已經被藥物幹擾了。這也是爲什麽睡眠不足會導致記憶力減退的原因。因爲睡眠最重要的90分鍾要麽被幹擾,要麽從未出現。
所以,我們還應該養成午睡的習慣。即便是四五分鍾的小睡也能顯著提高認知能力,改善記憶力,提高生産效率。小睡還能重新校准我們的情感平衡,在憤怒和恐懼後,午睡能扭轉自己的負面情緒。因爲午睡可以激活大腦邊緣系統和情感中心,降低一元胺的水平,産生用于治療抑郁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的神經遞質。
再次,想要高效管理時間,作者認爲還應該學會計算時間的價值,很多成功人士在管理時間的時候,都會做一件相同的事情,計算他們的時間客觀上對自己有多大價值。這裏的價值指的是,在成功人士心裏,他們覺得時間有多少價值。
客觀計算我們時間值多少錢,我們只需要遵循一條原則:如果我能花一定數量的錢買一個小時的時間,這麽做很劃算,那麽就花錢去做。當然,這裏說的都是一些自己不太喜歡的事情。比如,如果你是一個時薪500元的咨詢師,那麽花100元獲得在機場免排隊的貴賓待遇就很值得。
另外,作者認爲我們處理一件事所花的時間,不要超過事情本身的價值。比如想在網上買件襯衫,花了一整天的時間來挑選買哪件。那麽這個時間花費的就不值得。前國際象棋冠軍戴維·拉文說:有人抱怨說我“都沒有了解事情的全部就做出了決定”。當然,了解事情的全部會再花費我一個小時,但這個決定本身就只值10分鍾。
面對大量信息,我們的注意力能力有限,正因爲如此,進化才會留給我們一個大部分時間都適用的省時又省注意力的機制。並且我們在生活中做得更好,就越有可能成爲自己夢寐以求的高成就人士,同時我們也應該將一些有用的技巧教予他人。
第三部分:教予孩子的知識
在作者看來,如果我們能夠教會孩子們怎樣組織自己的世界,當他們足夠大時,就能夠理解排序和組織,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也能隨之提高。我們可以訓練他們給毛絨玩具、衣服、花盆、廚房用具等分類。我們可以讓他們將分類變成一種遊戲,讓他們按顔色、高度、光亮度、名字以及其他可以觀察到的屬性進行排序和重新排序。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那樣,有組織、謹慎的思維可以預示一些積極的成果,甚至預測幾十年後的情況,如壽命、健康、工作業績。成爲一個有組織的人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因爲相比成人,拖延症在兒童身上更普遍和常見。每位家長都知道,當孩子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開始的時候,催促孩子們做作業有多困難;當小夥子們都在外面玩耍時,讓他們打掃房間有多困難;甚至僅僅是讓他們按時上床睡覺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些困難的出現有兩大原因就是兒童更需要即時獎勵,他們很難看到現在的不作爲會産生的後果;這都與他們前額葉皮層不成熟有關。前額葉皮層直到20歲才能完全成熟,這也使得他們更容易上瘾。
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大多數兒童都可以學會現在的事情現在做,避免拖延。一些家長甚至將這種教學變成了遊戲。電影制片人傑克·埃伯茨有這樣一句座右銘,他經常告訴他的孩子:“每天早上先完成不愉快的事情,那麽你一整天都會感到很輕松。”因爲只有在身心輕松的情況下思維才能很好的發散,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作者列舉了小說家戴安娜·阿克曼在她的《愛的一百種名字》一書中描述了與她的丈夫保羅做遊戲時的一些場景:
你能用鉛筆做什麽——除了寫字?戴安娜說:“打鼓。指揮一個管弦樂隊。施法術。滾珠絲。指南針的指針。玩打棍子遊戲。支撐眉毛。系一條圍巾。固定頭發。帆船桅杆。與皮帶一起制作彈弓。點燃燈芯。油深度測試。清洗管道。攪拌塗料。放在靈應牌上。在泥沙中鑿出溝渠。推出餅皮面團。聚集松散的水星球。用作陀螺支點。刮窗。用作鹦鹉棲息處……現在該你了。”
“用作模型飛機翼梁,”保羅繼續,“測量距離。刺破氣球。作爲一個旗杆。卷領帶。碾碎粉末。測試糖果的含量。碾碎鉛用作毒藥。”
作者認爲這種類型的思維是可以學習並練習的。5歲大的孩童可以訓練這種思維。在技術驅動的未知社會中,這已經成爲越來越重要的技能。沒有正確答案,只有發揮聰明才智的機會,尋找新的聯系的機會,讓奇思妙想與試驗成爲我們思維常態與習慣的機會,這一切都將讓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
我們需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爲終生學習者,讓他們勇于創新、勇于發問,這一點很重要。與此同樣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讓孩子感受到一種玩樂感,思維不應該是嚴肅的,而應該是有趣的。這讓他們有機會犯錯,有機會探索新的思路與想法——在現代世界,當我們需要處理一些重大問題時,發散性思維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波士頓交響樂團指揮本傑明·贊德經常告誡年輕的音樂家,自我貶低是創造力的敵人:“當你犯錯的時候,你應該告訴你自己,這太有趣了!”錯誤是學習的機會!
俗話說,當一個人只有一塊表的時候,他總是能夠知道時間;當我們擁有兩塊表的時候,反倒不確定時間了。我們不確定我們所知道的以及我們不知道的,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不確定。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擔負起驗證所遇到信息的責任,我們需要提高認知能力、學習能力以及發散性思維。這是我們必須讓我們下一代學會的能力,培養他們清晰、透徹、批判、創造性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結論:
信息爆炸和高度碎片化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本身並沒有錯。我們每天都需要面對各種信息,如果說要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這也是不可能的。既然事實如此,無法改變,那我們就應該盡量克服我們大腦的記憶處理比較容易受幹擾和混淆的事情。通過有效分類,讓我們的大腦得到進一步減負,這樣我們掌控環境的能力也能變得更強了。那麽,我們應該學會提升自己的信息整合能力,將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卸下腦中負擔、讓頭腦高效運轉,建立一個“有序”的大腦。
金句:
1.過多做決定會造成創造力與動力的缺失。
2.如果你能夠在2分鍾之內處理完列表中的某一件事情,那麽請立即處理。
3.成功人士只有兩個分類系統:需要保留的東西;需要丟棄的東西。
4.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已經掌握了什麽知識,而是知道在哪兒查找這些知識,怎樣確定答案是否合理。
5.時間管理需要我們時刻提醒自己未來會怎樣,也就是說,時間管理的其中一個秘訣就是預測未來。